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1915年,北洋政府制定民法草案,明确规定禁止“早婚”、“重婚”;1926年,北洋政府通过《妇女运动决议案》,提出反对多妻制: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民法》,规定“有配偶者不得重婚”。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传统思想有较强稳定性B.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C.国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D.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2、自大运河开通以后,在隋朝、唐朝、五代、北宋、南宋的朝代变迁过程中,都城经历了从长安一洛阳一汴梁一临安的迁移。这一现象说明A.交通发展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B.经济因素是促使政治中心变迁的动力C.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的大动脉D.大运河的衰败直接影响了都城的变迁3、《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河南、江苏、浙江、广西、内蒙古、吉林等地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历史记述必须考古发现佐证B.商周时期就出现了铁犁牛耕C.我国使用牛耕技术历史悠久D.文献资料史料价值极其有限4、据《大明会典》载:“各处夷人朝贡领赏之后,许于会同馆开市三日或五日,惟朝鲜、琉球不拘期限。”清代沿袭明朝政策,于乾隆十三年将四译馆并入会同馆,改称会同四译馆,由礼部郎中兼馆事,同时,也负责监督贡使与官民的私下交易。由此说明A.明清禁止民间海外贸易B.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放松C.对外贸易监管机制建立D.新航路开辟后观念转变5、下表为新中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据此可知。

A.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B.中国人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C.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持续下降D.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6、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E.美国“大萧条”7、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___和_____。

8、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9、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其目的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A.正确B.错误10、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A.正确B.错误11、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是典型的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A.正确B.错误12、连线。

(1)汉A晋商。

(2)唐B纸币。

(3)宋C曲辕犁。

(4)明D青瓷A.正确B.错误1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至唐朝,已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A.正确B.错误14、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A.正确B.错误15、近代中国诞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A.正确B.错误16、1927~1936年是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产生了上海发昌机器厂等企业。A.正确B.错误17、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16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材料二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

材料四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1、图2的史料价值。20、阅读材料;究成下列要求。

材料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深刻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出现的经济形式,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总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曹童心《資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记载;1864年前后,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的手工织造业情况是:“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材料二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材料三宋子文对简照南;简玉阶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垂涎已久。1936年3月;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低价收买股票20万股,占南洋公司股票总额的一半。当时南洋股票面额15元,市价7—8元,而宋子文只以5元钱收买,从而控制了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烟草公司。

(1)材料一反映什么现象;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有哪些。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4题,共1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区域市场”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鉴于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畅,遂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时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宗族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员支持实业。在第八次枇示中,干脆强硬的宣布:知县办事无方,革职留用。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荣氏企业有的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侵占。

——摘编自李强《史学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中的运用研究》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4、2017年9月;以“丝路与世界文明”为主题的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开幕,展品诠释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展现文明的交流融合促进了人类历史新时代的到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文献记载;宋代海船以载重60—120吨左右者居多,载重300吨左右者亦不少,此外还出现一些载重600吨左右的大海船。宋代造船数量亦相当可观,每年仅明州和温州造船便在六百艘之上。此外,船上还有抛泊;驾驶、起旋、转帆、测深等部件,设备齐全,安全可靠。这时,指南针的使用更先进,更广泛。为了使指南针有固定的装置,罗盘的雏形诞生了。到了十三世纪,罗盘导航已成了航海的唯一依据。出洋航海“全凭南针,或有少差,即葬鱼腹。”凭借这些有利保障,宋代外销瓷才得以完整无损地如期抵达各国。

——戴鸿文《论宋代瓷器外销的历史条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瓷器外销的条件。

材料二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①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②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③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2)我们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往往从多个视角进行分析。

视角一: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材料二观点中属于此视角的是(只填写序号)

视角二: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纵向看是文明的转变过程。材料二观点中属于此视角的是(只填写序号)

视角三:新航路开辟开始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血腥暴力与殖民争夺。请你结合所学用史实论证此视角。(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5、海洋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时间。

事实。

1609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律师格劳秀斯在《论海洋自由》中;强调荷兰人有权利航行到东印度进行贸易,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在海上自由航行。此后,荷兰打着海洋自由的旗号,几乎垄断了北海的渔业,将捕捞范围扩展至英国海岸。

1612年。

西班牙政府将《论海洋自由》列为禁书。

1613年。

英国威尔伍德受命于国王;发表《海洋法概览》,反驳格劳秀斯,承认各国均享有海洋自由,但沿岸国对靠近本国海岸水域享有主权。

1625年。

弗莱塔受西班牙政府委托;出版了《论西班牙政府对亚洲的正义统治权》,回应格劳秀斯的攻击,主张国家像对陆地一样取得海洋的所有权。

1635年。

英国塞尔登出版了《闭海论》;强调英国君主有权领有围绕英国四周的海洋。

——摘编自白佳玉《论海洋自由理论的来源与挑战》依据材料概括17世纪各国关于海洋权利争论的主要观点。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3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画了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F1为阻力,F2为动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明清时期的“新经济的萌芽”是什么?其出现的显著表现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27、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先后被用作能源的依次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3)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28、1934年;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创造了福利国家的概念。到1948年,英国宣布全面实现了社会保障,建成福利国家。

1.英国“福利国家”可能借鉴了哪些国家的实践经验?

2.英国“福利国家”的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3.你如何评价英国“福利国家”的政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详解】

材料中这些法令的出台恰恰说明当时还存在早婚、重婚等现象,由此可知传统思想在清王朝灭亡后还有一定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A正确;材料从侧面反映的是传统思想的稳定,并不能说明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和国民权利得到保障,排除BC项;这些法令的出台说明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排除D项。故选A项。2、B【分析】【详解】

大运河的开通既有利于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南方的开发,随着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政治中心也在发展变迁,说明经济因素对政治中心变迁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正确选项为B;大运河的开通并没有改变当时的地缘政治格局,排除A;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3、C【分析】【详解】

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均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悠久,C正确;考古并非是历史佐证的唯一标准,A排除;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铁犁牛耕,B排除;D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选C。4、C【分析】【详解】

根据“清代沿袭明朝政策,于乾隆十三年将四译馆并入会同馆,改称会同四译馆,由礼部郎中兼馆事,同时,也负责监督贡使与官民的私下交易”等信息可以看出,明清两代都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对外贸易事务,并进行监督管理,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禁止,排除A;材料强调管理,并没有放松,排除B;材料看不出观念转变,排除D。5、B【分析】【详解】

依据表格可知;在1958年中国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大幅度增加,这和“大跃进”和大炼钢铁有关,这体现了中国人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故B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直到现在我国还在为实现工业化而奋斗,排除;C项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

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故D错误。

【点睛】

本题通过表格考查新中国经济发展,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的影响,“大跃进”使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的生活变得困难。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铁器时代是指战国时期,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危机时代是指美国“大萧条”。【解析】(1)B(2)A(3)D(4)C(5)E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联系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在①处是长安,在④处是泉州,要求学生能够史地结合,有一定的难度。【解析】①.①②.④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9、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题干表述正确。10、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并未完全解体,其中自然经济彻底解体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故题干表述正确。11、B【分析】【详解】

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是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不允许自由买卖,题干表述错误。12、B【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晋商是明朝时期;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曲辕犁是唐朝时期;青瓷是汉代出现。13、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至唐朝,已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题意说法正确。14、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政府对市的管理相对宽松。故表述正确。1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诞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故题干说法正确。16、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东南沿海一带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等民族工业,故题干说法错误。17、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选择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16分)18、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柱状图可以得出农业发展趋势是缓慢增长。根据材料“玉米;甘薯种植推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是中国明清时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2)根据材料“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可知,小农经济脆弱的原因是生产规模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脆弱的原因还有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体现了小农经济顽强的原因是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之一是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3)根据材料“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可知,两面性为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从经济角度分析原因,可以从自然经济自身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对工商业影响和对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4)原因:根据材料,“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可知人口的大量流入,促进了当地的开放;“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可知这一地区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影响:根据材料“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导致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繁荣;根据材料“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¼¼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可得知使东南地区的经济呈现外向型特征;推动东南地区商业城市(工商业市镇和港口城市)发展。【解析】(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

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

(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

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3)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

(4)原因: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具有海路运输的地理优势。

影响: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使东南地区的经济呈现外向型特征;导致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繁荣;推动东南地区商业城市(工商业市镇和港口城市)发展。19、略

【分析】【详解】

从图1的内容可以看出,其体现的是郑和下西洋,因此其形成于1425—1430年间,与郑和下西洋同一时代,是一手史料,有较高史料价值。结合具体的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背景,从对外交往、航海技术、明朝时期的政策等方面概括其价值所在。从图2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对外界认识的范围,因此可用于研究明朝中后期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也可从图中所涉及到的动物等信息概括关于物种交流等方面的价值。【解析】史料价值:图1形成于1425—1430年间;与郑和下西洋同一时代,是一手史料,有较高史料价值;反映了郑和下西洋的主要航线;经过的国内港口,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是研究明朝的航海技术、明朝对外交往(或朝贡贸易)的重要史料;是研究明朝前期人们对世界认知的重要史料;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和世界古代航海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对研究亚非地区历史地理风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2的世界地图已把美洲大陆纳入;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的成果,可用于研究15—16世纪的世界历史、地理。

或图2中有船只在中国沿海;太平洋航行;反映了明朝对外贸易和世界航运的历史,可用于研究明朝中后期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或图2上的标注的动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动物世界的认识,对研究17世纪世界动物分布状况具有参考价值。

或图2地图呈现以中国为中心;可用于研究明末西学东渐的概况,是研究明朝中后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研究明朝中后期人们认识世界视野的重要依据。

或图2是17世纪初绘制由意大得传教士与明朝官员共同绘制,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的成果。是第一手史料,有较高史料价值。20、略

【分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本题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论证结合所学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方面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另一方面,这些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又成为工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回答即可。【解析】示例。

论题: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阐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方面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另一方面,这些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又成为工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机器生产设备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宣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现象:根据“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结合所学得出在外国经济侵略下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和劳动力。

(2)根据“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低价收买股票20万股”得出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点睛】【解析】(1)现象:在外国经济侵略下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洋布大行”;冲击了中国传统棉纺织业,导致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加快。)

影响:提供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农民开始买洋纱织布;或直接买洋布,从而为机器棉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造成农民、手工业者破产,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

(2)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五、论述题(共4题,共12分)22、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中的“区域市场”分布可知,唐朝时期的区域市场分布明显向南转移,这主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因此可提炼出观点是经济重心南移与区域市场的分布。关于阐释可从汉唐两次的区域市场分布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解析】示例:论题:经济重心南移与区域市场的分布。

阐述:汉代时;我国区域市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这与黄河流域开发较早和秦汉王朝定都关中密切相关;唐朝时期,长江流域以及岭南地区区域市场明显增加,这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黄河流域过度开发、魏晋以来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等因素紧密相联。

综上,从汉到唐区域市场向南方扩展的趋势明显。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从题目的要求“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并结合材料可得知,该题强调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因此可以结合所学提炼出如“近代社会环境是影响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因素”这样的主题,再结合所学,从近代社会环境所包含的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方面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影响去回答本题。【解析】示例:启示:近代社会环境是影响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因素说明: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经济侵略,通过战争获取各种经济特权,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空间;甲午战后,政府放宽办厂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1901—1911年,清政府新政,奖励实业,民族工业又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欧洲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一战后,西方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影响;1931年,日本侵华,民族工业遭受摧残。

综述:近代中国现代化举步维艰,断断续续发展,主要原因在社会环境未变,中国未获得民族独立,中国只有取得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24、略

【分析】(1)由材料“宋代出现一些载重600吨左右的大海船。宋代造船数量亦相当可观;每年仅明州和温州造船便在六百艘之上安全可靠。罗盘导航已成了航海的唯一依据。”由此可以从规模;导航技术归纳。除此之外,可以从宋代手工业发达、海上丝绸之路和经济政策等方面补充。

(2)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材料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以采用不同的历史观回答,比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革命史观等,要做到遵循不同史观的语言表述风格,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解析】(1)条件:海船载重量大;造船数量多,船的安全性能高;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使用;宋代造瓷工业水平高超;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盛;宋朝抑商政策松动。

(2)视角一:①②视角二:③

视角三:

血腥的暴力:西班牙;葡萄牙对美洲的掠夺和屠杀;三角贸易贩卖黑人奴隶。

殖民争夺: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进行了一系列商业战争,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25、略

【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荷兰东印度公司律师格劳秀斯在《论海洋自由》中,强调荷兰人有权利航行到东印度进行贸易,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在海上自由航行。”可概括得出荷兰力主海洋自由论,认为各个国家都有海上航行的自由。依据材料“西班牙政府将《论海洋自由》列为禁书。”、“弗莱塔受西班牙政府委托······回应格劳秀斯的攻击,主张国家像对陆地一样取得海洋的所有权。”可概括得出西班牙反对荷兰人海洋自由论,主张各国应该占有海上主权。依据材料“英国威尔伍德受命于国王······承认各国均享有海洋自由,但沿岸国对靠近本国海岸水域享有主权。”、“英国塞尔登出版了《闭海论》,强调英国君主有权领有围绕英国四周的海洋。”可概括得出英国承认各国都有海洋自由的权利,同时也强调各国都有自己的领海主权。【解析】荷兰:力主海洋自由论;认为各个国家都有海上航行的自由。

西班牙:反对荷兰人海洋自由论;主张各国应该占有海上主权。

英国:承认各国都有海洋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