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学情检测(一模)地理试题 附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学情检测(一模)地理试题 附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学情检测(一模)地理试题 附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学情检测(一模)地理试题 附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学情检测(一模)地理试题 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高三年级学情检测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跨产业升级是企业资源和能力积蓄的量变到战略性重大调整的质变结果。图1示意我国S集团跨产业升级路径。据此完成1~2题。图11.S集团跨产业升级注重A.发展下游关联产业 B.发展新型替代产业 C.收缩区域合作范围 D.增强企业竞争实力2.我国鼓励S集团类企业主动实施跨产业升级,主要由于目前我国A.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减弱 B.高端技术领域实力较强C.人力资源数量逐渐不足 D.市场需求规模逐渐扩大强核心簇群式结构(图2)是目前全球超大型城市—区域集聚的常见空间组织模式。以一个集聚核心功能的超级城市为中心,通过新城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向周边扩展的同心圆状城市体系。我国广州都市圈即为典型的强核心簇群式结构。据此完成3~4题。强核心簇群式都市圈图23.与普通地级市相比,广州成为强核心得益于其A.地形更平坦开阔 B.交通运输更便利 C.环境人口容量更大 D.资源集聚能力更强4.强核心簇群式都市圈中“绿带”A.具有分隔交通运输线路,美化城市的作用 B.能有效控制城市无序扩张,划定增长边界C.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局部气候 D.塑造城市绿色空间,促进城市间相互联系从国际社会发展历程来看,一般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较高,但我国江苏省各地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却呈现“越富越年轻”的规律。图3示意2020年江苏省各城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情况。据此完成5~6题。图35.影响江苏各市老年人口占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策因素 D.文化因素6.人口老龄化促使江苏省6.人口老龄化促使在苏省①社会经济发展活力有效提升 ②农业的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③工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④各种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是在集热塔周围布置一定数量的定日镜(一种将太阳光线反射到固定方向的光学装置),将太阳光反射到集热塔顶的吸热器上,吸热器内装有一种可以高温传热、储热的熔盐介质,通过熔盐热量加热水,产生蒸汽,以蒸汽作为动力来发电,实现光热电的转换。据此完成7~9题。7.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的是A.甘肃敦煌 B.山东济南 C.四川成都 D.广东深圳8.下列日期中定日镜的方位角和高度角变化最大的是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9.与光伏电站相比,熔盐塔式光热电站A.占用土地面积较少 B.光照资源需求量少C.电力输出较为稳定 D.单位时间发电量大在大尺度流域易形成复杂的水汽自循环。若流域两端海拔高程差比较大,在温差和气压差作用下,会驱动大气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流动,实际效果与“烟囱效应”类似,一定程度上会对水汽产生影响。图4为干旱半干旱区大高程差流域水循环模型。据此完成10~12题。图410.“烟囱效应”直接加强了A.地表蒸发 B.大气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11.随着流域地表植被的增加,中下游地区地表反而呈现干裂化现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中下游地区水分因蒸腾迁移而失衡 B.上游地区地下水蒸散量大于补水量C.流域内植被恢复增大了蒸腾水汽量 D.“烟囱效应”将上游水分输送至下游12.要缓解局部干裂缺水症状,中下游地区适宜A.降低植被覆盖率 B.进行生态调水补水 C.增加人工降雨量 D.降低流域两端高差八字门滑坡(图5)是三峡库区重点监测滑坡之一,由于每年受强降雨或持续性降雨影响,目前该滑坡仍处于位移变形状态。据此完成13~15题。图513.八字门滑坡体滑动方向是A.由东北向西南 B.由西北向东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东南向西北14.目前八字门滑坡发生位移变形的主要海拔范围在A.145m以下 B.145m—156m C.156m—175m D.175m以上15.推测八字门滑坡积累位移变化特征大致为 AB C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许多沿海城市选择填海造地建设海上机场,如我国香港的赤腊角国际机场。航站楼与地面交通中心共同构成了机场地面交通组织的“交通核”,根据“交通核”的分布情况海上机场形成了岛内单核模式(图6)和岛外单核模式(图7)。不同模式海上机场功能区的布局和人、物的跨海需求量差异较大。图6图7(1)说明香港选择填海造地建设机场的原因。(6分)(2)若要建设同等客货流规模需求的海上机场,从填海造地和跨海设施建设两方面成本最优的角度考虑,你倾向于选择哪种模式并说明理由。(6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秘鲁地处纳斯卡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随着板块运动,安第斯山脉隆起,秘鲁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图8为秘鲁位置及其太平洋沿岸某地植被分布示意图。图8(1)指出纳斯卡板块与美洲板块在图示区域的运动方向。(4分)(2)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秘鲁的地貌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变化对秘鲁陆地生物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3)发菜是一种耐高温及干旱的藻类植物,喜湿润的空气,但降水太多反而不易存活。说明秘鲁太平洋海岸存在发菜种群的自然原因。(4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下降风是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下坡气流。我国南极中山站坐落在南极埃默里冰架附近的拉斯曼丘陵上,下降风非常典型,图9为中山站(69°22'S,76°22'E))某年1月份持续48小时下降风气象观测相关数据。图9(1)在下图中用→画出中山站下降风示意图,并简述其形成过程。(5分)(2)图中中山站下降风风速有明显的日循环变化特点,结合海陆风分析该特点的成因。(4分)(3)图示季节下降风对我国中山站科考活动影响较大,请对此加以解释。(6分)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颗粒有机碳是不溶解于水体中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有机颗粒物质,在碳循环中占重要地位。河流—河口—近海连续体是陆—海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和关键场所,如图10为我国长江—河口—近海连续体,图中反映了长江口区域颗粒有机碳的分布情况。近几十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连续体内颗粒有机碳发生了明显时空变化,从而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图10(1)从外源和内源中任选其一,指出长江口水体中颗粒有机碳的主要来源。(4分)(2)随着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的提高,长江口颗粒有机碳呈缓慢增加趋势,影响了其生态环境安全,三峡水库建成后该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结合图文资料,论述三峡水库对该问题的缓解作用。(10分)(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高三年级学情检测2023年2月6日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ADBBDABCCABBD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1)随着经济发展,香港对航空运输的需求量持续增加(2分);机场建设需要较大规模的土地资源(2分);香港陆地空间狭小,海洋空间广阔,填海造陆可以缓解陆地用地紧张状况(2分)。(2)选择岛外单核模式(2分)。理由:岛内单核模式机场所有功能区都需填海造地,规模大,成本高(2分)。(或答岛外单核模式比岛内单核模式少航站区的全部陆侧区域,填海造地规模较小,成本低(2分)。)岛内单核模式的跨海需求是机场所有功能区的需求,需求量大,跨海设施建设成本较高(2分)。(或答岛外单核模式的跨海需求只是岛内功能区的需求,需求量小,跨海设施建设成本较低(2分)。)17.(1)纳斯卡板块向东(东北)运动(2分),美洲板块向西(西南)运动(2分)。(2)板块运动形成高大山脉,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明显,使生物物种分布出现垂直差异(2分);高大山脉阻挡气流,使其东西两侧出现降水差异(2分),并且高大山脉形成生物屏障,阻碍两侧生物的交流演化,生物物种呈现东西差异(2分)。(3)该地纬度低,气候炎热干旱,环境恶劣,(物种间竞争弱)发菜适应该环境(2分);受秘鲁寒流影响,沿海地区易形成海雾,为发菜生长提供所需的湿润空气(2分)。18.(1)画图(1分)。形成过程:在坡度较大的冰面上,冰面辐射冷却引起斜坡高处近地面空气温度下降(2分),冷空气密度增加,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坡方向流动,形成下降风(2分)。(2)太阳高度较大时,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形成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减缓下降风风速(2分);相反太阳高度较小时,形成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增强下降风风速(2分)。(3)此时为当地夏季,我国南极科学考察活动较多(2分);下降风风速大,气温低,给科考活动带来威胁(2分);下降风引起沿海浮冰随机漂移,给船载物资卸运造成障碍(2分)。19.(1)外源:来自于长江流域陆地土壤流失的颗粒有机碳(2分);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颗粒有机碳的输入(2分)。内源:长江口水体内的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和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