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必修三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0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效应T细胞B.b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红细胞膜上无抗原D.c化学本质是多糖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是由各种各样的生物群落形成的统一整体B.生态系统的组成只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若没有分解者会导致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堆积如山,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3、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温度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B.当骨骼肌非自主战栗,则产热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同时在增加C.当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温度感受器通过神经中枢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热量散失D.当处于炎热环境时,汗腺受到激素调节后开始分泌汗液,增加散热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表达出诗人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高尚情怀。落花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A.有机营养B.无机盐C.光合色素D.能量5、一块弃耕农田经过几十年的演替成为茂密的小树林,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生物个体的数量及稳定性均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杂草丛生的弃耕农田中不具备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加,后期趋于稳定C.演替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后期趋于稳定D.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的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6、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D.若X表示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②表示光合作用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如图表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种群的数量各不相同C.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D.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32℃、90%时,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8、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食物网中,碳以CO2的形式被循环利用B.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0kg(干重)D.只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一定呈“J”形增长9、某自然保护区处于慢慢恢复阶段,人工投入了较多的物质和能量。为了解该自然保护区生物的生存情况,科研机构对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如下图所示(单位:103KJ/(m2·a)):。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甲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生产者12102562933868—初级消费者25288564A192次级消费者6323B1968三级消费者18C10—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由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B.流入该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为5267×103KJ/(m2·a)C.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的数值为119,“C”的数值为3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7%10、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树下的蚯蚓是消费者,草菇等真菌是分解者B.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C.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11、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株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
A.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B.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针、阔叶混交林C.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D.随着演替时间的延长,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多12、近几年国家投入巨资植树造林,大大提高了植被的覆盖率,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绝大多数的人工林,远看一片绿,近看一片黄(地表植被极少)。有些专家指出:大面积的人工林,树多了但森林生态功能衰退了,是表面绿化,是“绿色沙漠”。下列对“绿色沙漠”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结构单一,垂直分层现象不明显B.该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林强C.动植物种类稀少,生物多样性水平低,易遭病虫害D.单一树种因树龄、高矮接近,生长密集,导致地表植被缺乏,易发生水土流失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3、根据高中生物学知识,用专业术语将表格补充完整:。生物学现象原理吃熟鸡蛋容易消化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_________①中耕松土中耕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农作物_________②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根部_________③,从而促进无机盐吸收;促进土壤中分解者_________④,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棉花打顶解除_________⑤现象,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果树一草菇”立体农业运用群落的_________⑥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14、生态系统:由_______和它的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15、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16、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相应的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与_______的协调。1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18、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2分)19、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功能各不相同;构成不同的功能群。同一功能群中的植物则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为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生态学实验。
(1)空心莲子草是外来物种;引入后由于在本地物种中缺乏_______的制约,因而得以迅速繁殖。空心莲子草与本地植物之间为________关系,导致本地植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下降,威胁生态安全。
(2)科研人员将一个圆形样地划分为A区;B区和C1~C5区;除A区外,其余区域大小相同。各区种植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C3~C5区中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但物种数目分别为4、8、16种。第3、7和13天测定B、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状况,得到图2所示结果。
①科研人员种植顺序应为______。
a.A区和C区同时种植。
b.先种植A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C区。
c.先种植C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A区。
②据图2分析;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B区,说明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C1~C5区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非选择题(共3题,共27分)20、回答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下面是某同学建立的一个“模型”(图中甲;乙、丙表示相关的物质或结构)。
若该“模型”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乙为垂体,则甲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_。若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则兴奋在其中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发热是感冒常见症状之一;其原因是,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其促使机体产生的物质作用于下丘脑的_________,该结构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分泌的_________作用于骨骼肌等,同时_________分泌相应激素,该激素促进机体增加产热。该激素发挥作用时首先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目前,人生病时常进行输液治疗,但是不必要的输液对人体有危害。输液会使微颗粒直接进入人体的内环境造成危害,内环境由_________组成;同时输液还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1、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
(2)图乙中的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的膜;当神经递质作用在⑥上会使该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3)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下才能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_________融合经___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4)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________(细胞器)。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森林生态系统中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以出现空隙的现象;称为林窗。林窗会影响食虫鸟类和食果类的分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林窗的出现对该处阳生植物的生存有利,原因是______。
(2)在垂直方向上,食虫鸟和食果鸟在林窗区和非林窗区都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特点主要是由鸟类的___________决定的。
(3)为了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变化,通常采取的调查方法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4)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通过______(答出三点)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a细胞能产生c抗体;应为浆细胞;抗体能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处理掉。
【详解】
A;a细胞表示浆细胞;A错误;
B、b细胞为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B正确;
C;红细胞能与抗体结合;说明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C错误;
D;c物质是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结合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图解,考查人类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识记人类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种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图解准确判断各选项。2、D【分析】【分析】
考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涉及生态系统的概念;成分和营养结构。考查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的能力。
【详解】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所以A错误.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错误.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之间通过营养物质结成的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也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D正确.
【点睛】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其它生物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生产者,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基石。3、B【分析】【分析】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体表和体内;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途径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散热途径包括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皮肤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散热过程也叫做物理性体温调节;骨骼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被称为化学性体温调节;炎热环境时,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增加散热量;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
【详解】
A;人体的温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A错误;
B;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所以当骨骼肌非自主战栗,产热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同时在增加,B正确;
C;当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温度感受器通过神经中枢调节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C错误;
D;当处于炎热环境时;汗腺受到神经调节后开始分泌汗液,增加散热,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知识点,解题关键是识记体温调节的方式,能够分析在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下机体调节体温的不同方式。4、B【分析】【分析】
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能量到生态环境当中,供生产者再次利用。而无机物的再利用,也正保持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果没有分解者将这些有机物再次分解成无机物,那么物质循环将无法继续进行。
【详解】
落花中的有机物入地后需要分解者的作用才能化为无机物;重新作为植物生长的营养,因此落花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5、A【分析】【分析】
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
【详解】
A;杂草丛生的弃耕农田中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
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加,后期逐渐稳定,B正确;
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正确;
D;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时草本植物的数量呈现增加,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时草本植物的数量减少,D正确。
故选A。
【点睛】6、C【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产者同化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用于呼吸散失的能量。
【详解】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②可以表示死亡率或迁出率,A正确;
B;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强,B正确;
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应该代表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可以表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等,C错误;
D;若X表示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②表示光合作用,①可以表示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C。
【点睛】
碳元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A:C:D【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图表示的是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自变量是温度和相对湿度,因变量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中温度32.5°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种群数量最大。
【详解】
A;由图可知;该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A正确;
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曲线纵坐标数值有时会相同,即种群的数量有时会相同,B错误;
C;同种相对湿度条件下;不同温度对应的种群数量不同,故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C正确;
D;由图可知;图中温度为32.5°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种群数量最大,该条件下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D正确。
故选ACD。8、A:C:D【分析】【分析】
1;图中含有两条食物链;即水草→小鱼→朱鹮,水草→泥鳅→朱鹮。
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分别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在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详解】
A;在食物链中;碳元素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被利用,A错误;
B;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所以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
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能量传递效率按照20%计算,至少消耗水草1.5÷20%÷20%=37.5kg(干重),C错误;
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由于环境条件的制约,故朱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错误。
故选ACD。9、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路有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分解利用和未利用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分析题表可知;甲为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
【详解】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错误;
B、该自然保护区流入总能量=生产者的能量+人工输入的有机物能量,为1210+256+2933+868+192+68+12=5539×103KJ/(m2·a);B错误;
C、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初级消费者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A,A=868-252-88-564+192=156×103KJ/(m2·a);次级消费者未被利用的能量为B,B=156+68-63-23-19=119×103KJ/(m2·a);三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C,C=19+12-18-10=3×103KJ/(m2·a);C正确;
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级营养同化量×100%=156/(868+192)×100%=14.7%;D正确。
故选CD。
【点睛】10、B:D【分析】【分析】
立体农业方法是一种以生物生存;生长特性和生态学为科学依据而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多维农业经营方法。它具有四大特点:①多层次性;实行农牧渔相结合,充分利用生物间互惠共生关系,发挥群体优势;②充分利用阳光、水、气、热等自然资源,投入少,产出高;③保护环境,消除污染;④有利于生产、经济、社会、生态四种效益同步增长。
【详解】
A;树下的蚯蚓和草菇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A错误;
B;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自养型生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B正确;
C;食物链起始端必须是生产者;但鼠→蛇→鹰中鼠是消费者,鼠→蛇→鹰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C错误;
D;消费者具有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D正确。
故选BD。11、A:C:D【分析】【分析】
【详解】
A;在原有生物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
B;针、阔叶混交林比草丛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所以它的恢复力稳定性更弱,B错误;
C;与针叶林相比;草丛的植物种类少,而动物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植物,因此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简单,物种丰富度低,C正确;
D;随着演替时间的延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所以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多,D正确。
故选ACD。12、A: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详解】
A;该群落的结构单一;绝大多数是人工林,其他动植物种类少,导致垂直分层现象不明显,A正确;
B;由于该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故自我调节能力差,其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林弱,B错误;
C;该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自我调节能力差,易遭病虫害,C正确;
D;单一树种因树龄、高矮接近;生长密集,导致地表植被缺乏,对于水土的保持作用弱,易发生水土流失,D正确。
故选A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3、略
【分析】【详解】
高温使鸡蛋中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中耕松土能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农作物竞争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还能增加土壤的含氧量,促进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也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增加无机盐的含量。
棉花打顶为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
果树和草菇表现出的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解析】被蛋白酶水解竞争有氧呼吸分解作用顶端优势空间结构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16、略
【解析】①.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②.适度③.物质、能量④.结构⑤.功能17、略
【解析】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18、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1题,共2分)19、略
【分析】【分析】
本是以“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群落的种间关系中有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其中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生物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物群落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性性越强。
【详解】
(1)空心莲子草是外来物种;引入后之所以能够得以迅速繁殖是因为在本地物种中缺乏天敌的制约,再加上环境条件的适宜而造成的。它在大量繁殖过程中占据了大量的生存空间,使得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限制,这样空心莲子草与本地植物之间由于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而发生了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导致本地植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威胁生态安全。
(2)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自变量是植物功能群的多少;因变量是空心莲子草在一段时间内的入侵状况。因此科研人员种植顺序应为应为c先种植C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A区。这样才能看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也即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从结果来看,B区不种植任何植物,对于空心莲子草来说,没有任何竞争者,因此在该区域空心莲子草的入侵速度最快,而随着区域中功能群数量的增加(C区),空心莲子草的入侵速度在降低,因此据图2分析,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B区,说明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减缓空心莲子草入侵。分析C1~C5区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功能群丰富的群落不易被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点睛】
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依据题目要求,明确实验目的,找到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并从实验结果来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并把相关的结果加以归纳即是实验的结论。【解析】天敌竞争抵抗力c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减缓空心莲子草入侵植物功能群丰富的群落不易被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六、非选择题(共3题,共27分)20、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水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过程及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若该“模型”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乙为垂体,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故甲表示的器官是下丘脑。若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涉及到神经纤维和突触结构,故兴奋在其中传递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2)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故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其促使机体产生的物质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该结构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骨骼肌等,同时甲状腺;肾上腺分泌相应激素,该激素促进机体增加产热。该激素发挥作用时首先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3)输液会使微颗粒直接进入人体的内环境造成危害;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同时输液还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再次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
考点:水平衡调节;体温调节和免疫调节。
点睛: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神经中枢都在下丘脑。【解析】下丘脑电信号、化学信号体温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甲状腺、肾上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组织液、血浆、淋巴再次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21、略
【分析】【分析】
甲图为反射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听课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听课评课记录
- 天天练习-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
-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试题全套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口算练习题三
-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听评课记录《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数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3课时)》
- LED屏幕安装协议书范本
- 合伙经营客车股份协议书范本
- 博士后进站申请书博士后进站申请书八篇
- 华为携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创建世界一流展馆
-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2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第3讲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方案
- GB/T 41509-2022绿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艺性能评价规范
- 企业生产现场6S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10课时 练习课 苏教版(共11张PPT)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是独特的
-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五层宿舍楼建筑结构设计
- 青年卒中 幻灯
- 典型倒闸操作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