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考古发掘情况来看,陶寺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城子崖古城、石峁古城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石家河古城、良渚古城等,这些古城遗址不仅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还出土了很多礼器。据此可知,这些古城遗址()A.具备早期国家初始要素B.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C.部落间的交流比较频繁D.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2.下表为战国时儒、墨两家的部分言论。这表明两者的共同点是()内容出处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墨子·尚同上》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A倡导隆礼重法B.具有民本色彩C强调施政能力D.主张道德教化3.汉武帝后期府库告竭,使用各种方法解决财政危机,如继续加强盐铁官营、向商人征收重税,甚至卖官鬻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独于田租不敢增益”。这是因为()A.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B.小农经济是国家根本C.黄老之学继续发挥作用D.与民休息是治国之策4.如表所示为汉朝初期推行的部分政策。汉初这些举措旨在()统治者政策汉高祖令商人不许穿丝织衣服,不许乘车并加重他们的赋税汉惠帝规定商人子孙不得为官A推行抑商政策B.稳定社会秩序C.减轻农民赋税负担D.吸取秦朝灭亡教训5.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唐代制度设计说明()A中国出现早期民主雏形B.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高C公务员制度受唐朝影响D.限制皇权推动公权发展6.有学者指出,中唐以前“在尊卑贵贱的礼制枷锁下,赋役轻重与身份等级紧密相关,等级越高赋役越轻”,但唐中叶以后,这种社会关系已不复有。这缘于()A.两税法的实施B.安史之乱的爆发C科举制的推行D.商品经济的发展7.有学者指出,王安石变法中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是依靠发展生产,而是以青苗、免役等名目“加赋”的结果,“理财”实际上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这一观点旨在说明,王安石变法()A.触犯了大官僚利益B.“敛财”实质导致社会基础丧失C.未能实现富国强兵D.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操之过急”8.明末,官员范濂在描述自己家乡松江时写道:“近年小民之家妇女,稍可外出者,辄称卖婆。或兑换金珠首饰;或贩卖包帕花线;或包揽做面篦头;或假充喜娘说合。苟可射利,靡所不为。”在邻近的嘉兴府,李乐要求当地官府“务禁地方赌博及妇人市肆”。材料反映了当时江浙一带()A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B.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得到实施C妇女经商受到普遍歧视D.经济发展对传统观念的冲击9.1864年,在总理衙门官员崇厚的支持下,丁韪良翻译了美国人亨利·惠顿的《万国公法》。恰好在书成之际,丹麦三艘商船在天津大沽口被普鲁士军舰扣押。总理衙门援引《万国公法》提出抗议,迫使普鲁士释放商船并赔款。清政府此举()A受到近代外交观念影响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致力维护传统宗藩关系D.改善了中国外交环境10.表1是民国前期,军阀间的通电、公告统计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内容呼吁道德规范拥护民主共和要求实施宪政反对专制独裁主张联省自治呼吁文官政治反对黩主义”要求废督裁军呼吁·国家统-主张建立法律秩序主张实践民权份数303719261110322738379A追求社会进步成为潮流B.北洋军阀封建属性明显C.民主科学理念影响深远D.国家即将迎来统一稳定11.五卅运动后,全国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25年至1928年间,广东、湖北、福建、湖南、江西、陕西、广西、四川等地先后举办了40多个农讲所或农训班,培养了数千万的农民运动骨干。农运的发展()A.说明农民已成为国民革命的主力军B.源于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C.表明中国革命新道路得到不断贯彻D.助推了北伐战争的顺利开展12.中共的一份文件中讲到:“承认富农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党的政策不是削弱富农阶级与富农生产,而是在适当的改善工人生活条件之下,同时奖励富农生产与联合富农”。这一思想()A适应土地革命的开展B.旨在巩固革命根据地C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D.有效抵抗了国民党围剿13.1937年5月,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把握四条具体的原则(如下图)。这四条原则()根据历史发展进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奋斗目标2.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员成为实现奋斗目标的模范3.在不失掉确定的政治目标的原则上,与同盟者建立联盟4.共产党队伍的发展、坚持和思想的统一A体现灵活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特征B.强调贯彻全面抗战路线的决心C.政权运作遵循“三三制”原则的必要D.始终坚持最高纲领的基本准则14.1948年9月15日,中共中央中原局指示皖西区(新控制地区)党委,一定要贯彻落实“三三制”政权政策,安排开明绅士在县以上政府当参议、咨议。该指示说明中共中央中原局()A坚持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配合了淮海战役的军事行动C带有右倾机会主义的倾向D.注重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5.1963年到1965年,河北省采取了如下措施:以农业为基础,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精简城镇职工,压缩城镇人口,对某些紧俏非生活必需品实行高价政策,增加货币回笼;对严重亏损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等。河北省采取这些措施主要基于()A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B.配合国家三线建设项目实施C落实大规模工业化战略D.对经济体制进行尝试性改革16.下表是我国现行宪法前三次修改内容(节选),据此可知()时间内容1988年(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3年作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要修改1999年(修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B.法治建设保障了社会稳定发展D.法制建设适应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自秦至清,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帝制中央集权,内而废封国,以郡县官僚制直辖编户,变更“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旧状,外而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汉继续实行编户授田和军功爵奖励耕战,又“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完善郡县制,推行五铢钱,凿空西域,使天山南北首次与内地连成一体。汉武帝诏书日“中国一统”,当是秦汉以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为基本疆域的郡县制大一统。--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材料一:在历代封建王朝和边疆各民族共同经营的基础上,边疆地区经过清代前期的治理和开发,自然凝聚成中国古代疆域。这一时期,清朝的疆域“东极三姓所属库页岛,西极新疆疏勒至于蕙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包括拉达克在内,陆地总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清朝在全国设置了18个省,盛京(奉天)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5个将军辖区,以及驻藏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和蒙古的盟旗,并通过改土归流等措施扩大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范围。-摘编自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在维护“大一统”方面的共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前期在边疆治理方面的表现,并概述其意义。(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康有为和光绪,他们不是掌握实权的人物,推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初期目标就指向政治体制框架内的官僚势力,使自己陷入有着制度化、专门化和规模庞大的官僚队伍的包围之中。戊戌变法是“宫廷里面的革命”,基本就是康有为等一群维新派知识分子和官员把建议和奏折上书到光绪,光绪觉得建议很好,很快变成诏书和谕令布告全国。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在慈禧、光绪、守旧派、维新派之间,大家相互猜忌,各自私下准备采取行动自保,而最后的决定权又掌握在慈禧一人手中,结局也是以搜捕杀害维新派人士而剧终。-摘编自袁杰王鹏飞《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深化改革的启示》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部分)时间(年)成就2011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2013经济实现了年均6.2%的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2016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7.4%,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10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7%·2017全国公路总里程477.35万公里,是1978年的5.4倍,年均增长4.4%:航线里程748.30万公里,40年年均增长10.6%。2020绝对贫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2022国内生产总值12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占全球份额稳步提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并简析其启示。(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党的中心任务与中国国民党是一致的,那就是救亡图存,致力于推翻满清封建帝制,从外部帝国主义的强权下获得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举行。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虽经改组,但实际分左、中、右三派。其中,右派从国民党一大起就一直反对共产党的加入。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年7月,汪精卫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与共产党公开决裂。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联合战线彻底破裂。材料二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该社发表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表面上看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政府的领导地位,但实际上双方并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在各自政党的领导下,各有地盘、有军队、有政权并存的合作。双方多采用遇事协商,道义承诺比重颇大的“中国传统形式”合作。国共两党之间几乎所有的重大矛盾和纷争,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不可避免地诉诸谈判并通过谈判来解决。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引起了国民党的不满,在蒋介石的策动下,先后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使国共两党关系几近破裂。--以上均摘编自李响、姚俭建等《两次“国共合作”的特点和关联再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并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谈谈你的认识。(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以下是某博物馆策划的主题展览中的部分展品。展品年代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一份关于“包产到户”的文件1978年深圳市蛇口工业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牌匾1980年四川广汉县向阳政府一块被换下的“人民公社”牌子1980年一张全国通用粮票1982年采用第一条引进生产线生产的一台“金星”牌彩电1982年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一支木槌2001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的一件宇航服2003年-据新中国大事年表请从以上展品中任选两件展品进行主题展览,拟定一个展览主题,并对所选展品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展品选取恰当,阐释准确,逻辑合理。)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及简析1.答案:A解析:这些古城遗址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和礼器。宫殿建筑暗示权力中心的存在,天文建筑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分工和组织能力,礼器反映了礼仪制度和社会等级秩序,这些都是早期国家的初始要素,A选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才出现这些文化成就,B选项错误;虽然遗址有相似成果,但不能就此确定是交流的结果,C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选项错误。2.答案:C解析:墨子主张选贤能者为天子,荀子强调无德不贵、无能不官,都突出了人才的品德和施政能力,C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礼仪信息,A选项错误;民本强调对百姓的重视,材料未体现,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道德和才能两个方面,不只是道德教化,D选项错误。3.答案:B解析:汉武帝后期虽财政困难,但不敢增加田租,因为小农经济是国家的根本,增加田租会加重百姓负担,激化阶级矛盾,影响社会稳定,B选项正确。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与不敢加田租无关,A选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取代黄老思想,C选项错误;汉初实行与民休息政策,汉武帝时已改变,D选项错误。4.答案:B解析:汉初对商人的限制政策,如不许穿丝织衣服、不许乘车、加重赋税、子孙不得为官等,目的是抑制商人阶层发展,防止其对社会和政治产生过大影响,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以巩固统治,B选项正确。抑商是手段,不是根本目的,A选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农民,C选项错误;秦朝因暴政灭亡,与抑商无关,D选项错误。5.答案:B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制约了皇权,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更完备;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都推动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B选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下的民主”,与早期民主雏形不同,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唐朝的两种制度,C选项表述片面,错误;三省六部制本质是为皇权服务,没有推动公共权力发展,D选项错误。6.答案:A解析:中唐以前赋役与身份等级相关,唐中叶后这种关系改变。两税法按资产和田亩纳税,不再强调身份等级,A选项正确。安史之乱与赋役和身份关系无直接关联,B选项错误;科举制与赋税制度无关,C选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是两税法的影响,不是赋役标准变化的原因,D选项错误。7.答案:B解析:王安石变法通过青苗、免役等增加财政收入,损害了商人、地主、农民的利益,触动了社会各阶层利益,引发社会矛盾,难以获得广泛支持,这说明其“敛财”实质导致社会基础丧失,B选项正确。材料显示触犯的是普通百姓利益,A选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是否实现富国强兵,C选项错误;变法失败原因是触动百姓利益,而非“操之过急”,D选项错误。8.答案:D解析:明末江浙一带妇女从事各种商业活动,与传统观念中妇女的角色不符,反映了经济发展对传统观念的冲击,D选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A选项错误;重农抑商是历代封建王朝基本经济政策,B选项错误;嘉兴府禁止妇女市集经商,松江地区妇女经商被允许,不能说明妇女经商受到普遍歧视,C选项错误。9.答案:A解析:总理衙门援引《万国公法》处理外交纷争,体现了晚清政府利用近代国际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受到近代外交观念影响,A选项正确。这一举措能得到丹麦认可,但不能提高中国国际地位,B选项错误;丹麦、普鲁士不是中国藩属国,C选项错误;该举措能改善与丹麦关系,但不能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整体环境,D选项错误。10.答案:A解析:民国前期军阀间通电、公告内容多涉及国家统一、政治民主、强调法治等社会进步方面,说明追求社会进步成为潮流,A选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北洋军阀的封建属性,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科学理念,C选项错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并未迎来统一稳定,D选项错误。11.答案:D解析:国民革命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培养的农民运动骨干配合北伐军作战,推动了北伐战争顺利开展,D选项正确。国民革命军是国民革命主力,A选项错误;农运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源于新三民主义”表述不当,B选项错误;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探索出来的,C选项错误。12.答案:C解析:材料中对富农的政策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目的是联合富农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C选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对富农是限制政策,A选项错误;巩固革命根据地不是根本目的,B选项错误;当时主要任务是抵御日本侵略,D选项错误。13.答案:A解析:毛泽东提出的四条原则,既根据历史进程提出目标、与同盟者建立联盟,体现灵活性;又强调共产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作用以及队伍建设,体现统一性,A选项正确。全面抗战路线是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的,B选项错误;“三三制”原则是1940年3月提出的,C选项错误;题干的“基本政治奋斗目标”是最低民主革命目标,与最高纲领不同,D选项错误。14.答案:D解析: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贯彻“三三制”政权政策,吸纳开明绅士参与政权建设,这是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方式,巩固和扩大了解放区基础,D选项正确。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时期的,A选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与淮海战役的配合,B选项错误;“三三制”政权政策是为了巩固政权,与右倾机会主义无关,C选项错误。15.答案:A解析:1963-1965年,河北省采取的措施如以农业为基础、精简城镇职工等,是为了解决当时面临的粮食生产困难和城市职工与人口过多的问题,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A选项正确。三线建设重点在西南、西北,与材料主旨不符,B选项错误;此时重点是调整国民经济,不是落实工业化战略,C选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D选项错误。16.答案:D解析:宪法对私营经济、市场经济等内容的修改,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反映了法制建设适应改革深入发展的要求,D选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十四大后走向完善,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宪法对经济体制改革内容的修改,与法律体系构建无关,B选项错误;“保障了”说法绝对,且宪法修改针对经济体制,C选项错误。17.答案:(1)①政治上:实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③思想上:统一语言文字,统一思想;④社会上:颁布法律,编制户籍;⑤民族关系上:北击匈奴。(2)表现:①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②西藏地区:派遣驻藏大臣;③新疆地区:设伊犁将军;④西南地区:改土归流;⑤中央: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意义:①加强对边疆地区控制和管理,维护中央集权;②促进边疆地区开发,促进内地与边疆经济文化交流;③促进民族交融,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④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版图。解析:(1)根据材料一,秦汉在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思想上统一语言文字、统一思想;社会方面颁布法律、编制户籍;民族关系上北击匈奴。(2)清代前期在边疆治理方面,蒙古地区设盟、旗;西藏地区派驻藏大臣;新疆地区设伊犁将军;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中央设理藩院。这些举措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和管理,促进了边疆开发和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18.答案:(1)教训:①改革派的权力和权威不足;②改革需要政治智慧和驾驭能力;③没有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缺乏政治经验;④改革超出了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急于求成;⑤没有发动群众的力量。(2)成就:①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综合国力增强;②国际竞争力增强;③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④科技教育发展;⑤人民生活改善。启示: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②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④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⑤兼顾公平与效率;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解析:(1)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包括改革派权力和权威不足;缺乏政治智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