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7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化一、选择题1.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作出贡献的航海家是(D)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 D.麦哲伦解析: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发觉好望角;达·伽马到达了印度,只是联系了欧洲和亚洲;哥伦布到达了美洲,建立了美洲与欧洲的联系;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途径欧洲、美洲、亚洲,建立起了亚洲和美洲的联系。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2.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1400年1600年1800年印度74145180欧洲528914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6010492拉丁美洲361019A.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B.1400~1600年拉美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拓C.16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D.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削减主要源于工业革命的开展解析:英国的殖民扩张是在新航路开拓之后,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拓后,欧洲人将疾病的病原体带到了美洲新大陆,并且伴随着干脆的屠杀等政策,导致拉美地区人口锐减,故B项正确;奴隶贸易主要是将非洲的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因此不是导致欧洲人口增长的缘由,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后半期起先的,非洲在1600~1800年间人口削减主要是因为欧洲的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不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故D项错误。3.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供应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供应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C)A.新航路开拓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经济沟通变更了亚欧人的社会生活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是18世纪亚欧人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商品沟通的广泛在渐渐变更着亚欧人民的生活,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不是“根本上”的体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解除B项;经济全球化高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头,解除D项。4.《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外,凡是今日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由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的传播始终缓慢地进行到1500年;这时,它们起先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中间来回移植。”材料表明(D)A.地理大发觉开启了物种间的流淌B.1500年以来,动植物的迁移趋缓C.近代以来,全球生态平衡被打破D.新航路的开拓推动物种的沟通解析:1500年前物种沟通缓慢,1500年后出现跨越地球的物种移植,充分确定了新航路开拓的作用,故D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解除;材料所反映的是物种的沟通,并没有反映出对全球生态平衡的影响,故C项错误。5.“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很多人都死在航程上——不情愿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该文中“人”的航程的起点与终点是(D)A.欧洲、非洲 B.欧洲、亚洲C.亚洲、美洲 D.非洲、美洲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在殖民扩张过程中,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进行了罪恶的贩卖黑人奴隶的“三角贸易”,在此过程中,西方殖民者将非洲黑人奴隶贩运到美洲,获得暴利,故材料中“人”的起点是非洲,终点是美洲,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要求不符。6.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拓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革命因素快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拓促进了(C)A.航路中心的变更 B.贸易范围的扩大C.商业资本的发展 D.商品种类的增加解析:“革命因素”是指资本主义因素,新航路开拓引起价格革命,商业资本快速崛起,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A、B、D三项都是商业革命的详细表现,解除。7.新航路开拓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因为(B)A.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B.人类起先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C.证明白“地圆说”D.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起先出现解析:新航路开拓发觉了世界上的新大陆,沟通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各地的文明起先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是最主要的缘由,解除。8.从16世纪中叶起先,荷兰相继出现一批全国性商业公司,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出现这些现象的干脆缘由是(A)A.海外贸易的催化剂作用B.欧洲区域市场的发展C.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须要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拓后,荷兰出现以进行海外贸易为目的的商业公司和为海外贸易活动服务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海外贸易的开展而出现的,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此时荷兰主要发展海外贸易,并非与欧洲国家间的贸易;C选项错误,这些现象是因为海外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并非争夺殖民霸权的须要;D选项错误,这些现象的出现与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9.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选购 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更状况。该变更表明(A)年份(年)168416891701售价(荷盾)807.752.32A.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解析:结合所学学问,随着新航路的开拓,大量东部的商品通过新航路销往欧洲,导致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故A项符合题干要求;此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解体,解除B项;题干未体现出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信息,无法得出价格革命,解除C项;19世纪三四十年头,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解除D项。10.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全部东西都价格昂扬。”这一谚语反映了当时的西班牙(C)A.世界中心地位确立 B.出现了商业革命C.出现了价格革命 D.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解析:新航路开拓之后由于大量的白银流入西班牙从而造成了白银泛滥,导致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这就是价格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而非世界中心地位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故B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11.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入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D)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作用B.新航路开拓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D.人类社会的横向沟通取得了重大进展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物种的沟通,即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横向沟通取得了重大进展,选项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说法错误,解除;欧洲新的生产方式催生了新航路开拓,选项B不符合题意,解除;材料不涉及理性化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解除。12.亚当·斯密说:“从1630年至1640年……欧洲的白银价值相对于谷物价值的降低,从来没有达到过这种地步。”此现象发生的主要社会背景是(C)A.欧洲出现自然灾难 B.东西方商路被阻断C.大量的金银涌入 D.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解析:据材料“从1630年至1640年……欧洲的白银价值相对于谷物价值的降低,从来没有达到过这种地步”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开拓后大量的金银涌入欧洲导致价格革命,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务称为“地理大发觉”。材料二新航路开拓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很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盛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觉”主要指什么?(2)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觉”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详细表现?(3)如何理解“地理大发觉”的世界历史意义?答案:(1)新航路开拓。(2)影响:引起欧洲商业革命。详细表现: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商品流通品种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更;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3)世界由长期孤立、分散、隔绝起先走向联系,各地文明起先会合交融,世界市场的雏形逐步形成,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解析:本题围绕新航路的开拓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实力。第(1)问,依据材料中的时间、“来到西半球”等信息不难推断。第(2)(3)问,解答时要留意区分新航路开拓对欧洲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中国外国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独创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诞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子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学问。莎士比亚诞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胜利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务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新航路开拓对明代的影响。阐述:新航路的开拓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起先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起先出现。新航路开拓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一条鞭法”改革,推行货币地租,征收统一的银两;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增殖;欧洲传教士东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学问,同时也把中国文化带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进步。欧洲殖民者东来,占据澳门、台湾,威逼着封建统治,损害了国家主权。总之,新航路开拓既给中国带来了主动影响,又给中国带来殖民侵略的威逼。示例二论题: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沟通。阐述:新航路的开拓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起先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沟通。新航路开拓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增殖;欧洲传教士东来,传播了天主教,也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学问,同时传教士也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