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1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1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1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1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1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1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净化含尿素和酸性废水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M室电极的电势低于N室电极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O(NH2)2+H2O-6e-=CO2↑+N2↑+6H+C.当废水中的浓度或酸性过大时,电池的效率都会降低D.1mol被净化时,有8molH+从M室迁移到N室2、某实验小组用碱性锌锰电池作为电源模拟工业上电解精炼铜,装置如图。其中a、b分别为碱性锌锰电池的两电极,该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粗铜中含有Zn;Fe、Pt等杂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性锌锰电池的a为正极,b为负极B.碱性锌锰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2H2O+2e-=2MnO(OH)+2OH-C.CuSO4溶液中SO向粗铜一极移动D.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粗铜减少的质量为32g3、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ΔH。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Ni(s)+4CO(g)Ni(CO)4(g)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ΔH<0B.增加c(CO),有利于粗镍转化为Ni(CO)4C.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D.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能力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验证Ksp(AgI)<Ksp(AgCl)

A.AB.BC.CD.D5、工业上用电解法处理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①在弱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②氧化性:(高浓度)(低浓度)。A.电解过程中,B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不断增大B.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C.为了提高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要控制废水的D.该装置中电子的流向: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水煤气变换反应为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煤气变换反应的B.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步骤⑤只有极性键的形成D.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7、向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反应A(g)+B(g)C(g)+D(g)ΔH的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温度/℃700800900平衡常数0.1X1

800℃时,经5s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4mol/(L·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c(B)为0.6mol·L-1B.800℃时平衡常数X=C.ΔH<0D.900℃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物质的量为0.5mol8、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的概念,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性溶液的B.碱性溶液的C.越大,碱性越强,酸性越弱D.常温下氢氧化钠溶液的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w均减小B.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2-)下降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2c()D.室温下,pH=3的一元酸HA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A-)>c(Na+)>c(H+)>c(OH-)10、t℃时,向20.00mL0.1mol/L二元弱酸H2X溶液中滴入0.1mol/LNaOH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水(OH−)的负对数[−lgc水(O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P>N=Q>MB.P点溶液中:c(OH−)−c(H+)=c(HX−)+2c(H2X)C.溶液中c(H2X)/c(X2−):Q>P>N>MD.M点溶液中:c(Na+)>c(HX−)>c(H2X)>c(X2−)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1、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实验发现,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ΔH___0(填“大于”或“小于”);

(2)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___;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___。

(3)100℃时达平衡后,向容器中迅速充入含0.08mol的NO2和0.08mol的N2O4的混合气体,此时速率关系v(正)__v(逆)。(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100℃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①T__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___。

②计算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__。12、电化学装置可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是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一种重要路径。

(1)图1所示的盐桥电池工作时,Zn为_______极(填“正”或“负”),Cu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盐桥中的移向_______池(填“左”或“右”)。

(2)图2所示装置是用甲烷燃料电池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实验。

①甲烷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乙池工作时,电子由_______(填“c”或“d”)极流出,电解总方程式为_______,d电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_______(任写一点)。

(3)图3是牺牲阳极保护法实验装置。请根据提供的试剂完成探究防止Fe腐蚀的实验方案:按图3所示连接装置,过一段时间,取Fe电极区域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说明铁片没有被腐蚀(即能有效防腐)。供选试剂:KSCN溶液、溶液、新制氯水、(铁氰化钾)溶液;淀粉KI溶液。

13、(1)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熔融的碳酸盐作为电解质,向负极充入燃料气CH4,用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作为正极的助燃气,以石墨为电极材料,制得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CO移向________极(填“正”或“负”),已知CH4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同学对电化学原理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如图为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原电池装置,反应前,电极质量相等,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12g,导线中通过________mol电子。

2)如图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n型,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在甲装置铜丝附近滴加酚酞试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石墨(1)为________极(填“正”“负”“阴”或“阳”),乙装置中与铜丝相连石墨(2)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产物常用________检验。14、一氧化氮—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了制硝酸、发电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用该电池探究将雾霾中的SO2、NO转化为的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

(1)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2)乙装置中物质A是________(填化学式),该装置电解过程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3)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CuSO4溶液的浓度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在标准状况下,甲装置有22.4LO2参加反应,则乙装置中转化SO2和NO的物质试的量共有________mol;丙装置中阴极析出的质量为________g。15、I.一密闭体系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ΔH<0;如图是某一时间段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发生变化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3)下列各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

A.t0~t1B.t2~t3C.t3~t4D.t5~t6

II.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

(4)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

(5)该反应为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6)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16、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常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叫做反应热.由于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以分为许多种,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等.

(1).下列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_________;表示物质中和热的是__________。

A.B.

C.

D.

E.

F.

G.

H.

(2)2.00g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气体;放出99.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的热量大小为生成的恰好与100mL浓度为5的KOH溶液完全反应,则燃烧1mol丁烷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17、已知:H﹣H的键能为436kJ/mol,N﹣H的键能为391kJ/mol,生成1molNH3过程中放出46kJ的热量。则N≡N的键能为_______kJ/mol。18、生活中;电池无处不在。形式多样化的电池,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下列是几种不同类型的原电池装置。

(1)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a为铝棒,b为镁棒。

①若容器中盛有溶液,a极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b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②若容器中盛有浓硫酸,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导线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填“a→b”或“b→a”)。

(2)铜—银原电池装置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银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铜极的质量增加。

C.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旧发生偏转。

D.电池工作时;每转移0.1mol电子,两电极的质量差会增加14g

(3)乙烯是水果的催熟剂,又可用作燃料,由和组成的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丙所示。

①乙烯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

②物质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③当消耗2.8g乙烯时,生成物质B的体积为_______L(标准状况下)。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6分)19、焊接时用NH4Cl溶液除锈与盐类水解无关。(_______)A.正确B.错误20、已知则和反应的(_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3题,共27分)2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化学小组的同学用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一:经研究知Cu2+对H2O2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定性比较得出结论。若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为左边>右边,能否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___________(填“能”或“否”),其理由是___________(若能说明催化效果;此空不填)。

②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用简单的方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

(2)实验二:KMnO4酸性溶液(含H2SO4)和H2C2O4(草酸;又叫做乙二酸)溶液反应时,发现开始一段时间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溶液突然褪色。

①写出KMnO4酸性溶液和H2C2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针对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溶液温度快速升高反应速率快速增大。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猜想使反应速率快速增大的原因还可能是___________的影响。

③若用实验证明上述猜想,除酸性KMnO4溶液、H2C2O4溶液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硫酸钾B.硫酸锰C.水D.氯化锰22、如图I,在恒压密闭容器M中加入2molA和2molB,起始时容器体积为V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A(?)+B(?)⇌cC(g);△H<0;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C的物质的量为ymol。

(1)根据题中数据计算,x=_______、Y=_______;

(2)如图II,在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N中发生上述反应(其它条件相同),测得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III(t0时达平衡);平衡时容器中C的物质的量为zmol。由于反应物A;B的状态未知,则z和y的大小也不确定,请在下表中填入A、B的状态与z、y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仿照情形①、可不填满):

。可能的。

情形。

A;B是否为气态。

M(B)与M(C)的大小关系。

(M表示摩尔质量)

M(B)与M(C)的大小关系。

(M表示摩尔质量)

A

B

B

是。

不是。

z=y

无法确定。

___

__

___

___

__

__

___

___

23、某学习小组利用反应:5H2C2O4+2KMn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H2C2O4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量取KMnO4酸性溶液、H2C2O4溶液;然后倒入大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测定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1)该反应是溶液之间发生的不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对其反应速率的影响是______(填序号)。

A.可能明显加快B.可能明显减慢C.几乎无影响;可以忽略。

(2)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H2C2O4溶液。

温度/℃

温度/℃

浓度(mol/L)

体积(mL)

浓度(mol/L)

体积(mL)

体积(mL)

a

0.10

2.0

0.010

4.0

25

B

0.20

2.0

0.010

4.0

25

c

0.20

2.0

0.010

4.0

50

①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

②实验a测得混合后溶液褪色的时间为40%,忽略混合前后体积的微小变化,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KMnO4)=______。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乙同学用不同浓度的KMnO4酸性溶液实验;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温度℃

H2C2O4溶液。

褪色的时间(min)

褪色的时间(min)

浓度(mol/L)

体积(mL)

浓度(mol/L)

体积(mL)

浓度(mol/L)

体积(mL)

1

25

0.10

4

0.2

8

t1

2

25

0.010

4

0.2

8

t2(t23)

依据表中数据,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中,草酸(H2C2O4)溶液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时;褪色总是先慢后快。

①同学们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假设2: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3:反应生成的K+或SO42-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丙同学认为假设3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

②丁同学用如下实验证明假设2成立:在A和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mL0.2mol·L-1草酸溶液,再在A试管中加入lmL0.1mol·L-1MnSO4溶液、B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同时分别加入1mLO.1mol·L-1KMnO4酸性溶液,A试管溶液褪色的时间明显早于B试管。在B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的目的是:__。

③同学们认为不宜用MnCl2溶液代替MnSO4溶液对该反应进行催化探究,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有机推断题(共4题,共32分)24、碘番酸是一种口服造影剂;用于胆部X-射线检查。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1COOH+R2COOH+H2O

(1)A可发生银镜反应;A分子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

(2)B无支链;B的名称为___________。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其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3)E为芳香族化合物;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G中含有乙基;G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5)碘番酸分子中的碘位于苯环上不相邻的碳原子上。碘番酸的相对分了质量为571;J的相对分了质量为193。碘番酸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6)口服造影剂中碘番酸含量可用滴定分析法测定;步骤如下。

第一步2称取amg口服造影剂,加入Zn粉、NaOH溶液,加热回流,将碘番酸中的碘完全转化为I-;冷却;洗涤、过滤,收集滤液。

第二步:调节滤液pH,用bmol·L-1AgN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cmL。已知口服造影剂中不含其它含碘物质。计算口服造影剂中碘番酸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25、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Y位于不同周期,X与W位于同一主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N(Y):N(Q)=3:4;Z的原子序数等于Y、W、Q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QX4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2)一种名为“PowerTrekk”的新型充电器是以化合物W2Q和X2Z为原料设计的,这两种化合物相遇会反应生成W2QZ3和气体X2,利用气体X2组成原电池提供能量。

①写出W2Q和X2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向两极分别通入气体X2和Z2可形成原电池,其中通入气体X2的一极是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③若外电路有3mol电子转移,则理论上需要W2Q的质量为_________。26、已知A;B、C、E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其中B常作食品的膨化剂,A与C按任意比例混合,溶于足量的水中,得到的溶质也只含有一种,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D放出。X为一种黑色固体单质,X也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氧化物之一参与大气循环,为温室气体,G为冶炼铁的原料,G溶于盐酸中得到两种盐。A~H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未写出):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2)物质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G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D→G转化过程中,转移4mol电子时释放出a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用物质X的一种同素异形体为电极,在酸性介质中用N2、H2为原料,采用电解原理制得NH3,写出电解池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7、甲;乙、丙是都含有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

(1)若甲是CO2。

①常用于泡沫灭火器的是_______(填“乙”或“丙”;下同)。

②浓度均为0.01mol·L-1的乙溶液和丙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较大的是_________。

(2)若甲是Al。

①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②当n(Al)︰n(NaOH)︰n(H2SO4)=1︰1︰2时,丙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3)若甲是Cl2。

①甲转化为乙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已知:TiO2(s)+2Cl2(g)+2C(s)=TiCl4(l)+2CO(g)△H=-81kJ·mol-1

2C(s)+O2(g)=2CO(g)△H=-221kJ·mol-1

写出TiO2和Cl2反应生成TiCl4和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③常温下,将amol·L-1乙溶液和0.01mol·L-1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丙,溶液呈中性,则丙的电离平衡常数Ka=_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分析】

由图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M室电极为负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CO(NH2)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电极反应式为CO(NH2)2+H2O-6e-=CO2↑+N2↑+6H+,N室电极为正极,在还有菌作用下,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r3+,电极反应式为+6e-+14H+=2Cr3++7H2O,生成的Cr3+又转化为Cr(OH)3沉淀。

【详解】

A.放电时;正极的电势高于负极,则M室电极的电势低于N室电极,故A正确;

B.放电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CO(NH2)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电极反应式为CO(NH2)2+H2O-6e-=CO2↑+N2↑+6H+;故B正确;

C.蛋白质在强氧化剂作用下或强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变性,当废水中的浓度或酸性过大时;还有菌的活性降低导致电池的效率降低,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当1mol被净化时,负极放电生成的6molH+从负极室迁移到正极室;故D错误;

故选D。2、D【分析】【详解】

A.电解精炼铜时,粗铜连接电源正极,作阳极;精铜连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根据图示可知碱性锌锰电池的a电解连接粗铜,应该是a为正极,则b为负极;A正确;

B.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知碱性锌锰电池正极上MnO2得到电子被还原为MnO(OH),故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2H2O+2e-=2MnO(OH)+2OH-;B正确;

C.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CuSO4溶液中SO应该向正电荷较多的阳极——粗铜一极移动;C正确;

D.阳极上主要是粗铜的主要成分Cu失去电子变为Cu2+进入溶液;同时活动性比Cu强的金属,如Fe;Zn也会失去电子变为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中,而活动性比Cu弱的金属入Ag、Au等则沉淀在阳极底部,形成阳极泥,因此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粗铜减少的质量可能为32g,也可能不是32g,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3、D【分析】【详解】

A.由第二阶段中,气态Ni(CO)4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反应Ni(s)+4CO(g)Ni(CO)4(g)平衡逆向移动,有利于高纯镍的生成,由此可知反应为放热,ΔH<0;故A正确;

B.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有利于粗镍转化为Ni(CO)4;故B正确;

C.Ni(CO)4的沸点为42.2℃,应大于沸点,便于分离出Ni(CO)4;则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故C正确;

D.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可知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大;故D错误;

答案选D。4、D【分析】【分析】

【详解】

A.实验中存在平衡2NO2(红棕色)N2O4(无色)可通过混合气体的颜色来判断平衡的移动情况;故能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A不合题意;

B.所发生的反应为:2H2O22H2O+O2↑,可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来比较反应快慢;从而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能力,B不合题意;

C.C中存在平衡:Cr2O+H2O2CrO+2H+;加入NaOH将改变H+的浓度,从而使平衡移动,改变溶液颜色的变化,故能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C不合题意;

D.向10mL0.1mol/L的AgNO3溶液中先加入10滴0.1mol/L的NaCl溶液后;AgNO3过量,在加入0.1mol/L的KI溶液,由于没有沉淀的转化,故不能验证Ksp(AgI)<Ksp(AgCl),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5、D【分析】【详解】

A.电解池在工作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因此穿过阳离子膜,流入B室,穿过阴离子膜;流入B室,因此氯化钠的浓度增大,A项正确;

B.阳极是惰性电极,因此只能是溶液中的失电子;B项正确;

C.根据题目给的信息,会在弱酸性溶液中水解;因此需要控制pH,提高产率,C项正确;

D.根据“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的原则,电子不可能从阴极流向阳极,D项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指的是电子不能在电解质中移动,而离子不能在导线中移动,这是电化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AC【分析】【详解】

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反应焓变△H<0;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步骤③为CO*、OH*、H2O(g)和H*反应生成COOH*、H2O*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OH*+H2O(g)=COOH*+H2O*;故B正确;

C.由示意图可知;步骤⑤有非极性键氢氢键;碳氧极性键和氢氧极性键形成,故C错误;

D.由示意图可知,步骤④的能垒最大,活化能E正=1.86eV—(—0.16eV)=2.02eV;故D正确;

故选AC。7、BD【分析】【详解】

A.800℃时,经5s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4mol/(L·s),5s内B的浓度变化是0.04mol/(L·s)×5s=0.2mol/L,平衡时,c(B)为故A错误;

B.

800℃时平衡常数X=故B正确;

C.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ΔH>0,故C错误;

D.900℃的平衡常数是1,则x=0.25,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A的物质的量为0.25mol/L×2L=0.5mol,故D正确;

答案选BD。8、BC【分析】【详解】

A.中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A正确;

B.碱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比值小于1,B错误;

C.越大;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比值越大,溶液碱性越弱,酸性越强,C错误;

D.常温下氢氧化钠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氢氧根离子浓度为D正确;

答案选BC。9、BC【分析】【详解】

A.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Kw不变;而稀释后溶液pH会减小,A错误;

B.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AgCl溶解电离产生的Ag+与S2-会反应产生Ag2S沉淀,使溶液中c(S2-)下降;B正确;

C.H2C2O4是二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在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c(Na+)+c(H+)=c(OH-)+c()+2c();C正确;

D.若HA是一元强酸,则室温下,pH=3的一元酸HA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NaA属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显中性,离子浓度关系是:c(A-)=c(Na+)>c(H+)=c(OH-);若HA是一元弱酸,由于HA不完全电离,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浓度c(HA)>c(H+)=10-3mol/L,反应后得到的是NaA与HA的混合溶液,溶液中未电离的HA分子会进一步电离产生A-和H+,使溶液中c(A-)>c(Na+),c(H+)>c(OH-),由于盐的电离作用大于弱电解质的电离作用,故c(Na+)>c(H+),即溶液中离子浓度:c(A-)>c(Na+)>c(H+)>c(OH-),故室温下,pH=3的一元酸HA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不一定存在c(A-)>c(Na+)>c(H+)>c(OH-)关系;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C。10、CD【分析】【详解】

A.根据图象可知,纵坐标数值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则水的电离程度:P>N=Q>M;故A正确;

B.P点溶质为Na2X,根据质子守恒,c(OH−)=c(H+)+c(HX−)+2c(H2X),则P点存在c(OH−)−c(H+)=c(HX−)+2c(H2X);故B正确;

C.溶液中随加入NaOH的增多溶液中c(H+)减小,则溶液中c(H2X)/c(X2−):M>N>P>Q;故C错误;

D.M点的溶液中溶质为NaHX,由纵坐标可知,NaHX抑制水电离,所以溶液显酸性,则HX−的电离大于其水解,则M点c(Na+)>c(HX−)>c(X2−)>c(H2X);D错误;

选C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1、略

【分析】【分析】

根据升高温度时体系颜色变化判断反应热的大小;根据一段时间内浓度的变化计算反应速率;根据某一时刻的浓度熵和平衡时的反应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并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详解】

(1)由题干“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可知,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向右侧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该反应的ΔH>0;故答案为:大于;

(2)0~60s时,N2O4的浓度减小了0.1mol/L-0.04mol/L=0.06mol/L,故这段时间内v(N2O4)===0.0010mol·L-1·s-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的比,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等于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O2的物质的量分数,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100%=75%,故答案为:0.0010mol·L-1·s-1;75%;

(3)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36,随后向容器中迅速充入含0.08mol的NO2和0.08mol的N2O4的混合气体,此时,反应的浓度熵Q===0.33<K;说明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此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右移动,故答案为:大于;

(4)①100℃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温度T大于100℃,原因是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大于;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

②平衡时,c(NO2)=0.120mol·L-1+0.0020mol·L-1·s-1×10s×2=0.16mol·L-1,c(N2O4)=0.040mol·L-1-0.0020mol·L-1·s-1×10s=0.020mol·L-1,K2===1.28,故答案为:1.28。【解析】①.大于②.0.0010mol·L-1·s-1③.75%④.大于⑤.大于⑥.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⑦.1.2812、略

【分析】【详解】

(1)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失去电子被氧化,故为负极;Cu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Cu2++2e-=Cu;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盐桥中的K+移向右池;

故答案为:负极;Cu2++2e-=Cu;右池。

(2)①甲为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H4-8e-+2H2O=CO2+8H+;②原电池a极为负极,b为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a→d→c→b,则电子由d极流出;氯化钠饱和溶液电解产生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2H2+Cl2d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有氢氧根生成,使酚酞溶液变红,同时产生氢气,有气泡产生;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故阳离子交换膜只让Na+通过;向d极移动;

故答案为:CH4-8e-+2H2O=CO2+8H+;d;2NaCl+2H2O2NaOH+2H2+Cl2溶液变红,有气泡产生;只让Na+通过;向d极移动。

(3)按图3所示连接装置,过一段时间,如果Fe片被腐蚀,则溶液中有Fe2+,加入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如果没有现象证明铁片没有被腐蚀;

故答案为:加入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没有现象。【解析】(1)负极Cu2++2e-=Cu右池。

(2)CH4-8e-+2H2O=CO2+8H+d2NaCl+2H2O2NaOH+2H2↑+Cl2↑溶液变红,有气泡产生只让Na+通过;向d极移动。

(3)加入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没有现象13、略

【分析】【分析】

(1)熔融碳酸盐CH4燃料电池中,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生成CO2;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碳酸根离子,结合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写出电极反应式,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2)①电池反应式为Fe+Cu2+=Cu+Fe2+;负极上质量减少;正极上质量增加,两个电极质量差为Cu电极增加的质量加上Fe减少的质量;

②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n型,甲为原电池、乙为电解池,甲中Fe作负极、Cu作正极,甲中Cu电极上发生反应O2+4e-+2H2O+═4OH-;导致溶液碱性增强,酚酞遇碱变红色;乙装置中石墨(1)为阴极,连接铜丝的石墨为阳极,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详解】

(1)熔融碳酸盐CH4燃料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甲装置中CO32-向负极移动;燃料电池中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生成CO2,电极反应式为:CH4+4CO32--8e-═5CO2+2H2O,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碳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O2+8e-+4CO2=4CO32-;

(2)①设计的原电池装置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是:Fe+Cu2+=Cu+Fe2+;设电子转移量是x,则64×0.5x+56×0.5x=12,解得x=0.2;

②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n型,甲为原电池;乙为电解池;

甲中Fe作负极、Cu作正极,甲中Cu电极上发生反应O2+4e-+2H2O═4OH-,导致溶液碱性增强,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溶液变红色;乙装置中石墨(1)为阴极,连接铜丝的石墨(2)为阳极,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Cl2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点睛】

在燃料电池中,如果有O2参与,正极反应物为O2,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环境,电极反应方程式不同:①酸性电解质溶液:O2+4e-+4H+=2H2O;②中性或者碱性电解质溶液:O2+4e-+2H2O=4OH-;③熔融的金属氧化物:O2+4e-=2O2-;④熔融的碳酸盐:O2+4e-+2CO2=2CO32-。【解析】负CH4+4CO32--8e-=5CO2+2H2O2O2+8e-+4CO2=4CO32-0.2溶液变红O2+2H2O+4e-=4OH-阴2Cl--2e-=Cl2↑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14、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中图示,判断原电池甲的正负极,写出燃料电池电极反应;根据题中图示,判断电解池乙的阴阳极,写出阴阳极电极反应,据此分析解答;根据粗铜精炼原理,判断Cu2+减少;根据转移电子守恒;计算相应的物质的量及质量。

【详解】

(1)由题中图示可知,左端NO中N元素化合价由+2价失电子变成+5价,发生氧化反应,右端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由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图示可知,右端的铂电极为原电池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故答案为:

(2)由题中图示可知,通SO2的石墨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为SO2-2e-+2H2O=+4H+,通NO的石墨电极为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为NO+5e-+6H+=+H2O,总反应方程式为5SO2+2NO+8H2O(NH4)2SO4+4H2SO4,产物中除有(NH4)2SO4外还有H2SO4或阳极的电极反应为SO2-2e-+2H2O=+4H+,A为H2SO4,由阳极的电极反应为SO2-2e-+2H2O=+4H+,可知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pH减小,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故答案为:H2SO4;

(3)丙装置中,粗铜作阳极,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阳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根据转移电子守恒,阳极上Zn比Cu活泼,Zn会失电子变成Zn2+;阳极上铜消耗的质量小于阴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以溶液中硫酸铜浓度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4)在标准状况下,甲装置有22.4LO2参加反应,即1molO2参加反应,转移4mol电子,由转移电子守恒得,阳极SO2-2e-+2H2O=+4H+,转移4mol电子,参加反应SO2为2mol,阴极转移4mol电子,参加反应NO为0.8mol,乙装置中转化SO2和NO的物质的量共有2mol+0.8mol=2.8mol,丙装置中阴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转移4mol电子,析出2molCu,析出铜的质量为2mol×64g/mol=128g,故答案为:2.8;128。

【点睛】

本题关键是要准确判断装置甲原电池的正负极,根据题中图示,左边Pt电极通入NO转化为HNO3,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右边Pt电极通入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解析】H2SO4减小2.812815、略

【分析】【分析】

(1)从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分析判断;

(2)由图可知,t1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t3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t4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结合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氨气逐渐增多,氨气的百分含量逐渐增大,结合化学平衡的移动对氨气的百分含量的影响分析判断;

(4)根据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浓度幂之积写出表达式;

(5)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分析解答;

(6)根据平衡常数的值;找出对应温度。

【详解】

(1)从平衡状态的本质和特征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间处于t0~t1,t2~t3,t3~t4,t5~t6时间段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这些时间段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答案为:t0~t1,t2~t3,t3~t4,t5~t6;

(2)由图可知,t1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改变条件应为升高温度;t3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改变条件应为使用了催化剂;t4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改变条件应为减小压强,故答案为:升高温度;使用了催化剂;减小压强;

(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氨气逐渐增多,氨气的百分含量逐渐增大,反应进行到t0时达到平衡;根据(3)的分析,t1时平衡逆向移动,氨的百分含量减小,t3平衡不移动,t4时平衡逆向移动,氨的百分含量减小,因此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t0~t1;故答案为:A;

(4)因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所以K=故答案为:

(5)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由表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6)c(CO2)•c(H2)=c(CO)•c(H2O),则K==1.0,对应温度为830℃,故答案为:830。【解析】t0~t1t2~t3t3~t4t5~t6升高温度使用了催化剂减小压强A吸热830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A.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反应热△H1不能表示燃烧热;

B.碳燃烧的生成物为CO,碳元素的稳定氧化物为CO2,反应热△H2不能表示燃烧热;

C.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的水是气态,不是稳定的状态,应为液态水,故反应热△H3不能表示燃烧热;

D.中1mol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符合燃烧热概念,反应热△H4能表示燃烧热;

E.中1molC6H12O6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液态水,符合燃烧热概念,反应热△H5能表示燃烧热;

F.中实质是1mol氢离子与1mol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1molH2O,符合中和热概念,反应热△H6能表示中和热;

G.反应生成的水为2mol,反应热△H7不能表示中和热;

H.是弱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H2O,但由于醋酸电离吸热,故不符合中和热概念,反应热△H8不能表示中和热;

故答案为:DE;F;

(2)C2H2气体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2.00gC2H2气体n(C2H2)==mol,放出99.6kJ的热量,则1molC2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99.6kJ×13=1294.8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l)=-1294.8kJ/mol;

(3)KOH的物质的量为0.1L×5mol/L=0.5mol;

若生成K2CO3,据钾离子守恒,故n(K2CO3)=0.5mol×=0.25mol,根据碳元素守恒由n(CO2)=n(K2CO3)=0.25m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n(C4H10)=n(CO2)=×0.25mol=mol;即mol的丁烷燃烧放热为Q;那么1mol丁烷放出的热量为16QkJ;

若生成KHCO3,据钾离子守恒,故n(KHCO3)=0.5mol,根据碳元素守恒由n(CO2)=n(KHCO3)=0.5m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n(C4H10)=n(CO2)=×0.5mol=mol;即mol的丁烷燃烧放热为Q;那么1mol丁烷放出的热量为8QkJ;

答案为16QkJ或8QkJ。【解析】DEFC2H2(g)+O2(g)=2CO2(g)+H2O(l)=-1294.8kJ/mol16QkJ或8QkJ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设N≡N的键能为x,∆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即(x+436kJ/mol×3)﹣391k/mol×6=﹣46kJ/mol×2,解得x=946kJ/mol,故N≡N的键能为946kJ/mol。【解析】94618、略

【分析】【详解】

(1)①若容器中盛有溶液,Al和NaOH溶液反应,Mg和NaOH溶液不反应,因此a极(Al)为负极;b极(正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负极;有气泡产生。

②若容器中盛有浓硫酸,Al和浓硫酸发生钝化,Mg为负极,因此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导线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是负极(b)到正极(a);故答案为:

(2)A.铜—银原电池中铜为负极,银为正极,因此银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B.铜为负极,铜极的质量减少,故B错误;C.取出盐桥后,不能形成原电池,因此电流计不能偏转,故C错误;D.电池工作时,每转移0.1mol电子,铜溶解0.05mol,生成银0.1mol,则两电极的质量差会增加0.05mol×64g∙mol−1+0.1×108g∙mol−1=14g;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D。

(3)①乙烯燃料电池的负极是乙烯反应,正极是氧气反应,其正极反应式是故答案为:

②乙烯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物质B的化学名称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③根据C2H4~2CO2,因此消耗2.8g乙烯即0.1mol时,生成物质B的物质的量为0.2mol,即体积为0.2mol×22.4L∙mol−1=4.48L;故答案为:4.48。【解析】负极有气泡产生AD二氧化碳4.48四、判断题(共2题,共16分)19、B【分析】【详解】

氯化铵水解显酸性,酸与铁锈反应,错误。20、B【分析】【详解】

反应过程中除了H+和OH-反应放热,SO和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也伴随着沉淀热的变化,即和反应的

故错误。五、实验题(共3题,共27分)21、略

【分析】【分析】

实验一:通过加入FeCl3溶液、CuSO4溶液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由于两催化剂的阴离子不同,故该实验不能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利用图乙装置比较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生成40mL气体的时间越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反应生成Mn2+,Mn2+对该反应起到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故观察到反应现象,开始一段时间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溶液突然褪色。

(1)

①实验不能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因两催化剂的阴离子不同;

②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为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如活塞复原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产生40mL气体所需的反应时间;

(2)

①KMnO4酸性溶液和H2C2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反应生成Mn2+,Mn2+对该反应起到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故可能是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快速增大;

③Mn2+对该反应起到催化作用,若要进行实验验证,则应选择含有Mn2+的试剂,且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含有硫酸,为排除阴离子对实验的影响,则应选择硫酸锰试剂,答案选B。【解析】(1)否两种催化剂所含的阴离子不同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如活塞复原,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生成40mL气体所需的时间。

(2)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催化剂B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x=2y=1.6

(2)是是z23、略

【分析】【详解】

(1)虽然产物中有CO2气体,改变压强时会改变CO2浓度,但反应不可逆,不存在影响逆反应速率的问题,故改变CO2浓度对正反应速率无影响;答案为C;

(2)①探究外因对速率的影响,通常只改变一个变量,而其它条件相同,则a和b是在相同温度下探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b和c是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探究温度对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a测得混合后溶液褪色的时间为40s,忽略混合前后体积的微小变化,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KM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