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点练习重难点04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含解析)_第1页
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点练习重难点04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含解析)_第2页
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点练习重难点04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含解析)_第3页
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点练习重难点04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含解析)_第4页
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点练习重难点04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0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绿色植物的作用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叶片的结构1.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其中表皮通常有上、下表皮之分,属于保护组织,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通常不含叶绿体,外表常有一层角质层。在上下表皮中有含有叶绿体能够调节气孔大小的保卫细胞。2.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细胞是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的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细胞是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的海绵组织。3.贯穿于叶肉间的叶脉中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所以叶脉属于输导组织。二、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有有机物和氧气。2.光合作用的意义包括制造有机物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能够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碳氧平衡)3.在农业生产上,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应该合理密植。在温室中栽培农作物时还可以采取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昼夜温差、延长光照来提高温室农作物的产量。4.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我们把将天竺葵放在黑暗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的淀粉;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我们会发现叶片中的叶绿素被脱去,叶片变成了黄白色;给经过漂洗的叶片滴加碘液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由此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中我们利用的是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特性而证明有氧气产生的;通过对银边翠、银边天竺葵等植物的叶片脱色,滴碘液后发现只有绿色部分合成了淀粉,由此得知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在“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实验中,在一个玻璃罩内的培养皿中加入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通过对实验现象(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罩中的叶片不变蓝,有清水的玻璃罩中的叶片变蓝)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三、呼吸作用1.通过检验在温暖的环境中放了一昼夜的玻璃瓶中的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中的氧气含量,证明了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若分别向里面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可以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若把玻璃瓶改为保温瓶,放一昼夜后通过测量温度变化可以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上述实验中用等量的煮熟种子的作用是起到对照作用,因为煮熟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2.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3.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就必须增大氧气浓度和提高温度,相反要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就必须减少氧气浓度和降低温度。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比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和氧气场所叶绿体线粒体必需条件光下时时刻刻产物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水物质转化无机物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四、吸收作用1.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生有的大量根毛,其适于吸收的特点是植物根部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当根毛穿过土壤颗粒的空隙时,与土壤颗粒紧密地黏附在一起,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2.一般情况下,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浓度,于是,根毛细胞吸收土壤里的水分。若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3.不同植物需水量(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量(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因此种植时必须进行合理灌溉(合理施肥)。4.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三类无机盐。种植吃叶的蔬菜就需要多施含氮无机盐;种植吃果实的蔬菜需要多施含磷的无机盐;吃茎的蔬菜需要多施含钾无机盐。5.人们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数量、比例来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方法就是无土栽培。五、蒸腾作用1.植物体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排除体外的过程就是蒸腾作用。其意义有降低植物体和周围环境的温度;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水和无机盐以及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农业生产中我们为了保证移栽植物成活,一般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和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叶。六、运输作用1.在“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设计对照实验是甲剥去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是为了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由木质部还是韧皮部引起的,实验结果是茎内部分结构都染成红色,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选填韧皮部、木质部)从下向上运输的。2.当我们把木本植物的茎的树皮环剥,一段时间后,会在切口上方形成节瘤,这证明了茎中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选填韧皮部、木质部)从上向下运输的。3.植物体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构是木质部中的导管,其细胞都是死细胞(选填死细胞、活细胞),它们之间的壁端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而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韧皮部的筛管,其细胞是活细胞(选填死细胞、活细胞),两个细胞之间的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筛孔。命题趋势命题趋势1.考查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条件和过程,有时也会结合根尖结构图进行考查;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等。多会以选择题、填空题型出现。2.光合作用是中考的重点知识,以图解和坐标曲线的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对光合作用的概念的认识理解,题型多样。常以综合探究题形式考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3.考核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作用及意义。考题常以选择、填空出现,比较容易,在综合题中偶有出现。4.考查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及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题型广,综合性强,有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多种题型。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分与联系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为主,常有实验探究题,涉及多个知识点。5.考核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意义。并且考查人类对于植被和生物圈的认识和做法,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知识比较简单,试题浅显,在综合题中偶有出现。【例题分析】【例题1】(2022·威海)下列有关柳树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的生长依靠成熟区B.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C.需要的营养物质全部来自土壤D.茎逐年加粗是木质部细胞分裂的结果【答案】B【解析】A.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另一方面靠伸长区不断生长,使细胞体积变大,不符合题意。B.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芽中含有分生组织,不断分裂分化,发育成枝条,符合题意。C.植物生活需要水、无机盐、有机物。其中水和无机盐来自土壤,有机物则通过叶片光合作用合成,不符合题意。D.木本植物的茎能够逐年加粗是因为有形成层,形成层细胞不断的分裂,向内形成木质部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细胞使茎变粗,不符合题意。【例题2】(2022·滨州)下图是某同学用银边天竺葵做探究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实验的分析不切合实际的是()A.甲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B.乙中叶片的银边和绿色部分形成对照实验C.丙中①、②内分别盛有酒精和清水D.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答案】C【解析】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图甲中,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B.乙中叶片边缘银白色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叶片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所以,银边和绿色部分可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B正确。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②小烧杯中,隔水(清水在①大烧杯里)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C错误。D.经暗处理、光照、脱色,滴上碘液处理后,含叶绿体的部分会变蓝,不含叶绿体的部分(银边部分)不会变蓝。从而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或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内进行),D正确。【例题3】(2022·滨州)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B.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C.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答案】A【解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因此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例题4】(2022·梧州)植物体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下列不属于蒸腾作用意义的一项是()A.增加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B.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C.可以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D.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答案】A【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但这不是一种浪费,因为:①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还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②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灼烧;③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限时检测限时检测1.(2022·大庆)玉米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分生区 B.伸长区 C.成熟区 D.根冠【答案】C【解析】A.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故A不符合题意。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故B不符合题意。C.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C符合题意。D.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2.(2022·郴州)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旱,土壤贫瘠。荒漠的植物种类十分贫乏,植被稀疏,根系一般很发达,非常耐旱。下列关于植物根的描述,错误的是()A.发达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等物质B.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C.根尖伸长区细胞比分生区细胞的体积变大、变长,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植物的根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这是因为根尖具有分生组织【答案】C【解析】A.根系具有发达的主根,不断向土壤深处生长,有利于固定植物体,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的,A不符合题意。B.根尖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不符合题意。C.在分生区的上部即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部位,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所以伸长区细胞比分生区细胞的体积变大、变长,这是细胞生长的结果,C符合题意。D.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形成其它组织。根尖、芽尖和茎的形成层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分生组织,D不符合题意。3.(2022·菏泽)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取15个烧杯,均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分别倒入等量且适量的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营养液和蒸馏水,再分别把15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油菜幼苗放入烧杯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6天。实验开始前和结束时,分别称取植株的重量,计算其重量增加的比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组别培养液增重比例(%)植株①植株②植株③植株④植株⑤平均值甲土壤浸出液565257555955.8乙无土栽培营养液656362676564.6丙蒸馏水333736313434.2A.甲、丙两组对照,变量是无机盐B.每组求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C.油菜植株生长最快的是乙组D.此实验的结论是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含氮、磷、钾较多的无机盐【答案】D【解析】A.土壤浸出液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含有少量的氮、磷、钾、钙、镁、硫、铁等矿物质元素;而蒸馏水的成分很简单,主要是纯净的水(H2O),几乎不含杂质,A不符合题意。B.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应考虑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增加重复次数,B不符合题意。C.分析题中表格数据,三组植株的平均增重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乙、甲、丙,故乙组植株生长最快,C不符合题意。D.分析题干信息,可知从该实验过程及结果都无法得出植物生长对无机盐种类的需求量大小,D符合题意。4.(2022·北部湾)广西是我国的甘蔗主产区。为了使甘蔗的茎秆长得更粗壮,应适当多施一些()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铁肥【答案】C【解析】A.含氮的无机盐(氮肥)能够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A不符合题意。B.含磷的无机盐(磷肥)能够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B不符合题意。C.含钾的无机盐(钾肥)能够使植物体的茎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C符合题意。D.铁肥对植物的叶绿素合成起重要作用,D不符合题意。5.(2022·泰州)菜农在移栽茄子幼苗时,根部往往带上许多泥土。“带土”的生物学意义是()A.防止倒伏 B.便于运输 C.保存营养 D.保护根尖【答案】D【解析】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菜农在移栽茄子幼苗时,根部往往带上许多泥土,这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以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可见D说法正确。6.(2022·本溪)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哪种结构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A.导管 B.筛管 C.木质部 D.髓【答案】B【解析】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功能,导管是由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7.(2022·苏州)某同学在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B.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置于光下C.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以后滴加碘酒D.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淀粉【答案】D【解析】A、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前把铜钱草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是让铜钱草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和消耗,A不符合题意。B、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上下遮盖后移到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而不能直接加热。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C不符合题意。D、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D符合题意。8.(2021·长春)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某同学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对叶片进行如图甲所示的遮光处理。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将叶片脱色,用碘液染色,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变化。该实验结果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麦芽糖【答案】A【解析】某同学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对叶片进行如图甲所示的遮光处理。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将叶片脱色,用碘液染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未遮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该实验结果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9.(2021·成都)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在1864年做过这样的实验:先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未遮光部分变成了蓝色,遮光部分未变蓝(如图所示)。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A.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需条件B.光是绿叶合成淀粉的必需条件C.绿叶在光下能够释放氧气D.绿叶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照光部分的叶片,遇碘变蓝,说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遮光部分的叶片,遇碘不变蓝,说明了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萨克斯的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的实验还可以证明绿色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10.(2022·青岛)新疆的葡萄甜度较大,引种到山东,其果实甜度会降低;再引种回新疆,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引种过程中细胞核内的基因改变B.葡萄的甜度等性状由环境决定C.葡萄甜度的变化与光照强度无关D.葡萄的甜度与有机物积累量有关【答案】D【解析】A.引种过程中,该品种葡萄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故其细胞核内的基因没有改变,A不符合题意。B.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所以,葡萄的甜度等性状由基因决定,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C.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所以,葡萄甜度的变化与光照强度有关,C不符合题意。D.葡萄的甜度与有机物积累量有关。新疆昼夜温差大,葡萄积累的有机物多,因此口感更甜,D符合题意。11.(2022·青岛)在学农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A.中耕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B.在傍晚移栽——增强呼吸作用C.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D.及时锄去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答案】B【解析】A.中耕松土能使土壤含氧量升高,促进番茄幼苗根系有氧呼吸,A不符合题意。B.傍晚光照不强,不利于气孔的开启,影响水蒸气的外出,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故在傍晚移栽,降低了番茄幼苗的蒸腾作用,提高了移栽番茄幼苗的成活率,B符合题意。C.番茄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保护幼根和根毛,增强根的吸水能力,C不符合题意。D.及时锄去杂草,可以减少杂草与番茄幼苗竞争阳光、水分、无机盐,提高番茄产量,D不符合题意。12.(2022·梧州)在贮藏粮食的仓库中输入氮气,温度控制在6~8℃之间,保证粮食在干燥、低温、缺氧的环境中保存,其目的是()A.降低蒸腾作用 B.减弱光合作用C.降低呼吸作用 D.改善粮食口感【答案】C【解析】把种子晒干后储存,种子内水分降低,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低温保鲜,低温抑制了水果的呼吸作用。充入氮气,降低氧气,低氧能抑制大棚内植物的呼吸作用。13.(2022·绵阳)某生物科技小组想移栽一些草莓幼苗到教室内。为能移栽成功并收获香甜的草莓,他们准备采取下列措施,其中主要运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A.移栽时根部要带土团 B.移栽时剪掉部分枝叶C.白天放在室内向光处 D.夜间放在通风处降温【答案】D【解析】A.移栽幼苗时要带土移栽,其目的是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不符合题意。B.移栽时剪掉部分枝叶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不符合题意。C.白天放在室内向光处,是为了增强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D.夜间放在通风处降温,低温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符合题意。14.(2022·朝阳)某同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比较,得出下列结论,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C.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A符合题意。B.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B不符合题意。C.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不符合题意。D.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15.(2022·郴州)下列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B.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C.栽花或种庄稼都要适时松土,是为了保证植物根部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D.贮藏水果、蔬菜时,应提高温度或氧浓度【答案】D【解析】A.呼吸作用的表达式为: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A不符合题意。B.呼吸作用其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不符合题意。C.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有充足的氧气,栽花或种庄稼都要适时松土,是为了保证植物根部得到充足的氧气,使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C不符合题意。D.贮藏水果、蔬菜时,要降低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氧气的浓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所以提高温度或氧浓度是促进呼吸作用而不是抑制呼吸作用,D符合题意。16.(2022·滨州)蒸腾作用是植物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B.蒸腾作用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C.为了提高成活率,可以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D.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水循环【答案】B【解析】A.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A正确。B.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但蒸腾作用不是植物吸收无机盐的动力,植物是否吸收无机盐取决于根毛细胞液和土壤溶液的浓度,以及根毛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B错误。C.傍晚或阴天的光照不强,植物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也是同样的道理,C正确。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D正确。17.(2022·德州)下列对叶片各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①]为表皮外一层透明的蜡质,属于保护组织B.[②]适于接受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C.[③]内的管道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方向相同D.[④]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受水分的影响【答案】D【解析】A.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具有保护功能。[①]为表皮外一层透明的蜡质,不是由细胞构成,不属于保护组织,A不符合题意。B.[②]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仅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C.植物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其中负责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负责向下运输有机物。所以,[③]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方向不相同,C不符合题意。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D符合题意。18.(2022·鞍山)在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A.将该套装置放在向阳的地方实验现象更明显B.15分钟后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的是丙C.装置乙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可能来自土壤中水分的蒸发D.比较甲、丙两组,可推断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答案】B【解析】A.植物的蒸腾作用受光照的影响,因此将该套装置放在向阳的地方实验现象更明显,A不符合题意。B.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图中乙装置内叶片数量最多,且把花盆一起套住,因此15分钟后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的是乙,B符合题意。C.装置乙把塑料袋将花盆一起套住,因此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可能来自土壤中水分的蒸发,C不符合题意。D.甲与丙形成以叶片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结果甲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丙塑料袋内壁几乎没有水珠,由此说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D不符合题意。19.(2022·揭东)读图理解生物兴趣小组的某同学对自己种植的番茄苗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并提出了下面这些问题,请你帮她解答。(1)为了让番茄苗健康生长,时不时会给它浇一些水,这些水由番茄苗的根部吸收。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①区。(2)④部位的细胞排列紧密,覆盖在根尖的表面,对根尖具有作用。(3)根毛细胞失水或吸水时,其细胞会呈现出甲或乙的状态。当施肥过多时,土壤溶液的浓度会(选填“大于”或“小于”)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就会(填“吸”或“失”)水,呈现出甲图中的状态;若用手捏乙图状态的番茄苗根,会感到根变。(软缩、硬挺)(4)在番茄苗的后期生长过程中应该多施加含的无机盐促进其果实的形成。(5)如图为番茄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具有输导功能的结构是[]叶脉,叶片的叶肉是由[]组成。【答案】(1)成熟(2)根冠;保护(3)大于;失;硬挺(4)磷(5)5;2;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解析】(1)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已经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④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细胞排列紧密,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呈现出甲图中的状态。乙表示细胞吸水,此时植物变得更加硬挺。(4)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故在番茄苗的后期生长过程中应该多施加含磷的无机盐促进其果实的形成。(5)5叶脉是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