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文言主观简答试题考点(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_第1页
专题05 文言主观简答试题考点(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_第2页
专题05 文言主观简答试题考点(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_第3页
专题05 文言主观简答试题考点(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_第4页
专题05 文言主观简答试题考点(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文言主观简答试题考点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主观简答试题的审题思路,探究解题思路与方法。2.提高分析理解能力,锤炼语言的概括能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2024新课标Ⅰ卷14T)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5分)【答案】(官方)①李陵打仗失败后即投降匈奴;②与降将卫律一道成为单于左膀右臂;③率领大军追击汉军。【课前高考精炼】该考点是2020年山东新高考的命题新题型,符合高考文言文考纲(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要求,对考生的理解等各项能力要求有所加大,难度也大大增加。命题侧重点越来越倾向于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考查。1.题型变化,新增主观题。对文言文阅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理解,重点考查是否“读懂”。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是简单的翻译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考点突破】2.分值变化,评分更实务。2020年——2023年该题分值为3分,答案要点为2——3条。两条分值分配,一点1分,两点3分;三条分值分配,每点一分。2024年新高考Ⅰ卷,该题分值为5分,答案为三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文言文总分22分(语言运用分值少了2分,共18分,其实,语言运用的总分值并不高,题型较多,知识点较多,还会有新题型出现,分值不定,预测,语言运用分值不应该低于20分)。2024年新高考Ⅱ卷,该题分值沿袭2023年新高考Ⅰ卷,分值依然为3分,答案为三点,每点1分。文言文总分20分。比较2024年新高考两套试卷,5分的试题难度并没有增加,要点也没有增加,只是分值增加了2分,实际效果不大,2025年还会回归到3分,文言文总分20分。3.考查变化,重关键能力。新增的主观题,由选择判断上升到文意概括高度,涉及的是考生实打实的文言阅读能力。侧重考查考生对人物、事件、原因、目的、条件、方法等逻辑分析能力,论点与论据的辩证关系,概括、筛选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如果说选择题有“蒙”的成份,这道主观题考查的则是考生的硬功夫,考生休想蒙混过关。所以,该题型会长期居于文言文阅读的核心地位,但分值一般不会再增加,文言文阅读的总分值(20分)已经不低了。高考语文结构及分值分配比较合理: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学类)35分,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诗歌、理解性默写)35分,语言文字运用20分,作文60分,共计150分。(1)审题干,看要求,找到对应区域。文言阅读主观题,题目会就探寻事件原因、概括为文(为官为学为人)特点、解读驳论艺术、概括主要情节(事件)、探究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鉴赏语言艺术、分析形象特征(性格、作用等)、提炼作者观点、勾联前人点评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明确题要求后,要迅速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答题区域,细读文本内容,然后进行概括。【课堂知识点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夫朝臣所以统理,而多比周则法乱;贤人所以奉己,而隐遁伏野则君孤。法乱君孤而能存者,未之尝有也。是故明君莅众,务纳下言以昭外,敬卑贱以诱贤也。其无距言,未必言者之尽可用也,乃惧距无用而让有用也;其无慢贱,未必其人尽贤也,乃惧慢不肖而绝贤望也。是故圣王表小以劝大,赏鄙以招贤,然后良士集于朝,下情达于君也。故上无遗失之策,官无乱法之臣。1.(许济洛平2024届高三二检14T)英明的君主统治国家,应该如何做?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答案】①虚心纳谏。采纳臣下的意见,来洞察朝廷外部的情况;②礼贤下士。尊重地位低下的人来吸引贤才;③赏识分明。表彰卑贱的人来勉励贤才,赏赐见识浅陋的人来招揽贤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原文)……乾道四年,盗连起湖湘,弃疾悉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2.辛弃疾认为导致百姓为盗的原因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原因:贪官污吏对老百姓的压迫盘剥(1分)建议:①告诫各级官员要善待安抚百姓,不能一味靠军队对付老百姓;(1分)②各级官员要切实履职尽责,严惩贪赃违法者,不能文过饰非。(1分)(意思答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3.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①治国之贤。天下人都知道杜衍这四人都是治国的贤才。②震慑群邪。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罢去四人,群邪必然弹冠相庆。③威慑敌国。朝中有正直之士,敌国畏惧,如果罢去四人,四邻蛮夷必然大声喝彩。

(2)扣文本,细思量,读懂原文是王道。文言阅读的主观题,只要懂得文意,回答起来不算难。但问题就在这里,不少考生读不懂文章,在形成答案时一脸茫然。说一千,道一万,读不懂原文也白搭。“读懂”是王道。也许这也正是此题的初衷,重点考查是否“读懂”。简单的文言段落还好对付,遇到难一点的阅读障碍时,要注意勾连前后文的情节内容加以推断分析。从逻辑上推理,从情节上推断,从事理上分析,从侧面人物的表现上揣测,从选择题对文意的理解,多方面来找到正确的理解。不能只盯一点,不顾全篇,脑子转不过弯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盖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盖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4.皇上升任熊盖为大理寺卿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案】①前任为官不仁。前几任官员在江南治水无功,不体恤百姓,还有的欺骗皇上每年都上报说丰收。②熊盖有治国之贤。熊盖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③社会混乱不堪。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原文)……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治器械舟楫,传诏暴宸濠罪,俾守令率吏士勤王。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大败。守仁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贼平,京师闻,诸大臣震惧。张忠尝纳宸濠贿,忌为守仁所知,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欢呼。忠扬言帝前,曰守仁必反。守仁入九华山,日晏坐僧寺。帝觇知之,曰:“守仁学道人,何谓反?”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5.张忠为什么在皇帝面前说王守仁一定会造反?皇帝对此的反应怎样?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造反原因:张忠曾接受叛军朱宸濠的贿赂,担心被王守仁知道,于是诬告王守仁。(1分)皇帝反应:皇帝不相信张忠对王守仁的诬告,前去探看,认为王守仁是学道之人,说王守仁造反是没有根据的。(2分)

三、细梳理,抓关键,注意条分缕析。主观题分值这3分,得分点多为两至三个。作答时要有踩准得分点的意识,用小序号①②③标明。然后依据文段内容,对照题目要求,仔细阅读,条分缕析,概括出两到三点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原文)……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诚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怛(dá忧伤)焉为之痛心疾首。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由是而进于场屋[注],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学、胸中之蕴,而不诡于圣人。由是而仕,必皆供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不谓之君子乎!……(节选自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讲义》)[注]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6.朱熹请陆九渊将讲稿写成《白鹿洞书院讲义》,作为学子必读之文。从节选内容看,怎样做才能成为文中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君子呢?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①要志向高远,追求道义。君子的志向在于道义,就会舍利取义;②要善于反省,时时勉励。君子能切实深刻地反省自己,就能时刻提醒自己,避免小人同流合污;③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在志向高远、善于反省的基础上,君子还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坚定地实践自己的志向,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原文)……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曰:“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兴言远慕,感咽难胜。”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余官如故。四年,丁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准。……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戒,先哲所重。欲追踪二疏②,伏奉尊命。”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③。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于是出拜荆州总管。……(《隋书》卷四七)[注]①直寝:在皇宫值班。②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权侄疏广与疏受。③台铉:宰辅重臣。7.文中韦世康三次请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①身体不适,供养母亲。壮年已去,眼睛昏蒙,足病严重;母亲年迈,需晨昏奉养。②丧期未到,坚守古制。母亲去世,守期未满,又被起用,向皇帝请求遵守古制,守丧期满,未被允许。③不恋官位,急流勇退。功成身退是古人之道,况无一点功劳,希望能退避以让贤。四、依原文,得观点,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文言主观题与文言翻译虽都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但不同的是,文言翻译一定要忠于原文,贴近原文逐字逐句译出;文言主观题在文言翻译的基础上,既要忠于原文,但又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是简单的翻译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同时对文意理解,文言主观题考查层次高于文言翻译,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意的梳理与概括。答题时既要引用原文,但又不能简单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原文)……帝曰:“一胜一负,兵家常势。若师常利,则古何惮用兵耶?虽累圣亦不应留贼付朕。今但论帅臣勇怯、兵强弱、处置何如耳,渠一败便沮成计乎?”8.朝廷讨伐蔡州叛军不利,群臣请求停止用兵,裴度主战,皇帝支持裴度是什么原因?(3分)【答案】①胜败乃常理。胜败是兵家常有的事,没有谁会是常胜将军,如果常胜,古人就不会害怕用兵。②贼人难除。我们不会常胜,前朝也不会长胜,否则不会把困难都流留给我们。③不能以一败定输赢。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中止原来的计划,还要谈论将帅的勇怯、兵势的强弱、处置是否得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原文)……六年,锦衣百户王邦奇借哈密事请诛杨廷和、彭泽等,下部议,未覆,而邦奇复诬大学士费宏、石瑶阴庇廷和,词连廷和子主事惇等,将兴大狱。言抗疏曰:“先常晏驾(驾崩),江彬手握边军四万,图为不轨。廷和密谋行诛,俄顷事定,迎立圣主,此社稷之勋也。纵使有罪,犹当十世宥之。今既以奸人言罢其官、戍其长子矣,乃又听邦奇之诬而尽逮其乡里、亲戚,诬为蜀党,何意圣明之朝,忽有此事?至宏、瑶乃天子师保之官,百僚之表也。邦奇心怀怨望,文饰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