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冀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冀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冀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冀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4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做事的标杆.”句中“做事的标杆”是个主谓短语.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海燕”,谓语是“飞翔”.C.“这次文艺下乡演出有舞蹈.相声.小品.杂技.魔术等节目形式.四邻的七.八百名乡亲闻讯赶来,将演出的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个句子顿号和省略号的使用都是对的.D.“我们在事业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决不能骄傲自满.”该句关联词的使用是正确的.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2017年,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地方接连发生的爆炸袭击事件让世界反恐联盟变得炙手可热B.鳞次栉比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处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C.科学家谈到乘“蛟龙”号下潜深海的经历,感觉自己像是一个不速之客D.好多明星正当壮年却身患不治之症,真是风烛残年,让人感慨万千3、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挑____(xùn)相____相成(fǔ)收____(liǎn)B.____信(dǔ)滑____可笑(jī)____齿(niè)C.覆____(mò)东跑西____(diān)迷____(mǎnɡ)D.迁____(xì)汹涌澎____(pài)徘____(huái)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来,使我市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变。B.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大步。C.近年来,我省各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D.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增强发展中国家人民营养不良的现状。5、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____裂(jūn)神____(lòng)____如此类(zhū)____怆幽邃(qiǎo)B.____杂(rǒng)磅____(bò)夜深星____(lán)风雪____途(zài)C.雾霭(ǎi)斡旋(wò)____然而止(gá)草____莺飞(zhǎng)D.两____(qī)____然(qiāng)____疏朗朗(shū)装____作样(mò)6、下面各组词语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凫水(fúshuǐ)馈(kuì)赠窈窕(yǎotiǎo)B.潺潺(chánchán)哺(pǔ)育作揖(yī)C.潮汐(xī)翕忽(xītū)迫(pò)不及待D.淖(nào)娴(xián)熟随声附和(hé)7、槐花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____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⑤“什么奇迹呀?”⑥“你们这样的花树。”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⑫“什么神奇?”⑬“这木棉花。”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____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A.【A】处B.【B】处C.【C】处D.【D】处8、下面语段横线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他没法解释①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②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③这老脸呀④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9、下列词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____慢(dài)阔____(chuò)____然不同(jǒng)B.充____(sè)恐____(xià)不屑置____(biàn)C.秀____(qí)俯____(kàn)海市____楼(shènɡ)D.丰____(yú)____信(dǔ)汪洋万____(qǐnɡ)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大一中初2015级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了央视《文化公开课让我们爱上汉字吧》这个节目,学生受益匪浅。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后加上______。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和______调换位置。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4)第④处句式杂糅,应改为______。11、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孜孜不倦融会贯通遐迩闻名不功自破移风易俗因地置宜。

趋炎负势一窍不通无边无垠气质孺雅丰功伟绩心旷神怡。

错别字: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1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13、“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一句中“骄傲”的含义是____。14、根据《背影》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______(判断对错)

(2)本文共有四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______(判断对错)

(3)本文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给读者自由想像的天地。______(判断对错)

(4)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三、语言表达(共9题,共18分)15、古诗词默写:(6分)1.____________,何时复西归?(《长歌行》)2.杜甫的《望岳》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乡愁”是古今许多诗词共同的主题之一。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中“____,____。”抒发了浓浓的乡愁。16、默写。(9分)1.荡胸生曾云,。2.,一览众山小。3.,浅草才能没马蹄。4.不畏浮云遮望眼,。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莺歌燕舞”早春景色的诗句是:,。6.《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了一个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17、古诗句默写(8分)1.汉乐府《长歌行》一诗中,最富于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黄鹤楼》中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秋词》一诗中诗人借助白鹤形象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写出两句有关月亮的诗句____,________5.请写出两句描写月亮的古诗:18、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各有一处错误,共3分)①最新资料表明,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②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多万人由于饮用不洁净的水而死亡。③中国水利部门日前发出警告: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30年内,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19、某班开展“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请写一则有关“诚信”的名言。

(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写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20、如果你在主持一个小朋友参加的节目时,将如何生动地解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请写在下面横线上。21、观察如图黎雄才的画作《驾云松》;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22、根据下文中请假条的写作要求;写一张请假条。

请假条根据请假的原因;可以分为请病假和请事假两种。请假条的写法,有标题;称呼、正文、祝颂语、落款五个部分。

第一行居中写“请假条”三个字,这是所有应用文的通用要求,用来表明此文是用来请假的条子。然后另起一行顶格写请假对象的称呼,往往是老师、领导等,这个地方要尊称,比如“敬爱的”、“亲爱的”等。正文前空两格,包括请假的原由,这个地方要实事求是;请假起止时间,这个非常重要,必须写清楚。祝颂语是所有应用文里表示对对方的友好,写在正文之后,多用“此致敬礼”、“祝您健康”等。落款另起一行写在最右,包括请假人和写这张请假条的时间。

请假人:李明23、给句子划分节奏。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评卷人得分四、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8分)24、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沿____阻绝______

②____王命急宣______

③略无____处______

④不见____月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______

(4)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5)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25、桃花源记(节选)(10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4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____()(2)阡陌____,鸡犬相闻()(3)便____还家()(4)不足____外人道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说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2分)4.“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2分)____评卷人得分五、写作题(共1题,共5分)26、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真情无处不在。它包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深厚的至爱亲情、融融的师生情、纯真的朋友情、亲密的兄弟姐妹情、互助友好的邻里情、温暖的社会情、伟大的爱国情这些真情如暖阳,温暖潮湿的心;如明灯,照亮人生道路生活因真情的点缀而精彩,因真情的滋润而温馨。请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人生经历,以“真情在生活中流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章要有真情实感。(2)字数不少于6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类型和成分的分析、标点符号和语言运用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此类基础知识,把握其特点,做题时仔细认真。A项“做事的标杆”是个偏正短语;C项中“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使用;D项中关联词的使用不正确,把“但”改为“也”;B项正确。故选B。【解析】【答案】B2、C【分析】A.“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该成语望文生义;

B.“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该成语用错对象;

C.“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该成语使用正确;

D.“风烛残年”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用在此处是语义不当.

故选:C.

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解析】C3、B【分析】【分析】A项中“衅”应读xìn;C项中“惘”应读wǎnɡ;D项中“徙”应读xǐ。

【点评】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韵母和声调。4、B【分析】略【解析】B5、B【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辨识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解答此题,可结合对课文注释的识记来判断。A.神____(kān);C.____然而止(jiá);D.装____作样(mú)。故选B。【解析】B6、A【分析】略【解析】A7、B【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题时要认真读选文,结合上下文内容去理解、去分析。通读全文可知,“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这个句子放在【B】处最合适,因为它与【B】处以前的句子相辅相成。故选B。【解析】B8、D【分析】试题分析:这是对标点符号的运用的考查。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不仅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醒目。句读分明,而且还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是判断使用正误,或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学生应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同时也应掌握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①处用冒号,表示引出下文。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析】【答案】D9、D【分析】【解析】试题分析:A“迥”应读jiǒng,B“吓”应读hè,C“蜃”应当读shèn。选项中的字大多是易读错的字,平时需加强识记和积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解析】【答案】D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略

【分析】(1)缺宾语;“传统”后加“国家”;

(2)属于语序不当;将“传承”和“记录”调换位置;

(3)属用词不当;把“追捧”改为“关注”;

(4)属句式杂糅;应该为:“汉字无形中象征了中华民族”或“汉字无形中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答案:

(1)“传统”后加“国家”

(2)将“传承”和“记录”调换位置.

(3)把“追捧”改为“关注”

(4)“汉字无形中象征了中华民族”或“汉字无形中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解析】传统;国家;传承;记录;追捧;关注;“汉字无形中象征了中华民族”或“汉字无形中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11、功置负孺攻制附儒【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能力。平时要多积累多音字;相近字形字的辨析与掌握。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阅读短文,注意汉字这个特点,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12、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的气氛【分析】【分析】作者先是发现了小石潭;继而看到潭中的景物,接着望向小潭的源流,最后坐在潭边感受水潭。

【点评】考查学生对写作顺序的分析概括能力。13、“骄傲”在这里是褒义词,自豪的意思,它的主要含义是:①我生长在中国的大地上;②我有美的心灵;③我愿意为全世界的人民奉献一切。【分析】【分析】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分析。14、略

【分析】答案:

(1)√(2)×(首尾两次略写;中间详写)(3)√(4)√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解析】√;×;√;√三、语言表达(共9题,共18分)15、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1)默写“山山唯落晖”此句时要注意“唯”、“晖”的写法;(2)默写“百川东到海”此句时要注意“川”的写法;(3)默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句时要注意“凌”的写法;(4)默写“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此句时要注意“暮”的写法。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解析】【答案】略16、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名句填写错填漏填均不得分,这里应注意①眦②凌④自缘⑤啄⑥藻荇等字的书写,同时应注意“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莺歌燕舞”早春景色的诗句”“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了一个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命题理解点的理解。考点: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文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解析】【答案】1.决眦入归鸟2.会当临绝顶3.乱花渐欲迷人眼4.自缘身在最高层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7、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默写时,除了注意“徒、暮、碧霄”等重点字,有时还要注意“最富于人生哲理的诗句、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借助白鹤形象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写出两句有关月亮的诗句”等提示语来默写。【解析】【答案】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4.略5.略18、略

【分析】这是关于句子语病考点。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等病句的类型、学会使用修改符号对病句加以规范修改,并学会修改语段中的病句。具体表现为(1)语序混乱,应调整语序(2)语义重复“大约”和“多”重复;(3)成分残缺,缺少宾语。【解析】【答案】(3分)①“每天”移到“至少”前面,②删去“大约”或“多”,③在“枯竭”后加“的危机”19、略

【分析】

第一题考查名言积累.第二题考查漫画寓意.

分析漫画的寓意时,再仔细观察漫画串的内容,分析漫画是讽刺了某种现象还是告诉人们某个道理,然后根据自己的体悟即可作答.【解析】(1)本题考查名言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有很多;比如: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③人倍信则名不达.--刘向.任选其一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漫画寓意.漫画的寓意有两种;一是讽刺某种社会现象,二是告诉人们某个道理.这幅漫画属于后者.一位打铁的师傅,身上的围裙上写着诚信二字,正在敲打一块写着承诺的铁块,这则漫画告诉我们要用诚信来去打造承诺,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是可信的.

答案:

(1)示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示例:依靠诚信打造承诺.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评分:共(2分).20、略

【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诗句理解。

用生动语言再现诗中画面或意境,需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前提下,结合自己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或意境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诗句理解。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诗句的本义,然后结合自己适当的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诗中意境或画面即可。这句话的本义是五座大山只如水面荡起小小的波浪,乌蒙山也如脚下滚动的小泥丸。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意境即可。

答案:

大意参考: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21、略

【分析】

此题是对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观察画面的构图要素,然后结合画面内容展开解说,揭示其深刻的内在意蕴即可.

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观察如图黎雄才的画作《驾云松》;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故要仔细观察图画,画中有山有石有松有云雾,根据画中的风景特点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解说”,选择恰当的成语进行形象的描摹,并加以评价.从画面上看,黎雄才的画作《驾云松》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这幅画的主体是一棵松树,树枝向一侧伸展,仿佛是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松树傍依一块巨石,将根扎到山石深处,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把松树烘托得更加坚韧和挺拔.整幅画气韵生动,浑然一体,匠心独运,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发人深思.

答案示例:

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画的主体是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枝向一侧伸展,枝繁叶茂,四周云雾缭绕,远处是数座钻出云雾的山峰.这松树仿佛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松树紧挨一方巨大的岩石,树干的下部隐入山石中,原来它能高驾于峰顶云端,源自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精神.这幅画融主观与客观、静与动、自然与理趣于一体,构思不落窠臼,手法以形传神,具有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22、略

【分析】

本题考查了写请假条.请假条写法:

1.居中写标题“请假条”.

2.请假对象的称呼.

3.请假原由.

4.请假起止时间.

5.祝颂语.

6.请假人签名.

7.请假时间.

请假条的格式分为: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解析】请假条。

张老师:

我突然发烧;不能到学校上课了,需要请假半天.请老师批准!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李明。

某年某月某日23、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分析】【分析】按照句义停顿划分。

【点评】考查学生对阅读节奏划分的掌握能力。四、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8分)24、略

【分析】(1)本小题考查学生的词语解释能力.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或王命急宣:有时如果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或:有时;略无阙处: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阙;通“缺”,中断,空缺;不见曦月:看不到太阳和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2)本小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①要注意以下文言实词: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②句要注意以下文言实词: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多趣味:的确有很多趣味(趣味无穷).良,的确,确实.

(3)本小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要注意找到描写与猿猴有关的句子,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本小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能力.第三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以“春冬之时”领起;“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属于静景.“悬泉瀑布,飞溯其间”则描绘山间的飞流瀑布,属于动景.

(5)本小题考查学生的迁移发散思维.抓住每个季节三峡的特点来说;但不能用原文回答,注意在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概括,先表明喜欢的季节,然后阐述喜欢的原因即可.

答案;

(1)①逆流而上②有时③通“缺”;中断④太阳,阳光。

(2)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夜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3)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5)春天或冬天的时候;因为有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瀑布高悬,高山上还多生长着许多姿态怪异的柏树,这样的精致实在值得欣赏.

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如果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凉怪异,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悬泉瀑布,飞溯其间”则描绘山间的飞流瀑布,属于动景.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解析】逆流而上;有时;通“缺”,中断;太阳;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溯其间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中渔人的描述来分析村中人“皆叹惋”的原因即可。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是哪句话具体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