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表是近代中国茶叶所占世界茶叶市场比重表。

。时间。

1860年。

1880年。

1905年。

占比。

90%

70%

29%

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列强的侵略使中国茶叶生产萎缩B.是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结果C.经济危机使市场对茶叶需求减少D.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扩大2、2020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一大运河文化展”向公众开放。下图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它们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A.有利于保障都城物资供应B.促进了区域间的长途贩运C.适应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D.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3、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清晨从“南山”前往长安,进城后“牛困人饥日已高”,但他却在“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的传统B.专卖政策的实施C.坊市制度的实行D.朝贡贸易的制约4、“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大工厂制组织形式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工业生产的标准化D.重商主义经济政策5、1934年,学者姚绍华在《美国史》中写道∶新政"始终未见成效,而国人反对罗斯福政策却跟着渐渐高涨美国资本主义之能否恢复繁荣,现在几成为不可期望的事了"。这表明A.该学者对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的认识B.国家干预经济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D.美国的对华侵略导致国人对其缺乏好感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6、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E.美国“大萧条”7、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___和_____。

8、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A.正确B.错误10、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其目的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A.正确B.错误11、连线。

(1)汉A晋商。

(2)唐B纸币。

(3)宋C曲辕犁。

(4)明D青瓷A.正确B.错误12、古代社会,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作业产品全部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A.正确B.错误1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A.正确B.错误14、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A.正确B.错误15、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共八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正确B.错误16、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5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城市不仅是居住场所,更代表了一种社会经济状况,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息息相关。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长安城的里坊外国有着高大的国墙环绕,实行入夜而闭,直至五更开启的夜禁制度。宋太祖即位后第六年就正式驰夜禁,准许开夜市。到了宋徽宗年间,政府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标志着“侵街”得到政府许可,承袭千年的里坊制就这样一步步走向崩溃。宋代东京城市经济繁荣,市井气息浓厚,“屋字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从唐朝长安到北宋东京,完成了从封闭的里坊制城市到开放的消费型城市的转变。一摘自于梦佳《唐代长安与北宋东京城市建设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从唐代到北宋城市商业管理的变化。

(2)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商业管理变化产生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1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古代主要农作物原产地与传入时间表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国古代农作物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张謇全集》中,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众多的历史现象,现摘录部分,整合如下:张謇,江苏常熟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1896年,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经过数年的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到1911年为止,大生一、二两厂已经共荻净利约370余万两。1914年,张謇在台城南门口河南创办了泰属贫民工场一所,建房80余间,占地30亩,雇工进行毛巾、藤器、缝纫等项工艺的生产。1913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厂、二厂连年赢利,兴旺一时,仅1919年两厂赢利就高迭380多万两,创下最高纪录。总计从1914年后的几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但是1919年以后,张謇的企业日益艰难,“实业救国”的梦想最终未能实现。结合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记录,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经济史上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记录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4分)20、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

1845-1848年;马克思在布鲁塞尔生活期间实现了向共产主义者的重变。1893年,列宁在圣彼得堡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1920年,毛泽东在北平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2年,邓小平在巴黎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①简述列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

②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21、进入现代以来;世界处于不断发展变革调整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在应对挑战中,大国承担起了重要责任。

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简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茶叶所占世界茶叶市场比重减少,主要原因是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茶叶出口遭遇印度等地茶叶竞争,故选B项;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茶叶所占世界茶叶市场比重减少,主要原因是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茶叶出口遭遇印度等地茶叶竞争,排除A项;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项;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主要是工业品,与茶叶这种原料无关,排除D项。2、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都是为了转运南方物资来供应都城运转,A正确;材料与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无关,B排除;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完成,C排除;大运河并未减轻南方人民的赋税负担,D排除。故选A。3、C【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之前市的发展呈现市坊分开的特征,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白居易”“市南门外泥中歇”可知这与坊市制度的实行有关,C项正确;材料与重农抑商传统;专卖政策的说法无关,排除AB项;朝贡贸易针对的是外邦附属国,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4、B【分析】根据题干“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体现了经济运行规律的变化,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大工厂是强调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A;工业产品的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尺度,是对产品的质量、规格、检验及其包装等方面所做的技术规定,排除B;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排除D。5、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始终未见成效美国资本主义之能否恢复繁荣;现在几成为不可期望的事了”可知,材料反映人们认为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使美国资本主义恢复繁荣,说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故选C;A项错在“全面”,排除;材料反映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效果不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家干预经济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排除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铁器时代是指战国时期,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危机时代是指美国“大萧条”。【解析】(1)B(2)A(3)D(4)C(5)E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联系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在①处是长安,在④处是泉州,要求学生能够史地结合,有一定的难度。【解析】①.①②.④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9、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应该得到保护,这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在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只要他们不反对革命就应该保护。题干表述错误。10、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题干表述正确。11、B【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晋商是明朝时期;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曲辕犁是唐朝时期;青瓷是汉代出现。12、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产品有少部分是流向市场的,并不是全部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所以题意说法错误。13、B【分析】【详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故答案为:错误。14、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故题干说法正确。15、B【分析】【详解】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而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本题错误,故本题判断为错误。16、A【分析】【分析】

【详解】

17世纪荷兰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故本题说法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5分)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变化:根据“侵街”和材料一可知;唐代限制市的范围,北宋允许侵街,突破坊市限制。根据“准许开夜市”,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商业活动取消时间限制,准许开设夜市。

(2)原因:根据“宋代东京城市经济繁荣”得出封建商业经济的发展;根据“市井气息浓厚”得出市民阶级壮大。【解析】(1)变化:从限制市的范围到允许侵街;突破空间限制。取消时间限制,准许开设夜市。

(2)原因:封建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壮大。五、论述题(共2题,共16分)18、略

【分析】【详解】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从试题提供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发现历史问题,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对所发现问题进行阐释,论证的能力,要求考生能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对其作出正确解释。本题所提供的表格涵盖了中国古代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原产地和传入的时间信息。从农作物品种的视角看,中国古代农作物种类丰富、系统完备,自成体系,农作物的优化选择,更新换代。从农作物的原产地看,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农产品种类,而且自古就和世界有物种的交流,尤其是新航路开辟以后。从农作物传入时间看可知物种交流历史悠久。主要集中在3000~5000年前,两汉时期,宋元时期以及明代。学生需要提取一个信息。对此信息进行简要的说明,并分析其原因或者影响即可。【解析】【示例1】中国古代农作物体系不断发展完备。

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国就开始培植水稻和粟,形成于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种植体系。中国人种植麻与桑,满足了人们对衣料的需求。这样的种植体系不断发展,随着中外交往的密切,粮食作物不再局限于水稻和粟,外来的冬小麦;大麦,高粱。大米、甘薯等农作物逐渐淡化了本土粮食作物的地位;经济作物上,棉花、芝麻、油菜、花生等作物的传人,丰富了中国入的经济作物体系。

中国古代农作物体系不断发感光备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中国地理特征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中国古供小农药济发达,劳动人民积极的选政高产作物,不断优化丰富作物体系;中外交流往来密切也为农作物的传播捷供条件。

总之;中国古代农作物的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是农业发展的表现.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是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示例2】中国古代农作物中有不少来自美洲。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我们所熟悉的甘薯;玉米、马铃薯、花生都是来白美洲的作物。新航路开辟后,新大陆的发现让美洲这些高产的优质作物开始在全世界传播。中国农民很快发现了这些农作物优良的特性.开始广泛种植。甘薯、玉米、马铃薯这些高产的粮食作物的种植,为中国人口增长提供了基础.改变了中国人的粮食构成。花生是优质的经济作物,可以榨油,并提供丰高的植物蛋白,成为中国人主要的油料作物。

可见;加强与世界的交流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条件。

【示例3】在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在外来作物与本土作物之间的竞争,也有在外来作物之间的竞争。

汉代以前;中国油料作物以本土大麻为主,后来外来的艺麻成为主要油料。随着油料加工技术的发展。人们能顺利从大豆;花生中榨取成油后,中国开始大量种植大豆、花生,芝麻,大麻的种植比例不断萎缩。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宋元之间传人。19世纪西方纺织机传人中国.直接挑战了印度棉花。因为印度棉花更适合手工生产,而产于美洲的棉更适合机器生产。经过一番竞争,美棉取代印度棉。

农作物的竞争与嬗变,是中国劳动人民不断选择的结果,优化了农作物的构成,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9、略

【分析】【详解】

本体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信息“1913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厂;二厂连年赢利,兴旺一时”提取历史信息,依据所学从“这一历史记录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来说明历史现象;第三小问依据所学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等角度概述与评价。

【点睛】

开放式论述题确定论题至关重要,拟定论题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对所选论题非常熟悉,自己头脑中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自己所选论题。自己掌握的史实越多,论证起来就越容易、越充分,得分率也就越高。【解析】示例:

历史记录:1913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厂;二厂连年赢利,兴旺一时。

历史现象:这一历史记录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概述与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在这期间,轻工业发展显著。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实业救国”虽成难圆之梦,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示例答案只做评卷参考,不做评卷标准,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六、简答题(共2题,共4分)20、略

【分析】【详解】

①探索:需要结合十月革命的过程及革命胜利后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②历程:需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政治制度)、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