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五中、四中、十四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青海省西宁市五中、四中、十四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青海省西宁市五中、四中、十四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青海省西宁市五中、四中、十四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青海省西宁市五中、四中、十四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五中.四中、十四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测定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依次经过以下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

的的是

A.灼烧海带

B.将海带灰溶解后分离出不溶性杂质

C.制备C12,并将「氧化为12

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Ch标准溶液滴定

2、如图所示,甲乙两装置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均相同,则两装置中相同的是()

饱和食盐水(含酚煎)饱和食盐水(含酚取)

A.在碳电极上所发生的电极反应B.在铁电极附近的溶液先变红色

C.铁极与导线连接处的电流方向D.碳电极既不会变大也不会减小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0.2molH2s04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B.25c时,lLpH=13的Ba(OH)2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ORT的数目为O.INA

C.15gHeHO中含有L5NA对共用电子对

D.常温常压下,22.4L甲烷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小于4NA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3+

A.向NaClO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2Fe?++CIO-+2H=C1-+2Fe+H2O

3+2+

B.向明矶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沉淀完全:2A1+3SO4^+3Ba+6OH-=2AI(OH)31+3BaSO4l

34

C.向A1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rHiO:Al+4NHyH2O=AlO2-+2H2。+4NH?

2+

D.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HCXh-+Ba+OH-=BaCO31+H2O

5、四种短周期元素X、Y、Z和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原子序数之和为4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Y

ZW

A.原子半径(r)大小比较:r(Z)>r(W)

B.X和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XY?等化合物

C.Y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所以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大于Z

D.Z的最低价单核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比W的强

6、已知常温下反应:Fe3++Ag=Fe2,+Ag+的平衡常数K=0.3。现将含0.010mol/LFe(N03)2和0.10mol/LFe(N03)3的混合

溶液倒入烧杯甲中,将含0」0mol/L的AgNO3溶液倒入烧杯乙中(如图),闭合开关K,关于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K电流计

1C-

石―H1ZAg

甲乙

A.原电池发生的总反应中Ag♦氧化Fe"

B.盐桥中阳离子从左往右作定向移动

C.石墨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3+

D.当电流计指针归零时,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7、硝酸筱(NH4NO3)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下列各组物质中肯定不可能是硝酸锈分解产物的是

A.N2O、H2OB.N2、O2、H2OC.N2、HNO3、H2OD.NH3、NO、H2

8、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及现象结论

其他条件相同,测定等浓度的HCOOK和比较Ka(HCOOH)和Km(H2S)

A

K2s溶液的pH的大小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

B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溶液呈红色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5

比较CuSO4和KMnCh的催化效

C滴等浓度的C11SO4和KMnCh溶液,观察气

体产生的速度

C2H50H与浓硫酸混合后加热到170C,制一定是制得的乙烯使酸性

D

得的气体使酸性KMnCh溶液褪色KMnCh溶液褪色

A.AB.BC.CD.D

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结论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Ch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

A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mL5%出。2溶液

向40mL的沸水中滴入5〜6滴FeCh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

B得到Fe(OH)3胶体

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液体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向Na。、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浓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Ksp(AgCl)>KsP(Agl)

同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O.lmol/LNaClO溶液、比较HCIO和CH3COOH的酸性

D

().lmol/I>CH3COONa溶液的pH强弱

A.AB.BC.CD.D

10、某二元弱碱8(0田2依尸5.9乂10-2、1<2=6.4乂10-5)。向10mL稀B(OH”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盐酸,B(OH)2、B(OH):

IV+的浓度分数万随溶液pOH[pOH=Tgc(OH-)]变化的关系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2Na+2H20=2NaOH+H2TD.3NO2+H2O=2HNO3+NO

1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足量的Mg与O.lmolCCh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

B.1.6g02和03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目为O.INA

C.25c时,pH=2的H2s03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02NA

D.标准状况下,1.12L三氯甲烷(CHCI3)含有的化学键数目为0.2NA

15、下列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总是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16、室温下,用O.IOO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mol・L」的HA和HB两种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U知AS?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点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0mL

B.KJHB)的数量级为10<

C.水的电离程度:N>M=P

D.M、P两点对应溶液中存在:c(A-)=c(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化合物M是一种香料,A与D是常见的有机化工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化合物

M:

CH=CHCHO

M

已知以下信息:

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R

K稀NaQH

②2RCHaCHO—n►R-CH3CH=C-CHO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D的结构简式是o

(2)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C中官能团名称为o

(3)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列关于G的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属于芳香泾

b.可与FcCh溶液反应显紫色

c.可与新制的Cu(OH)2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d.G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平面

(5)化合物M的同系物N比M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4,N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种(不

考虑立体异构)。

①与化合物M含有相同的官能团;②芸环上有两个取代基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化合物X与Y以物质的量之比2:1反应可得到化合物,X的结

构简式为,Y的结构简式为

18、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常见化合价依次为+1、-2、+1、+3、它们形

成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常温下用惰性电权电解(有阳离子交换膜)1:1的A溶液。

彳|温台物X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己元素与丙元素同主族,比丙原子多2个电子层,则己的原子序数为;推测相同条件下丙、己单质分别

与水反应剧烈程度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乙、戊按原子个数比1:1:1形成的化合物Y具有漂白性,其电子式为。

③.上图转化关系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填编号)0

④.接通如图电路片刻后,向烧杯中滴加一种试剂即可检验铁电极被腐蚀,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ni

匹KA溶液

⑤.当反应①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D溶液pH=12(常温下,假设气体完全逸出,取出交换膜后溶液充分混匀,忽略溶

液体积变化),此时共转移电子数目约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上图中各步反应均为恰好完全转化,则混合物X中含有的物质(除水外)有

19、正丁酸可作许多有机物的溶剂及萃取剂,常用于电子级清洗剂及用于有机合成。实验室用正丁醇与浓H2s04

反应制取,实验装置如右图,加热与夹持装置略去。反应原理与有关数据:

反应原理:2c4H90H皿。JC4H90c4H9+H2O

副反应:C4H90H135(C2H5cH=CH2+H2O

溶解性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C

水50%硫酸其它

正丁醇74-89.8117.7微溶易溶

二者互溶

正丁酸130-98142.4不溶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二口烧瓶中加入0.34mol正丁醇和4.5mL浓H2s。4,再加两小粒沸石,摇匀。

②加热搅拌,温度上升至100~1102开始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中产生的水经冷凝后收集在水分离器的下层,上

层有机物至水分离器支管时,即可返回烧瓶。加热至反应完成。

③将反应液冷却,依次用水、50%硫酸洗涤、水洗涤,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蒸馆,得正丁酸的质量为Wg。

请回答:

(1)制备正丁酰的反应类型是,仪器a的名称是o

(2)步骤①中药品的添加顺序是,先加(填“正丁醇”或“浓HzSO/),沸石的作用是

(3)步骤②中为减少副反应,加热温度应不超过________C为宜。使用水分离器不断分离出水的目的是_________o

如何判断反应已经完成?当____时,表明反应完成,即可停止实验。

(4)步骤③中用50%硫酸洗涤的目的是为了除去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正丁酸的产率为(列出含W的

表达式即可)。

20、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和溪化钠反应来制备漠乙烷,其反应原理为H2s。4(浓)+NaBrNaHSO4+HBrT>

CH3cHzOH+HBr.CH3cHzBr+H?。。有关数据和实验装置如(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

AD

乙醇澳乙烷澳

无色无色深红棕色

状态

液体液体液体

密度/g,cm,30.791.443.1

沸点rc78.538.459

(1)A中放入沸石的作用是一,B中进水口为一口(填“a”或"b”)。

(2)实验中用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为

(3)氢溟酸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给A加热的目的是F接橡皮管导入稀NaOH溶液,其目的是吸收—和漠蒸气,防止一。

(5)C中的导管E的末端须在水面以下,其原因是一。

(6)将C中的锚出液转入锥形并瓶中,连振荡边逐滴滴入浓H2sO"〜2mL以除去水、乙醇等杂质,使溶液分层后用

分液漏斗分去硫酸层;将经硫酸处理后的滨乙烷转入蒸锚烧瓶,水浴加热蒸谯,收集到35〜40c的储分约10.0g。

①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

②从乙醇的角度考虑,本实验所得澳乙烷的产率是一(精确到0.1%)。

21、钛及其化合物在化工、医药、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与钛同周期的元素中,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钛相同的有

____________种。

(2)钛比钢轻、比铝硬,是一种新兴的结构材料,铁的硬度比铝大的原因是。

(3)在浓的TiCh的盐酸溶液中加入乙酸,并通入HC1至饱和,可得到配位数为6、组成为TiCh・6H2。的绿色晶体,

该晶体中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则该配合离子的化学式为o

(4)半夹心结构催化剂M能催化乙烯、丙烯、苯乙烯的聚合,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CiciC,CH>

①组成M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_(填名称)。

②M中援原子的杂化方式为o

③M中不含(填代号)。

a.71键b.o键c.离子键d.配位键

(5)金红石(TiCh)是含钛的主要矿物之一。其晶胞结构(晶胞中相同位置的原子相同)如图所示。

Ah------a

①A、B、C、D4种微粒,其中氧原子是________(填代号)。

②若A、B、C的原子坐标分别为A(0,0,0)、B(0.69a,0.69a,c)>C(a,a,c),则D的原子坐标为

D(0.19a,—,_);钛氧键的键长d=(用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解析】

A.灼烧海带在坦烟中进行,而不是在烧杯中,A错误;

B.海带灰溶解后分离出不溶性杂质需要采用过滤操作,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B正确;

C.制备Cb,并将I一氧化为L,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应该用饱和的食欲水,尾气需要用到氢氧化怵溶液吸收,C错误;

D.Na2sQ,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所以滴定时Na2s03应该放在碱式滴定管中,而不是酸式滴定管,D错

误;

答案选B。

【点睛】

在实验操作中,选择合适的仪器至关重要,灼烧时应选择在生烟中进行,滴定操作时应该注意滴定管的选择,酸性溶

液、强氧化性溶液选择酸式滴定管。

2、D

【解析】

A.甲中形成原电池,石墨电极为正极,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乙中形成电解池,石墨是阳极,

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极反应不同,故A错误;

B.甲中形成原电池,石墨电极为正极,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则石墨电极附近的溶液先变红色,

乙中形成电解池,铁是阴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则在铁电极附近的溶液先变红色,故B

错误;

C.甲中形成原电池,电流由正极石墨经导线流向铁,乙中形成电解池,电流由铁流向负极,则铁极与导线连接处的

电流方向不同,故c错误;

D.甲乙装置,碳电极都没有参加反应,甲中石墨电极为正极,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乙中石墨

是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则碳电极既不会变大也不会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3、I)

【解析】

A.铜在一定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Cu+2H2s。4(浓)仝C11SO4+SO2T+2H20,与稀硫酸不反应,含0.2molH2s。4的浓硫

酸和足量的铜反应,并不能完全反应,所以转移电子数一定小于0.2N\,A项错误;

B.25c时,1LpH=13的Ba(OH)2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OH一的浓度为10「3mol/L,则1L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OH一的数目为1X10-3NA,B项错误;

C一个HCHO分子中含有2个碳氢单键和一个碳氧双键,即4对共用电子对,15gHeHO物质的量为0.5moL因此

15gHCHO含有0.5molx4=2mol共用电子对,即2NA对共用电子对,C项错误;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22.4L甲烷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因此含有的氢原子数目小

于4N,“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公式n=/(V,„=22.4L/mol)的使用是学生们的易错点,并且也是高频考点,在使用时一定看清楚两点:①条件是否

Vm

为标准状况,②在标准状况下,该物质是否为气体。本题D项为常温常压,因此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22.4

L甲烷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因此含有的氢原子数目小于4NAO

4、D

【解析】

A.NaCIO溶液呈碱性,在NaCIO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j溶液,会生成Fe(OH)3沉淀;

B.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时,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反应生成偏铝酸根;

C.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所以不会生成偏铝酸根;

D・NaHC(h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i4Ba(OH)2]:n(NaHCO3)=l:l

【详解】

2+3+

A.NaC10溶液呈碱性,在NaCIO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j溶液,发生3H2O+3C1O+6Fe=2Fe(OHhI+4Fe+3Cr,故

A错误;

B.向明矶溶液中滴加Ba(OH"溶液,恰好使SO’?•完全沉淀,铝离子恰好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

KAI(SOu)2+2Ba(OH)2=2BaSO4+KAlOz+2H2O,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SO4'+2Ba+4OH=2BaSO4I+A1O<

+2%0,故B错误;

3++

C.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所以向AL(S6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j-HiO:AI+3NH3*H2O-AI(OHbI+3NH4

2+

D.NaHC(h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HC(h-无剩余,离子方程式:HCO3+Ba+OH=BaCO3I+H2O,D正确,选

Do

【点睛】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化学式的拆分、注意离子反应

遵循原子个数、电荷数守恒规律,题目难度不大.

5、C

【解析】

据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利用已知条件计算、推断元素,进而回答问题。

【详解】

表中四种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关系说明,X、Y在第二周期,Z、W在第三周期。设X原子序数为a,则Y、Z、W原子

序数为a+1、a+9、a+10o因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48,得a=7,故X、Y、Z、W分别为氮(N)、氧(O)、硫(S)、

氯(。)0

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r(Z)>r(W),A项正确;

B.X和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NO)、XY2(NO2)等化合物,B项正确;

C.同主族由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Y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但Y元素没有含氧酸,C项错误;

D.S2、C1-电子层结构相同,前者核电荷数较小,离子半径较大,其还原性较强,D项正确。

本题选C。

6、D

【解析】

A.根据浓度商会和平衡常数A大小判断反应进行方向,从而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由Fe3+、FW+及Ag+的浓度,可

A»+V(Fe2+101x001

求得Q二。二;~~-=———=0.01,小小于K所以反应Fe3++Ag=Fe2++Ag+正向进行,即原电池总反应为

c(Fe)0.1

Fe^+Ag=Fe2++Ag+,Fe3+作氧化剂,氧化了Ag,A错误;

B.根据A项分析,Ag失去电子,作还原剂,为负极,石墨作正极。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盐桥中的

阳离子是从右往左作定向移动,B错误;

C.根据A项分析,石墨作正极,石墨电极上发生反应,Fe3++e-=Fe2+,C错误;

D.当电流计读数为0时,说明该电路中无电流产生,表示电极上得失电子达到平衡,即该总反应达到化学平衡,D

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该题通过浓度商会和平衡常数K大小判断反应进行方向,从而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

7、D

【解析】

硝酸钱(NH4NO3)中的两个氮原子的化合价分别为-3和+5。

【详解】

A.硝酸镂分解为N2O和HzO,-3价氮化合价升高到+1价,+5价氮化合价也降低到+1价,发生了归中反应,合理,故

A不选;

B.硝酸铁分解为Nz、02、H2O,硝酸钱中・3价氮化合价升高到。价,部分・2价氧的化合价也升高到0价,+5价氮的化

合价降低到0价,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硝酸钱分解为Nz、HNCh、H2O,硝酸钱中的・3价氮和+5价氮发生了归中反应,生成了氮气,合理,故C不选;

D.硝酸核分解为NH3、NO、H2,只有化合价的降低,没有化合价的升高,不合理,故D选。

故选D。

8、A

【解析】

由于甲酸的酸性大于氢硫酸,等浓度的HCOOK和LS溶液的PH;KzS溶液》HCOOK溶液,所以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较大,A正确;含有铁离子的溶液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不一定为Fe?+的溶液,B错误;硫酸

铜在比。2溶液分解时作催化剂,而KMnO4溶液与H2O2溶液反应,KMnO」溶液做氧化剂,没有可比性,C错误;浓

硫酸能够使乙醇脱水碳化,浓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可能是二氧化硫能够使酸性KMMh溶液褪

色,也可能是乙醇蒸气使高镒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正确选项A。

点睛:C2H50H与浓硫酸混合后加热到170℃,制得的气体通入到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洗气,除去二氧化硫和

二氧化碳气体,然后所得的气体通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证明一定制得了乙烯气体。

9、B

【解析】

A.NaHSS溶液和H2O2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4和HzO,现象不明显,不能够判断浓度对反应速率的

影响,A错误;

B.制备Fe(OH)3胶体:向沸水中滴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B正确;

C.两溶液浓度未知,虽有黄色沉淀生成,但不能比较Ksp(AgCl)、Ksp(Agl)大小关系,C错误;

D.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pH试纸,不能用pH试纸测定,D错误;

故答案选Bo

【点睛】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越大,难溶物越溶,溶度积大的难溶物可转化为溶度积小的难溶物。

10、C

【解析】

A.如果加入盐酸的体积为5mL,由11(0田2+11。=15(011)。+1120可知此时溶液含等量的11(011)2、B(OH)\由于

水解和电离能力不同,所以溶液中不可能含等量的B(OH)2、B(OH)\A错误;

B.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0mLE寸,反应生成B(OH)C1,溶液显碱性,则c(OlT)>c(lT),B错误;

c(B2).c(OH)

C.交点b处B(OH).、B2♦的分布分数相等,二者平衡浓度相等,由K2;=6.4X10-5,可知b处

c[B(OH)

c(OH)=6.4X105,C正确;

D.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生成等物质的量的B(OH)CI和BCb的混合溶液,溶液遵循电荷守恒,则存

在C(C「)+C(OH-)=C(H')+2C(B2.)+C[B(O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o

11、A

【解析】

A.B为IDA元素,其化合价为+3价,NaB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一1价,故A说法错误;

B.由图示可知BH4一中的H原子与HQ中H结合为Hz,当若用D?。代替HzO,形成的氢气有三种,即D?、HD和

%,故B说法正确;

C.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反应,催化剂对反应物吸附,生成产物后会解吸,通过控制催化剂的用量和表面积,可以控

制氢气的产生速率,故c说法正确;

D.NaBFh与水反应为氢元素的归中反应,反应方程式为BH「+4H2O=B(OH)J+4H2t,故D说法正确;

答案:A、

12、B

【解析】

A.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9H⑵故A正确;

B.该化合物没有对称轴,等效氢共有8种,所以其一氯代物有8种,故B错误;

C.该化合物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氧化、加成、加聚等反应,该化合物有饱和碳原子,可以和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

代反应,故c正确;

D.该化合物有2个碳碳双键,而且不对称,所以与B门以物质的量之比1:1加成生成2种产物,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该化合物分子中有2个碳碳双键,2个碳碳双键之间有2个碳碳单键,所以与B*以物质的量之比L1加成时只能和

其中一个碳碳双键加成,无法发生L4.加成,故与Brz以物质的量之比1:1加成只能得到2种产物。

13、D

【解析】

A.4Na+(h=2Na2O反应中钠元素被氧化,氧元素被还原,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不是同一元素,故A错误;

B.2FeQ2+C12=2FeC13反应中FeCb为还原剂,被氧化,氯气为辄化剂,被还原,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不是同一元

素,故B错误;

C.2Na+2H2O=2NaOH+H2t反应中钠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H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不

是同一元素,故C错误;

D.3NO?+H2O=2HNO3+NO该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N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故D正确;

故选D。

14、A

【解析】

A.足量的Mg与0.ImoKXh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碳元素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价,因此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4NA,A正确;

B.O2和6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因此无法计算1.6gOz和6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目,B错误;

C.溶液体积未知,因此无法计算25c时,pH=2的H2s03溶液中含有的数目,C错误;

D.标准状况下三氯甲烷是液体,1.12L三氯甲烷(CHCb)含有的化学键数目不是0.2NA,D错误;

答案选A。

15、D

【解析】

A.乙烯为平面结构,和双键相连的碳原子是烷炫结构的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不一定总是处于一个平面,故A错误;

B.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是烷烧结构的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不一定总是处于一个平面,故B错误;

C.与双键相连的碳原子是烷垃结构的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处于一个平面,故C错误;

D.苯为平面结构,苯甲醇中甲基碳原子处于苯中H原子位置,所有碳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D正确;

故答案为:Do

16、D

【解析】

c(H)

未加NaOH溶液时,HA的AG=12,则c(H+)・c(OH)=10u,-~n-=1012,则c(H+)=0.1mol/L=c(HA),

c(0H-)

HA是强酸;

c(H')

未加NaOH溶液时,HB的AG=9,则c(H+)*c(OH)=10%=109,则c(H+)=10wmol/L<0.1mol/L,

c(OH-)

则HB是弱酸;

【详解】

A.P点AG=O时,c(H+)=c(OH),混合溶液呈中性,HA是强酸,酸碱的物质的量相等,酸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

等,则酸碱体积相等,所以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0mL,故A正确;

+25

B.HB的电离程度较小,则溶液中c(B-)«c(H)=Wmol/L,c(HB)^O.lmol/L,Ka(HB)

c(H+)-c(B)1025xl0-25

=10\故B正确:

c(HB)0.100

C.酸或减抑制水电离,弱离子促进水电离,且酸中c(H+)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M、P点溶液都呈中性,则

M、P点不影响水的电离,N点NaB浓度较大,促进水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N>M=P,故C正确;

D.M、P点的AG都为0,都存在c(H+)=c(OH),混合溶液呈中性,加入的NaOH越多,c(Na+)越大,溶液中

存在电荷守恒,则存在P点c(AD=c(Na+)、M点c(Na+)=c(B)但是c(Na+):MVP点,则c(AO>c(B),

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明确混合溶液中溶质及其性质、酸的酸性强弱是解本题关键,注意B中微粒浓度的

近似处理方法。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1)乙烯,-CHs;(2)加成反应,醛基;

H:0

(3)CHzCl+NaOHCHzOH+NaCl;

(4)cd;(5)18;(6)CH3CH2CHO,OHC-^^-CHO。

【解析】

根据信息②,推出C和D结构简式为:CH3cHO和CHO,A的分子量为28,推出A为CH2=CH2(乙烯),

B为CH3cH2OH,G的结构简式为:•:©^YHO,F的结构简式为:<H,OH,E的结构简式为:

,D的结构简式为:;

【详解】

(1)A为乙烯,D的结构简式为:,^oycHi;

(2)A和B发生CH2=CH2+H2O一器件1CH3CH2OH,发生加成反应,C的结构简式含有官能团是醛基;

(3)E生成F,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2Cl+NaOH―+NaCl;

(4)根据G的结构简式为:e^-CHO,a、煌仅含碳氢两种元素,G中含有O元素,故错误;b、不含有酚羟

基,与FeCb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故错误;c、含有醛基,与新制Cu(OH)2共热产生CiuO,故正确;d、苯环是平

面正六边形,醛基共面,所有原子共面,即有14个原子共面,故正确;

CH=CHCH?

(5)N的相对分子质量比M大14,说明N比M多一个“CPU”,(邻间对三种)、(邻

间对三种)、(邻间对三种)、(邻间对三种)、-QHVH-CHO(邻间对三

种)、滔丁全Ok(邻间对三种),共有3X6=18种;

(6)根据信息②,X为CH3cH2cHO,Y的结构简式为OHC-G〉一CHO。

18、(1)37;依据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推测己单质与水反应较丙更剧烈(1分,合理给分)

(2)H:O:C1:»⑶

♦♦•♦

2+3

(4)3Fe+2[Fe(CN)6]=Fe3[Fe(CN)皿;

(5)6.02xI()2i;2A1+2OH+2HZO=2AIOz+3H2j;

(6)NaCkAl(OH)3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是Nad,B是Cl2,C是Hz,D是NaOH,E是HC1,丁是AbF是NaAlOz;X是NaCk

AlCb的混合物。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及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可知甲是H,乙是O,丙是Na,丁是AL戊是CL己是

Rb,原子序数是37;钠、锄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所

以它们与水反应的能力逐渐增强,反应越来越剧烈;(2)甲、乙、戊按原予个数比1:1:1形成的化合物Y是HC1O,

该物质具有强的氧化性,故具有漂白性,其电子式为H:O:C1:;(3)在上图转化关系中①②③反应中有元素化合

价的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④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4)如构成

原电池,Fe被腐蚀,则Fe为负极,发生反应:Fe-2e=Fe2+,Fe?+与[Fe(CN)6r会发生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是:3Fe2++2[Fe(CN)613=Fej[Fe(CN)dil;(5)NaCl溶液电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H2。通电CbT

+H2T+2NaOH,在该反应中,每转移2moi电子,反应会产生2moiNaOH,n(NaCl)=lLxlmol/L=lmol,当NaCl

电解完全后反应转移Imol电子,反应产生ImolNaOH,当反应①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D溶液pH=12,n(NaOH)

=102mol/LxlL=0.01mol<lmol,说明Na。没有完全电解,则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是O.OlmoL电子转移的数目约是N

(e-)=0.01molx6.02xl023/mol=6.02xl021;反应②是Al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1+2OH+2H2O=2A1O2+3H1T;(6)若上图中各步反应均为恰好完全转化,则4Ha+NaAIO2=NaQ+AICh,所以混

合物X中含有的物质是NaCl、Al(OH)3。

考点: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反应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19、取代反应(直形)冷凝管正丁醇防暴沸或防止反应液剧烈沸腾135提高正丁酸的产率或正丁

W

醇的转化率分水器中水(或有机物)的量(或液面)不再变化正丁醇-——XI00%

0.17x130

【解析】

⑴根据反应方程式2c4H90H普叫sj—>c4H90c4H9+H2O,分析得到制备正丁酸的反应类型,根据图中装置得出仪

器a的名称。

⑵步骤①中药品的添加顺序是,根据溶液的稀释,密度大的加到密度小的液体中,烧瓶中是液体与液体加热需要沸石

防暴沸。

⑶根据题中信息,生成副反应在温度大于135C;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分离出水,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水

分离器中是的量不断增加,当水分离器中水量不再增加时表明反应完成。

⑷根据题中信息正丁醇易溶于50%硫酸,正丁酸微溶于50%硫酸;根据2C4H9OH浓雀。,>C4H90c4H9+H2O理论

得到C4H90c4H9物质的量,再计算正丁酸的产率。

【详解】

⑴根据反应方程式2c4H90H法4H90c4H9+H2O,分析得到制备正丁酸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根据图中

装置得出仪器a的名称是(直形)冷凝管;故答案为:取代反应;(直形)冷凝管。

⑵步骤①中药品的添加顺序是,根据溶液的稀释,密度大的加到密度小的液体中,因此先加正丁醇,烧瓶中是液体与

液体加热,因此沸石的作用是防暴涕或防止反应液剧烈沸腾;故答案为:正丁醇;防暴沸或防止反应液剧烈沸腾。

⑶根据题中信息,生成副反应在温度大于135C,因此步骤②中为减少副反应,加热温度应不超过135c为宜。该反应

是可逆反应,分离出水,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使用水分离器不断分离出水的目的是提高正丁酸的产率

或正丁醇的转化率。水分离器中水的量不断增加,当水分离器中水量不再增加时或则有机物的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

应完成,即可停止实验;故答案为:135;提高正丁酸的产率或正丁醇的转化率;分水器中水(或有机物)的量(或液面)

不再变化。

⑷根据题中信息正丁醇易溶于50%硫酸,正丁酸微溶于50%硫酸,因此步骤③中用50%硫酸洗涤的目的是为了除去

正丁醇。根据2c4H90H90c4H9+H2O理论得到C4H90c4H9物质的量为0.17mol,则正丁酸的产率为

WgWW

/°°%=时故答案为:正丁醇;xl(X)%

0.17molx130gmol0.17x130o

20、防止暴沸b平衡压强,使浓硫酸顺利滴下2HBr+H2§O4(浓)AS6+Br2+2H2O加快反应速率,

蒸储出溟乙烷SO2防止污染环境冷却并减少溟乙烷的挥发检漏53.4%

【解析】

(1)液体加热需要防止液体瀑沸,B为球形冷凝管,应采取逆流原理通入冷凝水,进行充分冷凝回流;

⑵滴液漏斗可以使漏斗的上方和下方的压强相等,使浓硫酸顺利流下;

⑶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氢滨酸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可生成和SOz;

(4)给A加热口J以加快反应速率蒸出旗乙烷;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溟化氢、溟等可以用稀NaOH溶液吸收;

⑸通过E的末端插入水面以下冷却减少旗乙烷的挥发;

⑹①带有活塞或瓶塞的装置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②10mL乙醇的质量为0.79xl0g=7.9g,其物质的量为0.172moL所以理论制得澳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172mol,其质量

实际产量

为18.75g,根据产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