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3/21/wKhkGWegQQaAN9GEAAH8lYK9QfI453.jpg)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3/21/wKhkGWegQQaAN9GEAAH8lYK9QfI4532.jpg)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3/21/wKhkGWegQQaAN9GEAAH8lYK9QfI4533.jpg)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3/21/wKhkGWegQQaAN9GEAAH8lYK9QfI4534.jpg)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3/21/wKhkGWegQQaAN9GEAAH8lYK9QfI45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16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关于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蚯蚓一般采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B.可利用小动物趋光、趋热的特性,设计诱虫器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C.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小D.五点取样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选取种群密度最大的样方作为实验结果2、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A~F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⑩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大气中的CO2库,CO2只能通过①光合作用进入群落B.图中缺少的过程是C→A,该过程是导致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C.图中具有E→F→D→B→C和E→C两条食物链,它们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D.减少E的人为消耗,增大E的种类和数量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3、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4、“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的模式之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循环原理B.“无废弃物农业”设计既促进了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也保证了主要物质或元素较高的转化率C.“无废弃物农业”没有废物产生D.“无废弃物农业”不依赖化学肥料也能保证土壤肥力5、如图表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与此不符的()
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C.Ⅰ生态系统,Ⅱ生物群落,Ⅲ无机环境,Ⅳ生产者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6、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群落中动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仙人掌肥厚的肉质茎有利于保持水分B.荒漠植物的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分C.荒漠中的动物表皮外的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D.荒漠中的动物大多都是恒温动物7、“燕燕于飞,颉(xié)之颃(háng)之”、“燕燕于飞,上下其音"(《诗经·国风》),燕子表达的分别是哪一类信息()A.生物信息物理信息B.行为信息物理信息C.化学信息物理信息D.物理信息生物信息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某片发育成熟的森林发生了严重火灾后;研究人员对过火地带“空地”上的植被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调查,抽取了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随时间变化的三组数据,绘制数量变化曲线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I代表优势物种高度,是导致群落中优势物种更替的决定因素B.曲线II代表物种丰富度,g点时群落已基本恢复到火灾前的状态C.甲很可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火灾后土壤中的繁殖体可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D.与de段相比,ef段灌木间的竞争加剧,丛生的灌木不利于乔木种子的萌发9、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巨大的城镇人口规模和日益增长的城乡居民收入将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为人均2.9全球公顷(具体组分变化如下图所示)。如果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则中国可以在2026年达到人均生态足迹的峰值,为人均2.7全球公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足迹在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最大B.碳足迹主要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海洋和森林面积之和C.草地足迹增加是由于城镇化发展对木材、薪柴的需求增加D.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可以降低人均生态足迹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鹰位于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占据3、4、5、6B.四个营养级该食物网由8C.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D.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若蛙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则该生态系统的虫害将变得严重11、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开展了持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数量/前一年末种群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
A.在这4年中甲种群的数量保持不变B.第1~2年甲、乙两种群年龄结构类型相同C.第2年末乙种群的数量一定大于甲D.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12、某同学在分析羊食草过程后,绘制了如下能量流动模型,对其科学性的评价正确的是()
A.过程②有机肥中的化学能主要流向土壤微生物,而不能被草利用B.过程③中的能量最终都会流向第二营养级生物C.羊遗体、残骸的能量应该属于羊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过程④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全部以热能形式散失13、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由a传到b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和_______进行。(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5、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16、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_______,退耕还林、还草、还湖,_______;加强_______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_______。17、种群数量变化增长曲线的两种类型是“J”型和“S”型。
(1)“J”型增长曲线:是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条件是在食物和______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S”型增长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__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______________,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又称K值。18、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19、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_______20、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______21、生态农业工程。
生态农业以_____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________________,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______。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2、每年入春;汉中地区112万亩油菜花田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游览,同时也引来了成群结队的蜜蜂安家落户;采花酿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蜜蜂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填组成成分);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油菜花田成为了游览胜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油菜花开花期间遇上了连续阴雨天会影响传粉,为避免减产,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喷洒生长素类似物来保证产量。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们对油菜花田进行除草和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油菜花田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23、微山湖红荷湿地是由微山湖;昭阳湖、南阳湖和独山湖组成;也被称为南四湖。实施“退岸还湿、退渔还湖”工程十几年来,恢复和提升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回答相关问题:
(1)鲫鱼是微山湖中主要的鱼类之一。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的种群密度时;若调查中部分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____(填“大”或“小”)。
(2)该湿地的昭阳湖和独山湖各有一条食物链如图所示。
若昭阳湖中的水草养活了1000尾鲫鱼;则独山湖中等量的同种水草最多能养活鲫鱼______尾。
(3)“退岸还湿;退岸还湖”工程使得被称作“水中熊猫”的桃花水母、“鸟中熊猫”的震旦鸦雀也在这里“重现江湖”。其中震旦鸦雀是鸟类中的“模范夫妻”;每年4月份开始雌雄共同筑巢,一起哺育雏鸟,这说明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该工程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强,同时使城市的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成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诗意家园,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4)修复后的微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24、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c表示________,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________的个体数。
(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填“大”或“小”)。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小型农业生态工程时绘制出了如图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图中的消费者有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__开始。
(3)沼气池中鸡、猪粪便等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厌氧发酵过程,产生富含甲烷气体的燃料,沼渣又可被养猪场、鱼塘等利用。沼气工程既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其充分利用了________原理。
(4)西北的某些农村做到雨水回收利用,有些收集雨水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__________原理。
(5)以上实例说明生态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下列有关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A.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路子B.我国生态工程还存在一些不足C.要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D.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E.未来生态工程发展前景广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分析】
土壤小动物体型小时用目测估计法;体型大时记名计算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调查值=初捕数×重捕数/重捕标志数。
【详解】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蚯蚓等体型较大的动物一般采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A正确;
B;可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暗、趋湿和避高温的特性;设计诱虫器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B错误;
C;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大,C错误;
D;五点取样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把不同的样方的种群密度求平均值,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要求学生识记并理解该部分知识点。2、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其他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故A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与E双向箭头,故E表示生产者,除了A,其他成分都有箭头指向C,因此C表示分解者,F表示初级消费者,D表示次级消费者,B表示三级消费者;
【详解】
A、CO2除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群落外;还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群落,A错误;
B、C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作用也能产生CO2;图中缺少的过程是C→A,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不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短时间大量燃烧化学燃料引起,B错误;
C;C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链的构成,C错误;
D、E表示生产者,主要表示植物,生产者能吸收CO2;减少植被的破坏,增大植被数量的面积,是有效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D正确。
故选D。3、A【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甲乙丙的箭头都指向丁,则丁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甲与丁双向箭头,则甲为生产者,甲和乙的箭头指向丙,则丙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
【详解】
A、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d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b代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
B;甲为生产者;属于食物链中的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B正确;
C、碳在生物群落(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传递;C正确;
D;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可以反复利用,D正确。
故选A。4、C【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6)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循环原理;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A正确;
B;“无废弃物农业”设计既促进了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也保证了主要物质或元素较高的转化率,B正确;
C;“无废弃物农业”并不是没有废物产生;只是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产生,C错误;
D;“无废弃物农业”能够实现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不依赖化学肥料也能保证土壤肥力,D正确。
故选C。5、B【分析】【分析】
从图可知;四个生物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是:Ⅰ包括Ⅱ和Ⅲ,其中Ⅱ和Ⅲ是并列的关系,Ⅱ又包括Ⅳ,Ⅲ和Ⅳ没有直接的关系。
【详解】
A;体液包含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因此Ⅰ可以代表体液,Ⅱ、Ⅲ、Ⅳ分别代表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A正确;
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间隙属于并列关系,不是包含被包含的关系,B错误;
C;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因此Ⅰ、Ⅱ、Ⅲ、Ⅳ分别可代表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产者,C正确;
D;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Ⅰ可以代表免疫,Ⅱ可以代表特异性免疫,Ⅲ可以代表非特异性免疫,Ⅳ可以代表体液免疫,D正确。
故选B。6、D【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为了适应环境从而生存下来,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
【详解】
A;荒漠中仙人掌通过形成肥厚的肉质茎;从而有利于保持水分,A正确;
B;荒漠中的植物的根系发达;有利于水分的吸收,抵抗干旱,B正确;
C;荒漠中的爬行动物如蜥蜴表皮有角质鳞片;可以减少水分散失,C正确;
D;荒漠中的动物并不是大部分是恒温动物;D错误。
故选D。
【点睛】7、B【分析】【分析】
1;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
2;动物的特殊行为主要指各种动作;这些动作也能够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即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3;在生命活动中;生物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
4;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上忽下”、“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燕子通过翅膀的扇动和声音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详解】
A;燕子表达的不属于生物信息;有物理信息,A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知;燕子表达的属于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B符合题意;
C;燕子表达的不属于化学信息;有物理信息,C不符合题意;
D;燕子表达的有物理信息;没有生物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选B。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A:B:C【分析】【分析】
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替代的过程,群落演替过程中是优势物种的取代,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详解】
AB、群落演替过程中,演替到草本、灌木等阶段,优势物种会“统治”该群落一段时间,所以曲线Ⅰ会出现ab;cd、ef等变化较小的阶段;而在这些新形成的阶段会有动物的迁入,物种数量会持续增加,A、B正确;
C;火灾后仍有部分甲存活;而灌木、乔木等较高大植物出现后其种群密度急剧下降,说明很可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C正确;
D;丛生的灌水使土壤长时间保持湿润状态;有利于各种乔木种子的萌发,D错误。
故选ABC。9、A:D【分析】【分析】
1;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它描述了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号召人们从自我做起。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开始践行减少碳足迹的环保理念。
2;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
【详解】
A;据图分析可知:碳足迹在生态足迹所占比例最大;A正确;
B;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B错误;
C;草地足迹增加是由于城镇化发展人类对牛、羊肉的需求增加;城镇化发展对木材需求增加会导致林地足迹增加;C错误;
D;植树造林、绿色出行;降低对碳的需求,降低人均生态足迹,D正确。
故选AD。10、A:B: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植物为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
【详解】
A;据图可知;图示食物网中鹰处于最高营养级,且在食物链植物→鼠→鹰、植物→食性昆虫→食虫鸟→鹰、植物→食性昆虫→蛙→蛇→鹰、植物→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中鹰分别占居3、4、5、6四个营养级,A正确;
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捕食的最高营养级,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据图可知,在食物网中,蛇可以捕食鼠,两者之间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均可捕食食性昆虫,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
D;若蛙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则食植昆虫的数量将会增加,该生态系统的虫害将变得严重,D正确。
故选ABD。11、B:D【分析】曲线分析:甲种群的L=1.5;表明甲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乙种群的L值由大于1到小于1,说明乙种群数量先增多,后减少。
【详解】
A;这4年中;甲种群的L值均为1.5,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A错误;
B;第1~2年甲、乙两种群年龄结构类型相同;都是增长型,B正确;
C;第2年末甲种群的L值小于乙种群;但第2年末乙种群的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错误;
D;只要L值大于1.0;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据此分析题图可知,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正确。
故选BD。12、A: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能量去路: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②流向下一营养级;
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
A;植物不能利用有机肥中的能量;只有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后,植物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有机肥中的能量主要流向土壤微生物(分解者),A正确;
B;过程③中的能量是草中未被利用的部分;有可能会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利用,但还有的部分可能会被分解者分解,B错误;
C;羊的遗体、残骸的能量属于羊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部分;C正确;
D;过程④通过呼吸作用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还有部分转化成ATP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AC。13、B: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f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c;d和e均为消费者。
【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正确;
B、该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即a→c→d→e,B错误;
C、图中a能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不能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一定是异养生物,C正确;
D、生产者a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有机物中,b利用a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D错误。
故选B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略
【解析】①.速度②.方向15、略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植树种草防治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空间种内竞争降低增高停止环境容纳量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O2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循环重复使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四、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2、略
【分析】【分析】
1;生物多样性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详解】
(1)蜜蜂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消费者的作用有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但在该生态系统中,蜜蜂未体现传播种子的功能。
(2)油菜花田成为了游览胜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但油菜是收获的种子,所以不可以通过长素类似物来保证产量。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们对油菜花田进行除草和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油菜花田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原因是油菜花田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学的基本知识,考生需要识记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将生态系统的知识进行系统化。【解析】消费者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直接不可以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油菜花田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23、略
【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恢复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成负相关;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成正相关。
3;能量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之间;能量传递效率=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
【详解】
(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
(2)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之间;昭阳湖1000尾鲫鱼至少需要水草5000株,则等量的同种水草至少养活鲫鱼5000×10%×10%=50尾。
(3)震旦鸦雀是鸟类中的“模范夫妻”;每年4月份开始雌雄共同筑巢,一起哺育雏鸟,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该工程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强,同时使城市的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成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诗意家园,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修复后的微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以及标志重捕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解析】大50生物种群的繁衍直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24、略
【分析】【分析】
1、据图1分析,a表示性别比例,b表示年龄组成,c表示种群密度。
2;据图2分析;0~4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取决于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批发业渠道冲突与协调管理考核试卷
- 印刷业知识产权保护考核试卷
- 2025-2030年地热供暖系统设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户外烧烤家具套装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塑木遮阳棚与雨棚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手工拉坯陶瓷碗盘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交通枢纽建筑物清洁要点考核试卷
- 工业物联网与制造业的数字化趋势考核试卷
- 乳品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考核试卷
- 仪器制造企业的品牌推广与市场定位考核试卷
- 医院消防安全培训课件(完美版)
- 人教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数学游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魏宁海超买超卖指标公式
-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教育课件
- (正式版)FZ∕T 80014-2024 洁净室服装 通 用技术规范
- 新起点英语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调查报告(定量论文)8700字】
- 剪映专业版:PC端短视频制作(全彩慕课版) 课件 第3章 短视频剪辑快速入门
-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 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HZ与PHN)
- 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