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一对夫妇,女方的父亲患血友病,本人患白化病;男方的母亲患白化病,本人正常,预计他们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和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A.1/2和3/8B.1/2和1/8C.1/8和3/8D.1/4和3/82、根据达尔文进化论观点,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的形成是由于()A.自然选择的结果B.过度繁殖的结果C.定向变异的结果D.用进废退的结果3、在蝗虫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的数目会随细胞分裂的进行而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DNA数目与染色体的数目相等时,细胞不可能处于分裂中期B.核DNA数目与染色体的数目相等时,细胞内不会发生交换C.核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两倍时,细胞中一定存在染色单体D.核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两倍时,细胞内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4、纯合的黑色雌猫和黄色雄猫交配,后代雌性表现为黑黄相间,雄性表现为黑色。黑黄相间的个体无论与何种毛色的雄猫交配,后代雄猫都是一半黑色,一半黄色。研究发现,雌性哺乳动物在发育早期,体内的X染色体随机失活其中一条,浓缩成为巴氏小体,这是表观遗传的一种类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控制毛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黄色为显性B.X染色体浓缩为巴氏小体后碱基序列保持不变C.巴氏小体的形成有助于雌、雄个体中X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量相同D.抗VD佝偻病患者中部分女性患者发病较轻可能与巴氏小体的形成有关5、某飞蛾性别决定为ZW型,有黄翅和白翅两种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选取两只纯合白翅飞蛾杂交,F1全为黄翅,F1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翅:白翅=9:7。请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两对等位基因均分别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F1黄翅飞蛾均为杂合子C.F2黄翅飞蛾中雌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16D.F2有12种基因型,雌、雄中均有白翅个体6、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收集该女性体内的若干细胞,将其细胞内的色盲基因进行荧光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假设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有2个色盲基因,且位于两条染色体上B.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有4个色盲基因,此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C.卵细胞内有1个或0个色盲基因,卵细胞中的色盲基因只能遗传给女儿D.次级卵母细胞至少含2个色盲基因,且核DNA数目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7、关于等位基因A与a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A发生突变常常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B.等位基因A与a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C.基因A与a的分离一定是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的D.等位基因A与a控制的是同一种性状8、下列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所运用的科学原理或方法有错误是()A.抗虫棉——基因工程B.无籽西瓜——单倍体育种C.“黑农五号”大豆品种——基因突变D.杂交水稻——基因重组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种间竞争是一种自然选择的方式D.即使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发生改变10、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红玉杏自交,F1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基因型A_bbA_BbA_BB、aa__表现型深紫色3/16淡紫色6/16白色7/16
A.F1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开白色花的个体占1/4B.F1中淡紫色花的植株自交,子代中开深紫色花的个体占5/24C.F1中深紫色花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深紫色花植株中纯合子占5/9D.F1中纯合深紫色花植株与F1中杂合白色花植株杂交,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1/811、由于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血友病存在甲和乙两种类型。控制甲型血友病的基因为a,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乙型血友病的基因为b,位于常染色体上。图1表示某家系血友病的遗传图谱,图2表示该家系部分成员与血友病有关的基因的电泳结果(A、B、a,b基因均只电泳出一个条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条带①表示A基因,条带②表示B基因B.基因B若对5号进行电泳,可能含有条带①②④C.5号与基因型和3号相同的女性婚配,他们生育患病女儿的概率是1/6D.某些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能导致机体患血友病12、下图为甲、乙两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个家族携带有常染色体致病基因,另一个家族携带伴性遗传致病基因,两个家族均不含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乙家族2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家族患常染色体遗传病,乙家族患伴性遗传病B.甲家族9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1号与2号个体C.甲家族8号个体与乙家族6号个体同时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D.甲家族9号个体与乙家族7号个体结婚,后代不会同时患两种病13、下图是发生在玉米细胞中的一些特殊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①过程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但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B.②过程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进而导致生物性状重新组合C.③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其结果往往对生物体有害D.①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②和③一般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14、某二倍体植物雌雄异株,其性别由染色体上基因M、m决定,M决定雄株,m决定雌株;另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D决定高产,但基因型为Dd的雄株产量较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野生型的雌雄性别比例约为1:1B.基因型均为Dd的雄株与雌株产量不同,这在遗传学上属于伴性遗传C.利用基因型均为Dd的雌雄植株杂交,子代高产植株中雄株:雌株=3:1D.若对雄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只能获得雌株,则可能是基因型为M的单倍体加倍后死亡15、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DNA分子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后代C.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诱导多倍体形成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人类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诱发细菌产生基因突变的结果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RNA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叫作___________。17、杂交育种的缺点是:只能利用_____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_____。而且杂交后代会出现_____,_____缓慢,过程复杂。18、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19、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生物_____________的集合。如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或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都可以看作一个种群。种群是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也是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将________传给后代。20、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如______,又叫先天性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___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而形成。
21、学习完“遗传与进化”模块,你对基因、遗传、变异和进化乃至生命本质有哪些深入的体会和独到的理解?请你围绕上述关键词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文体和字数不限。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20分)23、红耳龟性别分化与卵的孵化温度密切相关;26℃条件下全部孵化为雄性,32℃条件下全部孵化为雌性。为研究D基因在性腺分化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孵化箱孵化三组红耳龟卵,测定胚胎发育不同时期性腺细胞中D基因表达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D基因在性腺细胞中表达时,先以D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转录出mRNA,完成该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科研人员将特定的DNA片段转入到性腺细胞中,使其产生的RNA与D基因的mRNA_____________;D基因的mRNA无法翻译,从而干扰D基因表达。
(2)科研人员推测,D基因是胚胎发育成雄性的关键因子,支持此推测的证据有:26℃时D基因表达量高,且胚胎全部发育成雄性;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将不同温度下孵化的三组红耳龟卵进行相应处理;检测胚胎的性腺分化情况,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果支持上述推测。上表中i和ii的处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4、某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由基因A、a控制茎的高度(高茎和矮茎),由基因D、d控制花的颜色(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其中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科研人员用高茎红花植株和矮茎白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所得F1均表现为高茎粉红花;让F1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粉红花:矮茎白花=3:6:3:1: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杂交实验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作出后一项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F2中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进行鉴定,最好采用____________法,即让F2中高茎红花植株与_________植株杂交;请预测结果并指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将抗虫蛋白基因M导入该植物一雄株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具备抗虫性状。为了确定基因M所在的染色体,可让该雄株与雌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虫性。请补充以下推论:
①若产生的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产生的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③若产生的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6分)25、研究者对某保护区内鸟类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内有MG;CE、DP、DW四个地雀种群,其中只有地雀MG与地雀CE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其余地雀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在不同生活季节中,地雀数量有很大差异.图(1)所示为三年间地雀DW种群越冬个体某种基因频率的调查结果.
(1)DW种群是否发生进化?_____,理由是_____。
研究显示;保护区内地雀喙的形态与ALX1基因高度相关。图2显示MG;CE、DP、DW四种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
(2)造成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的本质是_____.以下分析错误的是_____.
A.与MG亲缘关系最近的是CEB.与DP亲缘关系最远的是DW
C.DP和DW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地雀喙的形态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研究者发现;保护区内很多地雀都爱捕食某种蛾,这种娥因具有多种体色而被捕率不同.对该种蛾的两个种群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结果如下表.
。基因型。
A种群(只)
B种群(只)
WaWb
200
0
WaWa
50
120
WbWc
100
200
WcWc
150
50
WaWc
100
80
(3)调查保护区内娥的种群密度采用_____法.由于地雀的捕食,B种群中WbWc的个体明显增多.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
A.人工选择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D.定向变异。
(4)以下对A种群和B种群的分析比较正确的有_____
A.Wa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33%
B.B种群中具有WaWb的物种已经灭绝。
C.地雀对蛾的选择性捕食决定了蛾的进化方向。
D.就W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
(5)已知上述A和B种群中每个个体有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几率都是10﹣5,则种群A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26、下面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部分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按先后顺序把图甲有关有丝分裂图像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像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该动物体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该动物为____________(填雌性或雄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乙中④⑤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
(4)在图乙中①→②和④→⑤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甲中的细胞位于图乙中②段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位于图乙中④段的有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夫妇,女方的父亲患血友病,本人患白化病,所以女方的基因型为aaXBXb;男方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本人正常,所以男方的基因型为AaXBY。
【详解】
己知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方的父亲患血友病,本人患白化病,则女方的基因型是aaXBXb,男方的母亲患白化病,本人正常,男方的基因型是AaXBY;则其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2,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所以他们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1-1/4)+1/4×(1-1/2)=1/2,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2×1/4=1/8,故B正确。
故选B。
【点睛】2、A【分析】【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长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故选A。3、D【分析】【分析】
蝗虫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1;有丝分裂过程: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纺锤体解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但没有同源染色体)。
【详解】
A;无论是减数分裂还是有丝分裂;分裂中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2条染色单体,即核DNA数目是染色体的数目的两倍,A正确;
B;核DNA数目与染色体的数目相等时;蝗虫精原细胞可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内不可能发生交换,B正确;
C;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时;核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两倍,C正确;
D;核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两倍时;蝗虫精原细胞可处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则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D。4、A【分析】【分析】
由题意可知;纯合的黑色雌猫和黄色雄猫交配,后代雌性表现为黑黄相间,雄性表现为黑色,雄性表现为与母本一致说明控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雌性为杂合子表型为黑黄相间,故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关系。
【详解】
A;纯合的黑色雌猫和黄色雄猫交配;后代雌性表现为黑黄相间,雄性表现为黑色,说明控制毛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但无法判断黑色和黄色的显隐性关系,A错误;
B;X染色体浓缩为巴氏小体会失活而不能表达;属于表观遗传显性,碱基序列保持不变,B正确;
C;雄性只含1条X染色体;雌性含有2条X染色体,巴氏小体的形成有助于雌、雄个体中X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量相同,C正确;
D、抗V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中部分女性患者为杂合子,相比于显性纯合个体发病较轻,可能与巴氏小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A。5、C【分析】【分析】
选取两只纯合白翅飞蛾杂交,F1全为黄翅,F1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翅:白翅=9∶7,为9∶3∶3∶1的变式,说明A/a和B/b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A、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翅∶白翅=9∶7,为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黄翅和白翅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即A/a和B/b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均分别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F1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翅∶白翅=9∶7,说明F1黄翅为杂合子;B正确;
C、已知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假设B/b位于Z染色体上,则F1基因型为AaZBZb、AaZBW,F1相互交配得F2,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翅∶白翅=9∶7,说明黄翅个体的基因组成为同时含有A和B基因,F2黄翅飞蛾中雌性纯合子基因型为AAZBW,占A_ZB_的概率为1/3×1/3=1/9;C错误;
D、结合C选项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F1相互交配得F2,将两对基因分开计算,Aa×Aa→1AA、2Aa、1aa,ZBZb×ZBW→1ZBZB、1ZBZb、1ZBW、1ZbW,则F2代有3×4=12种基因型,其中__ZbW(雌)、aaZBZ_(雄)为白翅个体;D正确。
故选C。6、A【分析】【分析】
由题干“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推知该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假设b为色盲基因)。
【详解】
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位于X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2个色盲基因分离,随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A正确;
B;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有2个色盲基因;此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B错误;
C;卵细胞内有1个或0个色盲基因;卵细胞中的色盲基因既可以传给儿子也可以传给女儿,C错误;
D;次级卵母细胞可能含2个色盲基因或不含色盲基因;且核DNA数目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通过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其上携带基因的变化,解题关键是由题干信息判断该女性的基因型。7、C【分析】【分析】
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基因片段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差别,即碱基排列序列不同。
【详解】
A;基因突变常常形成新的等位基因;A正确;
B;根据等位基因的概念;B正确;
C;基因A与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而同一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对应的基因A与a(常常是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的分离是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而导致基因A与a分离,C错误;
D;等位基因A与a控制的是同一种性状的显隐性性状;如控制豌豆茎的高度中的高茎与矮茎,D正确。
故选C。8、B【分析】【详解】
A;抗虫棉是基因工程育种的结果;A正确;
B;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B错误;
C;黑农五号是诱变育种的结果;C正确;
D;杂交水稻是杂交育种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几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实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A:B:C:D【分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现有生物的生存状况;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速度,A正确;
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其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正确;
C;种间竞争是一种自然选择的方式;C正确;
D;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此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ABCD。10、A:C:D【分析】【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详解】
A、F1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开白色花的个体占1/2,A错误;
B、F1中淡紫色花的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自交产生的子代,开深紫色花的个体基因型为A_bb;比例为1/3×1/4+2/3×3/4×1/4=5/24,B正确;
C、F1中深紫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其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4/9AAbb、4/9Aabb、1/9aabb;子代深紫色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2,C错误;
D、F1中纯合深紫色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F1中杂合白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2AaBB、1/2aaBb,1/2AaBB×AAbb,子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1/4;1/2aaBb×AAbb,子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1/4,因此,F1中纯合深紫色花植株与F1中杂合白色花植株杂交,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共占1/2;D错误。
故选ACD。11、C:D【分析】【分析】
图2中1和2个体同时具有①和②两个条带;说明二者都是杂合子,3只有②条带,说明②是患病基因,①和②属于乙型血友病;条带③和④中2号个体没有致病基因,属于甲型血友病。
【详解】
A、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图2中个体1和2都是杂合子,3只有②条带,说明②是患病基因,①和②属于乙型血友病,是常染色体隐性病;条带③和④中2号个体没有致病基因,属于甲型血友病,即X染色体隐性病,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B_XAX-和B_XAY;3号为患者,因此3号的基因型为bbXAX-;4号为健康人,其基因型为B_XAY。结合图2分析可进一步确定,1、2、3、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bbXAXa,BBXAY,因此条带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基因为B、A、b;a;A错误;
B、5号的基因型为BBXAY或BbXAY;因此若对5号进行电泳,可能含有条带①②③或①②,B错误;
C、5号基因型为1/3BBXAY或2/3BbXAY,与基因型和3号相同的女性bbXAXa婚配;他们生育患病女儿只需要考虑常染色体基因,概率是2/3×1/2×1/2=1/6,C正确;
D、若基因型为Bb的B基因所在染色体或基因型为XAXa个体的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则个体可能患血友病,D正确。
故选D。12、A:B:C【分析】【分析】
假设甲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的相关基因用B/b表示。对遗传系谱图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乙家族,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可能为伴X显性或伴X隐性遗传病,若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6号应该也患病,与图示结果不符,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2号也应该患病,也与图示结果不符,因此甲家族中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乙家族2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号的基因型为AA,3号;4号个体不患病,与图示结果不符,因此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家族携带有常染色体致病基因,甲家族携带伴性遗传致病基因,分析甲家族,5号、6号个体不患病,9号个体患病,说明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
A;对遗传系谱图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乙家族,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可能为伴X显性或伴X隐性遗传病,若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6号应该也患病,与图示结果不符,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2号也应该患病,也与图示结果不符,因此甲家族中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乙家族2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号的基因型为AA,3号、4号个体不患病,与图示结果不符,因此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家族携带有常染色体致病基因,甲家族携带伴性遗传致病基因,分析甲家族,5号、6号个体不患病,9号个体患病,说明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
B;由A可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9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5号个体,5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个体,B错误;
C、假设甲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的相关基因用B/b表示,甲家族9号的基因型为XaY,5号、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Y,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乙家族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甲家族8号个体与乙家族6号个体同时为杂合子的概率为0,C错误;
D、甲家族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Y,乙家族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XA;子代肯定不会患甲病,因此后代不会同时患两种病,D正确。
故选ABC。13、A:B:D【分析】【分析】
识图分析;图中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②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③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详解】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该片段可能不是基因,所以①过程不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即使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A符合题意;
B;②过程表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导致生物性状重新组合,B符合题意;
C;③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其结果往往对生物体有害,C不符合题意;
D;①和②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③染色体变异一般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符合题意。
故选ABD。14、A:D【分析】【分析】
分析题文:M/m与D/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高产雄株的基因型为DDMm,高产雌株的基因型为D_mm,低产雄株的基因型为DdMm;ddMm,低产雌株的基因型为ddmm。
【详解】
A;M决定雄株;m决定雌株,说明雌株的基因型为mm,雌株不能产生含M的卵细胞,只能产生含m的卵细胞,群体中雄株的基因型只能为Mm,所以野生型的雌雄之比为1:1,A正确;
B;该植株不存在性染色体;不存在伴性遗传,基因型均为Dd的雄株与雌株产量不同,这在遗传学上属于从性遗传,B错误;
C;基因型均为Dd的雌雄植株即DdMm和Ddmm杂交;Dd与Dd杂交,其后代中,DD:Dd=1:2,由于基因型为Dd的雄株产量也较低,故雄株中高产的基因型为DD,而雌株中高产的基因型为DD和Dd,因此子代高产植株中雄株:雌株=DD:(DD+Dd)=1:3,C错误;
D;雄株的基因型为Mm;可以产生M和m两种雄配子,若进行单倍体育种只能获得雌株mm,则可能是由于M的单倍体加倍后即死亡造成的,D正确。
故选AD。15、A:B:D【分析】【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
A;DNA分子是由基因部分和非基因部分组成的;故DNA分子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如果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则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
B;生殖细胞出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但体细胞出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B错误;
C;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都可以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诱导多倍体形成,C正确;
D;细菌产生的基因突变发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D错误。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略
【分析】【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这一过程叫作转录。【解析】转录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已有基因创造新的基因分离现象,育种进程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随机的19、略
【解析】①.同种②.全部个体③.生物进化④.生物繁殖⑤.各自的基因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21三体综合症减数分裂21、略
【分析】【详解】
本模块的育人价值: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为了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课程标准的上述表述,结合本模块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生命观念纵观本模块的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突出的生命观念包括生命的物质观、生命的信息观、结构与功能观、生物进化观,此外,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要组成部分的对立统一观在本模块也有较为集中的体现。1.生命的物质观虽然《分子与细胞》模块已经引导学生较全面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但学生对遗传物质还了解甚少,对遗传物质如何起作用的问题更是未曾涉及,而这恰恰是现代生物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帮助学生真正建立生命的物质观不可或缺的支撑。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了解遗传物质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的,还能了解遗传物质的变化与性状变异及进化之间的关系,建立遗传和进化的大概念,强化生命的物质观。2.生命的信息观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生物体从亲代继承的东西,主要是信息-世代相传、通过漫长的化史形成的遗传信息,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都是在这套遗传信息的枫生物致教师|1控制下进行的。DNA、RNA等物质,只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已。与我们日常接触的声、光、电、热等物理信息不同,遗传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即不需要外界指令就能自动地按既定程序对物质材料进行组织,并且能进行自我复制。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从信息的角度认识生命的本质,建立生命的信息观,越来越成为生物学研究者的共识。生命的信息观不仅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生命的本质,而且为生物科技的发展打开了一片崭新的视野。例如,人工生命的研究、生物芯片的研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DNA计算机的研制等,都离不开对生命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本模块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遗传信息展开的,从第1章开始,就带领学生踏上了遗传信息的发现之旅。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复制、转录、翻译直至遗传信息在生物繁衍过程中的变化、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演变等内容,都对学生建立生命的信息观大有裨益。3.结构与功能观《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内容,集中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本模块将在遗传物质层面生动地体现这一观点。例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与其复制和转录功能相适应,DNA结构的改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变化及性状变异,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与性状的关系,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模块有些内容不仅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还诠释了这一重要观念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提出了半保留复制假说,就是基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再例如,达尔文发现兰花适于传粉的独特结构后,指出自然界一定存在口器与此相匹配的昆虫,同样也是基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在研究自然现象时,不仅要基于结构认识和推测功能,还要基于功能来推测和研究结构,并且应当将这样的思想方法运用于今后的探究活动中。4.生物进化观本模块对学生进一步形成生物进化观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一些生物进化的知识,但由于遗传学知识基础的限制,不可能对生物进化的原理有深入的理解,生物进化观的建立还处于初级水平,面对进化论领域的不同观点还缺乏鉴别能力。本模块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关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上,较深入地介绍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巨大贡献和局限性也作了辩证的分析,这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确立生物进化的观点,提高对进化论领域的不同观点甚至伪科学论调的鉴别能力。生物进化观是建立在两个重要概念基础上的:地球上现存的所有物种来自共同祖先(共同由来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自然选择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得到了许多证据的支持(教材第6章第1节);自然选择学说随着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为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教材第6章第2~4节)。第6章内容看似庞杂,其实主要是阐明这两个重要概念,指向生物进化观。5.对立统一观对立统一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前者是指生物在传种接代过程中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后者是指这一过程中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变化。【解析】本模块的育人价值:
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为了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课程标准的上述表述,结合本模块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生命观念纵观本模块的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突出的生命观念包括生命的物质观、生命的信息观、结构与功能观、生物进化观,此外,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要组成部分的对立统一观在本模块也有较为集中的体现。
1.生命的物质观虽然《分子与细胞》模块已经引导学生较全面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但学生对遗传物质还了解甚少,对遗传物质如何起作用的问题更是未曾涉及,而这恰恰是现代生物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帮助学生真正建立生命的物质观不可或缺的支撑。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了解遗传物质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的,还能了解遗传物质的变化与性状变异及进化之间的关系,建立遗传和进化的大概念,强化生命的物质观。
2.生命的信息观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生物体从亲代继承的东西,主要是信息-世代相传、通过漫长的化史形成的遗传信息,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都是在这套遗传信息的枫生物致教师|1控制下进行的。DNA、RNA等物质,只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已。与我们日常接触的声、光、电、热等物理信息不同,遗传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即不需要外界指令就能自动地按既定程序对物质材料进行组织,并且能进行自我复制。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从信息的角度认识生命的本质,建立生命的信息观,越来越成为生物学研究者的共识。生命的信息观不仅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生命的本质,而且为生物科技的发展打开了一片崭新的视野。例如,人工生命的研究、生物芯片的研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DNA计算机的研制等,都离不开对生命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本模块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遗传信息展开的,从第1章开始,就带领学生踏上了遗传信息的发现之旅。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复制、转录、翻译直至遗传信息在生物繁衍过程中的变化、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演变等内容,都对学生建立生命的信息观大有裨益。
3.结构与功能观《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内容,集中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本模块将在遗传物质层面生动地体现这一观点。例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与其复制和转录功能相适应,DNA结构的改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变化及性状变异,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与性状的关系,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模块有些内容不仅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还诠释了这一重要观念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提出了半保留复制假说,就是基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再例如,达尔文发现兰花适于传粉的独特结构后,指出自然界一定存在口器与此相匹配的昆虫,同样也是基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在研究自然现象时,不仅要基于结构认识和推测功能,还要基于功能来推测和研究结构,并且应当将这样的思想方法运用于今后的探究活动中。
4.生物进化观本模块对学生进一步形成生物进化观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一些生物进化的知识,但由于遗传学知识基础的限制,不可能对生物进化的原理有深入的理解,生物进化观的建立还处于初级水平,面对进化论领域的不同观点还缺乏鉴别能力。本模块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关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上,较深入地介绍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巨大贡献和局限性也作了辩证的分析,这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确立生物进化的观点,提高对进化论领域的不同观点甚至伪科学论调的鉴别能力。生物进化观是建立在两个重要概念基础上的:地球上现存的所有物种来自共同祖先(共同由来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自然选择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得到了许多证据的支持(教材第6章第1节);自然选择学说随着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为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教材第6章第2~4节)。第6章内容看似庞杂,其实主要是阐明这两个重要概念,指向生物进化观。
5.对立统一观对立统一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前者是指生物在传种接代过程中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后者是指这一过程中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变化。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2、A【分析】略五、实验题(共2题,共20分)23、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红耳龟性别分化与卵的孵化温度有关,在26℃条件下全部孵化为雄性,32℃条件下全部孵化为雌性。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是否加入干扰D基因表达、胚胎发育时期。
【详解】
(1)转录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外源DNA转录产生的RNA与D基因的mRNA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RNA,进而干扰D基因表达。
(2)支持“D基因是胚胎发育成雄性的关键因子”的证据有:26℃时D基因表达量高;且胚胎全部发育成雄性;32℃时D基因表达量低,且胚胎全部发育成雌性,26℃+干扰D基因表达的条件下,与32℃时D基因表达量相近。
(3)根据题干信息已知;26℃条件下全部孵化为雄性,因此组别1中的i应该是干扰D基因表达,组别2中的ii应该是不做处理。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干扰D基因表达的机理,并能够根据表格中的生殖器官的种类以及题干信息判断i和ii的处理方式。【解析】RNA聚合酶(碱基)互补配对32℃时D基因表达量低,且胚胎全部发育成雌性,26℃+干扰D基因表达的条件下,与32℃时D基因表达量相近干扰D基因表达、不做处理24、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科研人员用高茎红花和矮茎白花植株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F1均为高茎粉红花;说明两对等位基因是细胞核遗传,且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是高茎红花:高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粉红花:矮茎白花=3:6:3:1:2:1,共有16种组合,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Dd。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结合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可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本植株进行的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是一致的,与性别决定无关,说明在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一代基因型为AaDd,则子二代中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AaDD或AADD,可以让其与aadd进行测交,根据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判断其基因型。若子代均为高茎粉红花,则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若子代中高茎粉红花植株与矮茎粉红花植株的数量比为1:1(或子代出现矮茎粉红花植株),则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
(3)根据题意分析;将抗虫蛋白基因M导入该植物一雄株的某条染色体上,让该雄株与雌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虫性。①若产生的后代中仅雌株具备抗虫性,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则说明基因M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产生的后代中仅雄株具备抗虫性;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且只发生在雄性中,则说明基因M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③若产生的后代中不论雌雄均有一半抗虫;一半不抗虫,表现为与性别无关,则说明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亲本正反交结果相同,与性别无关确定两对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是9:3:3:1的变形确定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解析】能能亲本植株进行的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是一致的,与性别决定无关测交矮茎白花若子代均为高茎粉红花,则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若子代中高茎粉红花植株与矮茎粉红花植株的数量比为1:1(或子代出现矮茎粉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代理销售合同协议书
- 嵌入式技术发展动态试题及答案考量
- 转让合同协议书有照片
- 软件设计师考试实践能力考量试题及答案
- 合同签完怎么写协议书啊
- 广告制作安装合同协议书
- 敏捷测试中的文档管理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嵌入式系统安全性试题及答案
- 租厂房合同协议书怎么写
- 烟筒安装施工合同协议书
- 2025网站建设合同范本
-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生物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托育培训课程课件
- 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解读
- 浙江开放大学2025年《社会保障学》形考任务2答案
- 【+初中语文++】++第11课《山地回忆》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5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 煤炭工业建筑结构设计标准
-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试题集及答案
- 消防设备维护质量控制及保障措施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压轴题训练(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