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师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2/20/wKhkGWegQRCAFzWhAAEqJZsAKiA364.jpg)
![2025年西师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2/20/wKhkGWegQRCAFzWhAAEqJZsAKiA3642.jpg)
![2025年西师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2/20/wKhkGWegQRCAFzWhAAEqJZsAKiA3643.jpg)
![2025年西师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2/20/wKhkGWegQRCAFzWhAAEqJZsAKiA3644.jpg)
![2025年西师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2/20/wKhkGWegQRCAFzWhAAEqJZsAKiA36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西师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6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A.争霸战争频繁B.铁器、牛耕使用C.封建制度确立D.诸子百家争鸣2、春秋时期,首先实现霸主美梦的是()A.齐桓公B.楚庄王C.晋文公D.秦孝公3、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衰的历史。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安史之乱B.唐末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C.藩镇割据局面出现D.朱温建立后梁4、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A.夏B.唐C.周D.秦5、我国唐朝创制且闻名于世的陶器艺术珍品是()A.唐三彩B.青瓷C.白瓷D.青花瓷6、比较《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A.晋B.齐C.楚D.秦7、6、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A.颜真卿B.吴道子C.柳公权D.欧阳询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元谋人距今约______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公元前______年,秦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9、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____;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____;金政权的建立者是____。10、(填空题:将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著名的___________,鼓舞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在浙江宁波慈溪的战斗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统领___________。11、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12、____(人物)虎门销烟。13、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是______,法家代表人物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4、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A.正确B.错误15、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T正确F错误16、刘秀当皇帝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振兴国家的措施,东汉出现政权巩固、社会安定、国家兴盛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T.正确F.错误17、春秋时期,晋文公积极改革内政,以“尊王攘夷”名义进行征战,成为第一位霸主。()T.正确F.错误18、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誉为“开元盛世”。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4题,共40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材料二: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世家大族)望之继世。
材料三: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遍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1)材料一中“长策”指什么制度?由谁正式确立?
(2)“太宗”实施“长策”出于什么目的?
(3)联系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4)写出唐宋时期科举的变化。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二:
材料三: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四: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1)材料一中的“秦皇汉武”分别指谁?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的“三公”各指谁?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4)材料四中汉皇帝采取的哪一项措施?21、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百度百科民族融合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什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举出一例即可】22、读图;识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周王室对诸侯国控制力的下降;各国之间时有战争爆发,这些战争导致了国家的兼并。一些无情的统治者废除了他们的贵族制度,逐渐创造出一个官僚体系,管理民生和军事的官员忠于国君并从国君那里直接获得任命。具有管理国家和作战能力的人因其才能而非出身得到地位的上升。摘编自马立博《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
材料一随着周王室对诸侯国控制力的下降;各国之间时有战争爆发,这些战争导致了国家的兼并。一些无情的统治者废除了他们的贵族制度,逐渐创造出一个官僚体系,管理民生和军事的官员忠于国君并从国君那里直接获得任命。具有管理国家和作战能力的人因其才能而非出身得到地位的上升。
摘编自马立博《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
(1)上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商鞅变法知识结构图;请帮助他(她)完成。
填写说明:材料一是对战国时期变法特点的概括说明。方框B应填写商鞅变法符合这一特点的措施。
(2)观察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①图中方框A表示秦朝都城,它的名称是______。
②根据地图所示,秦朝东北部的郡是______郡。郡级驻所位于今天广东省的是__________郡。
材料二莫高窟第323窟开凿于初唐时期
(约7世纪);窟壁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佛教徒认为张骞到西域后,发现两尊金人就是佛像,这是佛教传入中原的开始。
张骞出使拜别图(莫高窟第323窟)
摘编自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蓦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材料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走出陇西打败休屠王;获得了祭天金人。”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译文)(3)莫高窟张骞出使西域图讲述的故事;有的内容符合史实,也有的不符合。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选取符合及不符合的部分各举一例。(不符合史实的要求说明判断理由)
下列图片选自连环画《三国演义》。
(4)图2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致使出现图3曹操无力南下的局面?评卷人得分五、列举题(共2题,共18分)23、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雄?24、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文明的文化。高度发达的文化。”请你列举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依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战国时候的社会变革;比如商鞅变法等,确立了封建制度,加快了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进程,是社会变革的主要表现。封建制度包括了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较为全面,所以选C。A、B、D项中的内容虽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重要表现,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封建制度的确立。
【点评】学生要知道什么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就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制度,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制度。封建制度的逐步确立表明封建制度在逐步代替奴隶制度,社会制度的变化是变革的主要方面。2、A【分析】【分析】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首先实现了霸主美梦。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3、D【分析】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故选:D。
本题考查唐朝灭亡;知道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本题考查唐朝灭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D4、D【分析】【分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故新同学姓秦。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建立。5、A【分析】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唐朝陶瓷业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陶瓷业的相关史实.【解析】A6、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战国初年,晋国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晋国消失,变成韩、赵、魏三国,因此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晋国。故选A。【解析】A7、A【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求对唐朝著名的书法、绘画艺术方面的大家的艺术特征及作品有所了解。解此题首先找准关键词“大书法家”,因此,BD两项排除,因为他们都是是画家;柳公权是初唐著名书法家,以楷书著称,排除C;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故选A。
【解析】A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一百七十221【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在元谋人遗址;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缪掉了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故答案为:
一百七十;221。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和秦朝统一。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与生活年代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解析】一百七十2219、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元昊;金政权的建立者是完颜阿骨打。【解析】【答案】阿保机(耶律阿保机)元昊阿骨打(完颜阿骨打)10、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民的抗争。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就是虎门销烟;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了华尔,严惩了洋枪队。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次鸦片战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解析】【答案】虎门销烟,华尔11、略
【分析】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文字.
故答案为:
甲骨文.
本题考查甲骨文;知道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解析】甲骨文12、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虎门销烟的相关内容。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加强整顿海防,惩治鸦片走私,共收缴鸦片两万余箱。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故填林则徐。【解析】林则徐13、孟子韩非【分析】儒家学派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施仁政于民”,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故答案为:
孟子;韩非。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孟子韩非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灭亡的相关知识。黄巢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相当重要的的农民起义运动,是对王仙芝起义的延续,是唐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直接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冲击了封建最高统治者,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加速了唐朝的灭亡。综上所述,导致唐朝灭亡的事件是黄巢起义。本题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功绩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题正确。孔子是春秋末年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而题干正确。故选T。【解析】T16、√【分析】本题考查光武中兴。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吏,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本题是正确的。故选T。【解析】T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争霸的相关内容。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晋文公即位后,整顿内政,训练军队,很快成为中原强国,后通过与楚国的城濮之战,成为了中原的霸主。故此题错误,故选F。【解析】F18、×【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执政时期,厉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四、材料题(共4题,共40分)19、略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识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点掌握科举制度创立的重要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解析】(1)材料一中“长策”指科举制度;由隋炀帝正式确立。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中提到的“长策”是指科举制度。这两句话反映了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它的最大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宗”实施“长策”出于选拔人才为封建统治服务的目的。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皇帝。科举制度的实行,改善了用人制度,笼络了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由此可知,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3)据材料二“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世家大族)望之继世。”和材料三“科举考试允许普遍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可知,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教学的人能够参政,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4)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宋朝: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故答案为:
(1)科举制;隋炀帝。
(2)选拔人才为封建统治服务(或为了巩固统治)。
(3)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教学的人能够参政,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4)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武举;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宋朝: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20、略
【分析】
本题考查秦朝和西汉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秦朝和西汉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据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可知,材料一中的秦皇汉武分别指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
(2)材料二的图一是秦朝统一文字;秦朝建立后把小篆作为规范文字通令全国使用,图二是秦朝统一货币,秦始皇下令全国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3)据材料三“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4)据材料四“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故答案为:
(1)嬴政;刘彻。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中央集权制。
(4)颁布推恩令。21、略
【分析】
(1)本题考查分封制和春秋战国时期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
(2)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及其历史作用。
(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时间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重要意义。
(4)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领导人及改革的根本目的。
(5)本题考查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
解答本题注意识记我国历史上促进民族融合的史实,概括总结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解析】(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分封制有关。分封制的实施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据材料一“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兼并战争。
(2)据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可知;这是指的汉朝时期的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西晋后期。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据材料三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的方向是由北向南;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人口迁往江南;根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是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当时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北魏孝文帝。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实行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迁都洛阳;提倡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人通婚。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他改革的根本目是巩固北魏鲜卑贵族的统治。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兼并战争;民族迁徙;少数民族国家的改革。
故答案为:
(1)分封制;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
(2)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
(3)西晋后期;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的融合。
(4)北魏孝文帝;巩固北魏鲜卑贵族的统治。
(5)兼并战争;民族迁徙;少数民族国家的改革。22、略
【分析】(1)据材料一“一些无情的统治者废除了他们的贵族制度;逐渐创造出一个官僚体系,管理民生和军事的官员忠于国君并从国君那里直接获得任命.具有管理国家和作战能力的人因其才能而非出身得到地位的上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都实行变法,尤其是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符合材料中战国时期变法特点的商鞅变法的措施是推行县制和奖励军功.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题目中知识结构图的A处应是富国强兵;B处应是推行县制和奖励军功;C处应是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根据秦朝统一后形势图所示;①秦朝的都城A是咸阳.②秦朝东北部的郡是辽东郡.郡级驻所位于今天广东省的是南海郡.
(3)莫高窟张骞出使西域图讲述的故事;有的内容符合史实,也有的不符合.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所以符合史实的内容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兵击败匈奴.不符合史实的内容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寻访金人的名号.判断理由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依据材料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走出陇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猜灯谜》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幼儿卫生学》复习提要
- 2025年中、大功率激光器合作协议书
- 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应急处理考核试题
- 2025年中班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 2025年九年级语文中考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 2025年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 2025年五金交电购销合同样本(2篇)
- 2025年互相担保合同模板(三篇)
- 长江委水文局2025年校园招聘1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韶山干部学院公开招聘1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MVR蒸汽机械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IF钢物理冶金原理与关键工艺技术1
- JGJ46-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烟花爆竹重大危险源辨识AQ 4131-2023知识培训
- 销售提成对赌协议书范本 3篇
- 企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 六年级语文老师家长会
- DRG丨DIP病案10项质控指标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