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过关训练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4/10/wKhkGWegQzqAPQJpAAI2AAfPkB4387.jpg)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过关训练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4/10/wKhkGWegQzqAPQJpAAI2AAfPkB43872.jpg)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过关训练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4/10/wKhkGWegQzqAPQJpAAI2AAfPkB43873.jpg)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过关训练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4/10/wKhkGWegQzqAPQJpAAI2AAfPkB43874.jpg)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过关训练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4/10/wKhkGWegQzqAPQJpAAI2AAfPkB438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过关训练)一、(陕西省汉中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行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借代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白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确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答案】C【解析】运用的手法是比方不是借代,用山和海比方自己的胸怀,不是表明志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1)该句运用了用典故的手法。(1分)(2)诗人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从而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2分)(3)这两句卒章显志,突出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3分)【解析】作为咏诗怀古类诗歌,用典故是最常用的手法,而且作为一首表达自己志向的诗歌,曹操要表达的是求贤若渴的心情,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在诗歌的结尾表现出的是为实现统一大业而渴望贤才的急迫心情。二、阅读《书愤》完成下面习题。书愤作者: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联诗中,《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这里运用了这个典故,比方(守边御敌的将领),前后两句通过“空”和“已”两个字加强衬托,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人用典明志,诗人以塞上长城自喻,表达捍卫国家,扬威边地的壮志,一个“空”字,抒发了作者大志落空,奋斗落空,悲愤;而一个“已”字,刻画了诗人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的无奈。两个字加强了两相比照,抒发了诗人岁月蹉跎的悲怆而壮志难酬的郁愤。【解析】用典故往往是诗歌咏诗怀古类诗歌常用的手法,用典故的目的事实上就是为了自比,自喻,陆游在这里以“万里长城”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法实现自己报复的悲愤之情。最终一联运用了(诸葛亮《出师表》)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这一联运用典故,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复原中原之志亦将“名世”,抒发了无奈的愤懑。【解析】用典故往往是诗歌咏诗怀古类诗歌常用的手法,用典故的目的事实上就是为了自比,自喻,诸葛亮实现了自己的志向,而陆游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报复,千百年来谁也比不上他,这种艳羡的心情是可想而知,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三、比较阅读:李白的《越中览古》和下面的《苏台览古》,回答问题。越中览古作者: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答案】两者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像,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解析】比较阅读题可以从重要的几方面去考虑:主题、题材、体裁、手法等方面去考虑。从题目就可以看出都是咏诗怀古类的诗歌;主题上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时政的嘲讽;在手法上也同时采纳了对比的手法。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哪里?【答案】前者着重渲染越宫从前的繁华,结局聚集在今日荒芜的遗址,以剧烈的反差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后者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芜,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化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解析】两首诗歌都是在宫城当前衰败且荒芜的状况下写出了今昔对比。对人事改变、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四、名篇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4分)【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漂亮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解析】写古都就是为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是借古讽今的目的。(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比方。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解析】这里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方法,“日”指的是君王,浮云遮日就是指的是被奸佞所蒙蔽,被奸邪所为非作歹所表现出的忧国忧民。五、名篇赏析:皮日休的《汴河怀古》汴河怀古二首(其二)皮日休①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②,共禹论功不较多?【注】①皮日休: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统治者却奢侈照旧,残暴日甚。②水殿龙舟事:当年运输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被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多数。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答案】①借古讽今:通过讽刺为一己淫乐而倾尽国力开凿运输河导致隋朝灭亡的隋炀帝警示当朝统治者。②先扬后抑:“千里赖通波”是对隋炀帝开通大运输河功绩的确定,是扬;“若无”则表明作者对他的指责,是贬。【解析】咏诗怀古类的诗歌就是会用到了借古讽今和先抑后扬,对隋朝开凿大运输河的事实来表现出对统治者的控诉,隋炀帝的奢侈正是灭亡的主要缘由。这首诗既以“赖通波”来论大运输河之功用,又以“共禹论功”来论隋炀帝之功德,好像是赞扬隋炀帝,你认为呢?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答案】我认为不是赞扬,而是讽刺。“千里赖通波”确定了大运输河在客观上仍是后世福祉,“共禹论功”也将隋炀帝开凿运输河的功德与大禹治水同日而语,看似赞扬隋炀帝,其实蕴含着深刻的讽刺。因为诗中对隋炀帝与大禹的论功有一个前提,即“若无”。“水殿龙舟事”深刻地揭示了隋炀帝开凿大运输河在主观上并非与大禹治水为民谋福相同,而是为一己之享乐。【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看法的实力。首先表明观点:不是赞扬,而是讽刺。再结合诗句分析:“水殿龙舟事”注解中的说明表明隋炀帝开凿大运输河并不是为民造福,而是为了自己享乐,所以他在运输河竣工后,率众二十万出游。本诗用“若无”一词表明白作者的看法。六、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B.《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望中犹记”中的“望中”意义不同,前者指中国,后者指中原地区。C.《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中的“千古”与《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千古”意义相同,都是“久远的年头”的意思。D.《南乡子》中的“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永遇乐》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的小名。E.下片中词人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功绩,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情。【答案】BE【解析】B项,“神州”与“望中”意义相同,都指中原地区。E项,“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情”错,抒发的是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案】本词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昏庸和懦弱无能,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学科*网【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赏析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如“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再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所处时代,便不难概括出答案。七、(云南省大理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段考2)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庭中有奇树①《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①奇树:犹“嘉木”,美妙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说明。③荣:犹“花”14.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季节的更替,别离的苦痛;同时奇树的蒸蒸而上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孤独形成比照。B.三、四句式说女主子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惊讶日子过得飞速,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C.五、六句式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漂亮、芳香,无奈“路远莫致之”,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悲观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劝慰。【答案】B【解析】(B“不经意间受……逗引”不精确,女主子公是通过“折其荣”这一行动来表达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15.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6分)【答案】“奇树”象征主子公的形象及其美妙的情感。“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欣赏,象征主子公的孤独、寂莫;“奇树”绿叶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子公情感的美妙浓烈。八、(河南省鲁山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晚入汴水[注]崔颢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注】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开封)人。考取进士后被放官外地,长达20年做地方官的幕僚闲差和基层小吏,终不得志。汴水,指汴河。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行走路径。“昨晚”“今朝”看似随意的一笔,却写出了诗人昼夜兼程的情形。B.颔联写出了诗人距离魂牵梦绕的家乡已经很近,就要结束多年漂泊生涯时的心情。C.尾联写诗人已挨过二十年仕途艰难的日子,坚信自己的将来仕途顺遂,一帆风顺。D.本诗质朴无华、明白晓畅、一挥而就,写出了诗人久宦归乡时的那种困难的情感。【答案】C【解析】“坚信自己的将来仕途顺遂,一帆风顺”有误。15.诗的颈联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描写了天气晴朗,夹岸绿树摇曳,春风习习,江上荡起渔歌的景象。(3分)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接近家乡的喜悦之情。(3分)九、(辽宁省辽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郊园闻蝉寄诸弟韦应物①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省②。今岁卧南谯,蝉鸣归路永。夕响依山谷,余悲散秋景。缄书③报此时,此心方耿耿④。[注]①韦应物,为京兆杜陵人,少侍明皇、亲历京国繁华;初入仕途,亦主要在京洛之地任职,后离京外任南谯(今滁州)刺史。本诗就写于此时。②兰省,即兰台。指朝延秘书省。③缄书,书信。④耿耿,老想着,心情担忧。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郊园闻蝉”交代了地点和事务,“寄诸弟”表明诗歌的写作意图。B.前两联从时空两个方面构成对比,将两种不同的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C.颈联写出了秋天黄昏蝉鸣的高亢悠远,这里的蝉是诗人高洁品行的化身。D.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由回忆“去岁”的美妙写到“此时”的担忧。【答案】C
【解析】蝉是高洁的象征,作者咏叹蝉事实上就是咏叹自己,但他不是诗人的化身,这是咏物诗。
12.作者闻到蝉鸣后引发了怎样的思绪和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答案】①对家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本诗是写给“诸弟”的,去年的郊园一别,归途漫漫,蝉鸣不休,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尽寓其中。②对宦途失意的哀痛之情。去年听到蝉鸣是在朝廷的秘书省,可现在却卧于南谯,两相比照,形成了显明的对比,无限宦途失意之悲流露而出。③对时间消逝的感慨之情。闻蝉地点的转换,“去岁”到“今岁”,时间变迁,蝉鸣照旧,依托山谷中蝉鸣,把我的哀痛消散于秋景之中。④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之情。听蝉声悲秋景,寄予于书信后仍旧心情担忧,为兄弟和自己的前途命运而担忧。【解析】“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省”是指的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尽寓其中。“夕响依山谷,余悲散秋景。”对宦途失意的哀痛之情。去年听到蝉鸣是在朝廷的秘书省,可现在却卧于南谯,两相比照,形成了显明的对比,无限宦途失意之悲流露而出。十、【2024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忙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其次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像的境遇。【解析】这是考查学生归纳和总结的实力,咏诗怀古类诗歌。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化用杜诗,回应挚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许挚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解析】“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的“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作者在诗题后的小序中说“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这就是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敬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显明的比照。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懊悔的坚毅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厚,讽刺极剧烈。十一、(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④,垂泪千行便濯缨。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返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注】①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旧历三月,曾因“永贞革新”遭贬谪的柳宗元、刘禹锡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一起南下至衡阳,然后分别赴任,柳宗元赠诗给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则是对柳宗元所作诗的回答。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铜像或墓道石。此指衡阳湘水西岸马援庙前石人,④苏武去国离乡,李陵赠别诗有“临河濯长缨,念别怅悠悠”两句。13.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诗的首联均将两人十几年来仕途起伏不定的坎坷命运集中凝炼地表现,引发读者无穷的联想和遐思。B.柳诗颔联突出“伏波故道”“风烟”和“翁仲遗墟”的残缺,表现了作者内心困难的情感。C.柳诗颈联强调自己因懒散粗疏招来非议,“休将”二字表现作者对自己博取“时名”的行为感到懊悔。D.刘诗颔联紧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市场营销宣传协议
- 2025年传统工艺振兴战略谅解协议
- 2025年中学食品安全监管协议
- 2025年公共环境策划改善协议
- 2025年导师学员携手共进协议书
- 2025年度股权合伙财产分割协议范例
- 江苏省2025年土地使用权互换合同
- 2025年临时办公设施租赁合同
- 2025年企业股权融资协议书规范文本
- 2025年商业地产合作协议标准版
- DB32-T 4790-2024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考核标准
- 2022年安徽阜阳太和县人民医院本科及以上学历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顶管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标准
- 护理团体标准解读-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 【基于现金流的企业财务风险探究文献综述4100字】
- TD/T 1036-2013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正式版)
- 安全警示教育的会议记录内容
- 2024年度-银行不良清收技巧培训课件(学员版)
- 燃烧爆炸理论及应用 课件 第1-3章 绪论、燃烧及其灾害、物质的燃烧
- 装饰装修施工新工艺
- 事业单位网络安全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