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35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在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的一些干涸的湖底考察往往见到外观如同古城堡的砂岩地貌景观;俗称“魔鬼城”(如下图所示)。图中“魔鬼城”景观,其岩石按成因属于()

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花岗岩2、下图天气系统能代表北半球台风的是()A.B.C.D.3、小顾同学在湖南张家界旅行中发现了一些古生物化石,能够保存该化石的岩石可能是()A.玄武岩B.石灰岩C.大理岩D.花岗岩4、如图,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

A.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B.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C.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D.欧亚板块内部张裂5、下图中四幅构造示意图,与背斜成山最为吻合的是()A.B.C.D.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____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____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________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C自然带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____。7、水分交换:________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和____;

(2)丙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

(3)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循环,我国的南水北调主要影响____(填数字)环节。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表格。

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

。发射基地。

有关自然条件。

发射突出优势。

西昌;酒泉。

位于西部内陆;人烟稀少。

酒泉;太原。

利于观测。

西昌;酒泉。

海拔高;大气稀薄。

文昌。

节省燃料和成本。

沿海。

10、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____。11、读“某月的亚洲季风图”(左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______季节,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气压中心的名称)切断了_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左图所示的季节,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对应右图中的_____(填E或F或G序号)位置,此季节环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3)左图所示季节,B处盛行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半年后,A处盛行_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_。12、下图为亚洲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l月季风的是________图,表示亚洲7月季风的是________图。

(2)在甲图中,A气压名称为________,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3)B、C、D三字母附近的箭头,表示冬季风的是________,表示夏季风的是________。

(4)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确B.错误14、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主要是冷锋造成的。(_____)A.正确B.错误15、中南半岛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A.正确B.错误16、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________。(判断对错)A.正确B.错误17、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____A.正确B.错误18、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19、中南半岛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A.正确B.错误20、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12分)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西走廊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坡,南靠祁连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从北向南依次为民勤县、永昌县、武威市、古浪县、天视县(下左图),降雪量具有明显地域特征(下右图)。据测定,冬季积雪5厘米深的地温一般比无积雪的高2-3℃,积雪对冬小麦起到防冻保温作用。

(1)描述该地年平均降雪量的空间分布特征___。

(2)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天祝县降雪相对较多的原因___。

(3)冬季,积雪能减轻麦田冻害。试说明其原因___。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埃塞俄比亚高原位于非洲东部,地质上是寒武纪非洲古陆的一部分,上覆中生代海相沉积层,最上层是厚达几百至2千米玄武岩覆盖层。材料二:埃塞俄比亚为非洲第二人口大国,以农牧业为主,盛产咖啡等农产品,政府近年来致力于简化投资流程,通过“非洲增长和机会法案”免税且没有配额限制进入欧美市场。吉布提自然资源缺乏、工农业基础薄弱,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在两个国家间修建了吉亚铁路,并在吉布提市建临港工业园,中国企业在围绕投资建设电厂为核心的前提下,投资建设水泥厂、海水淡化厂、炼油厂等,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材料三:埃塞俄比亚地区简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生代以来埃塞俄比亚高原形成的地质过程。

(2)简析吉亚铁路的修建对埃塞俄比亚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新疆中部的天山为新疆干旱区的“湿岛”。天山夏季降水较少,但冬季降雪丰沛,并且其西部降雪比东部丰富。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近31年来天山西部中山带冷季气温升高了0.8℃,同时冷季降水量年平均增长率为0.12%,中山带的积雪长期以来呈增加趋势,近26年来年最大积雪深度年平均增长率为1.43%。下图分别为天山西部中山带的冷季降水量和气温时间序列及其拟合直线图。

(1)简要分析天山夏季降水较少;但冬季降雪丰沛,并且其西部降雪比东部丰富的自然原因。

(2)对比天山西部中山带冷季降水与气温变化的异同。

(3)简要说明天山西部中山带积雪年际变化与冷季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的相关关系。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希提岛(下图)位于南太平洋,因为秀美的热带风光、环绕四周的七彩海水,被称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它是一个“8”字形的火山岛,由两个火山高地组成,沿海有肥沃的平原,许多热带花卉生长在岛上,整个岛屿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塔希提已成为重要的花卉基地。

(1)描述塔希提岛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2)推断塔希提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

(3)分析塔希提岛成为重要热带花卉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题意表明;在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的一些干涸湖底的“魔鬼城”是砂岩地貌景观,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等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按岩石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C符合题意;岩浆岩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包括侵入岩(花岗岩等)和喷出岩(玄武岩等),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包括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板岩等,砂岩不属于这些类型,排除ABD。故选C。

【点睛】2、D【分析】【详解】

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从天气系统类型来看,北半球台风应属于北半球的气旋。读图可知,图A和图B分别为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暖锋和冷锋天气系统,排除AB;图C中天气系统中,水平气流逆时针辐散,应为南半球的反气旋天气系统,排除C;图D中天气系统中,水平气流逆时针辐合,应为北半球的气旋天气系统,D符合题意。故选D。3、B【分析】【详解】

古生物化石一般保存在沉积岩中;图示四个选项中,只有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B项正确。玄武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故A、C、D项错误。故选B。

【点睛】

沉积岩的典型特点是具有层理结构,有的含有化石,其主要的代表有石灰岩、页岩、砂岩和砾岩等。4、C【分析】【详解】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两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形成高大的山脉与高原,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5、A【分析】【分析】

【详解】

由图中岩层特征分析;A图岩层向上凸起,形成背斜山,A正确。B图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山,B错误。CD图中岩层断裂位移,形成断块山,CD错误。故选A。

【点睛】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略

【分析】【详解】

(1)从40°N由大陆东岸向西;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呈现出由森林-草原-荒漠的过度。A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温带草原带,C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C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耐干旱、善奔跑。【解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干湿度地带水分条件温度条件中纬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耐干旱、善奔跑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海洋8、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地质剖面图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和水循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素养。

(1)

乙地岩层发生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丁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

(2)

根据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和扇状结构可知其地貌为冲积扇;其形成原因为河流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因地形变缓;河流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加强而形成,为典型的流水搬运沉积作用形成。

(3)

图中水循环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陆地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海陆间循环;南水北调主要是将长江水调到北方地区,直接影响地表径流环节,即环节④。

【点睛】【解析】(1)断层背斜。

(2)冲积扇外力作用(流水搬运堆积)

(3)海陆间④9、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难度较小,按照气象条件;纬度因素、地势因素、地形条件、安全因素等角度分析。

【详解】

西昌位于西部内陆;人烟稀少,安全性强,即便发射失败或有其他坠落物所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小。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文昌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卫星发射基地,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海运对货物的适应性更强,运输量更大。

【点睛】【解析】。发射基地。

有关自然条件。

发射突出优势。

西昌。

位于西部内陆;人烟稀少。

①保证安全。

酒泉;太原。

②晴天多;能见度高。

利于观测。

西昌;酒泉。

海拔高;大气稀薄。

文昌。

③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

节省燃料和成本。

沿海。

④海运便利;方便运输大宗物资。

④海运便利;方便运输大宗物资。

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23°26′11、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季风气候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图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图示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陆地升温快形成印度低压(或者是亚洲低压),它割断了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夏季风。

(2)

根据上题可知;该季节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看图对比发现E图的气压带和风带靠北位置,所以对应E。北半球夏季时,环地中海气候区的气候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

(3)

从图中风向和上题已知季节判断;B处盛行西南季风,成因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半年后,即北半球冬季,A处盛行西北季风,是因为冬半年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所以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点睛】【解析】(1)夏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E高温少雨。

(3)西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亚洲季风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季风的风向;气压中心名称、天气特点等基础知识。

(1)

l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因此风从陆地高压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东亚形成西北风,在南亚形成东北风,与甲图风向吻合。l月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切断的副热带高压带残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东亚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东南风;在南亚由于东南信风带北移,跨越赤道右偏为西南风,与乙图吻合。

(2)

l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称为亚洲高压;由于高压中心空气受冷,气流下沉,因此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寒冷干燥。

(3)

冬季风为偏北风;与D箭头相符,夏季风为偏南风,与B;C箭头相符。

(4)

东亚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季风。

【点睛】【解析】(1)甲乙。

(2)亚洲高压冷干。

(3)DB;C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分析】【分析】

【详解】

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所以错误。

【点睛】14、√【分析】【分析】

【详解】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等均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故正确。

【点睛】15、×【分析】【分析】

【详解】

中南半岛夏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故中南半岛的夏季风主要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此说法错误。

【点睛】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16、×【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则是因为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导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而形成的。因此题目中的表述是错误的。

【点睛】17、√【分析】【详解】

当挟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三角洲。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据此可知,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故本题结论是正确的。18、√【分析】【分析】

【详解】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题描述正确。19、×【分析】【分析】

【详解】

中南半岛夏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故中南半岛的夏季风主要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此说法错误。

【点睛】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20、×【分析】【分析】

【详解】

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所以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4题,共12分)21、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河西走廊区域图为背景;以该地区降雪量统计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降雪量的空间分布;降雪量多的原因分析、积雪减轻冻害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

(1)图中等值线密集;数值变化加大,说明该地年平均降雪量空间分布不均;总体而言等值线呈东西方向延伸,再由数值大小变化可推断出自南向北呈递减趋势;由于等值线密集再结合极值,可以得出南部天祝县年平均降雪量最多,北部民勤县最少,南北差值大。

(2)要求从地形角度考虑;材料中提及河西走廊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坡,南靠祁连山脉。降雪的多少首先可以从降水量多考虑,即天祝县处于祁连山东北侧,海拔高,地形抬升作用明显,水汽易集聚,降水天气相对较多;再考虑气温因素,造成降雪多,即天祝县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时段较长。

(3)积雪减轻冻害首先表现为积雪的覆盖直接避免了作物裸露在地面,能减轻冷空气对小麦的影响;其次在于积雪可以减少地面辐射,使土壤中的热量难以散失,起到保温作用。故积雪覆盖能防冻保温。【解析】(1)年平均降雪量空间分布不均;自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南部天祝县年平均降雪量最多;北部民勤县最少,南北差值大。

(2)天祝县处于祁连山东北侧;海拔高,地形抬升作用明显,水汽易集聚,降水天气相对较多;天祝县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时段较长。

(3)积雪覆盖能减轻冷空气对小麦的影响,同时还能减少土壤中热量的散失,起到防冻保温作用。2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埃塞俄比亚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交通线路对区域发展影响、工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1)

根据材料可知:“埃塞俄比亚高原位于非洲东部;地质上是寒武纪非洲古陆的一部分,上覆中生代海相沉积层”,说明中生代时期海洋物质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之后因地壳抬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使岩浆自裂谷带喷出,冷却凝结形成玄武岩,使最上层形成厚达几百至2千米的玄武岩覆盖层。因地壳抬升和岩浆冷凝堆高地表,形成高原地形。

(2)

据材料可知:吉亚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吉布提是港口城市,修建铁路有利于埃塞俄比亚的农产品出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有利于各种产品的进出口,增加商品流通渠道,吸引外资投资建厂;水泥厂、海水淡化厂、炼油厂等工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产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解析】(1)中生代时期海洋物质沉积;固结成岩;之后地壳抬升,板块(或岩石圈)张裂(多断裂);岩浆(从断裂地带)喷出,冷却凝结形成玄武岩,堆高地表,形成高原。

(2)利于农产品出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商品进出通道,吸引外资投资建厂,进行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23、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天山西部中山带气候变化资料和中山带的冷季降水量和气温时间序列及其拟合直线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降水的影响因素;气温差异、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等知识点。考查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详解】

(1)天山纬度大致在40°N左右;呈东西走向,夏季直射点北移,风带随直射点往北移动,西风带随之往北移动,西风带远离天山,此时天山地区受本地大陆干热气团影响,降水较少;冬季西风带南移,天山西部受西风带控制,且是迎风坡,降水丰富,天山海拔较高,天气寒冷,以降雪为主,天山东坡是背风坡,降雪较少。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冷季降水与气温变化的拟合直线都呈上升趋势;降水的上升趋势更明显;相对于拟合值;降水的波动幅度更大一些。

(3)近31年来天山西部中山带冷季气温升高了0.8℃,虽然冷季气温有所上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