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E/03/wKhkGWegRbaACIPpAAF8WRFxRmE647.jpg)
![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E/03/wKhkGWegRbaACIPpAAF8WRFxRmE6472.jpg)
![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E/03/wKhkGWegRbaACIPpAAF8WRFxRmE6473.jpg)
![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E/03/wKhkGWegRbaACIPpAAF8WRFxRmE6474.jpg)
![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E/03/wKhkGWegRbaACIPpAAF8WRFxRmE64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对下列各符号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Mg2+:1个镁离子B.2H:1个氢分子C.N2:2个氮原子D.2O2-:2个氧离子共带2个单位负电荷2、潜水员长时间潜水,应携带的物质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3、如图所示是消防应急灯的电路图;其中少连了一根导线,工作原理是:外部电路为220V交流电,当其正常时,两盏标有“6V”灯泡不发光;外部电路停电时,两盏标有“6V”灯泡发光.对于这一装置及其工作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外部电路停电时,电磁铁所在电路工作B.电磁铁通电时,弹簧具有弹性势能C.电磁铁的上端始终为N极D.C点应该和触点B相连4、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以逃避敌害.蜥蜴的这种行为属于()A.防御行为B.繁殖行为C.攻击行为D.取食行为5、点燃下列各组物质,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和空气B.二氧化碳和氧气C.面粉尘和空气D.氢气和氧气6、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A.O2B.CO2C.SO2D.N2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空气本来是纯净物,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8、植物体在进行下列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④⑤9、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C.在植物体内,水分是通过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的D.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分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下列物质中:①盐水,②液氧,③洁净的空气,④铜丝,⑤冰水混合物,⑥二氧化碳,⑦氖气,属于单质的是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填序号)11、根据如图所示的A;B、C三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将图下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1)分布在人体中的是____。
(2)分布在海水中的是____。
(3)分布在地壳中的是____。12、(1)掌握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氩元素____;②氯酸钾中的阳离子____;
③氯化铝____;④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
(2)“Fe2+”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是____.
13、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制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时,该密度计____在被测液体中(选填“悬浮”、“漂浮”或“下沉”).将其分别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为ρ1和ρ2的两个烧杯中,可以判断:ρ1____ρ2.若该密度计两次测量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m1____m2.(后两空选“<”;“=”或“>”)
14、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a的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
(2)t1℃时,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变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任填一种方法即可)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溫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置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
A.a>b>cB.b>a=cC.b>a>c.
15、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已知硒的元素符号为Se,其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2SeO4,则硒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该酸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总数为____个,组成该酸的H、Se、O元素质量比为____。16、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很广,爷爷戴的老花镜是____镜,鱼眼的晶状体比人眼晶状体要凸,其折射光的能力____(填“强”或“弱”)一些。17、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了,乌鸦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450mL,内有0.2kg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____,石块的质量是____。(石块密度2.6×103kg/m3)
18、如图所示,用磁铁的N极在钢棒AB上从A端向B端反复摩擦几次后,钢棒就具有了磁性,这种现象称为____,且钢棒的A端为____极.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9、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20、农民给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21、把萌发的种子放在保温瓶中几小时后,保温瓶中的温度较原来降低了22、柳树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柳树从水中吸收氧气,把氧气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23、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加产量。24、为了充分利用阳光,每块土地种植的农作物越多越好。评卷人得分四、其他(共2题,共12分)25、图中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旁;请你在图上标明:
a.电源的正负极;
b.通电螺线管的N;S极;
c.磁感线的方向.
26、请将图中的电灯和控制电灯的开关正确接入家庭电路中.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
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
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Mg2+表示1个镁离子;A说法正确;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H表示2个氢原子,B说法错误;
C、2个氮原子表示为2N,N2表示氮气或一个氮分子;故C错误;
D、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2O2-中的右上角的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D错误;
故选:A2、B【分析】【解答】A;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氮气,故选项错误;
B;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故选项正确;
C;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稀有气体,故选项错误;
D;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3、B【分析】【解答】A;当外部电路停电时;电磁铁所在电路停止工作,故A错误;B、电磁铁通电时,弹簧发生形变,具有弹性势能,故B正确;C、当电路断开时,电磁铁没有磁性,故C错误;D、C点应该和触点A相连,这样才能保证外部电路停电时,两盏标有“6V”灯泡发光,故D错误。故选B
【分析】根据题意,两盏标有“6V”的灯泡是连在6V的电源上的,因此,为了保证其正常工作,应将两灯泡并联.又因为平时应急灯应该是熄灭的,所以接在220V电压下的电磁铁应具有磁性,平时吸引衔铁,使灯泡的电路断开,当停电时,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弹回,两灯泡所在的电路才会接通。4、A【分析】【解答】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目的是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故选:A
【分析】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5、B【分析】【分析】点燃混合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点燃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既有可燃性气体,也有助燃性气体.要熟记三大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点燃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都易发生爆炸.
【解答】解:A;甲烷具有可燃性;空气具有助燃性,所以点燃二者的混合物,可能爆炸,故错;
B;二氧化碳不属于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不能发生爆炸,故正确;
C;面粉属于可燃性气体;空气具有助燃性,点燃二者的混合物能发生爆炸(在爆炸极限之内),故错;
D;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点燃二者的混合物,可能爆炸,故错;
故选B.6、B【分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冰雪消融是因为温度升高,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对空气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解答】解:
A;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可以供给呼吸,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会造成温室效应;会使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含量增高会造成酸雨;不会形成温室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最高;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7、B【分析】【分析】A;根据空气的成分和用途分析;
B;根据混合物的基本概念分析判断;
C;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判断;
D;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判断.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氧气可以供给动植物的呼吸,因此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和杂质;所以空气是混合物,污染的空气也是混合物,B说法不正确;
C;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故C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选:B.8、A【分析】【分析】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解答】解: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保卫细胞因内壁较薄而外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当气孔张开时,光合、呼吸、蒸腾作用都得以顺利进行,蒸腾作用顺利进行又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当气孔闭合时空气无法进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无法获得氧气都无法顺利进行;同样水蒸汽无法通过气孔散失,蒸腾作用进行不畅也致使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受阻.
故选:A9、B【分析】【分析】A;根据蒸腾作用的意义分析。
B;根据气孔的作用分析。
C;根据导管的位置及作用分析。
D;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
【解答】A;蒸腾作用的意义①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②产生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③降低叶表面的温度,A说法正确。
B;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气体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发出去;B说法错误。
C;在植物体内;导管存在于木质部中,它的作用是自下而上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C说法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D说法正确。
故选:B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②④⑦①③【分析】【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解答】解:①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②液氧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③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④铜丝由铜元素组成,属于单质,⑤冰水混合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⑥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⑦氖气由氖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故答案为:②④⑦;①③.11、BCA【分析】【分析】(1)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情况是:氧元素约占65%;碳元素约占18%,氢元素约占10%,氮元素约占3%,钙元素约占1.5%,磷元素约占1.0%等。
(2)海水中的主要物质是水;其次是氯化物,所以海水中氧元素含量最高,氢元素次之,再就是氯元素的含量较高。
(3)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钙元素等。
【解答】(1)B图中的元素含量和人体中元素的含量相符;故填:B。
(2)C图中的元素含量和海水中元素的含量相符;故填:C。
(3)A图中的元素含量和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相符;故填:A。
故答案为:(1)B(2)C(3)A12、ArK+AlCl32P2O5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分析】【解答】(1)①氩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
②氯酸钾中的阳离子是钾离子,其离子符号为:K+;
③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AlCl3;
④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2P2O5.
(2)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分析】(1)①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②氯酸钾中的阳离子是钾离子;
③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④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13、漂浮<=【分析】【解答】解:密度计放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
即:F浮1=F浮2=G;
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1>V排2;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可知;
密度计排开甲液体的体积大,所以甲液体的密度小,即ρ1<ρ2.
两次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两次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所以两次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
故答案为:漂浮;<;=.
【分析】根据漂浮条件可以判断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从图可以得出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根据浮力的关系得出排开物体质量的关系.14、50g加入c物质(或升高温度、蒸发水)C【分析】【解答】(1)由图可知:t2℃时a的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2)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变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c物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溫至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但依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的溶解度变大,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置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股答案为:(1)50g;(2)加入c物质(或升高温度;蒸发水);(3)C.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
(3)据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15、+672:79:64【分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根据该酸的一个分子的构成、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
该酸的一个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硒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酸的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总数为7个。
组成该酸的H;Se、O元素的质量比为(1×2):79:(16×4)=2:79:64。
故答案为:+672:79:64
16、凸透强【分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老花镜用凸透镜;近视镜用凹透镜;②凸透镜的折射能力和凸透镜的凸的程度有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认识与了解,以及凸透镜的折射能力和什么因素有关的掌握.
【解答】解: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越凸,其会聚能力越强,焦距越短.17、250cm30.65kg【分析】【分析】(1)已知水的质量和水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水的体积;瓶子的容积就等于石块的体积加上水的体积,故投入石子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减去水的体积;(2)上面求出了石块的体积,知道石块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质量.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道石块总体积加上0.2kg水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是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1)0.2kg水的体积:石块总体积:V石=V瓶-V水=450×10-6m3-2×10-4m3=2.5×10-4m3=250cm3;(2)瓶内石块的总质量:m石=ρ石V石=2.6×103kg/m3×2.5×10-4m3=0.65kg;
故答案为:250cm3;0.65kg.18、磁化N【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磁化的概念及磁化现象的具体应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也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磁化是指使原来不具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
【解答】如图所示;用磁铁的一极在钢棒AB上从A向B反复摩擦几后,钢棒就具有了磁性,这种现象称为磁化;
在磁铁和钢棒最后接触的位置上,即磁铁的N极与钢棒的B端相互接触时的位置,钢棒的B端与磁铁的N极相互吸引,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知,B端为S极,则A端为N极,故答案为:磁化;N。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9、A【分析】【解答】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水果存久了,水果进行长时间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导致重量会减轻。因此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上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20、A【分析】【解答】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农民给植物松土,是为了让根部能够得到更多的氧气,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21、B【分析】【解答】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一部分能量是以热的形式散失,所以瓶内的温度会升。故此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22、B【分析】【解答】土的重量只减少了很少一部分;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量很少;只浇灌纯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写电子版合同范本
- 个人合资合同范本
- 修建鱼塘工程合同范例
- 深化行业企业与产业园区合作的高效人才培养路径
- 个人花园施工合同范本
- 农业人工劳务合同范例
- 2025年度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合同担保范围界定
- 全额退保合同范例
- 体育经济租赁合同范本
- 光伏屋顶安装合同范本
- 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5《这些事我来做》(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2025年福建福州市仓山区国有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GB/T 45107-2024表土剥离及其再利用技术要求
- 2025长江航道工程局招聘10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八省联考四川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供电营业规则》
- 企业员工退休管理规章制度(3篇)
- 执行总经理岗位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