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高分培养计划一轮全国创新版课时作业第34讲 乙醇 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a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1/17/wKhkGWeiPXiAIvhiAAKRgIIRPtM158.jpg)
![高考化学高分培养计划一轮全国创新版课时作业第34讲 乙醇 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a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1/17/wKhkGWeiPXiAIvhiAAKRgIIRPtM1582.jpg)
![高考化学高分培养计划一轮全国创新版课时作业第34讲 乙醇 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a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1/17/wKhkGWeiPXiAIvhiAAKRgIIRPtM1583.jpg)
![高考化学高分培养计划一轮全国创新版课时作业第34讲 乙醇 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a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1/17/wKhkGWeiPXiAIvhiAAKRgIIRPtM1584.jpg)
![高考化学高分培养计划一轮全国创新版课时作业第34讲 乙醇 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a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1/17/wKhkGWeiPXiAIvhiAAKRgIIRPtM15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1.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①乙醇沸点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有还原性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⑤乙醇有刺激性气味A.②④⑤ B.②③C.①③ D.①④答案C解析①乙醇沸点低,易挥发,若驾驶员饮酒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与测定原理有关;②乙醇密度与测定原理无关;③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具有还原性,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乙醇迅速氧化为乙酸,自身被还原为蓝绿色的Cr3+,与测定原理有关;④乙醇可看成是乙烷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与测定原理无关;⑤乙醇有刺激性气味,与测定原理无关。2.下列有关叙述,主要利用了醋酸酸性的是()A.醋酸不小心滴到大理石桌面上,桌面失去光泽B.熏醋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流行性感冒C.醉酒后,饮用适量的食醋可解酒D.烹饪鱼时加醋和料酒,可增加鱼的香味答案A解析醋酸可与CaCO3反应: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显酸性,A正确;熏醋防止感冒利用了乙酸的杀菌作用,B错误;一定条件下,食醋中的乙酸与乙醇可发生酯化反应,起到解酒作用,C错误;做鱼的时候放料酒,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特殊香味的酯,不是利用的酸性,D错误。3.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乙醇比乙酸快C.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含水D.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成CH3COOH答案B解析乙醇俗名酒精,可用在料酒等调味品中,乙酸俗名醋酸,食醋中含一定量的乙酸,A正确;比起乙醇,乙酸与金属钠反应更快,B错误;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C正确;乙醇可被酸性KMnO4溶液、K2Cr2O7溶液等直接氧化为乙酸,D正确。4.黄酒在存放过程中,有部分乙醇转化为乙酸,导致黄酒变酸。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C.氧化反应 D.酯化反应答案C解析乙醇转化为乙酸,即—OH转化为—COOH,发生氧化反应,与取代、加成、酯化反应无关。5.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2丁醇、⑤酸化的KMnO4溶液,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A.②④⑤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巴豆酸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和羧基,故它具有烯烃和羧酸的共同性质。由于巴豆酸含有碳碳双键,与HCl、Br2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与酸化的KMnO4溶液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含有—COOH,与纯碱溶液反应表现出酸性,与2丁醇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因此巴豆酸与上述五种物质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6.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如图所示,对乙醇在各种反应中应断裂的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和金属钠作用时,键①断裂B.和浓硫酸共热至170℃时,键②和⑤断裂C.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D.在铜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答案C解析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或发生酯化反应时,断①键,A正确、C错误;和浓硫酸共热至170℃时,断②和⑤键生成乙烯,B正确;在铜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断①和③键,发生脱氢氧化反应生成乙醛,D正确。7.芳樟醇在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芳樟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芳樟醇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碳碳双键C.芳樟醇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D.1mol芳樟醇完全燃烧消耗313.6LO2答案D解析A项,由结构简式可知芳樟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正确;B项,芳樟醇所含的官能团为羟基、碳碳双键,正确;C项,芳樟醇含有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正确;由于不知温度和压强,故无法计算O2的体积,D错误。8.下列有关物质水解的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纤维素不能水解成葡萄糖D.油脂水解产物之一是甘油答案D解析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A错误;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B错误;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也是葡萄糖,C错误;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D正确。9.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7H6O5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答案C解析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7H10O5,A项错误;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B项错误;在水溶液中,羟基不能电离出H+,D项错误。10.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淀粉水解制葡萄糖B.石油裂解制丙烯C.乙醇与乙酸反应制乙酸乙酯D.油脂与浓NaOH反应制高级脂肪酸钠答案B解析A项,淀粉生成葡萄糖的反应为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B项,石油裂解制备丙烯的反应,属于烃的分解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C项,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D项,油脂的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11.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制乙醛、乙酸制乙酸乙酯均为取代反应B.蛋白质盐析、糖类水解均为化学变化C.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答案C解析乙醇制乙醛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蛋白质盐析是物理变化,B错误;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葡萄糖和果糖不能发生水解,D错误。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棉花、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②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③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④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⑤淀粉、油脂、蛋白质、塑料、橡胶和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⑥石油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A.②④ B.①⑤⑥C.①②③⑤ D.②④⑤答案A解析①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②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正确;③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有机化合物,例如溴单质等,错误;④Na2CO3与乙酸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钠,同时饱和Na2CO3溶液可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正确;⑤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⑥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8分)13.(2017·江西抚州期中)(14分)如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图中:A处为无水乙醇(沸点为78℃);B处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或银丝;C处为无水CuSO4粉末;D处为碱石灰;F处为新制Cu(OH)2悬浊液。(1)在上述装置中,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按加热的先后顺序排列为(填序号)____________。E处是一种纯净物,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使A中乙醇平稳汽化成乙醇蒸气,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证明乙醇反应后所生成的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4)图中G处导管倾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实验中若不加热E处,其他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F处现象与(3)相同,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E、A、B、F2KMnO4eq\o(=,\s\up17(△))K2MnO4+MnO2+O2↑(2)水浴加热防止F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影响实验(3)C处由白色变为蓝色,F处出现砖红色沉淀(4)让混合气体的气流顺利流入B中(5)CH3CH2OHeq\o(→,\s\up17(Cu),\s\do15(△))CH3CHO+H2↑解析(1)固体加热制氧气需要加热,乙醇变为蒸气需加热,乙醇的催化氧化需要加热,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也需要加热,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按加热的先后顺序排列为E、A、B、F;E处是一种纯净物,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eq\o(=,\s\up17(△))K2MnO4+MnO2+O2↑。(2)为使A中乙醇平稳汽化成乙醇蒸气,常采用的方法是水浴加热;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F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影响实验。(3)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和水,水能使C处无水硫酸铜变蓝;在加热条件下,乙醛和F处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如果C处由白色变为蓝色,F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乙醇被氧化后的产物是水和乙醛。(4)G处导管倾斜的作用是让混合气体的气流顺利流入B中。(5)不加热E处,其他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F处现象与(3)相同,则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eq\o(→,\s\up17(Cu),\s\do15(△))CH3CHO+H2↑。14.(14分)某校化学探究小组同学为探究乙酸乙酯的制备情况,甲、乙同学分别使用图1、图2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②相关有机物的沸点:试剂乙醚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沸点(℃)34.778.5117.977(1)甲同学在制得乙酸乙酯后,分离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管中装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A.吸收乙醇B.除去乙酸C.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3)甲同学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____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____(填序号);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A.五氧化二磷 B.碱石灰C.无水硫酸钠 D.生石灰(4)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乙同学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试管B,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_______mL和________mol·L-1。②分析实验_______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答案(1)分液'(2)ABC'(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14-2025人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数据质量评价方法
- 人民币借款合同:外汇质押版
- 商业地产买卖合同样本参考
- 版劳动合同范本简易版
- 全新百货购销合同案例分析
- 医疗器械代加工合同
- 散货及快件出口运输代理合同条款
- 天然气领域内部合同承包合作框架
- 8《从猜想到验证》表格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 贷款抵押合同担保协议
- 2024年沙洲职业工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5.小改变大效率教学课件
- CT设备维保服务售后服务方案
- 大班安全《尖利的东西会伤人》课件
- 幼儿园一岗双责制度及实施方案(5篇)
- 教学常规检查记录表
- 清真食品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文
- 《纽约国际介绍》课件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标点符号 试卷(含答案)
-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书分享
- 互联网视域下微纪录片情感化叙事研究-以《早餐中国》为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