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科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科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科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科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有学者认为:“日本统治集团中的革新势力将豪强贵族占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变为国家‘公地’、‘公民’。然后班给‘公民’一定数量的土地,国家征得‘租’(稻谷)‘庸’(劳役)‘调’(土物产品)。”这反映出日本在大化改新后A.建立了奴隶制井田制度B.逐步确立封建租佃关系C.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就将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戈雷岛是近代血腥奴隶贸易的历史见证B.戈雷岛是西非的旅游胜地C.戈雷岛是“三角贸易”航线中的一个重要贸易枢纽D.戈雷岛上的标志性建筑奴隶堡3、1857年,足足建了27年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完工,穆罕默德·阿里于1849年卒后葬此,故清真寺以其名命之。这一史实最能说明穆罕默德·阿里A.使广大人民得到最大的好处B.得到了埃及广大人民的支持C.对埃及社会影响极为深远D.使社会各阶层都获得了好处4、下列对忽必烈改制中的政体更新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书省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行中书省制的实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③宣政院的设立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④民族分治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5、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是在A.唐末B.元末C.明末D.清末6、有学者指出,一战后,各个阶层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崩溃”来描述战争的惨状,但一种全新的历史正在徐徐展开,中东欧国家相继独立,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英国女性获得了普选权,福利国家逐渐出现。该学者意在说明,一战()A.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B.奠定了现代国际治理体系的基础C.拓展了文明发展的道路D.强化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7、“西进运动”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它解放了广大黑人奴隶,为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充足的劳动力B.它扩大了美国领土,刺激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欲望C.它征服了西方列强,打击了美国发展中的主要竞争对手D.它促进了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市场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8、(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所干的每一件事都意义重大;但最重要的莫过于增加枪支。”

——穆罕默德·阿里材料二阿里的迅速扩张与英国的殖民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1839年;在英国的策动下,奥斯曼帝国发动了对埃及的战争。1840年,英国联合俄;普、奥签订了干涉埃土冲突的条约。11月,阿里同英国签订《英埃协定》,被迫承认埃及仍然是土耳其的一个行省。

——据人教版教材材料三“日本君臣变法兴治;南灭琉球,北辟虾夷,欧洲大国,睨而不敢伺”。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又取得了胜利,日本政府充分利用这一时机与欧美各国重新谈判,加快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进程。1911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

——据人民版教材(1)材料一中阿里意识到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其“增加枪支”的目的。

(2)据材料二、三指出埃、日两国对外扩张的不同影响。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979年;中央对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收支挂钩、超收分成”的办法,地方超收分成比例在50%以下的按照50%的比例分成,在50%以上的在确定的分成比例基础上增加10%。1980年2月,国务院通知规定:除了实行大包干、固定比例包干和总额分成办法的省(市)自治区外,其他各省、自治区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分配制度。为了适应国营企业“利改税”的需要,198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对广东、福建以外的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将税种划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摘编自霍军《新中国60年税收管理体制的变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1985年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9~1985年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意义。1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建立起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保险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并由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实行独立核算;参与竞争,这一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尤其是在离退休职工占比差别很大的新老企业之间。为此,从1984年开始,江苏泰州、广东东莞和辽宁黑山等少数市县政府自发设立退休费用统筹管理委员会,负责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企业统——征收职工退休费用,并统一管理、统一调剂。这些尝试实施效果较好,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到1992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参与实施,并且有福建、四川、北京、上海等十一省市实行了全省范围的养老保险统一管理。这些改革举措对企业职工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贺耀敏等《六十年国事纪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90年代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90年代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年;杜鲁门提出了“帮助不发达地区的人民增加生产以达到繁荣和安定”的“第四点计划”。由此,美国的势力扩及中东,在俄国的南翼赢得了一个强有力的同盟者土耳其,并取得了在土耳其;伊朗、沙特等建立军事基地的权力。1951年美国又取得了伊拉克石油公司23.75%的股份。“9·11事件”后,美国又抛出了所谓的“布什主义”,即在最坏的威胁出现之前主动出击打败敌人。美国价值观是普适性的,也包括伊斯兰国家,并宣扬“将通过打击恐怖主义组织和独裁政权而保卫和平”。还将伊朗、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家,并于2003年发动了“打伊倒萨”战争,这激发了阿拉伯世界强烈的仇美情绪。纵观美国中东政策,不公正、非正义是其“固有缺失”。

——摘编自王京烈《整体考查美国的中东政策》(1)根据材料;指出从杜鲁门到小布什,美国政府中东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中东政策的“固有缺失”。1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自魏正始以后,更尚玄虚,公卿士庶罕通经业”,使儒学治入汉末经学的僵化繁项的理论模式的危险。有才俊之士,或潜心于文章诗赋,以显亲扬名;或披玩于老庄、释氏之书以安身立命,这种情况无疑会造成“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的局面。“自魏正始以后,更尚玄虚,公卿士庶罕通经业”,使儒学治入汉末经学的僵化繁项的理论模式的危险。有才俊之士,或潜心于文章诗赋,以显亲扬名;或披玩于老庄、释氏之书以安身立命,这种情况无疑会造成“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的局面。——摘端自百度资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复兴儒学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韩愈复兴儒学的积极影响。唐朝是一个文化多元融合的王朝,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释、道三教得以各自独立发展。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以来,对佛教的批评一直未曾中断,韩愈在其《原道》中,批评佛教徒与道教徒不劳而获: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他明确指出,佛教是“夷狄之法”。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排佛者用夷夏之争来表达对佛教的排斥。如果说绝大多数的唐代士人之排佛,是基于对佛教具体社会弊害的忧虑,那么韩愈之排佛,则是出自对中国文化传统行将失坠的深刻忧患,在反复申明佛教为“夷狄之法”的声音中,他所表达的是对“中国之法”衰落的强烈担忧,是“亡天下”的忧虑,挽救文化之危亡的使命感,是儒道的衰微与文化的失坠强烈的儒者意识,使韩愈则是用儒学复兴的宣言和不懈的意志,力挽文化失坠的狂澜。为拯救文化的患难,他用新的视野、新的精神,对儒学做了更具生命力的解读,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而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以一种复兴儒学的落识。正如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论韩愈》一文中对韩愈做出的评价:“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折点之人物也。”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这次会议由毛泽东主持,总结了“五四”以来土地改革的经验,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10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公布。其中规定:“废除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外,对若干特殊土地财产及分配中若干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土地改革执行机关及保护工商业等,也作了具体规定。在这个大纲的指引下,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摘编自董志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得以制定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作用。1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7年,英国制定了《蒙巴顿方案》,一是将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又分成东西两部分,东巴基斯坦主要为孟加拉人,与西巴基斯坦在文化、语言上有较大差距;二是印度各土邦有权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或者两者都不加入,保持与英国的关系。在印巴分治过程中,关于克什米尔邦的归属问题,长期存在无法解决的争端,克什米尔地区78%是穆斯林,但统治克什米尔的却是印度教徒哈利·辛格。1948年5月,1965年9月,1971年11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围绕着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连续爆发了三次印巴战争。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苏联在外交和军事装备上全力支持印度,而一向支持巴基斯坦的美国则宣布中立。1972年,孟加拉国成立。但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巴双方仍冲突不断。

(1)——根据《世界史纲》内容整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和美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采取不同态度的原因15、(千校联盟2018届高三5月高考冲刺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维新不久;三菱轮船公司成立,日本政府将前所买造轮船13艘,尽归三菱公司掌管,津贴其费用,每年另给洋25万元。又虑各轮船自船主以至火夫等人尚不敷用,每年再付给该公司15万元,使之成立一书院,以培养船上各岗位人才。并令外国轮船不得驶入日本内地,三菱轮船公司除参与远洋和沿海航运之外,并垄断内地江河航运,但必须减轻货运和客运费用,以便商民往来。

——摘编自1875年10月4日《申报》“论日本三菱公司事”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奏准设立轮船招商局,制订章程,次年委唐廷枢为总办,重订章程,计划募集资本银100万两,先募50万两,分为1000股,由华商认购,禁止洋商认购,亦不准华人转让洋商。李鸿章提出“商为承办,官为维持”为该局经营原则不久,该局经营陷入困难,1876年李鸿章拨官款50万两接济,又增拔漕粮和官物由轮船招商局承运,并奏准该局延期归还官款。之后,轮船招商局经营状况开始好转。

——摘编自牟安世《洋务运动》等(1)根据材料一;概述日本明治政府为扶植本国航运业采取哪些重大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鼓励发展民间航运业方面的异同点,对中日两国分别产生什么影响?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9题,共18分)16、有史料记载:彼得一世改革时;如果要留胡须就得出钱买留须权,富商溜须每年征税100,官吏每年征税80,农民进城和出城每次征一文,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

结合这段材料评说彼得一世改革17、特定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往往有较强的感染力,含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红遍全国的口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口号。

注释。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1981年北大学生提出;推广到全国。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在全国范围内民间口口相传。

摸着石头过河。

陈云在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得到邓小平的赞同,成为全国范围的媒体用语及民间口语。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978年9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提出;全国广为流传,城市;农村墙上标语中出现率极高。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1962年邓小平提出;20世纪80年代在新闻报道,街谈巷议中时常出现,流传大江南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在科研部门;学校、厂矿等单位广为流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成为全国普通民众新时代的政治指南。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出现在1980年深圳蛇口港建设工地;后获得邓小平的首肯。20世纪80年代全国建筑工地;大型工程现场不可或缺。

(1)根据材料;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对以上口号红遍中国的现象作出解释。

(2)假如你生活在1898年的中国,请你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一句具有时代气息的口号,并对口号的影响力做出评估,简要说明评估的依据。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啃蝌蜡(可口可乐)".名字还不是这种饮料最古怪的地方,它棕褐色的液体、甜中带苦的味道,以及打开瓶子后充盈的气体,让不少人感觉到既好奇又有趣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可口可乐又重返中国大地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的阶段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①明确所选阶段;②指出该阶段对应的历史现象;③全面准确的评价这一历史现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提出了目标,作出了部署。深刻领会这些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至关重要。

——新华社《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中英比较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说明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虽然19世纪是个政治上疾风骤雨的时代,但并非所有的政治变革都能被冠以“革命”之类的词汇。不过我们依然可以说这是一个“革命的时代”。究其原因,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政治动荡,并且都以激进和暴力为特征。不过这些革命有很多都失败了,还有很多偏离了人们起初的设想。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变通地理解革命这个词,把那些政治集团快速或者基础性的反常的更替也算进去的话,我们就能发现这个时代有许多非暴力性的政治变革达到了革命性的结果。——摘编自罗伯茨《欧洲史》材料反映了作者对19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说到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8分)23、自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历经反复斗争,请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楚法国人民曾几次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分别称做什么?24、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将豪强贵族占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然后班给‘公民’一定数量的土地,国家征得‘租’(稻谷)‘庸’(劳役)‘调’(土物产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材料中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这属于封建租佃关系,所以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大改革,“建立了奴隶制井田制度”和“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符合史实,所以A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以D错误。2、A【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戈雷岛是“三角贸易”航线中的一个重要贸易枢纽,不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而是因为它是近代血腥奴隶贸易的历史见证,故选A,排除C;BD都不是将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最主要原因,排除。3、C【分析】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清真寺以穆罕默德•阿里命之,这一史实最能说明穆罕默德•阿里穆罕对埃及社会影响极为深远,故C项正确;默德·阿里改革由于对外战争及过多的苛捐杂税而遭到了人民的反对,改革主要得益者是封建主并非广大人民和社会各阶层,故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4、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忽必烈改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民族分治激化了民族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故排除含④的A、B、C选项;根据所学知识,①②③表述均符合史实,表述正确,D项符合题意。故选D。5、C【分析】【分析】

【详解】

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故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6、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一战的冲击之下,中东欧出现了新兴民族国家,苏联建立了新型政治国家,英国注重福利国家的建设,这些都拓展了文明发展的道路,C项正确;一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一战奠定了现代国际治理体系的基础,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项;一战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7、D【分析】林肯总统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广大黑人奴隶;为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充足的劳动力,排除A;“西进运动”是在美国领土已经扩张基础上进行的,排除B;美国通过战争等手段获得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领土,排除C;促进了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市场,故选D。

点睛: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和领土扩张的背景下,以大规模人口迁移为基础,以交通运输业为先导,以农牧业为主要产业指向,以增长中心带动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8、略

【分析】(1)本题据材料一“我们所干的每一件事都意义重大;但最重要的莫过于增加枪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增强军事力量的角度回答材料中阿里意识到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再结合所学即可从解除内忧外患;巩固政权、对外扩张等方面指出其“增加枪支”的目的。

(2)本题据材料二“阿里的迅速扩张与英国的殖民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英国联合俄、普、奥签订了干涉埃土冲突的条约”、材料三“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又取得了胜利,日本政府充分利用这一时机与欧美各国重新谈判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埃及的扩张招致列强干涉、未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日本的扩张逐渐实现民族独立等方面指出埃、日两国对外扩张的不同影响。【解析】(1)重点:增强军事力量。目的:解除内忧外患;巩固政权,对外扩张,建立大帝国。

(2)影响:埃及的扩张招致列强干涉,未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日本的扩张提高了国际地位和实力,逐渐实现了民族独立。9、略

【分析】【详解】

(1)特点:从材料“1979年;中央对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地方超收分成比例在50%以下的按照50%的比例分成,在50%以上的在确定的分成比例基础上增加10%”可得出中央政府统一领导;覆盖全国各地;从材料“1980年2月其他各省、自治区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分配制度”可总结出扩大地方税收权力;从材料“将税种划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得到尊重地方实际,举措灵活多样;从1979年到1980年再到1985年的文件可以看出对税收体制改革稳步持续实施。

(2)意义:从材料“1979年,中央对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收支挂钩、超收分成’的办法,1980年2月,国务院通知规定:除了实行大包干、固定比例包干和总额分成办法的省(市)自治区外,其他各省、自治区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可以看出完善了新时期中国财税体制;明确了各种权、责、利关系;从材料“在50%以上的在确定的分成比例基础上增加10%”“将税种划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可以看出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解析】(1)特点:中央政府统一领导;覆盖全国各地;扩大地方税收权力;尊重地方实际;举措灵活多样;稳步持续实施。

(2)意义:完善了新时期中国财税体制;明确了各种权、责、利关系;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10、略

【分析】【详解】

(1)特点:由材料“从1984年开始;江苏泰州;广东东莞和辽宁黑山等少数市县政府自发设立退休费用统筹管理委员会到1992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参与实施”可归纳为逐步推行,渐进改革;由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建立起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保险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少数市县政府自发设立退休费用统筹管理委员会全国95%以上的市县参与实施”可归纳为由企业负担到政府主导;由材料“江苏泰州、广东东莞和辽宁黑山等少数市县政府自发设立退休费用统筹管理委员会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全国95%以上的市县参与实施,”可归纳为由地方自发试点到中央肯定推广;由材料“全国95%以上的市县参与实施,并且有福建、四川、北京、上海等十一省市实行了全省范围的养老保险统一管理”可归纳为由市县统筹到省级统筹(或社会统筹范围不断扩大)。

(2)影响:结合所学可从个人、企业、政府、社会等四个角度展开论述。从个人角度,提高了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从企业角度,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从政府角度,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发展;从社会角度,有利于社会稳定。【解析】(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由“企业保险”到社会统筹(由企业负担到政府主导);由地方自发试点到中央肯定推广;由市县统筹到省级统筹(或社会统筹范围不断扩大)。

(2)提高了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稳定;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11、略

【分析】【详解】

(1)变化:从整体的策略来看;杜鲁门时期,强调遏制;威慑,到小布什时期,“在最坏的威胁出现之前主动出击打败敌人”强调先发制人;根据材料可知,杜鲁门时期,由经济、技术援助为主,而到小布什时期,强调军事打击;从针对的对象看,杜鲁门时期,主要是为了抗衡苏联,而小布什时期,则重在打击民族主义势力;美国始终在进行文化渗透。

(2)影响: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介入中东地区,破坏了中东的政治生态,导致中东局势复杂化;美国不断在中东制造事端,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美国在中东大搞民族主义,加剧民族争端;刺激极端主义势力的发展;美国的做法违背国际法,僭越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力;美国的做法具有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解析】(1)由遏制;威慑到*先发制人”:由经济、技术援助到军事打击:由抗衡苏联变为打击民族主义势力:进行文化渗透。

(2)破坏了中东的政治生态,导致中东局势复杂化:阻碍中东和平进程:加剧民族争端;刺激极端主义势力的发展:违背国际法,僭越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力:具有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12、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使儒学治入汉末经学的僵化繁项的理论模式的危险”归纳儒学面临挑战;“这种情况无疑会造成“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的局面。”归纳出韩愈对“中国之法”衰落的强烈担忧;依据“唐朝是一个文化多元融合的王朝,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释、道三教得以各自独立发展。”归纳统治者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

(2)依据材料“挽救文化之危亡的使命感;是儒道的衰微与文化的失坠强烈的儒者意识,使韩愈则是用儒学复兴的宣言和不懈的意志,力挽文化失坠的狂澜。为拯救文化的患难,他用新的视野;新的精神,对儒学做了更具生命力的解读”以及所学从引导儒学复兴以及唐宋文化学术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

选做题的答题要求一般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从材料中搜寻要点,又要结合教材知识和考生个人储备的知识。最低要求是把材料中的要点概括全面,保证得分率。【解析】(1)背景:儒学说教的刻板;平淡;缺乏哲理的思辨性导致危机;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韩愈对“中国之法”衰落的强烈担忧;统治者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

(2)积极影响:韩愈为复兴儒学做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是宋儒复兴儒学的前驱;在儒学复兴运动中起到开一代风气、引导儒学复兴方向的作用;他提出的“道统”论等主张使儒学更具生命力;对唐宋文化学术史的发展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13、略

【分析】【分析】

(1)

关于原因;根据材料“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这次会议由毛泽东主持,总结了‘五四’以来土地改革的经验,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得出总结以往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需要。关于特点,根据材料“废除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得出乡村全部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对地主、富农、工商业者以及特殊问题,分别对待。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扩大解放战争群众基础;瓦解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和农民积极参军参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步伐等方面思考作答。

【点睛】【解析】(1)原因:总结以往经验;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需要。特点:乡村全部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对地主;富农、工商业者以及特殊问题,分别对待。

(2)作用:扩大解放战争群众基础;瓦解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农民积极参军参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步伐。14、略

【分析】【分析】

(1)

原因:从材料中的《蒙巴顿方案》来看;《蒙巴顿方案》采取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为两国的冲突埋下隐患;从国家利益;民族矛盾及宗教信仰来看,印巴国家利益、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加剧;根据材料“关于克什米尔邦的归属问题,长期存在无法解决的争端”可归纳很粗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是直接原因。

(2)

原因:美国: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方面可从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经济出现滞涨危机、外交推行收缩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苏联的军备竞赛、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及战略扩张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解析】(1)《蒙巴顿方案》采取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为两国的冲突埋下隐患;印巴国家利益、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加剧;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是直接原因。

(2)美国:注意力主要放在越南战场,后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经济“滞胀”和7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使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防守,在外交上推行战略收缩政策。苏联: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同美国军备竞赛,美苏争霸中暂时处于优势,在外交上推行战略扩张政策。15、略

【分析】【分析】

(1)据材料“日本政府将前所买造轮船13艘;尽归三菱公司掌管,津贴其费用,每年另给洋25万元。”;“使之成立一书院,以培养船上各岗位人才。”、“并令外国轮船不得驶入日本内地”、“并垄断内地江河航运,但必须减轻货运和客运费用,以便商民往来。”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第一问;据第(1)问的回答,从资金和政策的支持,给予各种优惠和对外防范等方面加以回答。第二问,通过对材料的比较从政策的持续性,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加以回答,据材料“并奏准该局延期归还官款。”可以得出区别还在于资金是否需要归还政府。影响可从日本航运业与轮船招商局发展的不同结果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解析】(1)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培养航运人才;禁止洋商参与内河航运;限制货客运价格;以促进日本工商业全面发展。

(2)相同点:公司初创时均予资金支持;政策指导;多种优惠;阻止外商控制本国航运业。

不同点:日本更着眼于长期发展;清廷则日光短浅,多为临时措施;日本确立本国船只内河航运垄断,清廷仅禁止洋商参股招商局,未禁止外商轮船进入内河;日本着眼民族工商业整体发展,清廷只关注招商局短期经营。日本是无偿捐款支持,清政府官款必须偿还。(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影响:日本航运业和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轮船招商局虽在一定时期获得发展,但因受官府掌控,发展受到多重限制,对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作用有限。三、论述题(共9题,共18分)16、略

【分析】【详解】

材料“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体现的是彼得一世改革用野蛮专制的手段推动俄国的近代化,需要从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方式、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的结论。【解析】自上而下推进,用野蛮专制的改革手段来推进西方文明取向的改革,改革本身有浓厚的封建思维,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先进与落后,野蛮与文明的关系有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17、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口号其实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反映。首先,对材料中的口号进行分类,例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属于思想文化;“振兴中华”属于经济建设等等。然后,结合所学,从口号的归属领域、反映的相关现象和史实等角度对分类的口号进行解释即可,例如“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最后,对材料中的口号的作用进行综述,这些口号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推动了改革开放。

(2)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的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不同政治派别提出了不同的挽救民族危机的方案,因此口号要区分不同的阶级和政治派别,例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但是该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因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维新变法,所以影响有限。【解析】(1)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进入新时期,各项事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逐步展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思想文化科技领域的口号,反映了各项事业的拨乱反正;“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以上口号顺应了80年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因而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2)示例: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评估及依据: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维新变法,因而影响有限。(注意:口号应具有正能量,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18、略

【分析】【详解】

首先依据材料“1927年”“1949年”“自此之后的30年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划分出准确的三个阶段。

其次;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又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之后又再次进入大陆市场的原因;其中,1927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相关,1949年的退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相关,1979年后再次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改革开放相关。

最后,在具体阐述的过程中,注意史实表达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通畅性。【解析】三阶段: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49年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978年改革开放根据以上阶段按要求答题。

具体答案: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地。评价:可口可乐在1978年以后重返中国大地,首先是我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次是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大大促进了中美两国经济贸易的往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国内饮料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是个论述题,首先提炼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加以论述。根据材料一“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内容可知,改革开放使因为中国人民在思想观念上取得了共识,才会取得突出的成就,从而说明思想解放,促进了改革开放,因此可以总结出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述可以从改革开放的背景即真开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论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南方谈话、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华主义等方面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解析】观点: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证:1978年,关于实践和真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等。(其它言之有理答出3点即可)20、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论题为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论述时,可结合图片中的中国建筑分析得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结合英国的建筑分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再联系建筑所反映的国家政体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总结得出,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解析】示例:论题: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

说明: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开始确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国王“统而不治”,但却是国家的元首,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王宫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的地位。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阁,任首相,掌握行政大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的权力受议会的监督控制。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权力中心,体现了民主的政治风格。

总结: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21、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题目的要求是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因此可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以来,西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这些内容进行理解概括。如可提炼主题为,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和英美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反抗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高潮。论述时,可先分析19世纪以来政治变革的原因,如工业革命、启蒙思想等。再结合所不这,列举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民主政治变革的具体内容,最后总结概括其影响和反映出的世界发展趋势。【解析】示例一19世纪是政治变革的时代。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和英美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反抗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高潮。

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兴起,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趋于完善。代议制的成熟使得英国政治变革可以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防止暴力冲突和促进社会稳定。俄国为了化解社会矛盾和巩固统治增强国力,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废除农奴制,极大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走向近代化,并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中国在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掀起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中国人们的思想解放,加快了走向近代民主的步伐。

法国大革命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持续不断,最终通过1875年宪法,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确立了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使德国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美洲经过反殖民斗争,部分地区实现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也有所发展。

19世纪通过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不断的推动各国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示例二政治变革具有多样性。

英国的代议制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18世纪后期以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英国国内各阶层十分重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代议制的成熟使得英国政治变革可以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

美国建立之初;南北经济差异十分明显。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这种差异和矛盾日益突出。南北政治;经济斗争表现为分裂与统一的斗争。

19世纪德国和意大利的政治变革;既有排除外国势力的斗争,也有国家统一的性质,更有政治民主化的色彩。

中国和日本的政治变革则具有鲜明的反殖民斗争的性质。

示例三非暴力变革可以达到革命的效果。

示例四19世纪是革命的时代,通过暴力革命不断推动政治变革22、略

【分析】【详解】

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中叙述了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政治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逐步走向完善的,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政治制度的发展也具有双重性。学生可以就这些角度任意选择一个角度来拟定论题,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