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上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上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上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上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一组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在梭伦执政时期达到了顶峰B.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决策机构C.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有很大局限性D.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2、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位中方官员站起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注:四种鬼怪),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此条约是()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D.《辛丑条约》3、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各项中,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C.列强获得大量赔款D.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北京圆明园4、【题文】新华社7月24日报道:伊拉克全国发生的多起袭击事件,伊拉克现在正成为全世界人民的伤痛!而此地的古代人民曾经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文明,下列选项与此有关的是A.金字塔B.《荷马史诗》C.种姓制度D.楔形文字5、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欢声雷动,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其中“28响”的寓意是()A.没有什么寓意B.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国艰苦斗争的28年C.代表国民党在中国28年的反动统治被摧毁D.因为28这个数字比较吉祥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是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7、【题文】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不是一个领域而是多个领域的成就。8、科举制是隋朝开创的用推荐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

错误____改正:____。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100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材料一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1)依据材料一;从范围;内容、兼容等的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撞与交融】

材料二观点: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是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而暴力冲撞既有血与火的灾难;又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把下面四个事件进行分类。

唐与吐蕃“合同为一家”靖康之变岳飞抗金宋金和议。

和平交流:____暴力冲撞:____

【传统的儒家文明】

材料三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是被迅速、完全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认为中华文明有何特点?据元时期的史实举一例说明“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10、2016年中考历史备考中;某同学分别采用“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的方法,梳理相关知识。请你参与,并依次填写完整。

【思维导图】

【知识卡片】

(1)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成立。

(2)1936年12月,⑤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1956年底,⑥的基本完成;标志这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5)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

(6)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了“⑦”集团;“文革”结束。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1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波现象,这一发现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______(判断对错)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错误:____改正:____.13、【题文】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是——14、某兴趣小组在学习完宋元文化后;对本节内容进行探究性整理,请一起参与完成。

步骤一文化典籍。

(1)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写出相应文化典籍的名称。

名称:图一:____图二:____图三:____

步骤二作品欣赏。

材料一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

材料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材料三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2)写出材料一中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

(3)材料二中词句的作者分别是谁?请写出两人词风的特点。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示意图。

步骤三感悟历史。

(5)通过学习,请你谈谈宋元文化的历史地位。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和刘邦。____。(判断对错)16、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己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____(判断对错)17、1271年,忽必烈即汗位,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____(判断对错)18、在甲午海战中,丁汝昌指挥致远舰同日本舰队英勇搏斗,最后壮烈牺牲。____(判断对错)。19、张某在第一次武举考试时成绩优异中了进士,在大殿上见到唐太宗的龙颜。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列举题(共2题,共14分)20、列举封建性质的改革两个____、____。21、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据此,完成下列相关信息.

(1)长征途中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____.

(2)途中历经的艰难险阻有____.

(3)长征胜利的标志是____(任写一个).

(4)在当代,我们应传承或弘扬的长征精神有____.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8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材料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回答:

(1)材料一二是对什么事件的评述?

(2)根据材料二;列举出两例英国发生这场革命期间,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资产阶级革命。

(3)材料二说的这场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试举一例。

(4)你如何理解材料二说的这场革命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3、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3)此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都“洛阳”;“平城”是今天的什么地区?

(4)请你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试题分析:此题为选择判断题,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据题意要求选出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A选项中雅典民主政治在梭伦执政时期达到了顶峰显然有错,应该是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经过改革使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顶峰。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解析】【答案】A2、D【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解析】【解答】题干里的“八大王”是解题的关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D.3、D【分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的侵华罪行主要是火烧圆明园,这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所以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4、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伊拉克地处西亚的两河流域;古代历史上该地区的苏美尔人曾经创造了楔形文字,故选D。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史学家荷马的著作,种姓制度是古印度人创造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两河流域文明。

点评:关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学生还要重点掌握的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解析】【答案】D5、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解析】【解答】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其中“28响”的寓意是代表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并领导中国艰苦斗争的28年.

故选B.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略

【分析】试题分析: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为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考点:新经济政策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内容和作用。【解析】【答案】B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不是一个领域而是多个领域的成就。故本题的观点正确。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答案】对8、推荐分科考试【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解析】【解答】科举制是一种以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不分门第高低,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故答案为:

错误:推荐;改正:分科考试.9、宋金和议;唐与吐蕃“合同为一家”靖康之变;岳飞抗金【分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和平交流与暴力冲突.

(3)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解析】【解答】(1)由材料一“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可知,唐朝的对外交往范围广泛,许多国家都有往来;唐朝的对外交内容丰富,涉及使者往来、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商品贸易等领域;唐朝的对外交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的经济文化.

(2)由材料二“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是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金和议和唐与吐蕃“合同为一家”属于和平交流.靖康之变和岳飞抗金属于暴力冲撞.

(3)由材料三“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可知;材料三认为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如:蒙古族进入中原,建立元朝,统一中国,大力推行以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说明“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故答案为:

(1)①范围广泛;许多国家都有往来;②内容丰富,涉及使者往来;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商品贸易等领域;③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的经济文化.(概括材料的内容也可)

(2)和平交流:宋金和议;唐与吐蕃“合同为一家”.暴力冲撞:靖康之变;岳飞抗金.

(3)特点: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举例:蒙古族进入中原,建立元朝,统一中国.大力推行以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或答忽必烈改制及其具体内容也可)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一国两制十五大西安事变三大改造江青反革命【分析】【分析】①本题考查的是对内改革的知识点.

②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知识点.

③本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知识点.

④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理论的知识点.

⑤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知识点.

⑥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知识点.

⑦本题考查的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解析】【解答】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即在农村逐步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③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用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为实行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④1997年;中国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⑤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⑥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⑦1976年10月;中共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这标志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故答案为: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深圳.

③一国两制.

④十五大.

⑤西安事变.

⑥三大改造.

⑦江青反革命.11、略

【分析】据所学知;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而不是电磁波现象,这一发现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故答案为:×。

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解析】×12、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的相关内容.【解析】【解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制定的.

故选答案为:

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改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3、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是列夫·托尔斯泰,因为面对当时种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列夫·托尔斯泰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作,这些作品描写了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璀璨的近代文化•世界的文化杰作【解析】【答案】列夫·托尔斯泰14、《念奴娇•赤壁怀古》《资治通鉴》《窦娥冤》【分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关汉卿的《窦娥冤》.

(2)本题主要考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

(3)本题主要考查李清照和辛弃疾的作品及词风的特点.

(4)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文学形式.

(5)本题主要考查宋元文化的历史地位.【解析】【解答】(1)阅读图片可知;图一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图二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图三是关汉卿的《窦娥冤》.

(2)据材料一“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可知,这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述的内容;《资治通鉴》取材广泛,考证严密,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典范.

(3)材料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李清照的词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辛弃疾的词句.李清照的词风特点是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辛弃疾的词风特点是风格豪放.

(4)宋朝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中国戏剧历史悠久;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故答案为:

(1)图一:《念奴娇•赤壁怀古》;图二:《资治通鉴》;图三:《窦娥冤》.

(2)取材广泛;考证严密,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典范.

(3)李清照;辛弃疾.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辛弃疾:风格豪放.

(4)宋词;散曲.

(5)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5、×【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解析】【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不是陈胜和刘邦.

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解析】【解答】链接课本知识: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己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故答案为:×.17、√【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元朝建立.【解析】【解答】1271年;忽必烈即汗位,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建立后,实行行省制度.

故答案为:

√.18、×【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知识点.【解析】【解答】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武则天.【解析】【解答】张某在第一次武举考试时成绩优异中了进士;在大殿上见到唐太宗的龙颜.不正确,创设殿试的是武则天.

故答案为:

×.四、列举题(共2题,共14分)20、略

【分析】本题考查建立封建国家性质的文件,主要考查学生简单的知识迁移能力。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大化革新使得日本建立封建社会;中国的商鞅变法使得中国的秦国开始建立封建制度。【解析】大化改新、商鞅变法21、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初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解析】【解答】(1)依据题干“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可得知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依据题干长征;途中艰难可得知,其过程是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雪山),过草地等.(3)依据题干长征胜利的标志,因为有两次会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甘根据地的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二者写一个.(4)从长征的过程我们知道,路途中经历了很多的艰难险阻,但红军战士们毅然决然地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乐观精神、勇往直前、团结互助等精神.故答案为:

(1)遵义会议.

(2)敌人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

(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4)坚定的革命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精神等.五、简答题(共2题,共8分)22、略

【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2)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3)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