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2、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与图中诗篇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朝代的是()

A.王维白居易B.屈原苏轼C.颜真卿李清照D.吴道子辛弃疾3、西周能够巩固统治,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4、【题文】这是一部“世界奇观之书”,内容丰富,书中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的无限向往。这部书是()A.《俄底浦斯王》B.《天方夜谭》C.《马可·波罗行纪》D.《论语》5、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在长安设立太学C.抵御匈奴,巩固边防D.统一度量衡6、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①国家的统一②生产的发展③各民族之间的交往④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8、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______,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汉武帝在位时期,实施“______”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9、开凿隋朝大运河的皇帝是--______。10、道德文化和法制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中华文化中的道德和法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魅力打动和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材料二汉代讲经图秦坑儒谷(2)依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3)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11、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1)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被称为____________;

(2)西周时期;为巩固统治,采取的制度是______________;

(3)秦朝时为统治广大的区域;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____________;

(4)隋朝时打破了门第限制,创立的选官制度是_____________。12、约禹建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国号______。13、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汉武帝。14、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历史事物的名称。

(1)中国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______

(2)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______

(3)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______。15、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______,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人物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发明了造纸术。17、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奖励生产。______(判断对错)18、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A.正确B.错误19、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开创科举制度,大力选拔人才,使得唐朝国力不断增强。______(判断对错)20、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来管理天下,最西边的郡是陇西郡。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辨析题(共3题,共9分)21、秦灭六国后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统一文字。

错误:________

理由:________22、秦灭六国后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统一文字。

错误:________

理由:________23、小江在编写的历史小故事中写道“高僧鉴真历经艰险,终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你觉得小江的历史故事符合历史事吗?请说明理由。评卷人得分五、改错题(共2题,共18分)24、唐朝时对日本的佛学,医学,建筑,雕塑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的人是玄奘错误:改正:25、春秋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了。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六、材料题(共1题,共7分)26、情景分析情境一:一日,秦王嬴政无事,到民间微服私访。在饭馆吃饭时,听到一人口中咒骂声不断,便让随从去打听。随从打听回来禀报说:“陛下,这人是秦国人。他到临淄做布匹生意,由于货币不同,没有买到布。然后他又到郢,由于秦楚两国的尺寸不一样,又没有买到。最后他又到邯郸,但由于不认识赵国的文字,还是没有买到。而且由于各国车轨不同,又没有贯通各地的道路,历尽千辛万苦,最终空手而归,因而骂声不断。”(1)分析:上述情境中的老秦国人买布时遇到了哪些问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情境二:生活在关中地区的赵二在公元前350年后发迹的故事:

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几年后,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2)分析:赵二的发迹与秦国的哪一重大事件有关?他直接受益于哪些具体的国家政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略【解析】D2、A【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辉煌的文学成就。图中诗为《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白是唐朝诗人。王维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故BCD错误。故选A。【解析】A3、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世袭制是夏朝产生的;郡县制是秦朝推行的地方制度。故选D。

【解析】D4、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可·波罗行纪》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长期居住在中国,回到意大利后,写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书中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的无限向往,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解析】【答案】C5、C【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符合汉武帝而不符合秦始皇,排除AB两项;统一度量衡符合秦始皇而不符合汉武帝,排除D项;秦始皇曾派大将蒙恬出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修筑万里长城,汉武帝也曾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人出击匈奴。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A【分析】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国家的统一;②生产的发展、③各民族之间的交往。④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评述。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汉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解析】A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秦朝【分析】【分析】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故答案为:秦朝。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朝。8、略

【分析】秦朝时期;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和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答案为:郡县制;推恩令.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在地方实行的郡县制和汉武帝在位时期颁布的“推恩令”.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史实.【解析】郡县制;推恩令9、略

【分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故答案为:

隋炀帝(杨广).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解析】隋炀帝(杨广)10、略

【分析】(1)本题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可以得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以德治国,“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可以得出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仁”或“礼”。所以,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政治:以德治国;思想:“仁”或“礼”。(2)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和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发布焚书令,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所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态度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方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另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所以,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3)本题考查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和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据材料“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可知,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是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1)政治:以德治国;思想:“仁”或“礼”。(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或: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3)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1、略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始社会、西周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隋朝时期的考试制度,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和识记能力。(1)本小题主要考查了禅让制的知识点。在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故填禅让制。(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的知识点。武王伐纣灭亡商朝后,建立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周武王在地方推行了分封制,故填分封制。(3)本小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秦朝统一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推行郡县制,故填郡县制。(4)本小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知识点。隋朝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考试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考试正式诞生。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故填科举制。【解析】(1)禅让(制)(2)分封制(3)郡县制(4)科举制12、略

【分析】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故答案为:夏.

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为依托;考查的是夏朝建立的知识.

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夏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夏13、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汉武帝。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秦始皇和汉武帝。【解析】【答案】秦始皇14、略

【分析】(1)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中国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甲骨文.

(2)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百家争鸣.

故答案为:

(1)甲骨文.

(2)司母戊鼎.

(3)百家争鸣.

本题以历史事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甲骨文;司母戊鼎、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司母戊鼎、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解析】甲骨文;司母戊鼎;百家争鸣15、略

【分析】尧舜时期;洪水泛滥,禹不畏艰险,一心为民.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从此百姓安居乐业;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故答案为:

禹;李冰.

本题考查大禹治水的知识和战国时期的防洪灌溉工程.

解答本题注意识记都江堰和大禹治水的相关知识.【解析】禹;李冰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的方法,用树皮、破布等做造纸的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不是发明了造纸。【点评】本题是对造纸术的考查。17、×【分析】依据题干“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可知是对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规定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宗室贵族的反对。因此“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并不是因为商鞅变法奖励生产。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解析】×18、×【分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本题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19、×【分析】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科举制是在隋朝创立的。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武则天时期的统治措施。【解析】×20、√【分析】秦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最西边的郡是陇西郡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及疆域。识记掌握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的疆域四至及实行的郡县制的理解掌握。考查识记理解能力。【解析】√四、辨析题(共3题,共9分)21、错误: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统一文字。

理由:秦灭六国后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焚书坑儒,秦统一文字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灭六国后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统一文字。这个是错误的,秦灭六国后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焚书坑儒,秦统一文字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的知识。22、错误: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统一文字。

理由:秦灭六国后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焚书坑儒,秦统一文字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灭六国后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统一文字。这个是错误的,秦灭六国后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焚书坑儒,秦统一文字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的知识。23、不符合。携带佛经回长安,写成《大唐西域记》的是玄奘,应该把鉴真改为玄奘。【分析】【分析】唐朝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写成《大唐西域记》;鉴真是唐玄宗时期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著名僧人。故答案为:不符合。携带佛经回长安,写成《大唐西域记》的是玄奘,应该把鉴真改为玄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五、改错题(共2题,共18分)24、略

【分析】本题考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鉴真东渡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鉴真到达时,受到日本朝野热烈欢迎。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鉴真在日本除传授佛经外,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文化,促进了日本发展,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和日本都有着崇髙的地位。所以本题错误,把玄奘改成鉴真。【解析】错误:玄奘;改正:鉴真。25、略

【分析】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