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热水系统设计 安装及施工验收技术规范_第1页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 安装及施工验收技术规范_第2页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 安装及施工验收技术规范_第3页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 安装及施工验收技术规范_第4页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 安装及施工验收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713-2002)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713-2002)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Solarwaterheatingsystems----Design,installationandengineeringacceptance)标准首次发表,于2002年4月2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2年11月1日实施。

1、本标准是全面指导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的必要技术文件。

2、它适用于提供生活用及类似用途热水的储水箱容积大于0.6m3的具有液体传热工质的自然循环、直流式和强迫循环太阳热水系统(包括带辅助能源的太阳热水系统)。这些系统是根据当地条件单独设计和安装的。

3、标准的制定参考了ISO/TR12596:1995《太阳热利用-游泳池加热系统-尺寸、设计和安装指南》和EN12977-1:1997《太阳热水系统和部件-普通建筑系统-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以及EN12977-2:1997《太阳热水系统和部件-普通建筑系统-第二部分:测试方法》的相关内容。

4、标准由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司、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提出;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委会归口;由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和北京天普太阳能公司等单位负责起草;主要起草人:付向东、方智平、何梓年、赵跃进、杨金良。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708-2002)

家用太阳热水系统热性能试验方法(Testmethodsforthermalperformanceofdomesticsolarwaterheatingsystems)于2002年4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2年10月1日实施。

1、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当前太阳集热器与太阳热水系统产品及发展的实际状况编写的。

2、标准规定了家用太阳热水系统在没有辅助加热时的热性能测试步骤。

3、标准适用于贮热水箱容积在0.6m3以下,仅用太阳能的家用热水系统适用于同时进行辅助加热的太阳热水系统的试验。

4、标准的制定参考了ISO9459-2:1995《太阳加热-家用热水系统-第二部分:系统特性的室外检测方法和仅太阳系统年性能的预测》。

5、本标准由国家经贸委、科技部提出;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技术委员会归口;由清华大学、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负责起草;主要起草人:殷志强、陆维德、李申生、张剑、贾铁鹰、吴锦发、陶桢、郑瑞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514-2002)

家用太阳热水器储水箱(Storagewatertankfordomesticsolarwaterheaters)于2002年1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2002年2月1日实施。

1、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太阳热水器系统发展情况,为保证储水箱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需要而编写。

2、标准规定了家用太阳热水器储水箱(简称储水箱)的定义、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办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3、标准适用于储水容积不大于0.6m3的,为家庭用户加热水的单一的太阳热水系统的储水箱。储水箱中的储热工质是以显热形式储存热能的液体。

4、标准参照了日本JISA4113-1995《太阳贮热箱》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相关标准,应与GB/T12915-1991《家用太阳热水器热性能试验方法》配合使用。

5、标准由农业部科教司提出;起草单位:中国农村能源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主要起草人:邹辉煌、雷宝民、罗振涛、张剑、吴锦发、薛培杰、杨金良、黄永华、肖伟年。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513-2002)

家用太阳热水器电辅助热源(Electricauxiliarythermalsourcefordomesticsolarwaterheaters)于2002年1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2002年2月1日实施。

1、本标准规定了家用太阳热水器电辅助热源(简称辅助电加热器)的定义、分类与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和包装。

2、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为220V,单管额定功率不超过3000W,额定压力不超过1MPa,用于贮水箱容量不大于0.6m3的家用太阳热水器,将水加热至沸点以下的辅助电加热器。

3、标准由农业部科教司提出;起草单位:清华大学、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北京天普太阳能工业公司、山东皇明太阳能工业公司;主要起草人:桂裕宗、罗运俊、罗赞继、陈宝保、刘建民、胡雪彬、黄继新、李春梅。

五、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235-2002)

带电辅助加热家用太阳热水器安全与质量要求(Safetyandqualityrequirementforhouseholdsolarwaterheaterbyelectricalaidheating)于2002年4月24日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首次发布,2002年6月1日实施。

1、本标准规定了带电辅助加热家用太阳热水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标准适用于带电辅助加热家用太阳热水器。

3、标准第5章中5.1.1、5.1.2、5.3.1、5.3.2、5.4、5.5条和第8章中8.1.2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4、标准是根据带电辅助加热太阳热水器的特点,在NY/T343-1998《家用太阳热水器技术条件》、GB/T12915-1991《家用太阳热水器热性能试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GB470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和GB4706.12-199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贮水式电热水器的特殊要求》的有关要求制定的。

5、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起草单位: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主要起草人:方明、张万喜、黄烨、黄文生。

六、《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GB/T4271-2000

该标准是在GB/T4271-1984的基础上进行修定的,于2000年8月1日实施。新的标准将老标准中的非稳定特性试验以及集热器总热损测定两部分予以删除,将老标准中的瞬时效率试验扩展为室外稳定效率试验与室内稳定效率试验。其他为人射角修正系数、时间常数、有效热容、流动阻力等项内容基本不变。

七、《平板型太阳集热器技术条件》GB/T6424-1997

该标准是在GB/T6424-1986的基础上进行修定的,于1997年12月1日实施。新标准和原标准的区别在于:

•平板集热器外形平面尺寸原标准是9个,而新标准只推荐了4个外形平面尺寸,即1.0米×1.0米;1.2米×1.0米;1.5米×1.0米;2.0米×1.0米。

•摩??辆堤谙夺噤婓埻梓袧价插奻刉?扳40mm睿扳50mm〔

•原标准FR(而}a)祥腴衾0.65,陔梓袧峈0.68〔

•原标准FRUL不高于7.0W/m2℃,新标准为6.0W/m2℃。

•埻梓袧而祥腴衾0.78W/m2℃,新标准不低于0.75W/m2℃。

•埻梓袧路?第蹋绛?炵杅竹祥湮衾0.058W/m•⊥ㄛ陔梓袧寞隅祥湮衾0.055W/m•⊥〔

八、《家用太阳热水器热性能试验方法》GB/T12915-1991

平均日效率的测定:

ηd=

MCp(te-ts)

AH

式中

M---太阳热水器容水量,Kg

Cp---水的定压比热容,J/(Kg•℃)

ts---初始贮水温度,℃

te---终止贮水温度,℃

A---太阳热水器采光面积,m2

H---累积太阳辐射日照量,J/m2

平均热损系数的测定:

UL=

MCp(t1-t4)

A(tm-ta)Δτ

式中

tm---平均贮水温度,℃

ta---平均环境温度,℃

Δ而---奀洁洁路ㄛs

t1-4---分别代表测试时间内的各次水温,℃

九、《太阳热水器吸热体、连接管及其配件所用弹性材料的评价方法》GB/T15513-1995

(1)材料的鉴定试验

a、硬度试验按GB6031硫化橡胶国际硬度的测定方法进行常规试验。

b、低温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可采用小试样件,在-40℃下压缩25%,保持24小时后测定。

c、抗臭氧性试验按GB7762硫化橡胶耐臭氧老化试验的静态拉伸法进行试验。

d、撕裂强度试验按GB/T529硫化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

e、断裂强度用Ⅰ型哑铃形试样按GB/528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

f、扯断伸长率用Ⅰ型哑铃形试样按GB/528测定。

g、爆破压力,软管或流道的爆破压力按GB5563胶管液压试验方法测定。

(2)老化试验

老化试验按GB3512橡胶热空气老化试验方法测定。

(3)浸渍试验

浸渍试验按GB/T1690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在丙二醇中进行测。

十、《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GB/T17049-1997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技术要求。总共有9条要求。

ㄗ1ㄘ产薛夺第蹋茼粒蚚霉寡产薛3.3•产薛夺奻1mm眕狟腔赋坒ㄛ婓10mm%10mm毓峓啭祥腕嗣衾1跺ㄛ淕盓夺赽奻1.0mm-1.5mm腔赋坒祥腕嗣衾2跺•产薛夺1mm眕狟腔诽虽祥腕躇摩ㄛ婓10mm%10mm毓峓啭祥腕嗣衾2跺ㄛ淕盓夺赽奻ㄛ祥湮衾2.5mm腔诽虽祥腕嗣衾5跺•芨脯腔柲彶掀a≡0.86•圉?楷捍掀丸≈0.09•柲?撙茼睫磁GB/T9505〔

(2)空晒性能参数

太阳辐照度G≥800W/m2,环境温度ta8℃~30℃,空晒性能参数y=(ts-ta)/G≥175m2℃/Kw

ts--空晒温度,ta--环境温度,G--太阳辐照度。

(3)闷晒太阳曝辐量

太阳辐照度G≥800W/m2,环境温度8℃-30℃,管内水的初温不低于环境温度,闷晒至水温增加35℃所需太阳曝辐量H≤3.8MJ/m2。

(4)平均热损系数ULT≤0.90W/m2℃

(5)真空夹层内的气体压强P≤5×10-2Pa

(6)耐热冲击,能承受25℃以下冷水与90℃以上热水交替反复冲击三遍而不损坏。

(7)耐压管内能承受0.6MPa

(8)抗冰雹集热管应在经向尺寸不大于25mm的冰雹袭击下无损坏。

(9)外观与尺寸

a、集热管开口端涂层颜色变浅区应不大于集热管长的4%

b、集热管长度允差应不大于标称尺寸的±0.5%

c、集热管的弯曲度不大于0.3%

d、罩玻璃管的径向最大与最小尺寸之比不大于1.02

e、排气管的封离部分长度S≤15mm

十一、《家用太阳热水器技术条件》MY/T343-1998

(1)标准的技术要求

①性能要求

a、在满足GB/T12915要求的试验条件下,热水器的热性能指标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自然循环式热水器的平均日效率不低于45%,平均热损系数不高于5.0W/(m2•℃)。

闷晒式热水管器的平均日效率不低于45%,平均热损系数不高于13.0W(m2•℃)。

真空管式热水器的平均日效率不低于45%,平均热损系数不高于2.0W(m2•℃)。

各种防冻热水器在夜间最低环境温度-15℃以上的冬季使用时,平均日效率不低于30%。

b、对于跟大气相通的热水器,应能承受2倍于热水器高度的水压头。对于闭路循环的热水器,应能承受1.5倍于工作压力的试验压力。

c、在全天太阳辐照量大于17000kg/m2的条件下,经过连续两天空晒,热水器各部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d、在降雨量不低于200mm/h的条件下,经过连续1h淋雨,热水器应无渗漏水。

e、热水器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应符合本标准规定。

f对于在夜间最低环境温度在-15℃以上冬季使用的防冻热水器,应能经受本标准规定的耐冻试验。

②结构要求:

a、热水器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应牢固。热水器的安装、使用应方便可靠,维修、运输应简单易行。

b、热水器贮水箱的上部应装有溢流口。对于不抗冻的热水器,集热器的底部应装有排水口。

c、对于自然循环热水器,为了减少流动阻力,连接管道应尽可能短,不用或少用直角弯头,上循环管沿水流方向必须有同上的坡度;为了保证水温,热水器容水量与采光面积的配比应不超过100kg/m2,上循环管与贮水箱的连接高度必须低于上述配比时的水位。

d、对于直流式热水器,定温放水所用温控阀的误差不超过±2.5℃。

e、对于使用管板式和蛇管式集热器,管与板之间应有良好的热接触。管板连接方式推荐采用焊接工艺。

③材料要求

a、热水器各部件接触水的表面应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热水器提供的热水应保持清洁,不得有铁锈、异味或其他有碍卫生的物质。

b、透明盖板的太阳透过率不小于0.72,真空管玻璃透过率按GB/T17049执行。

c、吸热体涂层的太阳吸收率不小于0.90,并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和足够的抗老化性、耐湿热性和耐盐雾性。不需要涂层的非金属吸热体的太阳吸收率不小于0.87。全玻璃真空管涂层吸收率和发射率按GB/T17049执行。

d、集热器和贮水箱的隔热部件应选用导热系数不大于0.058W/(m)的隔热材料,且填塞严实,无受潮变质和萎缩等现象。

e、集热器和贮水箱的外壳应选用耐腐蚀材料或进行表面防腐处理。外壳表面涂层应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和耐候性。

④外观要求

a、外壳表面平整,涂层均匀平滑,无明显的皱纹、划良、污垢和其他缺陷。透明盖板无裂损。

b、吸热体涂层应均匀,无反光、发白、龟裂和剥落现象。

(2)标准的试验方法

①热性能试验

热水器的热性能试验按GB/T1291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内容应符合规定。

②耐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