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科版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钠—钾转运体在钠离子和钾离子之间的交换充当载体的作用,每消耗一个ATP分子,可泵出三个钠离子和泵入两个钾离子,进而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状态,下列关于钠—钾转运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钠—钾转运体与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都是含有肽键的大分子B.细胞呼吸能为钠—钾转运体参与的跨膜运输提供三磷酸腺苷C.钠离子进入细胞和钾离子运出细胞均需要钠—钾转运体的协助D.钠—钾转运体能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说明载体不具有特异性2、关于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全能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有一套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B.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就越低C.斯图尔德的组织培养成功表明植物细胞在离体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全能性D.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3、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某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A。在细胞产生并分泌蛋白质A的过程中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时不经过A.核糖体B.线粒体C.内质网D.囊泡4、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体现出高度的统一性。下列能解释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是()A.高尔基体是膜面积很大的细胞器,它向外可连接细胞膜,向内可连接核膜B.植物的导管将根、茎、叶连在一起,使植物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将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给茎和叶C.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相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核孔使细胞核与细胞质在结构上得以沟通,有利于细胞核、细胞质之间的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5、作为细胞内重要的废物清理中心,溶酶体对神经系统的稳态维持非常重要。溶酶体表面输出胆固醇的转运蛋白功能缺陷,引起C型尼曼氏病,患者小脑功能失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合成水解酶的过程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B.溶酶体分解损伤的线粒体依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不能分解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D.C型尼曼氏病患者体内胆固醇会在溶酶体内大量贮积6、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是()A.OB.CC.ND.H7、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颜色变化为无色到砖红色。
②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时;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③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的目的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
④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也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
⑤蛙的红细胞不适宜制备细胞膜,可以用来观察DNA、RNA的分布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8、下列四图代表生物体内的四种化合物;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为人体内的某种氨基酸,X、Y中至少有一个是—NH2B.图丁为磷脂分子,其头部为亲水端,排列在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C.图丙可能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构成的二糖D.图乙所示物质名称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如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中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B.若②广泛分布在动物细胞内,则其一定是糖原C.若③为生物大分子,则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最多为4种D.④可以表示脂肪,苏丹Ⅲ染液可以将此物质染成橘黄色10、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时间(min)246810原生质体相对大小90%60%30%30%30%
A.乙同学的实验进行到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B.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甲同学实验进行到8min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11、突变酵母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下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酵母乙醇代谢途径未变B.突变酵母几乎不能产生[H]C.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种群增殖速率大于突变体D.通入氧气后,突变酵母产生ATP的主要部位是线粒体12、图甲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结构①⑤都具有双层膜B.图甲中结构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C.图乙中只包含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图乙中观察染色体的最佳区间是de和ij13、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某黑藻叶肉细胞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更清楚的观察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可撕取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B.若观察洋葱根毛细胞的细胞质流动,应将视野亮度适当调亮一些C.适当提高温度或光照强度,并选取叶脉附近的细胞观察,可增强实验效果D.图中细胞的细胞质流动实际方向为逆时针,与显微镜下观察的流动方向相反14、下图Ⅰ、II、Ⅲ、IV为四种类型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细胞I为心肌细胞,则②的数量应较多B.细胞Ⅱ、Ⅲ、IV都有胞壁,且组成成分相同C.细胞Ⅱ、IV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IV含有③D.细胞Ⅲ中设有结构①②,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②15、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都是主动运输B.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D.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16、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水稻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C.图甲中的c点和图乙中的f点对应D.图乙中,限制e、f点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它被恩克斯列入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是19世纪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学说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核细胞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4)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____________。18、______等都是生物大分子。19、1857年巴斯德提出发酵是由于____________的存在,即有_________的参与才能引起发酵;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_____________后才能发挥作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20、按课本原文填空。
(1)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______和_____的控制中心。
(3)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________分离。
(4)为了对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进行分析;通常用______法将它们相互分离。
(5)酶的作用机理是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______。
(6)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______的反应相联系。(填“水解”或“合成”)
(7)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21、叶绿体的形态:扁平的_________或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22、Ca、Mg、Fe、Mn、Cu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18分)23、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子的质量。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有学者研究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变化,欲为科学调控小麦种子萌发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方法和步骤:将新鲜的;经过筛选的小麦种子放入培养箱中;小麦种子吸水4小时后开始萌发,至44小时,进入幼苗生长阶段。各种糖含量的测定在小麦种子吸水4小时后开始,之后,每隔4小时测定一次,持续到44小时为止。测定结果:如图。
请回答:
(1)植物体内的糖类按照是否能够水解及水解产物分为____________三类。
(2)根据上图检测结果分析:
①小麦种子萌发12~36小时,还原糖的量_____________,发生这一变化与种子萌发12小时后细胞呼吸作用增强,使____________消耗迅速增加密切相关。
②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蔗糖可水解成_________________。24、下图甲;乙两图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和细胞膜图;请据图回答:
(1)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甲图中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__________(填编号);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有__________(答到3点)。
(3)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填编号),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功能不同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_(填名称)。
(4)若乙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3H经过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依次是___________(用箭头和标号表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分析】
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然后结合题意分析,“已知Na+,K+泵工作时,每水解1个ATP分子向细胞膜外泵出3个Na+,同时向膜内泵入2个K+”;说明钠离子和钾离子都是逆浓度运输,所以是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
A;钠—钾转运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基因工程中的载体一般为质粒,质粒的化学本质为DNA,A错误;
B;钠—钾转运体参与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细胞呼吸能为主动运输提供ATP,B正确;
C;钠离子进入细胞和钾离子运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由于载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不需要钠—钾转运体的协助,C错误;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D错误。
故选B。2、D【分析】细胞全能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有一套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信;A正确;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就越低,B正确;斯图尔德的组织培养成功表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错误。
【点睛】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不同,一般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所以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容易发育成完整个体。(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3、B【分析】【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详解】
35S标记的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A的原料。由外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可知,题中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该过程还需线粒体提供能量,但35S并不经过线粒体;B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不同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模式图进行推理、解答问题。4、D【分析】【分析】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的进行.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详解】
A;内质网是膜面积很大的细胞器;它向外可连接细胞膜,向内可连接核膜,A错误;
B;根、茎、叶是植物的器官;植物的导管将根、茎、叶连在一起不能说明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错误;
C;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相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这不能体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错误;
D;核孔使细胞核与细胞质在结构上得以沟通;有利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这说明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体现出高度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D。5、D【分析】【分析】
溶酶体是由单层膜围成的细胞器作为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
A;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
B;溶酶体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时先将其包裹;需要进行膜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B错误;
C;正常生理状态下如细胞凋亡过程中;溶酶体也能分解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C错误;
D;C型尼曼氏病患者体内溶酶体表面输出胆固醇的转运蛋白功能缺陷;胆固醇会在溶酶体内大量贮积,D正确。
故选D。6、B【分析】【分析】
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P、S是组成生物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而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也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核心元素,因为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是C,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7、B【分析】【分析】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详解】
①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颜色变化为蓝色到砖红色,①错误;
②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时;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方便观察,②正确;
③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的目的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甲基绿、吡罗红进入细胞;③错误;
④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不可以直接用来检测蛋白质;④错误;
⑤蛙的红细胞含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不适宜制备细胞膜,可以用来观察DNA;RNA的分布,⑤正确。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8、D【分析】【分析】
图中甲可以代表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乙为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丙为二糖,丁为磷脂分子示意图。
【详解】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二者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图甲X、Y中至少有一个是—NH2,A项正确;磷脂分子头部为亲水端,细胞膜的两侧均有水存在,磷脂分子排列在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B项正确;图丙可能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构成的麦芽糖,C项正确;图乙所示物质名称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项错误。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A:D【分析】【分析】
糖类的元素组成:C;H、O;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有的含有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C、H、O、N有的含有P、S;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
【详解】
A;①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若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A正确;
B;糖原只分布在动物的肝脏和肌肉细胞内;B错误;
C;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若③为生物大分子,则为核酸,其彻底水解的产物为五碳糖、4种碱基和磷酸,最多为6种,C错误;
D;④的组成元素是C、H、O;该化合物可能是糖类或脂肪,若为脂肪,苏丹Ⅲ染液可以将此物质染成橘黄色,D正确。
故选AD。
【点睛】
核酸初步水解产物是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五碳糖、磷酸、含氮碱基(每种核酸均有4种含氮碱基)。10、B:D【分析】【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
A、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但此时细胞液浓度等于或大于外界溶液浓度,A错误;
B、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1时,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正在复原,所以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B正确;
C、甲同学实验进行到4~6min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但由KNO3溶液浓度过高,甲同学所做实验结果细胞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错误;
D、甲同学实验进行到4~6min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但由KNO3溶液浓度过高,甲同学所做实验结果细胞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乙同学所做实验结果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所以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D正确。
故选BD。11、B:D【分析】【详解】
A;突变酵母由于线粒体中呼吸链中断;在有氧气的条件下也可以产生酒精,乙醇代谢途径产生途径未变,A正确;
B;突变酵母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仍能产生[H];B错误;
C;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通过有氧呼吸获得大量能量,可以为种群增殖提供大量能量,种群增殖速率大于突变体,C正确;
D;通入氧气后;突变酵母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BD。12、B:C【分析】【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内质网;②是核孔、③是染色质、④是核仁、⑤是核膜;
分析乙图:乙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ac和fh为有丝分裂的间期,cd和hi为前期,de和ij为中期,ef和jk为后期。
【详解】
A.甲图中①是内质网;具有单层膜结构,A错误;
B.图甲中③为染色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B正确;
C.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因此图乙中只包含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C正确;
D.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即图乙中cd和hi,D错误。
故选BC。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合结构示意图和DNA含量变化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有丝分裂过程特点,要求考生掌握有四分不同时期的过程特点,明确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或各阶段所处的时期。13、A:B:D【分析】【分析】
1;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
2;显微镜的光圈和反光镜可调节视野亮度。
【详解】
A;黑藻的叶片本身较小;一般取下一片直接制成装片即可观察其中的叶绿体,A错误;
B;由于根毛细胞色浅;不易观察,所以若观察洋葱根毛细胞的细胞质流动,应将视野亮度适当调暗一些,B错误;
C;适当提高温度或光照强度;可促进细胞的代谢,使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加快,叶脉附近水分供应充足,细胞代谢加快,容易观察到细胞质流动,所以适当提高温度或光照强度,并选取叶脉附近的细胞观察,可增强实验效果,C正确;
D;显微镜下呈的是倒像;图中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逆时针,实际方向也为逆时针,D错误。
故选ABD。14、A:C:D【分析】【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图图中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③是中心体。细胞Ⅰ中无细胞壁;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细胞Ⅱ中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属于植物细胞;细胞Ⅲ没有形成的细胞核,是蓝藻;细胞Ⅳ中有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心体,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详解】
若细胞Ⅰ为心肌细胞,则②线粒体的数量应较多,A正确;细胞Ⅱ、Ⅲ、Ⅳ都有细胞壁,但组成成分不相同,B错误;细胞Ⅱ、Ⅳ分别是高等植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主要区别在于Ⅳ含有③中心体,C正确;细胞Ⅲ中没有结构①②,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D正确。15、B:C: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离子电化学梯度推动,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运输到组织液,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钠离子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钠离子从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
据分析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运出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B正确;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钠离子电化学梯度的推动,C正确;钠离子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为协助扩散,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C、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区别和判断方法,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16、B:C: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光照条件下,细胞释放二氧化碳,不产生氧气,此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b光照条件下CO2释放量大于0;说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d过程细胞不再释放二氧化碳,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图乙是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e点无光照强度,此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f点是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g点是光的饱和点,g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
【详解】
A、光照强度为b时,CO2释放量大于0;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A错误;
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a时,O2产生总量为0,只进行细胞呼吸,据此可知,呼吸强度为6;光照强度为d时,O2产生总量为8,则光合作用总吸收二氧化碳为8,因而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8-6=2个单位的CO2;B正确;
C、图甲中的c点O2产生总量为6,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相等;所以和图乙中的f点对应,C正确;
D;据图可知;e、f两点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故限制e、f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D正确。
故选B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略
【分析】【分析】
1;细胞学说的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详解】
(1)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细胞代谢。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学说内容,考查对细胞学说知识的记忆能力,属于识记范围内的知识考察。【解析】施莱登和施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代谢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多糖、蛋白质、核酸19、略
【解析】①.酵母细胞②.酵母细胞③.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④.死亡并裂解20、略
【分析】【分析】
1;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的原理。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人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生物大分子都有碳链为基本骨架;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
(1)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蛋白质和DNA分离。
(4)通常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的分离。
(5)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6)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而放能反应往往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7)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通式为:
【点睛】
强调对课本中黑体字的理解和记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知实验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解析】碳链遗传代谢DNA与蛋白质差速离心活化能水解21、略
【分析】【详解】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形态: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解析】①.椭球形②.球形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22、B【分析】【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
Ca、Mg是大量元素。故题干说法错误。五、综合题(共2题,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外国语学院《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三》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现代仪器分析测试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世界遗产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阳城建职业学院《地理创新创业教育(C)》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疾病基础与治疗总论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轻化工大学《数学教学技能综合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礼仪与文化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业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盐道街中学2025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英语试题含解析
-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造价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微风发电项目可行报告
- 医院防雷电安全应急预案
- 2025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知识竞赛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4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押题及答案
- 2025【英文合同】授权代理合同英文范本
- 北师大版2025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综合检测
- 湖南2025届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长郡二十校)高三第二次预热演练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矿区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J50T-220-2015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规程
- 8个事故案例13个警示视频文字完善篇(矿山局迎检资料)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