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A/2D/wKhkGWegQWqAEc6NAAFe-6KtwEg855.jpg)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A/2D/wKhkGWegQWqAEc6NAAFe-6KtwEg8552.jpg)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A/2D/wKhkGWegQWqAEc6NAAFe-6KtwEg8553.jpg)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A/2D/wKhkGWegQWqAEc6NAAFe-6KtwEg8554.jpg)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A/2D/wKhkGWegQWqAEc6NAAFe-6KtwEg85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1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300万户到开元末年增加到841万户,这是()A.贞观之治的成效B.农业发展的结果C.开元盛世的成效D.任用贤能的结果2、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A.《韩非子》B.《道德经》C.《论语》D.《墨子》3、汉代以来,人类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最主要是因为()A.国家统一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C.太学的建立D.交通发达4、“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出土于殷墟的如图文物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大盂铜鼎D.战国宴乐铜壶5、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如图)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A.进一步完善科举制B.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C.善于选拔并重用人才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6、“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A.建立元朝B.设置行省C.统一蒙古D.开凿运河7、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铁铸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两句诗“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何事发出这感慨吗?()A.文天祥宁死不屈B.秦桧谋害岳飞C.王彦抗金D.卫青抗击匈奴8、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覆亡,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因此,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唐太宗的做法说明他A.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B.认识到虚心纳谏的重要性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认为注重文教可巩固统治9、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成就辉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唐朝诗人李白被誉为“诗圣”B.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细腻、清秀C.元曲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不朽名著D.《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罄南山之竹书罪无趣,决东海之波流而难尽”痛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1、______年,鲜卑拓拔部首领拓拔圭建立魏国,史称北魏。12、我们把尧舜禹之间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称为______________。13、(1)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____(2)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____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法家的集大成者____;兵家的创始人是____(4)下图是《战国七雄示意图》,回答各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
A:_____B:____C:____D:____14、齐桓公任用——————————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汉武帝采纳——————————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5、成语背后是历史。选择与下面成语相关的历史人物(填序号)。(1)管鲍之交________________A.齐恒公(2)退避三舍________________B.楚庄王(3)卧薪尝胆________________C.晋文公(4)一呜惊人________________D.勾践16、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是因为西晋的______之乱。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7、元朝建立后,民族融合的趋势继续加强,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18、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又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19、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最早,系统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______(判断对错)20、公元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激烈的长平之战。()2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日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洲。”根据诗歌内容,据此判断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应是南宋与辽、西夏对峙的时期。22、三国时期蜀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23、()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他继承了辛弃疾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加雄奇阔大。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4题,共40分)24、读图明史。
(1)读图和结合所学,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划“√”,错误的划“×”。①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②澶渊之战的双方是西夏和北宋。()③11世纪初,北宋对澶州城发起大规模进攻。()④北宋的都城在开封。()⑤力主抗战的北宋宰相是寇准。()⑥北宋送的岁币就是银两。()⑦宋辽、宋夏议和之后,边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2)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民族交流形式有哪些?25、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略猎是生涯”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该民族建立了图中哪个政权(写出字母代号)(2)图一F处著名议和的名称是什么?图二H(郾城)处发生了一场战役,与此相关的著名历史名将是谁?(3)据图二说出此时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变化的经济因素是什么?(4)从图二可以看出,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如何因地制宜加强对台湾和西藏管辖?(5)从图二到图三,发生了什么显著的变化?26、读图题。问题一:图一是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这种石器是通过何种方式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什么时代?问题二:图二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这一原始居民建造的最早的木构建筑是什么?图三是什么样式的房屋?这一房屋是由哪一原始居民建造的?
问题三:图四反映的是东周哪一时期形势。这一时期出现这一形势的原因是什么?该时期最早号令诸侯的是哪个诸侯国?
问题四:图五中的诸侯国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其中到后期实力最强的是哪一国家?
问题五:图四图五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称为什么?其作用是什么?27、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史.地理志》(1)材料三和图是什么朝代的疆域图?请写出它对地方进行有效管辖并被后世继续沿用的制度。(2)找到地图中的③,它是今天什么地区?当时在这里设立了什么机构就标志着这一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3)依据所学,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说这个朝代统一的历史意义。评卷人得分五、辨析题(共4题,共8分)28、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楚庄王。()29、盘庚将都城迁至镐(今陕西西安);从此商朝得以稳定发展,并且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这种看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判断以上材料正误;理由是什么?30、通过涿鹿之战使得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称为“炎黄联盟”。()31、小江在编写的历史小故事中写道“高僧鉴真历经艰险,终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你觉得小江的历史故事符合历史事吗?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300万户到开元末年增加到841万户”可知;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在开元时期,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经唐太宗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开元盛世,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达到一个顶峰时期,人口增多即是这种发展的体现.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开元盛世.
本题以户数增加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C2、C【分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孔子之道”。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一书中,因此,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论语》。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孔子的相关内容。3、B【分析】【分析】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所以说是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造纸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造纸术的传播。4、B【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
故选B.
本题考查司母戊鼎的识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母戊鼎造型和历史地位.【解析】B5、D【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他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D选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创立的盛世,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武则天的有关内容。【解析】D6、C【分析】元朝的前身是蒙古政权;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1271年,铁木真之孙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故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相关的史实是统一蒙古。
故选:C。
本题以“一代天骄”为切入点;考查成吉思汗的相关历史.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解析】C7、B【分析】据“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可知,这位读书人为秦桧谋害岳飞发出这感慨.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故选B.
本题以秦桧谋害岳飞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岳飞抗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解析】B8、A【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材料信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他还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排除BCD。故选A。【解析】A9、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反映现实生活,被誉为“诗圣”;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A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略
【分析】“罄南山之竹书罪无趣;决东海之波流而难尽”痛斥的是隋炀帝.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唐太宗曾引用古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告诫太子表明他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故答案为:
隋炀帝;唐太宗.
本题以古诗词为切入点;考查了隋炀帝;唐太宗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炀帝、唐太宗的相关知识.【解析】隋炀帝;唐太宗11、略
【分析】4世纪后期(386年);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386年,鲜卑拓拔部首领拓拔圭建立魏国,史称北魏。
故答案为:
386年。
本题考查了北魏。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魏的建立时间。【解析】38612、略
【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史上叫做禅让制。故填禅让制。【解析】禅让制13、略
【分析】(1)本题考查盘庚迁都。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故填:殷。(2)本题考查了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帝和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填:黄河。(3)本题考查孔子、老子和诸子百家的相关知识。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主张是“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春秋战国时期,学派众多,争奇斗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兵家的鼻祖是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故填: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孙武。(4)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知识。依据所学;战国七雄指的是东方的齐;南方的楚、西方的秦、北方的燕、中间的赵魏韩七个国家。因此A是齐、B是楚、C是秦、D是燕。故填:A:齐;B:楚;C:秦;D:燕。
【解析】(1)殷。(2)黄河。(3)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孙武。(4)A:齐;B:楚;C:秦;D:燕。14、略
【分析】【解析】此题知识点为春秋改革与西汉的统治思想,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学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解析】管仲董仲舒15、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管鲍之交”指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齐国的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故填A。(2)本题主要考查了城濮之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打败楚军,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业。故填C。(3)本题主要考查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在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中,吴国打败了越国,吴王夫差强迫越王勾践及其夫人一同到吴国,为夫差驾车养马等。勾践立志雪耻,发愤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尝一尝。此后,越王勾践经过长期的准备,终于灭掉吴国。故填D。(4)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五霸时期楚庄王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楚庄王即位已经三年,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对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对庄王说:“我有个谜请大王猜猜。”庄王说:“你说吧。”伍举说:“楚国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说:“这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从那天开始,楚庄王振作起来,认真治理国家,楚国也渐渐强大起来。最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故填B。【解析】(1)A;
(2)C;
(3)D;
(4)B16、八王【分析】西晋时期;中原人口逃往南方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此紧密相关的事件是八王之乱。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16年的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故答案为:
八王。
本题考查人口南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人口南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八王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7、√【分析】【分析】元朝建立后;民族融合的趋势继续加强,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点评】关于回族的形成,学生还要知道,它是蒙古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畏兀儿、汉人等长期杂居,互相通婚的基础上形成的。另外关于元朝的史实,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元世祖忽必烈创立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事务,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18、√【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武则天统治的认识。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继续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就是说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又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故本题正确。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19、×【分析】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甲骨文的重要历史地位。【解析】×2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秦赵之间发生了激烈的长平之战。【解析】【答案】×21、×【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日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洲。”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林升的《题都城临安邸》,诗中的杭州和汴州分别指南宋都城临安和北宋都城东京,该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灭北宋之后,占领宋朝半壁江山的情况下,不思收复失地,整日醉生梦死,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由此可见,作者是生活的历史时期是南宋与金;西夏对峙时期。故本题错误。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22、×【分析】【分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到达台湾的船队。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时期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23、×【分析】本题考查宋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苏轼是北宋,词风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是南宋的词人,他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本题是错误的。故选F。【解析】F四、识图题(共4题,共40分)24、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民族政权并立的相关内容。①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916年至1125年,持续了209年。916年,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帝,国号“契丹”,定都上京。阿保机是辽太祖。故正确;②1004年,契丹军队大举南下进犯北宋,双方在澶州议和,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故此题错误,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签订的和约;③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故此题错误,是辽对北宋发起的大规模进攻;④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东京(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故此题正确;⑤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北宋宰相是寇准主张抗战,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故此题正确;⑥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物,称为岁币。故此题错误;⑦宋辽、宋夏议和之后,边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故此题正确。(2)本题主要考查了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民族交流的形式。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民族交流形式有战争和经济贸易两种方式,说明了我国的民族交往的方式有战有和,但是和为主流。【解析】(1)①(√)②(×)③(×)④(√)⑤(√)⑥(×)⑦(√)(2)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民族交流形式有战争和经济贸易两种方式。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契丹的生活状况。“行营到处即为家”是说契丹人四海为家,过着游牧的生活,“一卓穹庐数乘车”是指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是说契丹人依靠打猎为生。故这首诗描绘的是契丹族的生活。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辽位于北宋的北方,故该民族建立了图中A政权。(2)本题主要考查澶渊之盟及郾城大捷相关知识。分析图一F处为澶州。1004年,契丹军队大举南下,双方在澶州议和,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宋辽的对峙局面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宋辽边疆的安定,双方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图二H为郾城,岳飞抗金金朝灭亡北宋后,为了迅速消灭新生的南宋政权,多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来金军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故与此相关的著名历史名将是岳飞。(3)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知识。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4)本题主要考查元朝对台湾和西藏管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澎湖巡检司.主要管辖澎湖、琉球.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管辖澎湖、琉球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政府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分析图二到图三,可知发生的显著变化是从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国家版图不断扩大。【解析】(1)契丹族;A(2)澶渊之盟;岳飞(3)经济重心南移;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并补充了劳动力。(4)设立澎湖巡检司;设在地方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或设宣政院管辖(5)显著的变化是从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国家版图不断扩大。26、略
【分析】问题一: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生活。图一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就是把石头砸破,用那些破的地方比较坚韧的棱角,叫做旧石器时代。问题二:本题考查我国的原始农耕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图二是我国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耒耜。由于长江流域气候湿热,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居住;图三是半地穴式房屋,适合于寒冷干燥的北方,是由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建造的。问题三: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图四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楚庄王是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所以图四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形势。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势衰微,已经不能够号令下面的诸侯国;一些大的诸侯国不甘心只占有原来的领土和人口,想扩大疆域,于是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问题四:本题考查战国形势。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齐、楚、秦、燕、赵、魏和韩,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问题五: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图四图五时期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旧的礼制规范已经被大破,社会出现动乱局局面,面对这种现象,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解析】问题一:打制;旧石器时代。问题二: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半坡居民。问题三: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问题四:战国七雄;秦国。问题五: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7、略
【分析】(1)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秋礼盒销售合同范本
- 中国抗感染类药物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住宅供暖改造合同范本
- 出口纸张采购合同范本
- 浅析单片机的应用
- 劳务揽承合同范本
- 加工纠纷合同范本
- 公司签订私人合同范例
- 劳务及材料合同范本
- 务工劳动合同范例
- 【道法】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职业危害告知书(最新版)
- 会计专业工作简历表(中级)
- 金融科技课件(完整版)
- 医院压力性损伤患者质控标准
-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诊所诊所规章制度
- 饮品店操作流程图
- 风居住的街道钢琴二胡合奏谱
- PADS元件封装制作规范要点
- 胶水行业中最常用的英文术语
- citrix桌面虚拟化平台健康检查指南1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