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在中国十年临床应用及研究成果回顾_第1页
七氟烷在中国十年临床应用及研究成果回顾_第2页
七氟烷在中国十年临床应用及研究成果回顾_第3页
七氟烷在中国十年临床应用及研究成果回顾_第4页
七氟烷在中国十年临床应用及研究成果回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氟烷在中国十年临床应用及研究成果回顾

2内容提要七氟烷吸入麻醉发展概况七氟烷吸入麻醉临床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中国的研究小结七氟烷吸入麻醉展望内容提要七氟烷吸入麻醉发展概况七氟烷吸入麻醉临床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中国的研究小结七氟烷吸入麻醉展望1846乙醚1886硬膜外麻醉1934硫喷妥钠1993七氟烷1845年笑气现代麻醉里程碑和发展简要历程★1847,PeterParker—Guangzhou,China2005七氟烷七氟烷的理化特性及优势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理化性质氧化亚氮氟烷异氟烷地氟烷七氟烷血/气分配系数10.472.51.40.450.65脑/血分配系数11.11.91.61.31.7MAC(%)1050.771.157.251.7120℃时的蒸汽压力(mmHg)39000241240670156.9代谢率(%)0.004*10.6-23.20.17-0.200.13.0高效能否是是否高效能气道刺激性无无有有无气道刺激性适用标准挥发罐-是是否适用标准挥发罐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三版*EgerEI2nd.Anesthesiology.1994;80(4):906-22迄今在全世界麻醉的病人数超过2.5亿6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中国稳步发展Source:IMSCHPA七氟烷2005年进入中国时,中国麻醉医生主要使用静脉麻醉近5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接受和开始使用吸入麻醉内容提要七氟烷吸入麻醉发展概况七氟烷吸入麻醉临床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中国的研究小结七氟烷吸入麻醉展望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ETAC)即可直观反映麻醉的深度七氟烷的应用MAC清醒

=0.33MAC*50%患者对指令下清醒的肺泡气浓度2MAC清醒

=0.5~0.7MAC*所有患者对指令无反应MAC50%患者对切皮刺激无反应的肺泡气浓度1.3MAC95%患者对切皮刺激无反应MACBAR

=2MAC*50%患者对伤害性刺激无肾上腺能反应的肺泡气浓度*此处MAC清醒与MACBAR仅适用于七氟烷9麻醉深度不足会增加术中知晓风险国外近年报道术中知晓发生率0.1~0.2%[1]美国约0.13%[2]欧洲0.1~0.2%[3]儿童的发生率高于成人0.6~0.8%[4]国内一项多中心、大样本调查:术中知晓0.4%,可疑知晓率0.4%[5]高危人群(心脏手术、产科手术、急诊手术和休克)可高达1%[6]AnesthAnalg2005;100:653-61ActaAnaesthesiolScand2009;53:873-82NEngJMed2011;365:591-600Lancet2000;355:707-711AnesthAnalg2004;99:833-9BrJAnaesth2008;101:178-85BIS和ETAC监测

均可有效降低术中知晓发生率Graphicsadaptedfrom:MylesPS,LeslieK,McNeilJ,ForbesA,ChanMT.Bispectralindexmonitoringtopreventawarenessduringanaesthesia:theB-Aware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TheLancet.2004;363(9423):1757-1763.AvidanMS,ZhangL,BurnsideBA,etal.Anesthesiaawarenessandthebispectralindex.NEnglJMed.2008Mar13;358(11):1097-108.11吸入麻醉剂配合ETAC可避免术中知晓在高风险患者中,ETAC导向与BIS导向在术中知晓风险上无差异[1]AvidanMS,etal.NEnglJMed.

2008;358(11):1097-108;[2]AvidanMS,etal.NEnglJMed.2011;365(7):591-600BIS=脑电双频指数;ETAC=呼气末麻醉剂浓度BIS导向:当BIS高于60或低于40时提示调整麻醉深度;ETAC导向:当ETAC大于1.3MAC或低于0.7MAC时提示调整麻醉深度术中知晓发生率%2/9672/9747/28612/2852BAG-RECALL研究B-Unaware研究[1]B-Unaware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共入组2000例高知晓风险的患者,随机接受ETAC导向或BIS导向的麻醉。[2]BAG-RECALL是一项三中心、前瞻性、随机单盲试验,共入组6041例高知晓风险的患者,随机接受ETAC导向或BIS导向的麻醉。12合理使用七氟烷的共识和推荐预防知晓核查表:至少给予0.5~0.7MAC的吸入麻醉剂吸入麻醉专家共识:呼气末吸入麻醉药物浓度不能低于0.6MAC,以避免发生术中知晓MashourGA,etal.Anesthesiology,2011;114(5):1218-33.2011年《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2007年《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专家共识》术中知晓专家共识:监测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维持>0.7MAC13麻醉过深同样可能导致不良结果深度催眠定义:BIS<45AnesthAnalg2005,100:4–10累积深度催眠时间的相对风险(RR)为1.244即BIS<45的时间每增加1小时一年死亡风险增加24.4%吸入麻醉药浓度与BIS的相关性更好VSKatohT,etal.Anesthesiology,1998;88:642-650.ChenG,etal.EurJAnesthesiol,2009;26:928-935.KatohT,etal.1998ChenG,etal.2009七氟烷在中国临床麻醉创新特色1家长陪伴儿童吸入诱导麻醉2困难气道处理流程改进3七氟烷异丙酚三明治麻醉方法4保留自主呼吸支纤镜引导插管P<0.0001P=0.0053中国七氟烷吸入麻醉临床应用的多中心研究,登记研究(P13-934)七氟烷高浓度吸入诱导比静脉诱导快

七氟烷吸入麻醉临床应用研究麻醉诱导期17P=0.0399P=0.0006预充环路后,意识消失时间缩短(P=0.0399)采用肺活量法,潮气量法,浓度递增法的意识消失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七氟烷吸入麻醉临床应用研究麻醉诱导期(P13-934)18维持期使用七氟烷挥发罐浓度维持期末七氟烷呼气浓度

七氟烷吸入麻醉临床应用研究麻醉维持期(P13-934)19七氟烷用于成人全身吸入麻醉的随机、开放、多中心、阳性对照临床研究(CHIN-05-002)*P<.0001

七氟烷吸入麻醉临床应用研究麻醉苏醒期20老年冠心病高危患者腹部手术七氟烷吸入和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A06-263)

七氟烷吸入麻醉临床应用研究麻醉苏醒期七氟烷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丙泊酚TCI组(P<0.05),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丙泊酚TCI组(P<0.01)21EurJAnaesthesiol2010,27:930-934七氟烷吸入麻醉临床应用研究特殊患者麻醉管理经验七氟烷VIMA与异丙酚-瑞芬太尼TIVA用于儿童硬气管镜下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的比较22

七氟烷吸入麻醉临床应用研究VIMAvsTIVA意识消失时间低BIS时间兴奋躁动时间明显降低呼吸暂停时间明显缩短特殊患者麻醉管理经验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10):412-414

七氟烷吸入麻醉临床应用研究老年患者麻醉管理经验与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老年患者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时血液动力学更加平稳,麻醉恢复较快,更适于老年患者24内容提要七氟烷吸入麻醉发展概况七氟烷吸入麻醉临床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中国的研究小结七氟烷吸入麻醉展望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8):912-915结论:洗入6%、7%、8%七氟醚麻醉诱导对低龄婴儿心功能无明显影响,3种浓度七氟醚均可用于临床

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中国的研究:循环功能26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29(1):27-30

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中国的研究:心肌功能手术结束之后的48小时内30例出现cTnT浓度升高,其中七氟烷组12例(40%),丙泊酚TCI组18例(60%)丙泊酚TCI组在手术结束拔管即刻、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cTnT浓度高于七氟烷组(P<0.05),其上抬例数多于七氟烷组(P<0.05)超过cTnT临界值0.02ug/L的例数,七氟烷组8(27%)例,少于丙泊酚TCI组16(53%)例(P<0.05)老年冠心病高危患者腹部手术七氟烷吸入和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A06-263)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中国的研究:心肌功能28ChinMedSciJ,2009,24(3):133-141

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中国的研究:心肌保护会萃分析结论:冠脉搭桥手术中七氟烷显示出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3):304-307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中国的研究:心肌保护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10):1185-1187研究结果表明:体外循环后吸入七氟烷可降低cTnI水平体外循环期间旁路吸入七氟烷可降低cTnI水平和减少炎性介质释放3030T0:切皮前即刻,T1:下腔静脉阻断后30min,T2:新肝期30min,T3:术毕;T4:术后1天;T5:术后3天;T6:术后5天与异丙酚复合麻醉相比,七氟烷复合麻醉下肝移植术患者肾损伤程度减轻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10):1246-1248

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中国的研究:肝肾保护31NeurolSci,2013,34:2123-2129IF1.495

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中国的研究:认知功能32NeurolSci,2013,34:2123-212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浓度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Aninhaleoptimalconcentrationof1.0MACor1.5MACsevofluranemaybe

beneficialforcerebraloxygenbalanceduringCPB,andmayamelioratecognitivedamage,theeffectisdose-dependent.Furthermore,sevofluranemayalsoreduceproteinS-100andNSEconcentrations,andprotectearlyPOCDinpatientwhoundergoCPB.34

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中国的研究:认知功能七氟烷全身麻醉对4-7岁儿童斜视矫正术后1个月或6个月的认知功能没有影响开放、上市后四期、多中心临床研究评估七氟烷在儿童受试者全麻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安全性研究指标:47/285(16.5%)个患儿报告发生不良事件

24(8.4%),22(7.7%)和1(0.4%)个患儿报告了轻度、中度和重度的不良事件诱导过程中,34(11.9%)个患儿发生了不良事件。绝大部分(11.9%)出现了诱导期兴奋,6个患儿出现了咳嗽。没有发生屏气和分泌物过多苏醒期,2(0.7%)个患儿出现了术后恶心,5(1.8%)个患儿出现了术后呕吐。没有报告同时出现恶心和呕吐的患儿

七氟烷吸入麻醉在中国的研究:安全性结论:在中国3-10岁儿童中使用七氟烷是有效的和安全的36在稳定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低流量吸入麻醉前后

七氟烷组的肾功能指标与异氟烷组无显著差异ConzenPF,etal.Anesthesiology.2002;97(3):578-84多国、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化、对比试验七氟烷vs异氟烷新鲜气流量≤1L/min,低流量麻醉时间≥2h血肌酐指标血尿素氮指标37七氟烷与复合物A复合物A是有七氟烷和含KOH和NaOH的CO2吸收剂反应而来的。以下因素会增加复合物A的产生:低流量麻醉高浓度七氟烷干燥的CO2吸收剂在大鼠实验中观察到的50ppm复合物A吸入3小时或200ppm吸入1小时可诱发肾脏组织形态改变[1]。在人类中可观察到敏感性肾功能指标出现一过性升高,但尚无明确的临床肾功能改变证据。这一差异可能部分来源于复合物A代谢酶在啮齿类动物与人类之间8~30倍的代谢率差异七氟烷麻醉的相关建议:使用钙石灰来替代钠石灰低流量七氟烷麻醉时不超过2MAC·hour,或每隔2小时以高新鲜气流量冲洗回路来避免2MAC·hour现象;术后关闭麻醉机,切断新鲜气流以防止吸收剂干燥;更换吸收剂后可加入少量清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