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放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如图所示,则幻灯机上的旗时怎么放置的()A.B.C.D.2、下列情境可以增大压强的是(

)

A.

推土机的推土铲刃B.

多轴平板货车有多排车轮C.

铁轨下面铺放枕木D.

滑雪使用滑雪板3、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商场内的收银员B.上升的电梯C.地面D.货架上的商品4、如图所示,在通电螺线管周围放置四个小磁针,静止时与事实不符的是()A.a和bB.b和cC.c和dD.a和d5、当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时()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要发生变化D.物体有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有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7、关于滑轮(组)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省距离B.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C.使用滑轮组一定能改变力的方向D.使用滑轮组不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8、下列实例中,增大摩擦力的是()A.在行李箱下面安装滚轮B.骑自行车时用力捏闸C.体操运动员比赛前在手上抹镁粉D.在轴承上加润滑油9、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一个带有阀门的三通U

形管倒置在两个装有液体的容器中,用抽气机对U

形管向外抽气,再半闭阀门K

已知左边液体的密度为娄脩1

左右两边液柱与液面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必须将U

形管内抽成真空B.若将U

形管倾斜,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差会增大C.右边液体的密度娄脩2=娄脩1h1h2

D.右边液体的密度娄脩2=娄脩1h2h1

10、对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这种固态物质可能是冰B.DE

段可能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C.DE

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BC

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1、2002年6月11日,家住相城区的某天文爱好者,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太阳的照片如图所示,这是____现象;发生这种现象时,位于中间的天体是____(地球/月亮).12、如图所示,人的眼球像一架照相机.人眼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眼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厚薄,从而改变晶状体的____来实现看清不同远近的物体.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睫状体变____(选填“厚”或“薄”).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地像: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照相机实际上是改变____到胶片的距离,从而使景物的像变得清晰.拍摄远景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____(选填“前伸”或“后缩”)

13、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物理量符号:ρ.

(2)密度是物质物理属性,反映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它和物质的____、____有关.

(3)密度的定义式:ρ=m/V.

(4)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是克/厘米3(g/cm3),单位换算:1g/cm3=____kg/m3

(5)测量:

①原理:ρ=m/V

②测量仪器:天平;量筒(其它方法略)

(6)密度知识的应用:

①根据已知物质的密度,对不便直接测定质量,而能测定体积的物体,利用____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②根据已知物质的密度,对难以直接测量体积,而能测量质量的物体,利用____来计算物体的体积.

③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再通过查密度表可以鉴别物质种类.14、“端午节”期间小明游览锦州海上世博园.他看到美丽的花海,这是光的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中午,小明刚拿起“粽子”,周围的人就闻到了香味,这是____现象;吃过粽子后,小明发现手粘粘的,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的缘故.15、声音的高低叫____,它主要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有关.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____,我们能根据____分辨出是不同的乐器在演奏(后两个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6、(2015•道外区二模)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的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有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F2=____N.17、2012

年5

月29

日,杭州“最坚强司机”吴斌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被迎面飞来的金属块击中,他强忍伤痛完成了一系列安全停车措施,挽救了车上24

名乘客的生命,自己最后却不幸牺牲。客车高速行驶时,吴斌不能使它立刻停住,这是因为客车具有________。他减速刹车,最后让车安全停下,这是因为客车受到了地面对它的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18、因为g=9.8牛/千克,它表示1千克=9.8牛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10分)19、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部分同学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和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2:同一深度;方向不同,液体的压强可能不同;

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1和猜想2;他们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得到数据如下表:

。序号123456789深度555101010151515橡皮膜方向上下侧上下侧上下侧压强计高度差/cm4.34.34.39.29.29.213.813.813.8(1)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并回答: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序号为______的实验数据;

(2)实验序号______可以证明猜想2,得到的结论应该是______.

(3)为了证明猜想3是否正确,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8分)20、(2012秋•高港区校级月考)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

(1)我们应选择____(选填“较厚的平板玻璃”、“较薄的平板玻璃”或“平面镜”)来进行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如图甲所示,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到镜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镜后移动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

(3)发现问题并改正后,发现蜡烛B能与像A'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小红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应怎样分析处理实验记录的信息,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____.

(5)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分析】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倒立像时,物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解析】【解答】解:A;物像上下不颠倒;左右不颠倒.不符合题意.

B;物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符合题意.

C;物像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不符合题意.

D;物像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不符合题意.

故选B.2、A【分析】解:

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符合题意;

B;多轴平板货车有多排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保护路基,故C不符合题意;

D;滑雪使用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在生活中应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析】A

3、B【分析】解:静止站在上升的电梯中的乘客;和电梯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电梯是静止的.

但是乘客相对于地面;地面上的收银员、商品来说;他们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故选B.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由此来突破此题.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析】B

4、D【分析】【分析】首先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判定电流方向,由电流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再根据磁极间的相互规律对各个小磁针进行判断即可.【解析】【解答】解: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可确定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

由磁极间的相互规律可知,a点磁针北极应指向右端;b点磁针北极应指向左端;c点磁针北极应指向左端;d点磁针北极指向右端.综上分析;静止时与事实不符的是a和d.

故选D.5、D【分析】解:当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时;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而平衡状态可能是静止状态,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只有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D。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再根据平衡状态的含义可做出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平衡状态的理解,知道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是解答的关键。【解析】D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ACD【分析】略【解析】ACD

7、ACD【分析】【分析】(1)定滑轮的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的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的特点: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解析】【解答】解:AD;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距离;故AD错误;

B;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故B正确;

C;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C错误.

故选ACD.8、BC【分析】【分析】(1)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解析】【解答】解:A;在行李箱下面安装滚轮;是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骑自行车时用力捏闸;是接触面额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的,故B符合题意;

C;体操运动员比赛前在手上抹镁粉;是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的,故C符合题意;

D;在轴承上加润滑油;是压力一定,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9、ABD【分析】解:

用抽气机对U

形管向外抽气后关闭阀门K

管内气体压强(p脝酶)

小于管外大气压(p0)

在大气压作用下液体进入两管中,待液体静止两管中压强平衡:

p脝酶+p脪潞1=p0=p脝酶+p脪潞2

娄脩1gh1=娄脩2gh2

A;只要管内压强小于管外大气压;就会有液体进入两管中,没必要将U

形管内抽成真空,故A错误;

B、若将U

形管倾斜,液柱高度减小,所以会有液体进入两管中,U

形管中空气体积减小,管内气体压强增大,所以两管中液体的深度减小,由于h1<h2娄脩1>娄脩2

而减小相同的压强,由p=娄脩gh

可知鈻�h2>鈻�h1

所以两管中液体高度差会减小,故B错误;

CD

由娄脩1gh1=娄脩2gh2

可得娄脩2=娄脩1h1h2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BD.

用抽气机对U

形管向外抽气后管内压强小于管外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液体进入两管中.

根据液体压强p=娄脩gh

和压力平衡角度分析解决.

此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与理解,注意分析题意整个状态平衡,利用平衡关系分析解决是能力的考查重点.【解析】ABD

10、CD【分析】略【解析】CD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1、略

【分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解析】【解答】解:当月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地球进入了月亮的影子中,也就是月亮挡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所以地球上的人看太阳就感觉太阳少了一块;故题目中是日食现象,该现象是由于地球进入了月亮的影子中,也就是月亮挡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造成的.

故答案为:日食;月亮.12、略

【分析】【分析】①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②照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物距变化,同时要改变像距,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所以要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解析】【解答】解:①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凸透镜;人眼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厚薄,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凸度),来实现看清不同远近的物体,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②用照相机拍摄远处景物时;物距要增大,像距要减小,所以镜头向后缩,使镜头靠近胶片,实际上是改变凸透镜到胶片的距离.

故答案为:焦距;薄;凸透镜;后缩.13、略

【分析】【分析】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②物理量单位换算的步骤是: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③密度是计算公式是ρ=,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得到两个变形公式:m=ρV、V=.【解析】【解答】解:(2)密度是物质物理属性;反映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它和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

(4)1g/cm3=1×=103kg/m3.

(6)①根据已知物质的密度;对不便直接测定质量,而能测定体积的物体,利用m=ρV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②根据已知物质的密度,对难以直接测量体积,而能测量质量的物体,利用V=来计算物体的体积.

故答案为:(2)种类;状态;(4)103;(6)①m=ρV;②V=.14、略

【分析】【分析】根据以下知识答题:

(1)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有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2)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与斥力.

(3)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解析】【解答】解:(1)“端午节”期间小明游览锦州海上世博园.他看到美丽的花海;因为有反射光线进入他的眼睛;故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扩散,组成粽子的物质分子充满整个空间,所以我们会闻到粽子的香味;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在分子间引力作用下,使米粒和手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故答案为:反射;扩散;引力.15、略

【分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解析】【解答】解: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琴弦绷得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

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因此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

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

故答案为:音调;频率;音调;音色.16、略

【分析】【分析】此题应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出摩擦力,并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接触面积无关.【解析】【解答】解: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B都受平衡力,在水平方向B不受拉力,因此摩擦力为0;A受12N的拉力,因此摩擦力也为12N;

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因此推力为12N.

故答案为:0;12.17、惯性摩擦力【分析】【分析】(1)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运动的汽车要想停下来,需要一段过程,因为紧急制动后汽车由于惯性仍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物体失去动力后,由于受到阻力作用,速度越来越小,最终停下来。

本题考查从物理学的角度去理解道路交通法规的内容,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解答】机动车紧急制动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机动车具有惯性,刹车后仍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阻力改变了车的运动状态,使它由运动变为静止。故答案为:惯性;摩擦里。【解析】惯性摩擦力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18、×【分析】【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解析】【解答】解:

g=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但1kg≠9.8N,因为kg是质量的单位,N是力的单位,不同物理量的数值之间不能画等号.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10分)19、略

【分析】解:

(1)为了验证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的关系;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选择实验1;4、7或实验2、5、8或实验3、6、9;

(2)为了验证同一深度;液体压强跟方向的关系,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深度都相同,选择实验1;2、3或实验4、5、6或实验7、8、9,得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3)为了验证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保持液体的深度和方向相同,采用不同的液体;

让橡皮膜浸没在不同的液体液面下5cm;10cm、15cm时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记录数据并比较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1)1;4、7(或2、5、8或3、6、9);

(2)1;2、3(或4、5、6或7、8、9);错误的;

(3)a;将上述实验中的水换为盐水(或其它液体);

b;测量并记录橡皮膜在液面下5cm、10cm、15cm时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

c;比较盐水(或其它液体)与水在同一深度时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

液体的压强可能跟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方向有关;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方向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深度和方向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方向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深度都相同;

液体压强的大小采用U型管左右液面差来反映;液面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本题考查了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考查了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解析】1、4、7(或2、5、8或3、6、9);1、2、3(或4、5、6或7、8、9);错误的六、综合题(共1题,共8分)20、略

【分析】【分析】(1)①根据“平面镜”;“较薄的平板玻璃”、“较厚的平板玻璃”的特点进行分析.例如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等.②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

(2)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都不能与像完全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