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高三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4/13/wKhkGWegQhWAaXjaAAG-UyaJ0xM139.jpg)
![2025年浙教版高三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4/13/wKhkGWegQhWAaXjaAAG-UyaJ0xM1392.jpg)
![2025年浙教版高三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4/13/wKhkGWegQhWAaXjaAAG-UyaJ0xM1393.jpg)
![2025年浙教版高三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4/13/wKhkGWegQhWAaXjaAAG-UyaJ0xM1394.jpg)
![2025年浙教版高三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4/13/wKhkGWegQhWAaXjaAAG-UyaJ0xM13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高三历史上册月考试卷52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A.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C.神权与王权的结合D.“国”与“家”结合2、【题文】“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3、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倡议并于2月23日举行了安理会公开辩论会,主题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史为鉴,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A.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4、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A.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君主专制D.无产阶级专政5、“(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B.商业贸易中不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唐朝负责草拟政令的机构是门下省。____(判断对错)7、历史的形成与演变;决定了国家;民族共同的个性与命运。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相等),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主要含义是什么?李鸿章对“边防”问题的看法有哪些变化?
材料二他(李鸿章)过分相信那种“以夷制夷”的老政策;以为俄国人会为中国介入此事时,迫使日本和平解决。当这一允诺无法兑现时,李又孤注一掷地转向英美寻求调停。他不懂现代国际政治的实质,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摘自徐中约《中国人的奋斗》
材料三(二)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四。
材料五鸦片战争以来发生的多次战争那都是王朝战争;屡战屡败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第一次将自己的命运与世界民主阵营连接在一起,民主阵营胜,中国民主前途存;世界民主阵营败,中国民主前途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前中国没有发生过如此光明如此幸运的战争结盟。中国人付出最多,中国人赢得最多,那是因为中华民族将自己的双重命运--民族与民主的命运抵押了上去,赢得了双重胜利。
--朱学勤《我们该如何纪念南京大屠杀》(3)对比材料四中的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的不同。
(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请仿照图3的示例,为图4、5撰写解说词。
图3五四风雷: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图4卢沟烽火:____。
图5开国大典:____。8、【题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9、图象中的历史。
《笨拙》是一份英国的讽刺与幽默周刊。历史上其刊登了几十幅有关伦敦雾的漫画作品。1880年发表的题为《老煤王与雾魔》(如图)是其中之一。
(1)判断对所示作品的理解。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①从史料证据的性质来看,它是英国漫画史的原始史料。____
②从创作的历史背景来看,它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历史。____
③从作品的创作意图来看,它揭示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代价。____
(2)以漫画为代表的文艺作品,也是历史的证据。结合上述信息,概括艺术作品的主要证史价值。10、典型试题分析运用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____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二: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鲜(少)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注:外国铸造银币),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注:选项省略。
(1)指出材料一题目的正确选项。结合所学;概述“交子”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国内“市井贸易”有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1、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____(判断对错)12、杰出的历史人物往往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改变世界的面貌。将左侧的“人物”与右侧的“改变”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1)华盛顿:_____(2)马克思:______(3)法拉第:_______(4)卢梭:_______(5)俾斯麦:_______13、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材料二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国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梁启超《时报》发刊词材料三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四“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呜歧、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摘自冯自由《革命逸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国人自办报纸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认为“报馆所应尽之义务”有哪些?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所起的作用。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生铁钢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436815吨30000吨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958683吨556347吨增长率9.4%7%9%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三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利弊。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在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16、17世纪世界出现了第一个贸易高峰,依次填入表中甲、乙、丙三处的是亚洲、美洲、非洲。____(判断对错)
分组甲乙丙商品酒、镜子、玻璃球玉米、烟草、蔗糖奴隶、象牙、珠宝16、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蒸汽时代机器的普及。____(判断对错)17、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了。____。(判断对错)18、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____(判断对错)19、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____(判断对错)20、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______(判断对错)21、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其理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客观上推动启蒙运动在欧洲大规模展开。____(判断对错)22、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____(判断对错)23、鸦片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解析题(共1题,共4分)2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民”的含义变化及西方公民政治发展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五、连线题(共1题,共8分)25、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为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关。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材料三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结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经济主张。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这一经济主张实施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均富”的具体主张?(3)依据材料三,指出斯大林的经济观点。根据这一观点实行的经济政策对苏联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4分)26、(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李悝“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相当于今31市亩),岁收一石半。(指亩产粟1.5石。)”“农伤则国贫”——《汉书·食货志》“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商君书·农战篇》“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吕氏春秋·上农》(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2分)提炼材料信息分析小农与国家的关系。(不得摘抄原文)(6分)材料二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的革新,他们担心科技革新会带来令人不安的变革。不仅是政府的政策,充足和稳定的技术工人保证了劳动力的来源,这一点对革新也起不到促进作用。当雇主想要提高产量时,会发现雇佣更多的工人比投资技术要节省成本。在短期内,这种战略维持了中国的相对繁荣,并使大部分人口得以就业。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中国没能跟上欧洲人的技术水平,而后者在18世纪中期开始了令人震惊的技术革命。——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2)材料二中,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的革新。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6分)材料三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两国发展差异转变的主要因素。(10分)27、(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孙中山先生在三权之外另增监察、考试二权。至于考试权,孙中山先生认为,“考试之制行,无论平民贵族,一经考试合格,即可做官,备位卿相,亦不为僭。此制最为平允,为泰西(西方国家)各国所无。”材料二政权属于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罢免、创制、复议四权,并且不必通过代表即可逐步行使这些权力。治权,即“能”交由人民自己选举的政府去掌握。孙中山先生还以车主和车夫的相互关系为例,来阐明权、能分开的关系:人民是车主,有权而无能,政府是车夫,无权而有能,有权的主人便应该靠有能的专门家代他驾驶汽车。——材料均摘自徐子法《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及其借鉴价值》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另增监察、考试二权的目的是什么?(6分)(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9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体现最明显的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析】【答案】C2、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正确理解“过时”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过时”并不是指不需要殖民体系而是说已形成的殖民体系不能适应帝国主义需要了。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列强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故选C。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与背景【解析】【答案】C3、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意再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解析】【解答】材料中的情境是2015年新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所主持的关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活动;而且其主题是在重申对《联合国宪章》的坚定承诺,所以很明显是在突出新时期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选B;B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选B4、A【分析】【分析】1789年革命是指法国大革命,此后法国历经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而根据材料时间1877年可以判断,正是号召民众捍卫共和政体,抵制君主派,因此本题选A。5、D【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说明古希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D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商业平等对于政治平等不必要,不能称之为前提,排除;B项不符合实际,商业贸易中一定会存在不平等的现象,排除;C项中海外殖民在本题中没有提及,排除。故选D。【解析】【答案】D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错【分析】【分析】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的是对三省六部制知识的识记能力.【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为: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因此此题错误.7、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崛起.考查“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主要含义;李鸿章对“边防”问题的看法的变化;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的不同;卢沟桥事变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和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解答】(1)第一小问的含义;依据材料一“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可以得出含义是指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东南海疆.第二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变化是把边防的重点从西北转移到东南海疆.
(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的描述可以得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是过分相信和依赖帝国主义调停;外交政策的失误;政治腐朽;缺乏群众基础.依据材料三的图片和材料可以得出抗日战争的原因是发动群众,激发爱国热情;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3)本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四中两幅图片和文字,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以全体中华民族的胜利而告终,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结成同盟,日本法西斯遭到了全世界正义人民的反对;把战争和人民的觉醒结合,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4)本小问的解说词;结合所学可知,图4卢沟烽火的解说词是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图5开国大典的解说词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故答案为:
(1)含义: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东南海疆.变化:把边防的重点从西北转移到东南海疆.
(2)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分相信和依赖帝国主义调停;外交政策的失误;政治腐朽;缺乏群众基础.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发动群众;激发爱国热情;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3)抗日战争以全体中华民族的胜利而告终;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结成同盟,日本法西斯遭到了全世界正义人民的反对;把战争和人民的觉醒结合,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4)图4: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图5: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8、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的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点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现代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深远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②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③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解析】【答案】错9、√×√【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工业革命的认识;学生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判断题目中的说法的错误或正确.
(2)本题以工业革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认识,注意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区别.【解析】【解答】(1)根据材料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材料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根据材料“1880年发表的题为《老煤王与雾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从史料证据的性质来看,它是英国漫画史的原始史料是正确的;从创作的历史背景来看,它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历史,②是错误的;从作品的创作意图来看,它揭示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代价,③是正确的.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艺术作品的主要证史价值,这种题目主要从时代背景;创作者的意图;作品主旨;社会风貌/观念;社会反响等方面来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1)①√;②×;③√;
(2)时代背景;创作者的意图;作品主旨;社会风貌/观念;社会反响等.10、A【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交子”出现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2)本题考查“市井贸易”的特点及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解析】【解答】(1)第一小问;材料中的“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表明交子的出现是民间的行为,其中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私为券”,故A正确;
材料反映出的商业纠纷是在交子使用之后出现的;故B错误;
CD两项为无关项;故CD错误.
故选A.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中期,商品经济繁荣;铁钱(贱,或币值低)重,不利于大宗或远途商品贸易.
(2)第一小问;“鲜(少)有外国货物”表明外国商品少,“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表明民间贸易流行外国银钱.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阻碍,或外国商品缺乏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发达,长期出超(或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外国银币使用方便.
故答案为:
(1)A.
原因:北宋中期;商品经济繁荣;铁钱(贱,或币值低)重,不利于大宗或远途商品贸易.
(2)特点:外国商品少;民间贸易流行外国银钱.
原因:自然经济阻碍,或外国商品缺乏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发达,长期出超(或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外国银币使用方便.11、对【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此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德国西门子发明大功率的发电机,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12、略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上大人物的贡献,旨在考查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华盛顿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马克思与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使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之一,他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基础;俾斯麦领导普鲁士王国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解析】(1)华盛顿:___A____(2)马克思:____E_____(3)法拉第:___B________(4)卢梭:__D_____(5)俾斯麦:___C_____13、略
【分析】(1)本题考查近代报刊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可见近代中国办报的原因是:社会时势的需求(民族危机的加深);外国人办报的影响(外情影响)。(2)本题考查近代报刊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可见,“报馆所应尽之义务”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引导舆论。(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民报》成立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和“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可见,报刊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所起的作用有:提供与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解析】(1)原因:社会时势的需求(民族危机的加深);外国人办报的影响(外情影响)。(2)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引导舆论。(3)提供与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14、略
【分析】(1)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归纳外交、经济发展规划、经济管理部门完善等因素。第二小问,优势可以从科学、具有说服力加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增加历史研究的方式,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明力。(2)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利弊从两个方面回答,结合材料信息所学知识得出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利弊,即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发展了现代企业制度;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3)本题考查日本侵华对近代中国工业影响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材料三“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可知影响为:日军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破坏打断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程。关系可以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为出发点考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系为: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化的实现才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提。【解析】(1)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优势: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明力。(2)利弊: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3)影响:日军的野蛮掠夺和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程。认识: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贸易,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三角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处应该是欧洲,此题错误.
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垄断组织,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解答】根据“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此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第二次了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题干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17、×【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是识记能力.【解析】【解答】结合已学知识可知;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故答案为:×18、×【分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解析】【解答】依据所学;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1787年宪法》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已学知识的能力.【解析】【解答】结合已学知识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将西欧启蒙思想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巩固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带来美国的长期稳定,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起联邦制国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美国创立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总统)共和制,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故答案为:√.20、B【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而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故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需要掌握梭伦改革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影响的识记。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考查对梭伦改革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析】B21、×【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影响.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提出,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跨出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对宗教神权的统治者进行了挑战,是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在世界各地都有神权的影子,他们的神权思想统治人类很久了.所以这是真理挑战,最终在人类历史上确认了人类的起源,并非神的制造.【解析】【解答】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诞生;主张人是由猿演变来的,打破了上帝创人说,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其后,应该是启蒙运动促进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
故答案为:×.22、√【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古代商业发展:
①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
②周朝: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③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④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对外贸易发达;城市里坊市分开⑤宋朝:对外贸易发达;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农村中出现草市;打破日中为市限制,出现晓市、夜市。
⑥明清: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解析】【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故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23、×【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故答案为:×四、材料解析题(共1题,共4分)24、(1)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民因其无知,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教、驯服,教化”、“人民”经不再是懵懂、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二“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公民(politest)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人是城邦权利的主体,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市民逐渐演变为近代西方的公民。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趋势是拥有政治权力的公民范围不断扩大;由贵族到平民;本城邦到外邦;有产者到无产者;男性到女性。
(2)本小问的原因;结合西方和中国古代;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变化:先秦时期;人;民是两个对立阶级,即文明的贵族与不开化的群氓;春秋战国以后,官民相对,民是被官教化、驯服、管理的对象;近代社会,主张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权力的拥有者,百官是人民公仆。
趋势:拥有政治权力的公民范围不断扩大;由贵族到平民;本城邦到外邦;有产者到无产者;男性到女性。
(2)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变革;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先秦贵族政治;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先进国人传播启蒙思想,社会剧变。
西方:古希腊、罗马平民、近代欧美人民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对外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政府适应社会变化的改革。【分析】
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政治制度。考查中国先秦至晚清时期“人民”的含义的变化和西方自古以来公民政治发展变化的趋势;中国“人;民”的含义变化及西方公民政治发展的原因。需要掌握中国和西方古代、近代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及其影响。
本题考查对中国和西方古代、近代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及其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小题1】(1)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民因其无知,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教、驯服,教化”、“人民”经不再是懵懂、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二“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公民(politest)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人是城邦权利的主体,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市民逐渐演变为近代西方的公民。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趋势是拥有政治权力的公民范围不断扩大;由贵族到平民;本城邦到外邦;有产者到无产者;男性到女性。
(2)本小问的原因;结合西方和中国古代;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变化:先秦时期;人;民是两个对立阶级,即文明的贵族与不开化的群氓;春秋战国以后,官民相对,民是被官教化、驯服、管理的对象;近代社会,主张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权力的拥有者,百官是人民公仆。
趋势:拥有政治权力的公民范围不断扩大;由贵族到平民;本城邦到外邦;有产者到无产者;男性到女性。
(2)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变革;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先秦贵族政治;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先进国人传播启蒙思想,社会剧变。
西方:古希腊、罗马平民、近代欧美人民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对外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政府适应社会变化的改革。【小题2】五、连线题(共1题,共8分)25、略
【分析】(1)依据“因其富厚,交通王侯,为过吏势,以利相倾归纳出作者的经济主张是重农抑商。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归纳出影响。(2)第一小问,结合“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归纳出社会现象。第二小问,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合同风险预警与防范措施协议
- 2025年中国两性霉素B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个人购买门脸房合同范本
- 上海bim合同范本
- 农场自建旅馆合同范本
- 代理退税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公司总经理专项聘用合同
- 养殖竞标合同范本
- 驾校教练车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陶瓷化工填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QC成果地下室基础抗浮锚杆节点处防水施工方法的创新
- 第一章: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 中药审核处方的内容(二)
- (完整)金正昆商务礼仪答案
- RB/T 101-2013能源管理体系电子信息企业认证要求
- GB/T 10205-2009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 公司财务制度及流程
-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新商业、新链接、新物流》配套教学课件
- 物联网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 MDD指令附录一 基本要求检查表201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