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12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A.黄帝B.秦始皇C.汉武帝D.光武帝2、她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她是A.武则天B.李清照C.王昭君D.文成公主3、学术活跃,百家争鸣,学派之间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局面出现的实质是()A.各家思想水火不容B.多个学派不能同时存在C.思想文化出现繁荣局面D.思想文化出现混乱局面4、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A.道、墨、法、儒B.道、儒、法、墨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5、关于秦汉科技文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C.华佗制成了“麻沸散”D.《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年的历史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使用和管理天然火的原始人类______。已学会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是______。7、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于《______》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自春秋时期的军事著作《______》.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9、(1)秦统一六国中的决定性战役是________;使秦朝走向灭亡的决定性战役是________。(2)汉初形成的盛世局面是________;汉武帝时期,打败匈奴的两员大将是卫青和________。(3)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战役是________。10、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______,代表作有悲剧《______》。11、公元前207年刘邦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______。(判断对错)12、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继续推行“______”的政策,经过文帝、景帝两代的整治,形成一个“______”社会环境,史称“______”。1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南宋大将____领导的军队的生动写照。

14、为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实行“______”,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损失。汉武帝实行“______”,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5、东晋南朝时,江南的瓷器烧制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白瓷已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16、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907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唐朝至此灭亡。

。A.正确B.错误17、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他们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______(判断对错)18、(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长篇抒情诗《离骚》。()19、(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因此,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夏朝。评卷人得分四、辨析题(共1题,共2分)20、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战国时期修建的灵渠这一水利工程。上述说法对不对?请说明理由。评卷人得分五、列举题(共4题,共8分)21、依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1)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及佛学的重要典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述北宋东京汴河两岸商业繁荣景象的美术作品是______________(3)描述吐蕃使者向唐太宗请求和亲的美术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述了大都的繁荣景象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夏、商、周三朝的暴君23、Ⅰ.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请写出下列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1)隋唐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选官制度:______________(2)北宋为了防止武将夺权而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3)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而采取的管理制度:______________Ⅱ.唐诗宋词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当时社会历史的真实写照。请用直线将下列诗词与其所反映的史实连接起来:A.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唐朝的盛世景象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北宋的节日风俗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南宋的抗金斗争Ⅲ.写出下面各地的今地名涿郡_______逻些_______琉球_______临安____24、列举东汉末年以来,陆续内迁的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名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略【解析】D2、B【分析】试题分析:题干里的“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是解题的关键,告诉我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词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宋词和元曲【解析】【答案】B3、C【分析】学术活跃;百家争鸣,学派之间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局面出现的实质是思想文化出现繁荣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百家争鸣的实质.【解析】C4、D【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所以,“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指道家思想。法家强调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所以,“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指法家思想。墨家强调“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动以大欺小,所以,“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是指墨家思想。儒家强调“仁”学说,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所以,“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是指儒家思想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道、法、墨、儒。综合分析,D符合题意。故选D。【解析】D5、A【分析】西汉时期我国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不是发明造纸术.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社会,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是我国对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播做出的极为重要的贡献.

故选A.

本题考查秦汉科技文化成就的知识点.重点掌握蔡伦改进造纸术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A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略

【分析】北京人是最早使用和管理天然火的原始人类.山顶洞人已学会人工取火.

故答案为:北京人;山顶洞人.

本题考查北京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古代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解析】北京人;山顶洞人7、略

【分析】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孔子在教育上贡献很大,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出身,都可接受教育.孔子的言行记载在《论语》中,由其弟子整理而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自春秋时期孙子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故答案为:

论语;孙子兵法.

本题考查孔子和孙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孔子和孙子的相关知识.【解析】论语;孙子兵法8、略

【分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答案为:

秦朝.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建立的知识点.

本题以秦朝的历史特征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秦朝9、略

【分析】本题考查秦汉和三国时期的相关历史,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本小题考查秦朝时期的重要战役。秦统一六国的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此役之后其他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之后庞大的秦统一帝国建立起来。导致秦王朝灭亡的战役是巨鹿之战,巨鹿之战使秦军主力大败,之后刘邦入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2)本小题考查西汉时期的相关史实。汉初文帝和景帝时期,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并大败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3)本小题考查东汉末年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发生大战,曹操奇袭了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与孙权、刘备组成的五万联军在赤壁大战,结果周瑜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解析】(1)长平之战;巨鹿之战。(2)文景之治;霍去病。(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10、略

【分析】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故答案为:

关汉卿;窦娥冤.

本题以“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相关知识.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主流文学形式: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解析】关汉卿;窦娥冤11、略

【分析】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趁项羽决战之机,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秦末农民起义。【解析】×12、略

【分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经过文帝、景帝两代的整治,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社会环境,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答案为:

休养生息;吏安其官;民乐其业;文景之治.

本题考查了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文景之治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盛世.【解析】休养生息;吏安其官,民乐其业;文景之治13、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宋名将岳飞及其岳家军。题中材料“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意思是说:即使冻死饿死也不会动老百姓的东西,不抢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名将岳飞带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故填岳飞。【解析】岳飞。

14、略

【分析】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故答案为: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主要考查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解析】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5、×【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江南的青瓷烧制技术在此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技术的提高有助于青瓷器具的使用,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品。【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6、×【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灭亡。唐朝末年的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来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本题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17、√【分析】半坡人;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过着定居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内,他们会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会饲养猪、狗等家畜,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具,会烧制彩陶。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半坡人;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

本题以半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18、√【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屈原的抒情诗《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长篇抒情诗《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千古传诵的抒长诗,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是出自《离骚》。故本题正确。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解析】【答案】√19、×【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铜文明的史实。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这句话没错,但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到了夏朝,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故本题后一句错误。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解析】【答案】×四、辨析题(共1题,共2分)20、不对。“它”指的是都江堰,不是灵渠。【分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因而题干所说的“它”指的是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不是灵渠。故答案为:不对。“它”指的是都江堰,不是灵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五、列举题(共4题,共8分)21、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大唐西域记》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及佛学的重要典籍。故填《大唐西域记》。(2)本题考查的是《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两岸的风光和商业繁荣景象。画面上的人物,街市,村野、车船等等,安排得错落有致,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故填《清明上河图》。(3)本题考查的是《步辇图》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内容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故填《步辇图》。(4)本题考查的是《马可·波罗》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元朝时中外交往也很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几十年,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故填《马可·波罗行纪》。【解析】(1)《大唐西域记》(2)《清明上河图》(3)《步辇图》(4)《马可波罗行记》22、略

【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三朝的暴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商朝后期政治混乱,最后一个王纣,是个有名分暴君。他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