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28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对下列文章的概括介绍或分析,你认为有误的一项()A.《祖父、后园和我》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B.《冬夜的灯光》多次运用对比手法,使我们感受到荒凉小镇上,沉沉黑夜中的人们的善良、热情.C.《风筝》一文作者回忆幼时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对其“精神的虐杀”一直使自己很沉重,直至成年后解释清楚后才得以解脱.D.《金色花》与《纸船》两诗都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主题都是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句话运用了()的方法。A.外貌描写B.神态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3、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B.惟弈秋之为听C.思援弓缴而射之D.虽与之俱学4、何当金络脑。()A.何必当作B.何时将要C.拿什么当作5、(《童年》)由于(______),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A.不幸的童年B.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C.他性格就是这样D.父亲教他变成了这样6、小明在作文中要写“kè尽职守”这个词,但是他拿不准是哪个kè字,查《现代汉语词典》以后,发现四个kè字,根据意思小明应选择的一项是()A.刻:形容程度极深B.恪:谨慎而恭敬C.克:克服;克制D.客:客人7、对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志:心志,情志。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一会儿,不久。C.今乃掉尾而斗掉:落下。D.所宝以百数所宝:所珍藏的(书画)。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选词填空。
豪迈豪情豪放。
①山东大汉的____性格令人难以忘怀。
②周恩来总理小时候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____壮志。
③一个个战士都将生命置之度外,浴血奋战,充分显示了八路军战士____的英雄气概。9、写出近义词。
唤醒—____辛酸—____委屈—____10、写出近义词。
清晨—____惶恐—____不知所措—____11、写出反义词。
狂叫—____仇人—____反抗—____12、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用手轻轻摩擦。____
②热情周到或情谊深厚。____
③刚刚显露的事物发展的趋势或迹象。____
④做错事或说错话,后悔不应该这样。____
⑤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____13、写出反义词。
允许—____无可奈何—____急忙—____14、比一比,组词语。墓____崇____刎____骸____暮____祟____吻____骇____15、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____大笑两面三________心所欲____哉游哉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共8题,共16分)16、文言文阅读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想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____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去后乃至______相委而去______尊君在不______陈太丘与友期______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3)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4)友人的错误是什么?请用原文词语回答。(不超过四个字)
(5)你认为元方的做法有无不妥之处吗?请说明理由。17、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遽契其舟______②不亦惑乎______
③兔走触株______④冀复得兔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遽契其舟因释其耒而守株。
B、是吾剑之所从坠至之市。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D、楚人有涉江者宋人有耕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那种人?
(5)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寓言故事,列出两个。18、课内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②一儿曰:“____;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作者相传是______时期的列子。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B.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C.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D.批评了孔子一类的学术权威的无知。19、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2分)(1)其____皆有可观者()(2)____于材人远矣()20、【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____。(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1)岂欲卿____为博士邪()(2)但当____()(3)余近日____军务倥偬()(4)虽____补书补看亦不欢()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1)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以为/大有所益B.肃/遂拜/蒙母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____”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_____”品质。(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21、请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1)解释句子加横线词的意思。(1)非____无以明志:(2)非宁静无以____(3)险躁则不能____性:(4)莫如____谷:(2)选择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A、非/学无/以广才B、险躁/则不/能治性C、非/宁静/无以/致远(3)翻译句子(1)非志无以成学。
(2)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4)“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结合《诫子书》内容,谈谈从哪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呢?23、【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①并自____其名____________②日____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但当__________________④大兄何____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阅读理解。这两篇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____;正面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反面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书面表达(共1题,共8分)24、读课文《美丽的规则》,说说为什么说规则是美丽的?评卷人得分五、阅读(共1题,共5分)25、《看云识天气》(1)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A: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B: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2)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①)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了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②)的,外层是(③)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C: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D: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④);出现晚霞,表示(⑤)。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1)18、文段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从现象到本质的____顺序,____是说明的现象,____是说明的本质。(3分)(2)19、文段一中划线的“一般”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A.正确.
B.正确.
C.有误;《风筝》一文作者对弟弟的愧疚在成年以后也没有解脱.
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解析】C2、B【解析】从“皱起”“脸变得严肃、忧虑”可知此句是神态描写。故选:B。3、A【分析】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解析】A.有误,正确的划分为:使弈秋诲二人弈;BCD.正确。故选:A。4、D【分析】考查了诗歌翻译,分析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解析】出自唐朝李贺的《马诗》,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何当”何时将要。故选:B。5、B【解析】《童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文中写了由于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故选:B。6、B【解析】“恪尽职守”意思是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恪”谨慎而恭敬。故选:B。7、C【解析】A、B、D正确。C.有误,“今乃掉尾而斗”意思: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掉:摆动,摇动。故选: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豪放豪情豪迈【分析】【分析】山东大汉的豪放性格令人难以忘怀。周恩来总理小时候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一个个战士都将生命置之度外;浴血奋战,充分显示了八路军战士豪迈的英雄气概。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义的理解9、沉睡幸福高兴【分析】【分析】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常用作比喻,有使之觉醒的意思。辛酸,本意指辣味和酸味及酸辣的刺激感,常引申为痛苦和悲伤的情绪。委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难过;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点评】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与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为同义词。10、早晨害怕手足无措【分析】【分析】清晨:指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惶恐:指惊恐;害怕。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与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为同义词。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11、低语恩人顺从【分析】【分析】狂叫;发狂似地大叫。低语,轻声细语。仇人,指因怨恨而敌视的人。恩人,对自己有大恩的人;给予帮助或施恩惠者。反抗,反对并抵抗。顺从,服从;不违抗。
【点评】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例如真——假。或是没有矛盾对立关系,但对比鲜明,例如高山——平地。12、摩挲殷勤苗头懊悔莽撞【分析】【分析】摩挲:用手轻轻摩擦。殷勤:热情周到或情谊深厚。苗头:刚刚显露的事物发展的趋势或迹象。懊悔:做错事或说错话;后悔不应该这样。莽撞: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与掌握13、反对诚心诚意从容【分析】【分析】允许:答应;同意。无可奈何: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急忙: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
【点评】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例如真——假。或是没有矛盾对立关系,但对比鲜明,例如高山——平地。14、墓地崇高自刎尸骸暮夜作祟口吻惊骇【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词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区分形似字的基础上熟记本课生字。①墓:埋葬死人的地方。部首:土,组词:墓地。⑤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部首:日,组词:暮夜。②崇:高。部首:山,组词:崇高。⑥祟:迷信说法指鬼神给人带来的灾祸,借指不正当的行动。部首:示,组词:作祟。③刎:抹脖子。部首:刂,组词:自刎。⑦吻:用嘴唇接触表喜爱;亲热。部首:口,组词:口吻。④骸:骨头。部首:骨,组词:尸骸。⑧骇:惊惧。部首:马,组词:惊骇。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记忆生字,然后再用形近字组成词。15、堂刀随优【分析】【分析】哄堂大笑:指满屋子人一起大笑起来。两面三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想要。优哉游哉:优游:悠闲无事;哉:古汉语感叹词。从容不迫;悠闲自在的样子。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三、文言文阅读(共8题,共16分)16、略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②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③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假字;同“否”.
④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引:牵,拉;顾:回头看.句意为:友人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及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阅读短文;了解内容可知,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元方;从文中元方的语言描写来看,他是一个聪明,有才智的孩子.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注意有字数限制.阅读短文,了解内容,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在概括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
答案:
(1)①才;②丢下;舍弃;③同“否”;④约定.
(2)友人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
(3)元方;聪明;有才智.
(4)无信无礼。
(5)示例:没有;陈元方对友人的无信无礼,据礼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他懂得“信”的重要,懂得“礼”的重要,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期:
1;约定(陈太丘与友期)
2;期望(期在必醉)
3;期限(失期;法皆斩)
4、满,周(期年之后)【解析】才;丢下、舍弃.;同“否”.;约定.;元方;聪明,有才智.17、略
【分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遽:立即;匆忙;
②句意为:不也是糊涂的吗?惑;糊涂;
③句意为: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走:跑;
④句意为: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冀:希望;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那/他的;
B.用在主谓之间/去;
C.表示转折/表示顺承;
D.的人/的人。
故选:D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是:这;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子翻译为: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不可:不可以;复:重复;为:被。句子翻译为: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甲文演化成的成语是刻舟求剑,乙文是守株待兔。甲文求剑者不知道根据周围的变化而决定赵剑的地方,乙文守株者总想有兔子撞树,不劳而获。这两个人都是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不知道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5)本题考查日常积累;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时,只需列举两个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即可。
答案:
(1)①立即;匆忙②糊涂③跑④希望(4分)
(2)D(2分)
(3)①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2分)
②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2分)
(4)①刻舟求剑守株待兔(2分)
②讽刺的都是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策略的人。(2分)
(5)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杞人忧天等(2分)
译文:
【甲】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乙】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走。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
4;窃计欲亡赵走燕(奔向、趋附)
5;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向,趋向)
6;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快)
7、走虽为敏(谦称、我)【解析】立即,匆忙;糊涂;跑;希望;D18、略
【分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列子.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以;认为.去,距离.句意为: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文中没有人是权威,孔子对此事不知也没有作任何评价.
故选:D.
答案:
(1)战国(1分)
(2)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关键词:以;去)(2分)
(3)D(2分)
参考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重点词解释:
1;其:
(1)指示代词;“那“--及其日中如探汤.
(2)第三人称代词;“他们”--问其故.
2;为:
(1)通“谓”;说--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解析】战国;D19、略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为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注意“贤”在这里的意思是“胜过、超出”。【解析】文采和道理胜过、超出20、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涉猎”的解释,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翻译第(1)句时,要注意“士”、“更”的正确翻译;翻译第(2)句时,要注意“数”、“尝”的正确翻译。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要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本题根据所给句子的意思判断,D项应为:日/必了此功课/为佳。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主题的掌握情况。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把握中心。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结友”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有恒”品质。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三要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如: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解析】【小题1】(1)研究儒家经典(2)粗略的阅读(3)因为(4)第二天【小题2】(1)志士离别三日,就要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2)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小题3】D【小题4】结友有恒(勤朴)【小题5】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21、略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句子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翻译时必须注意重点字词:“志”“顾”“鄙”“是”“就”“文理”等,特别注意省略句翻译时一定要将成分补充完整。【解析】(1)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吗?(2)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22、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治”“树”的解释,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要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本题根据所给句子的意思判断,A项应为:非/学/无以/广才;B项应为:险躁/则不/能/治性。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翻译第(1)句时,要注意“志”“成”的正确翻译;翻译第(2)句时,要注意“计”树”的正确翻译。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语句通顺合理即可。如:通过培养人的节俭的品德,宁静淡泊的心态来塑造人的德行。需要立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屋面种植施工方案
- 隔断夹层施工方案
- 常州弱电管网施工方案
- 全速推进施工方案
- 西藏公务员真题试卷
- 员工素质提升培训方案
- 钢桥梁维修施工方案
- 2024年漯河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少儿读物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小型越野车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研究报告
- GB/T 14506.9-1993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 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主要设备设施布局和操作流程文件
- FDS软件介绍及实例应用
- 《新闻摄影教程(第五版)》第七章 新闻摄影瞬间的获得
- 《物权法(第四版)》第八章 用益物权及特许物权
- 【国企】火力发电工程建设安全标准化图册230P
-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课件
- 抚州市崇仁县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统计表
- 工程甲方指令单
- 扒胎机的使用
- 民用爆炸物品出口审批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