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与新能源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13428第一章能源概述 2176261.1能源的定义与分类 2210831.2能源的重要性与现状 313805第二章传统能源技术 4200772.1煤炭技术 4176562.1.1煤炭开采技术 4174422.1.2煤炭洗选技术 4300642.1.3煤炭加工技术 439882.2石油技术 4183542.2.1石油勘探技术 465682.2.2石油开发技术 4192062.2.3石油炼制技术 4160272.3天然气技术 552502.3.1天然气勘探技术 5270832.3.2天然气开发技术 5271712.3.3天然气输送技术 56389第三章新能源技术概述 5111633.1新能源的定义与分类 5190143.2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 63747第四章太阳能技术 6132814.1太阳能光伏技术 6130154.1.1概述 6227434.1.2太阳能电池类型及原理 6290224.1.3光伏组件的封装与功能 7283244.1.4光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7120174.2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7244814.2.1概述 7273894.2.2太阳能热水系统 7230614.2.3太阳能供暖系统 7237964.2.4太阳能蒸汽系统 863514.3太阳能风力发电技术 8146044.3.1概述 8146874.3.2太阳能风力发电系统的组成 8163714.3.3太阳能风力发电技术的应用 821882第五章风能技术 864805.1风力发电原理 835.2风力发电设备 8140755.3风力发电场设计 93020第六章水能技术 9121226.1水力发电原理 9289566.2水力发电设备 10121026.3水电资源开发与利用 104198第七章生物质能技术 11267167.1生物质能的分类与特点 11173837.2生物质能转换技术 11180977.3生物质能利用实例 1132512第八章地热能技术 12207968.1地热能的分布与特点 12290588.1.1地热能的分布 12292968.1.2地热能的特点 1257118.2地热能开发技术 1248398.2.1地热资源勘探技术 1240848.2.2地热井钻探技术 13322578.2.3地热能发电技术 1328608.2.4地热供暖技术 1322808.3地热能利用实例 13241748.3.1我国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 13303028.3.2冰岛地热供暖系统 1358748.3.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热电站 139785第九章核能技术 13263219.1核能的分类与特点 13218799.1.1核能分类 13177049.1.2核能特点 1472569.2核能发电技术 14226399.2.1核能发电原理 144799.2.2核能发电技术类型 14175049.3核能安全与环保 14308789.3.1核能安全 14229.3.2核能环保 1530406第十章新能源技术的未来展望 151596610.1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 151121310.2新能源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1533110.3新能源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16第一章能源概述1.1能源的定义与分类能源,广义上是指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现象。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资源,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自然能源以及经过人类加工的二次能源。能源按照来源、性质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照来源分类:可分为天然能源和人工能源。天然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等;人工能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以及核能。(2)按照性质分类: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等,它们在短时间内可以自然恢复或人为再生;非可再生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以及核能,它们在短时间内无法自然恢复。(3)按照用途分类: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是指经过加工、转换后的能源,如电力、热力、氢能等。1.2能源的重要性与现状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繁荣、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能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为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各个领域提供动力。能源供应充足、价格合理,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2)国防安全:能源是国家安全的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3)人民生活:能源供应充足,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4)环境保护:能源的清洁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当前,我国能源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上升。(2)能源结构优化:我国能源结构逐步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逐年提高。(3)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能源消费强度逐年下降。(4)能源科技创新:我国在能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为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5)能源国际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改革。第二章传统能源技术2.1煤炭技术煤炭技术作为传统能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炭技术主要包括煤炭的开采、洗选、加工和转化等方面。2.1.1煤炭开采技术煤炭开采技术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两种方式。露天开采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浅、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具有投资少、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井工开采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影响较小等优点。2.1.2煤炭洗选技术煤炭洗选技术是通过对煤炭进行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提高煤炭质量、降低灰分和硫分的过程。煤炭洗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煤炭的发热量,降低环境污染。2.1.3煤炭加工技术煤炭加工技术主要包括煤炭气化、液化和焦化等。煤炭气化是将煤炭转化为可燃气体,作为清洁能源使用;煤炭液化是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提高能源利用率;煤炭焦化是将煤炭转化为焦炭,作为冶金、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原料。2.2石油技术石油技术作为传统能源技术的核心之一,涉及石油的勘探、开发、炼制和利用等方面。2.2.1石油勘探技术石油勘探技术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勘探和钻井勘探等。地球物理勘探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预测石油资源的分布;地质勘探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寻找石油富集区;钻井勘探则是通过钻井获取地下石油资源。2.2.2石油开发技术石油开发技术主要包括油田开发、油气藏开发和提高采收率技术。油田开发是指对已发觉油田进行合理开发,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油气藏开发是指对油气藏进行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采收率技术是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油气田的采出程度,延长油气田使用寿命。2.2.3石油炼制技术石油炼制技术是将原油转化为各种石油产品的过程。石油炼制技术包括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延迟焦化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社会需求。2.3天然气技术天然气技术是传统能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输送和利用等方面。2.3.1天然气勘探技术天然气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勘探和钻井勘探等。地球物理勘探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预测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地质勘探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寻找天然气富集区;钻井勘探则是通过钻井获取地下天然气资源。2.3.2天然气开发技术天然气开发技术主要包括气田开发、气藏开发和提高采收率技术。气田开发是指对已发觉气田进行合理开发,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气藏开发是指对气藏进行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采收率技术是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气田的采出程度,延长气田使用寿命。2.3.3天然气输送技术天然气输送技术主要包括管道输送、液化天然气(LNG)输送和压缩天然气(CNG)输送等。管道输送是天然气输送的主要方式,具有输量大、距离远、成本较低等优点;液化天然气(LNG)输送是通过将天然气液化,实现远距离输送;压缩天然气(CNG)输送是通过将天然气压缩,实现高效输送。第三章新能源技术概述3.1新能源的定义与分类新能源是指在传统能源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和能源转换方式所形成的具有可再生、清洁、环保等特征的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促进能源结构优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太阳能: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能源,通过太阳电池板等设备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2)风能:风能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产生电能的一种能源。(3)水能:水能主要是指利用水流的动能驱动水轮机产生电能。(4)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将生物质转化为固态、液态或气态燃料的能源。(5)地热能:地热能是利用地球内部热能的一种能源。(6)海洋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等,是利用海洋动力产生的能源。3.2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科技的进步和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1)技术创新:新能源技术的核心是技术创新,通过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系统设计等手段,不断提升新能源的竞争力。(2)多元化发展:新能源种类繁多,各种新能源技术之间相互补充,形成多元化的能源结构。(3)智能化:新能源技术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智能电网、智能监测系统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4)规模化:新能源产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国际合作:新能源技术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6)政策支持: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7)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功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第四章太阳能技术4.1太阳能光伏技术4.1.1概述太阳能光伏技术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已成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太阳能光伏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光伏组件的封装以及光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4.1.2太阳能电池类型及原理太阳能电池按照材料分类,主要有硅基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其中,硅基太阳能电池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主要包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即当光子能量大于材料禁带宽度时,光子被材料吸收,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空穴对在电场作用下分离,形成电流。4.1.3光伏组件的封装与功能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封装工艺对组件的功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光伏组件的封装主要包括玻璃、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膜、背板和边框等材料的组合。光伏组件的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光电转换效率、功率输出、温度系数、耐候性等。提高光伏组件的功能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提高光伏系统经济性的关键。4.1.4光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光伏系统的设计包括光伏组件的选型、系统配置、支架结构设计、防雷与接地等。光伏系统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扶贫等。4.2太阳能热利用技术4.2.1概述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是指利用太阳能将水或其他介质加热,产生热能用于供暖、热水、蒸汽等用途的一种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经济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4.2.2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保温水箱、管道及控制系统组成。太阳能集热器是系统的核心部分,根据工作原理分为平板集热器和真空管集热器两种。4.2.3太阳能供暖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热能,通过热泵、风机盘管等设备为建筑提供供暖。太阳能供暖系统具有节能、环保、舒适等特点,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4.2.4太阳能蒸汽系统太阳能蒸汽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的热能,将水加热至沸腾,产生蒸汽。太阳能蒸汽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领域。4.3太阳能风力发电技术4.3.1概述太阳能风力发电技术是将太阳能和风能相结合的一种发电方式。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风能的互补性,提高了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4.3.2太阳能风力发电系统的组成太阳能风力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控制器、逆变器、储能装置等组成。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分别将太阳能和风能转换为电能,控制器和逆变器负责电能的调度和转换,储能装置用于储存多余电能。4.3.3太阳能风力发电技术的应用太阳能风力发电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太阳能风力发电站、光伏风力互补系统、分布式光伏风力发电等。这些应用不仅为我国新能源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还有助于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第五章风能技术5.1风力发电原理风力发电是利用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内部的转子旋转,最终实现电能的输出。具体来说,当风吹过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时,由于叶片的特殊形状,气流在叶片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从而形成向上的升力和向后的推力。升力使得叶片绕着风力发电机的轴旋转,而推力则使得叶片持续受到风的作用,维持旋转运动。在风力发电机内部,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相对运动会产生电磁感应,进而产生电能。电能经过整流和滤波等处理后,可供给电网或直接使用。5.2风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机、塔架、基础、控制系统和配套设施等。(1)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包括叶片、转子、定子、齿轮箱、发电机等。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的关键部件,其功能直接影响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2)塔架:塔架是支撑风力发电机的结构,通常采用钢制或混凝土结构。塔架高度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地形、风速、成本等因素。(3)基础:基础是风力发电机塔架的支撑结构,通常采用混凝土或桩基结构。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地面的承载能力、地震作用等因素。(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风速仪、风向仪、偏航系统、俯仰系统等,用于监测和调整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状态,保证其安全、高效运行。(5)配套设施:配套设施包括变压器、电缆、开关设备等,用于将风力发电机的电能输送至电网或用户。5.3风力发电场设计风力发电场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选址、风力资源评估、风力发电机选型、布局、电气设计等多个方面。(1)选址:风力发电场选址需要考虑地形、气候、交通、环境保护等因素。合理的选址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发电效率。(2)风力资源评估:风力资源评估是对拟建风力发电场所在地区的风力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参数。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风力发电场的发电量和经济效益。(3)风力发电机选型:根据风力资源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风力发电机型号和容量,以满足发电需求。(4)布局:风力发电场布局是指将风力发电机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以充分利用风力资源,减少相互干扰。布局设计需要考虑地形、风向、风力发电机间距等因素。(5)电气设计:电气设计包括风力发电场的电气主接线、电气设备选型、电气布线等,保证风力发电场的安全、可靠运行。第六章水能技术6.1水力发电原理水力发电是利用水流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流的位能和动能,通过水轮机将水能转换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具体而言,水力发电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水流的收集与引导:通过水库、渠道等设施,将水流汇集并引导至水轮机。(2)能量转换:水流冲击水轮机的叶片,使水轮机旋转,将水能转换为机械能。(3)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水轮机与发电机相连,水轮机的旋转驱动发电机转动,从而实现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6.2水力发电设备水力发电设备主要包括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等。以下对主要设备进行简要介绍:(1)水轮机:水轮机是实现水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关键设备。根据水流的特性,水轮机可分为冲击式水轮机、反击式水轮机和混流式水轮机等。(2)发电机: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根据发电原理,发电机可分为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水力发电站通常采用交流发电机。(3)变压器:变压器用于升高或降低电压,以满足不同用电设备的需求。在水力发电站中,变压器主要起到升高电压、降低电流的作用,以提高输电效率。(4)开关设备:开关设备用于控制和保护电路。在水力发电站中,开关设备主要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6.3水电资源开发与利用水电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指将水能资源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我国水电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水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规划与设计:根据水能资源的分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水电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水库、水电站、输电线路等设施的布局和参数设计。(2)施工与建设:在规划与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水电项目的施工与建设。主要包括土建工程、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安装等。(3)运行与管理:水电站投入运行后,需要对电站进行运行与管理,保证安全、稳定、高效地发电。主要包括电站设备维护、运行参数监测、电力调度等。(4)环境保护与治理:在水电站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与治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5)水电资源开发与地方经济:水电资源的开发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电项目的建设,可以带动就业、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等。第七章生物质能技术7.1生物质能的分类与特点生物质能是指来源于生物质转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能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根据生物质的来源和特性,生物质能可分为以下几类:(1)林业生物质能:主要包括林业废弃物、林业残留物和林业加工剩余物等。(2)农业生物质能: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畜禽粪便等。(3)城市生物质能: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城市粪便等。生物质能具有以下特点:(1)可再生性:生物质能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相对于化石能源,具有更可持续的优势。(2)环保性:生物质能的燃烧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污染较小。(3)多样性:生物质能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可满足不同领域的能源需求。7.2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生物质能转换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生物质液化技术、生物质固化技术等。(1)生物质预处理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生物质进行预处理,提高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2)生物质气化技术:将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热解气化,可燃气体。(3)生物质液化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如生物油、生物柴油等。(4)生物质固化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固体燃料,如生物质炭、生物质颗粒等。7.3生物质能利用实例以下是一些生物质能利用的实例:(1)生物质锅炉:利用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生物质发电:利用生物质气化技术或生物质固化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电能。(3)生物质燃气:利用生物质气化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可燃气体,供家庭或工业使用。(4)生物质炭:利用生物质炭化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质炭,用于土壤改良或吸附剂。(5)生物柴油:利用生物质液化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柴油,替代石油柴油。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出生物质能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第八章地热能技术8.1地热能的分布与特点8.1.1地热能的分布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广泛分布于地球表层及地壳内部。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四川等地区。根据地质条件,地热能可分为浅层地热能、中层地热能和深层地热能。浅层地热能主要分布在地下1000米以内,中层地热能在1000米至3000米之间,深层地热能则超过3000米。8.1.2地热能的特点(1)可再生性:地热能是地球内部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能,理论上具有无限的可再生性。(2)清洁性: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友好。(3)广泛性:地热能分布广泛,全球各地均有地热资源。(4)高效性:地热能具有较高的热值,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效率。8.2地热能开发技术8.2.1地热资源勘探技术地热资源勘探是地热能开发的基础,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查明地热资源的分布、规模、温度、水质等参数,为地热能开发提供依据。8.2.2地热井钻探技术地热井钻探是地热能开发的关键环节。地热井钻探技术包括钻头设计、钻井液配方、钻井工艺等。在钻探过程中,要保证井壁稳定、钻井效率高、能耗低。8.2.3地热能发电技术地热能发电技术主要包括闪蒸式、双循环式、全循环式等。这些技术利用地热蒸汽或热水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8.2.4地热供暖技术地热供暖技术利用地热水作为热源,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给供暖系统。地热供暖具有运行成本低、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居民供暖、工业供热等领域。8.3地热能利用实例8.3.1我国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是我国首个大型地热电站,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该电站采用闪蒸式发电技术,装机容量为18兆瓦,已运行多年,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大量电力。8.3.2冰岛地热供暖系统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地热资源丰富。冰岛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建立了完善的地热供暖系统。该系统采用热水供暖方式,为全国约90%的家庭提供供暖服务,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8.3.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热电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建立了多个地热电站。其中,加州地热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热电站之一,采用双循环式发电技术,装机容量超过1000兆瓦,为当地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第九章核能技术9.1核能的分类与特点9.1.1核能分类核能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裂变能和聚变能。裂变能是指重核分裂为两个或多个轻核时释放出的能量,而聚变能是指轻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融合成重核时释放出的能量。(1)裂变能:目前商业应用的核能发电技术主要基于核裂变原理。常用的裂变燃料有铀235和钚239等。(2)聚变能:聚变能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清洁的优点,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典型的聚变燃料有氢的同位素——氘和氚。9.1.2核能特点(1)高能量密度:核能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化石燃料,单位质量的核燃料产生的能量约为化石燃料的百万倍。(2)清洁环保:核能发电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是一种清洁的能源。(3)可持续发展:核能资源相对丰富,核裂变燃料如铀、钚等在地球上的储量较大,核聚变燃料氘和氚则广泛存在于海水中。9.2核能发电技术9.2.1核能发电原理核能发电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蒸汽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核裂变反应产生的热量将水加热成蒸汽,蒸汽驱动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9.2.2核能发电技术类型(1)轻水反应堆(LWR):轻水反应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核能发电技术,采用普通水作为冷却剂和慢化剂。(2)重水反应堆(HWR):重水反应堆采用重水作为冷却剂和慢化剂,可以提高核燃料的利用率。(3)快中子反应堆(FBR):快中子反应堆采用快中子作为裂变反应的中子源,可以提高核燃料的利用率和减少长寿命核废料。(4)高温气冷堆(HTR):高温气冷堆采用氦气作为冷却剂,具有更高的热效率和更低的放射性污染风险。9.3核能安全与环保9.3.1核能安全核能安全是核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核电站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安全:核电站设计时采用多重安全层次和冗余系统,保证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安全。(2)运行安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通过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实时监控系统,保证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3)应急响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对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税务师备考必避坑试题及答案
- 数据分析的实际技巧 试题及答案解析
- 食品安全课程复习试题及答案
- 2025企业租赁合同标准版
- 2025中介服务佣金合同范本
- 2025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2英语(新高考I卷)解析版
- 2025停车场承包协议合同书
- 生育补贴政策落地方案
- 2025专项许可经营合同
- 低空经济政策红利与产业机遇透析
- 《碳排放管理师》(高级)培训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4年重庆市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正式版)
-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 2024年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概念英语第2册课文(完整版)
- 水培吊兰的养殖方法要领
- 动物的迁徙行为与地球生态系统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4100字】
- 2025年日历日程表含农历可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