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上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上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上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上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图中所示的实例,属于减小压强的是()A.

安全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B.

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C.

滑雪时穿上滑雪板D.

斧头用过一段时间要磨一磨2、下列图中那一对力是平衡力()A.B.C.D.3、如下图所示的各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

书包的背带很宽B.

铁轨铺在枕木上C.

刀刃磨得很薄D.

推土机安装履带4、【题文】神九飞天,蛟龙潜海,是我国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蛟龙号”发出超声波测量海底深度,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B.以腾空起飞的“神州九号”飞船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C.推进器向后推水“蛟龙号”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进入太空的“神州九号”,通过电磁波与地面指挥中心联系5、(2015•贵州)一辆汽车正在公路上行驶,有关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静止时不具有惯性B.正在运动的汽车不具有惯性C.各种状态下的汽车都有惯性D.汽车刹车时才具有惯性6、用绳子拴住一个重10N的物体,第一次让它静止在空中,第二次让它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设前后两次的拉力分别为F1、F2,则()A.F1<F2B.F1=F2C.F1>F2D.无法确定哪个力大7、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反射B.增强声波反射C.增加声音响度D.使墙壁更美丽8、关于汽车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运动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汽车在急刹车时的惯性最大D.汽车行驶时、静止时以及急刹车时的惯性一样大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渐进入百姓家庭,图是小华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他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

则轿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

)

A.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减小,压强增大B.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减小,压强减小C.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加大,压强增大D.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加大,压强减小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关于浮力的有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它所受到的重力B.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一定等于被它排开液体的重力C.漂在液面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所受到的重力D.漂在液面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液体对它下表面的压力11、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1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C.频率小于20000Hz的声音人们都能听到。

D.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3、下列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有()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C.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14、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叉鱼时要对准看到鱼的下方B.

用放大镜鉴赏古董C.

看到地上发光的物体D.

通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15、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而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荫”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16、下列事实中,属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是(

)

A.拉长的弹簧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C.正在进站的火车D.运动员投出的标枪在空中前行17、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用吸管吸饮料时利用了大气压B.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对路面的压强C.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得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D.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大的原理1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绘制图象如图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隆忙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

分钟D.冰的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有时不变,有时上升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9、某品牌牛奶每盒装有牛奶的质量约为275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体积为0.25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由此可以估算出牛奶的密度约为____kg/m3。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平时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清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光在该物体表面发生____反射的缘故.这种反射____光的反射定律.(填“遵循”或“不遵循”)21、单位换算18nm=

______m7.2km/h=

_______m/s

22、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

如图1)

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隆忙

热奶的温度约为90隆忙

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2

所示.

(1)

其中______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______min

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

(2)

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_

A.先慢后快B.

先快后慢C.

均匀降低。

(3)

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垄脵

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

垄脷

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

然后加一匙冷牛奶;你认为方式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23、(2014秋•溧阳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

(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

(2)当布团⑤(相当于活塞)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

(3)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下列哪种乐器的发声原理与竹笛相似?答:____.

A.古筝B.二胡C.埙D.腰鼓.24、(2011秋•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A、B物体的质量分别为5kg和2kg,图甲中A物体恰好可以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现要让A物体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水平拉力F为____N.25、一个水池的深度为2

米,池底有一个面积为10

厘米2

的孔,用塞子塞住,塞子所受水的压强大小为______帕,塞子所受水的压力大小为______牛(g

取10N/kg)

.26、如图所示,将一块厚玻璃放在一支铅笔上,看上去铅笔似乎被分成了三段,这是光的______现象.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24分)27、凸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____(判断对错)28、1Pa表示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____.(判断对错)29、当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时,反射角也是30°.____.(判断对错)30、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____.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8分)31、(2013春•上蔡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力和____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____.

(3)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大或小),小车运动的越____(远或近).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____而概括出来的.由此可以得到,运动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它将____.32、(2012秋•梧州期末)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甲、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不同.

(2)通过分析图象C,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①____;②____.

(3)甲、丙两位同学分别选用A、B两套器材做实验,丙同学的水先沸腾的原因是: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8分)33、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不同导致的.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小于100℃,原因____(“可能”;“不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

(4)B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合理即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解析】【解答】解:A;安全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容易把玻璃打碎,不符合题意;

B;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C;滑雪时穿上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符合题意;

D;斧头用过一段时间要磨一磨;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C.2、C【分析】【分析】两个力是平衡力;这两个力一定同时具备二力平衡条件,缺一不可.

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解析】【解答】解:A;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两个力不是平衡力,不合题意;

B;图中只有一个力的作用;不是平衡力,不合题意;

C;图中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

D;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不合题意.

故选C.3、C【分析】【分析】(1)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解析】【解答】解:A;书包带做的宽些;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肩膀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B;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C;刀磨的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符合题意.

D;推土机安装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路面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C.4、A【分析】【解析】A;“蛟龙号”发出超声波测量海底深度;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故A错误;

B;以腾空起飞的“神州九号”飞船为参照物;就视飞船为静止,则地面相对于飞船的距离在变大,所以地面是运动的,故B正确;

C;推进器向后推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会对“蛟龙号”一个向前的力,使“蛟龙号”向前运动,故C正确;

D;因为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电磁波;“神州九号”是通过电磁波与地面指挥中心联系的,故D正确.

故选A【解析】【答案】A5、C【分析】【解答】解: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因此各种状态下的汽车都有惯性.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6、B【分析】【分析】若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了,且其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在同一直线上,故据此分析即可判.【解析】【解答】解:物重为10N的,用绳子把它吊在空中静止,此时物体只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绳子对物体的拉力F1=G=10N;

若物体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只受到重力和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的作用,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2=G=10N;

由以上分析知,F1=F2;

故选B.7、A【分析】解:大会礼堂和大剧场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蜂窝状;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弱声波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

故选A.

(1)由于大会礼堂和大剧场的面积比较大;声音从主席台传出后遇到墙壁再反射回来的时候,用的时间较长,回声和原声间隔的时间较长的话,人耳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这样观众就可以听到两个声音,影响听众的收听效果.

(2)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的产生.

本题考查回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和声波具有能量、声波也可以反射.【解析】【答案】A8、D【分析】【分析】

(1)

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

质量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惯性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特别注意。

解:汽车的惯性是由汽车的质量决定的;与汽车的速度无关,因此汽车行驶时;静止时以及急刹车时的惯性一样大。

故选D。

【解析】D

9、D【分析】解: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轿车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

故选D.

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来解答此题.

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应用,如:候车时站在安全线内、飞机起飞的升力等.【解析】D

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BD【分析】【分析】AC;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漂浮和悬浮时;浮力与重力相等,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

B;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D、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之差,若物体漂浮,则浮力大小等于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解析】【解答】解:A;下沉和上浮的物体;浮力与重力不相等,所以A错误;

B;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B正确;

C;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C错误;

D;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漂在液面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液体对它下表面的压力,D正确.

故选BD.11、BC【分析】

“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

故选B;C.

【解析】【答案】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冰花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

12、ABD【分析】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正确;

C;频率小于20000Hz、大于20Hz的声音人们都能听到;故C错误;

D;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故D正确.

故选ABD.

【解析】【答案】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噪声在物理学角度来讲;它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

13、ABCD【分析】解:A;隆隆的雷声反馈给人们一个信息;即将要下雨了,符合题意;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是利用声音的音色判定螺丝是否松动,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符合题意.

C;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符合题意.

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瓷碗是否有裂缝,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符合题意.

故选ABCD.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根据题目所给具体事例,分析与信息有关的内容.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重在把握它们的区别.【解析】【答案】ABCD14、ABD【分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析】【解答】解:A;我们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并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所以渔民叉鱼时要瞄准像的下方,本选项符合题意;

B;利用放大镜鉴赏古董;是利用了放大镜的放大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本选项符合题意;

C;看到地上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把光线反射到我们的眼睛;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钢笔在水中看起来好像错位了;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BD.15、ABD【分析】解: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浓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正确;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落日”是由于大气分布不均匀,下部空气密度大,上部空气密度小,落日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断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落日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我们看到的“落日”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的虚像,故B正确;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C错误;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彩云”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ABD.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解析】【答案】ABD16、CD【分析】解: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C;正在进站的火车;速度大小越来越慢,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D;运动员投出的标枪在空中前行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C;D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的改变;所以速度的大小和运动方向只要一个发生变化,都属于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变化进行分析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解析】CD

17、ABC【分析】解A

用吸管从瓶子中吸饮料时;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当吸气时,吸管中的气压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嘴里,故A正确;

B;大型载重汽车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保护路面,故B正确.

C;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的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正确.

D;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ABC.

A.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例子很多;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吸盘,抽水机等;

B.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C.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伯努利原理告诉我们: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却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平时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提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ABC

18、CD【分析】解:

AB

由乙图知;从第5

分钟到15

分钟,冰的温度保持0隆忙

不变,所以冰是晶体,且熔点为0隆忙

故A、B正确;

C;由图知;冰从第5min

开始熔化,到第15min

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

故C错误;

D;由图知;第5min鈭�15min

为冰的化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D.

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根据图象分析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结论.

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分析时特别注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解析】CD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9、gL/dm31.1x103kg/m3不变【分析】【解答】学生饮用奶每盒中装有的牛奶质量约为275g,符合实际;学生饮用奶每盒中装有的牛奶体积约为0.25L即0.25dm3;符合实际;牛奶的质量m=275g=0.257kg,体积V=0.25dm3=0.25×10-3m3;

牛奶的密度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故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不变。

【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质量、体积、密度)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对相应的物理单位也要有较深刻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单位;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不变。20、漫|遵循【分析】【解答】解:平时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说明光在这些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在反射现象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故答案为:漫;遵循.

【分析】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说明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向四面八方传播.这说明在这个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的原因.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1、1.8×10-82【分析】【分析】本题根据长度和速度的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和长度的单位换算,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解答】

隆脽1nm=10鈭�9m

隆脿18nm=18隆脕10鈭�9m=1.8隆脕10鈭�8m

隆脽1km/h=13.6m/s

隆脿7.2km/h=7.2隆脕13.6m/s=2m/s

故答案为:1.8隆脕10鈭�82

【解析】1.8隆脕10鈭�82

22、略

【分析】解:(1)

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水温约为20隆忙

热奶的温度约为90隆忙

热奶的温度比水温高,热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则由图象可知:热奶的温度随时间降低的是曲线垄脷

热奶和容器中的水发生热传递时;直到二者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第14

分钟两者的温度相同了.

(2)

参考这个实验的图象;沸水放在房间里,和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应该相似,即是先快后慢的规律.

(3)

一杯热奶咖啡冷却时;根据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先快后慢的规律可知:开始时温度自然降低的快,不必加冷牛奶,5min

后在温度降低比较缓慢的时候再加一匙冷牛奶,效果会比一开始就加冷牛奶到热咖啡中好一些.

故答案为:(1)垄脷14(2)B(3)垄脷

首先掌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二者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即达到热平衡,然后由图象中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即可.

解决本题的关键:一是知道热传递的条件及热平衡,二是从图象中读懂有用的信息.【解析】垄脷14B垄脷

23、略

【分析】【分析】(1)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的;且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越长,产生的笛声的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2)靠空气振动发声的乐器有很多,中国的有箫、笛、笙、胡芦丝等;西洋乐器包括萨克斯、长笛、长号、小号、短号等.【解析】【解答】解:(1)吹奏竹笛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2)由于空气柱越长竹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在图示的三个位置中,当布团在a位置时,管内的空气柱最短,所以此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在c点是空气柱最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

(3)古筝;二胡是琴弦振动发声;腰鼓是鼓面振动发声,埙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故答案为:(1)空气柱;(2)a;c;(3)C.24、略

【分析】【分析】(1)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关键;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分析准确哪个力和哪个力是平衡力很关键;

(2)使用动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解析】【解答】解:(1)在甲图中,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向右的拉力F0与向左的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则F=f;而向右的拉力F0等于物体B的重力GB,即F0=GB,故f=F0=GB=mBg=2kg×9.8N/kg=19.6N;

(2)在乙图中,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故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没有变化,只是方向改变了;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仍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向左的拉力F与向右的两个力(拉力F0和摩擦力f)是平衡力,故F=F0+f=19.6N+19.6N=39.2N;即水平向左的拉力大小为39.2N;

故答案为:39.2.25、2×104;20【分析】解:(1)

水对池底塞子的压强:

p=娄脩gh=1.0隆脕103kg/m3隆脕10N/kg隆脕2m=2隆脕104Pa

(2)

由p=FS

可得;塞子所受水的压力:

F=pS=2隆脕104Pa隆脕10隆脕10鈭�4m2=20N

故答案为:2隆脕10420

(1)

水池的深度即为水池装满水时底部塞子所处的深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出塞子受到水的压强;

(2)

已知塞子受到水的压强和塞子的面积;根据F=pS

求出塞子受到水的压力.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和压力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水池的深度即为水池装满水时底部塞子所处的深度.【解析】2隆脕10420

26、折射【分析】解:光线通过玻璃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第二次是从玻璃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所以看上去铅笔似乎被分成了三段.

故答案为:折射.

根据折射规律: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熟记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解析】折射四、判断题(共4题,共24分)27、×【分析】【分析】(1)对光线会聚的光学元件有:凸透镜;凹面镜;

(2)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光学元件有:凸面镜、凹透镜.【解析】【解答】解: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28、√【分析】【分析】压强在物理上就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其定义采取了比值定义法,取压力与面积的比值定义为压强;压强的单位也就由压力与面积复合而成.但压强有自己的专用单位及帕斯卡(Pa).【解析】【解答】解:压强的定义就是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1Pa表示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正确.

故答案为:√.29、×【分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析】【解答】解: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因此入射角是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是60°.

故答案为:×.30、×【分析】【分析】在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可以选择任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只不过这个物体一旦被选择为参照物,就被假定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