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高一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高一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高一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高一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高一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高一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题文】完成染色质和染色体两种形态相互转变的时期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A.间期和前期B.前期和中期C.后期和末期D.前期和末期2、【题文】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用斐林试剂鉴定的物质是A.蔗糖B.麦芽糖C.乳糖D.果糖3、癌细胞不具有的特征是()A.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B.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C.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D.细胞呼吸速率显著减慢,核体积增大4、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A.初级精母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原细胞5、2014年2月,非洲地区再次爆发新一轮的埃博拉病毒疫情。据国外媒体报道,此次疫情已导致非洲利比里亚等多个国家两千人死亡,目前仍无很好治疗方法,引起了全世界对非洲疫情及病毒传染性的关注与警惕。下列有关埃博拉病毒叙述正确的是()①为获得大量埃博拉病毒用于研究,可以用培养基在体外培养;②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③该病毒结构简单,没有任何细胞结构;④该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是最小的生命系统。A.1项B.2项C.3项D.4项6、【题文】某人长期服用某种抗菌素疗效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病人对抗菌素产生适应B.病人对致病菌过敏C.病菌产生抗药性突变D.易出现抗药性的菌落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9题,共18分)7、下列几种生物的细胞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8、为了研究酵母菌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细胞核内不出现3H标记B.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C.培养30分钟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D.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9、如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过程所用的解离液是以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配制而成的B.B过程的主要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避免影响染色C.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D.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后,可以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10、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B.准备滤纸条时,需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个角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立即重复划线2-3次D.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11、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泌蛋白最初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B.该过程可以说明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相互直接转化C.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的供给主要来自线粒体D.该过程中出现的囊泡只能由高尔基体形成12、下列几种生物的细胞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胞的细胞壁都可以通过纤维素酶把它们分解掉B.乳酸菌、霉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RNAC.蓝藻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D.白菜根尖细胞中具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14、如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过程所用的解离液是以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配制而成的B.B过程的主要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避免影响染色C.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D.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后,可以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15、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B.准备滤纸条时,需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个角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立即重复划线2-3次D.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如图是组成生物体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关系图.

(1)A、B、C、D、E中含有N元素的有____(填图中字母).

(2)写出下列大分子化合物的中文名称:⑥____;⑨____.

(3)现有800个E,氨基总数808个,由这些E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⑩,至少含有的游离的氨基数是____、氧原子的个数是____;

(4)图中由E形成⑩的场所是____,该过程称为____反应,连接两个相邻E的化学键的结构式为____.

(5)小分子C和D的差别是前者含____,后者含____.

(6)写出下列物质的具体名称:F5为____;F6为____.17、图中的①代表磷酸基团;②代表五碳糖,③代表含氮碱基.请据图回答:

(1)若③是胞嘧啶,当②是____时,该图代表核糖核苷酸;当②是____时;该图代表脱氧核糖核苷酸.

(2)若③是尿嘧啶,则②是____,若③是胸腺嘧啶,则②是____.

(3)若②是核糖,则③有____种;若②是脱氧核糖,则③有____种.

(4)若该图所示的物质只存在于SARS病毒中,则②一定是____,而③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

18、核酸是细胞内重要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有关核酸的问题:

(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请写出图中字母M、N、Q所表示的物质名称:M、____N、____Q、____.

(2)核酸种类的不同是由于上图中N的不同,N有____种.组成DNA的N为____.

(3)上图中的Q共有____种.组成DNA的Q是____.

(4)由细胞组成的生物体遗传物质是____,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19、动物细胞的线粒体通常为环状双链DNA分子,一条链因为密度较高称之为重链(简称H链),另一条链因为密度较低称之为轻链(简称L链).H链上有两个复制起始区,一个用于H链合成(简称OH),一个用于L链合成(简称OL).线粒体双环状DNA复制的主要过程是:首先是OH被启动,以L链为模板,先合成一段RNA引物,然后合成H链片段,新H链一边复制,一边取代原来老的H链,被取代的老的H链以环的形式被游离出来,由于象字母D,所以称为D﹣环复制.当H链合成约时,OL启动;以被取代的H链为模板,合成新的L链,待全部复制完成后,新的H链和老的L链;新的L链和老的H链各自组合成两个环状双螺旋DNA分子.

(1)动物细胞线粒体DNA未复制前含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催化合成新H链和L链的酶是____.

(2)RNA引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它的作用是____.

(3)若此DNA连续复制2次,最终形成4个环状DNA分子,则完成2次复制共需要____个引物.

(4)D﹣环复制过程中,当H链完成复制的时候,L链复制完成了约____.

(5)若在体外进行DNA分子扩增,则引物的化学本质是____片段.一个标准的PCR反应系统包括:DNA模板、一对引物、4种dNTP(DNA复制的原料)、合适的Mg2+和一定体积的缓冲液,除此外,还需要____.20、如图所示是遗传物质组成图;据图回答:

(1)物质B是____,G是____.

(2)B的种类有____种;E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序顺序代表____

(3)有遗传效应的部分是指____.21、回答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的相关问题:(1)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______________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2)ATP的分子结构式可以简写成________________。(3)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细胞核的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是:细胞核是__________________库,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5)在叶绿体中的色素中,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类萝卜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光用于光合作用。22、将下列生物进行归类。(前四个空请填上相应的序号)

①乳酸杆菌②发菜③酵母菌④蓝藻⑤根霉菌⑥HIV⑦苹果树⑧埃博拉病毒⑨变形虫(1)属于原核生物是:_____________;(2)具有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3)仅含有一种核酸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它们不同于上述其他生物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___________内才能进行。(4)上述生物中,⑨变形虫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______中。(填结构)23、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1)若过程①的F1自交3代;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______.

(2)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___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约有______株.

(3)过程③由导入抗病基因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______技术.

(4)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______.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0分)24、葡萄糖和果糖均具有还原性。()25、用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代替蔗糖不能引起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评卷人得分五、探究题(共2题,共14分)26、如图为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为______细胞(填动物或植物),这是因为此细胞具有[2]______,[4]______和[14]______,而无______.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

(3)该图中[5]______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然而该细胞器在植物细胞中与植物细胞的______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4)[11]______为细胞提供能量是______的主要场所.27、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阶段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请回答:

(1)孟德尔运用这种方法发现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首先在观察豌豆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了问题;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了对______现象和______现象进行解释的假说,并进行了演绎推理;巧妙设计了______实验,检验了演绎推理的结论.

(2)在孟德尔之后;萨顿运用______方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提出假说的理由是______.请你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出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是______.

(3)请用假说-演绎法对果蝇性状的遗传进行研究.果蝇体表硬而长的毛称为刚毛;一个自然繁殖的直刚毛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卷刚毛雄果蝇.

①卷刚毛性状是如何产生和遗传的呢?有一种假说认为这是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显性突变;请尝试再写出一种假说.______

②已知这只卷刚毛雄果蝇与直刚毛雌果蝇杂交,F1全部是直刚毛,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2:1:1,此时最合理的假说是______.依据这一假说进行演绎推理,设计一个最简单的验证实验,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如果子代出现的表现型是______,比例分别是______,则假说是正确的.评卷人得分六、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8、腌制的腊肉往往含有大量的细菌,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对市场中腊肉含细菌多少进行检测:①将腊肉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③测算出细菌数量。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荧光素接受______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_____(正比/反比);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____________。(2)“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___;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_______(吸能或放能)反应相联系。(3)研究人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如图所示。高温和Hg2+处理后酶活性_____(可以或不可以)恢复;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____处理;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______。29、光合作用之谜是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解开的,以下资料是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部分实验,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864年,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个小时,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将叶片放在隔水加热的酒精中脱色,再用碘蒸汽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1)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个小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2:1883年,恩吉尔曼把一些好氧并能运动的细菌放入盛有一条丝状绿藻的溶液中并制成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和黑暗的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丝状绿藻,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再将棱镜产生的连续的不同波长的光投射到丝状绿藻上,发现好氧细菌主要集中在某些光区。(3)好氧细菌只向被光照射到的叶绿体部位集中,说明光合作用场所在__________。好氧细菌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光区域。(4)图甲是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其中Ⅰ、Ⅱ、Ⅲ表示不同的部位;请回答:

(1)光合色素存在于图甲的[]____中,其中呈黄色、橙黄色的色素合称____。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图甲的[]____中。(在[]内填写图中相应编号)。光反应中,水裂解产生____。30、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苏丹III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色的脂肪微粒。(2)实验过程中,由于大分子物质水解而使种子干重增加,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填“C”、或“O”)。(3)若要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最好将实验材料换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_________(填“外”、或“内”)表皮细胞,盐酸的作用是:能够____,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____与____分离。31、互花米草是一种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对水淹的生态环境有很强适应能力,曾被称为“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的最佳植物”。某科研小组以“探究互花米草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和潮汐水淹时间的关系”为课题,设计了如下实验:①选取同一海滩的互花米草幼苗分别栽种于多个沙盆中。②将长势相同、生长良好的互花米草幼苗平均分成5组,分别每天以0h、3h、6h、12h和24h进行水淹处理。③在处理50d后,采集整株植株并测定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计算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如曲线甲所示。

分析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1)在该实验中,________是自变量。(2)为了能最大程度地模拟互花米草水淹的生态环境,在进行水淹处理时,实验用水应为________水,来源于________。(3)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和植物的代谢能力及抗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________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在水淹时间为________h/d的环境下,代谢活动最旺盛。(4)该实验小组同时测定K+吸收速率与水淹时间的关系,如曲线乙所示。由图可知,互花米草吸收K+的方式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质螺旋变粗成为染色体;而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各期染色体行为的变化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解析】【答案】D2、A【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A3、D【分析】解:A;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A正确;

B;细胞癌变后;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如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B正确;

C;细胞癌变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C正确;

D;细胞呼吸速率显著减慢;核体积增大是细胞衰老的特征,D错误.

故选:D.

癌细胞的特征:

(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降低,导致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转移;

(4)失去接触抑制.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癌细胞的特征,只要考生识记癌细胞的特征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结构.【解析】【答案】D4、C【分析】解:A;初级精母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于性染色体只有1个X染色体,所以没有该等位基因A和a,A错误;

B;精原细胞只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不进行分离,也没有该等位基因A和a,B错误;

C;初级卵母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是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所以能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C正确;

D;卵原细胞只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不进行分离,D错误。

故选:C。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和a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对应的基因,则雄果蝇不含有等位基因,无所谓等位基因分离的问题。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的时期,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以及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区别。【解析】C5、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病毒的代谢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病毒和其它细胞生物的区别以及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无生命活动的特性。【解答】①.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①错误;

②.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②错误;③该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③正确;

④细胞是最小的生命系统,病毒不能独立生活,不属于生命系统,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解析】A6、D【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关基因突变与自然选择的关系。本题很多同学误选C,认为某人长期服用某种抗菌素疗效降低的原因之一是病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而事实上,在某人长期服用某种抗菌素疗效降低之前,病菌就已产生了抗药性突变,因此某人长期服用某种抗菌素疗效降低的原因之一并不是病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而是在细菌自发产生各种突变(其中包括抗药性突变)之后,由于长期服用某种抗菌素,对细菌的突变进行了选择,使具有抗药性突变的细菌得以保留并大量繁殖,此时再使用该抗菌素,疗效自然就会降低。因此应选D,即人长期服用某种抗菌素疗效降低的原因之一是通过抗菌素选择而出现了抗药性的菌群。【解析】【答案】D二、双选题(共9题,共18分)7、A|D【分析】试题分析:甲图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内具有拟核和核糖体,是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乙图细胞具有细胞核、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壁,属于植物细胞;C图没有细胞壁,有细胞核,有中心体等细胞器,是动物细胞;D图有细胞壁,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内具有拟核和核糖体,是蓝藻,属于原核细胞。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解析】【答案】AD8、C|D【分析】试题分析:亮氨酸是用来合成蛋白质的,细胞核内也需要蛋白质,所以也可能出现3H标记,A项错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3H标记首先出现在核糖体,B项错误;培养30分钟后,细胞膜上也有蛋白质,所以也能观察到3H标记,C项正确;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所以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相关知识。分泌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在依次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在此过程中,由线粒体提供能量。【解析】【答案】CD9、A|C【分析】试题分析:解离液是以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而成,所以A错误;B过程即漂洗,其主要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避免影响染色,所以B正确;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每一个细胞都已被固定杀死,所以C错误;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后,可以换用高倍镜进行更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所以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实验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析】【答案】AC10、B|D【分析】试题分析:实验中过滤研磨液是用纱布,所以A错误;准备滤纸条时,需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个角,以便各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起点相同,使各色素带避免重合,所以B正确;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吹干后再重复划线2-3次,所以C错误;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能使脂溶性色素溶解,且提取液对实验者没有伤害,所以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析】【答案】BD11、A|C【分析】试题分析:分泌蛋白的形成首先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腔中进行加工,形成较成熟的蛋白质,较成熟的蛋白质以分泌小泡的形式移向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中进行修饰,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蛋白质,A正确;细胞器膜和细胞膜之间是通过囊泡间接进行转化的,B错误;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由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提供,主要来自线粒体,C正确;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都可形成囊泡,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析】【答案】AC12、A|D【分析】试题分析:甲图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内具有拟核和核糖体,是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乙图细胞具有细胞核、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壁,属于植物细胞;C图没有细胞壁,有细胞核,有中心体等细胞器,是动物细胞;D图有细胞壁,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内具有拟核和核糖体,是蓝藻,属于原核细胞。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解析】【答案】AD13、B|D【分析】试题分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通过纤维素酶可以把细胞壁分解破坏掉,但细菌、真菌也有细胞壁,大多数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不能通过纤维素酶将其分解,A项错误;乳酸菌是原核生物,霉菌是真菌,是真核生物,无论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和DNA、RNA,B项正确;蓝藻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项错误;具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白菜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项正确;故选BD。考点:本题考查多种多样的细胞、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答案】BD14、A|C【分析】试题分析:解离液是以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而成,所以A错误;B过程即漂洗,其主要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避免影响染色,所以B正确;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每一个细胞都已被固定杀死,所以C错误;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后,可以换用高倍镜进行更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所以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实验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析】【答案】AC15、B|D【分析】试题分析:实验中过滤研磨液是用纱布,所以A错误;准备滤纸条时,需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个角,以便各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起点相同,使各色素带避免重合,所以B正确;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吹干后再重复划线2-3次,所以C错误;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能使脂溶性色素溶解,且提取液对实验者没有伤害,所以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析】【答案】B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C、D、E糖原脱氧核糖核酸10802核糖体脱水缩合﹣CO﹣NH﹣核糖和尿嘧啶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血红蛋白、载体蛋白酶【分析】【解答】解:(1)由分析知道;含有N元素的有C;D、E.

(2)分析题图可知;⑥是糖原,⑨是脱氧核糖核酸.

(3)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的.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构成多肽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氨基酸800个;氨基总数为808个,游离的氨基为808﹣800=8个.所以总的氨基为10+2=12个,总的氨基数目为8+2=10个.800个氨基酸含有羧基总数是800个,脱水缩合反应形成2条肽链的过程中脱去了800﹣2=798,因此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是:800×2﹣798=802个.

(4)E(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连接两个氨基酸之间的肽键是﹣CO﹣NH﹣.

(5)小分子C和D分别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它们最主要差别是前者含核糖,后者含脱氧核糖.

(6)F5具有转运功能,故为载体或血红蛋白等,F6起到催化作用是酶.

故答案为:

(1)C;D、E

(2)糖原脱氧核糖核酸。

(3)10802

(4)核糖体脱水缩合﹣CO﹣NH﹣

(5)核糖和尿嘧啶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6)血红蛋白;载体蛋白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生理功能.解答本题时要从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入手;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是糖原,植物特有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植物普遍都有的储能物质是脂肪.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NA和RNA所含的五碳糖有差异,DNA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为核糖.

分析题图可知,⑥是糖原,A是葡萄糖,①是c、H、O;⑦是脂肪,B是甘油和脂肪酸,②是c、H、O;⑧是RNA,C是核糖核苷酸,③是C、H、O、N、P;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D是脱氧核苷酸,④是C、H、O、N、P;(10)是蛋白质,E是氨基酸,⑤是C、H、O、N.17、核糖脱氧核糖核糖脱氧核糖44核糖AUCG【分析】【解答】解:(1)当②是核糖时;该物质为核糖核苷酸,若③是胞嘧啶,该图代表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当②是脱氧核糖时,该图代表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2)只有核糖核苷酸有碱基尿嘧啶;若③是尿嘧啶,则②是核糖.只有脱氧核糖核苷酸有碱基胸腺嘧啶,若③是胸腺嘧啶,则②是脱氧核糖.

(3)若②是核糖;则③有4种,为A;U、C、G;若②是脱氧核糖,则③有4种,为A、T、C、G.

(4)若该图所示的物质只存在于SARS病毒中;SARS病毒中只有RNA,则②一定是核糖,③可以是为A;U、C、G.

故答案为:

(1)核糖脱氧核糖。

(2)核糖脱氧核糖。

(3)44

(4)核糖A;U、C、G

【分析】核苷酸(8种)

(1)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

(2)构成DNA的核苷酸:(4种)构成RNA的核苷酸:(4种)

(3)。种类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存在场所脱氧核糖核酸DNA脱氧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核糖核酸RNA核糖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核糖组成)主要存在细胞质中18、核苷酸磷酸五碳糖碱基2脱氧核糖5A、T、C、GDNADNA或RNA【分析】【解答】解:(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图中字母M、N、Q分别代表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

(2)核酸种类的不同是由于五碳糖的不同;五碳糖有两种,组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组成RNA的五碳糖为核糖.

(3)上图中的Q为含氮碱基;共有A;T、C、G、U五种,组成DNA的有A、T、C、G四种,组成RNA的有A、U、C、G四种.

(4)由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但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含DNA或RNA,故遗传物质为RNA.

故答案为:(1)核苷酸磷酸五碳糖碱基。

(2)2脱氧核糖。

(3)5A;T、C、G

(4)DNADNA或RNA

【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19、0DNA聚合酶核糖核苷酸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在核酸合成反应时,作为每个多核苷酸链进行延伸的出发点6DNA耐热的DNA聚合酶(如Taq酶)【分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线粒体为环状双链DNA分子,所以动物细胞线粒体DNA未复制前含0个游离的磷酸基,由于新H链和L链合成是连续的,所以催化合成DNA子链合成的酶是DNA聚合酶.

(2)RNA引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由于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续结合到双链DNA片段的引物链上,所以引物的作用是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在核酸合成反应时,作为每个多核苷酸链进行延伸的出发点.

(3)DNA连续复制2次;最终形成4个环状DNA分子,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最终完成2次复制共需要6个引物.

(4)H链合成约时,OL启动合成新的L链,所以D﹣环复制过程中,当H链完成复制的时候,L链复制完成了约.

(5)若在体外进行DNA分子扩增,则引物的化学本质是一段已知的DNA片段.一个标准的PCR反应系统包括:DNA模板、一对引物、4种dNTP(DNA复制的原料)、合适的Mg2+和一定体积的缓冲液;除此外,还需要耐热的DNA聚合酶(如Taq酶).

【分析】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20、含氮碱基蛋白质4遗传信息E(或基因)【分析】【解答】(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B是含氮碱基,G是蛋白质.

(2)B是组成DNA的含氮碱基;共有四种,即A;C、G、T;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序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分析】分析题图:脱氧核苷酸是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的,因此B是含氮碱基(A、C、G、T);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因此G是蛋白质.21、(1)碳原子构成的碳链。

(2)A-P~P~P

(3)

(4)遗传信息细胞代谢和遗传

(5)蓝紫光和红蓝紫【分析】【分析】本题考查ATP、细胞呼吸、色素对光能的吸收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1)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2)ATP的分子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3)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4)细胞核的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5)在叶绿体中的色素中,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解析】(1)碳原子构成的碳链。

(2)A-P~P~P(3)(4)遗传信息细胞代谢和遗传(5)蓝紫光和红蓝紫22、(1)①②④

(2)③⑤⑦⑨

(3)⑥⑧活细胞

(4)细胞核、线粒体(少一个不给分)【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和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是①乳酸杆菌、②发菜、④蓝藻。(2)③酵母菌、⑤根霉菌、⑦苹果树、⑨变形虫都是真核生物,都具有染色体。(3)⑥HIV和⑧埃博拉病毒都是病毒,仅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它们不同于上述其他生物的显著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4)上述生物中,⑨变形虫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中。【解析】(1)①②④(2)③⑤⑦⑨(3)⑥⑧活细胞(4)细胞核、线粒体(少一个不给分)23、略

【分析】解:(1)若过程①的F1(RrDd)自交两代,只考虑抗病与感病一对性状,则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1-()3]÷2=

(2)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根据一对等位基因能产生两种配子,因此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共产生2n种配子,所以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为种2n.单倍体幼苗通过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约有.

(3)要将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培养.

(4)航天育种主要是利用宇宙中的射线等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由于种子萌发时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

故答案为:

(1)

(2)2nDDRR

(3)植物组织培养。

(4)基因突变种子萌发时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杂交育种中对筛选植株连续自交;②是单倍体育种;③是基因工程育种;④是诱变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本题考查作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2n;DDRR;植物组织培养;基因突变;本题考查作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判断题(共2题,共10分)24、A【分析】【解答】细胞中的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细胞中的单糖、除蔗糖以外的二糖都属于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糖,所以均属于还原糖。故上述说法正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还原糖的判断,意在提高学生识记和判别能力,难度不大。25、B【分析】【解答】渗透作用的原理是具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用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原生质层两侧仍存在浓度差,因为氯化钠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因此能够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所以上述说法错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渗透作用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意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五、探究题(共2题,共14分)26、略

【分析】解:(1)图示细胞含有2细胞壁;4叶绿体和14液泡等结构;但是没有中心体,属于植物细胞.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该图中[5]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然而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4)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从航所;为细胞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

(1)植物细胞壁叶绿体液泡中心体。

(2)核糖体。

(3)高尔基体细胞壁。

(4)线粒体有氧呼吸。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其中结构1为细胞膜;结构2是细胞壁、结构3为细胞质基质、结构4为叶绿体、结构5为高尔基体、结构6为核仁、结构7为核液、结构8为核膜、结构9为染色质、结构10为核孔、结构11为线粒体、结构12为内质网、结构13为核糖体、结构为14液泡.

本题结合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象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解析】植物;细胞壁;叶绿体;液泡;中心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壁;线粒体;有氧呼吸27、分离;自由组合;测交;类比推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是DNA片段;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发生隐性突变;选择F1中直刚毛雌果蝇与卷刚毛雄果蝇进行测交;直刚毛雌果蝇、卷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1:1:1:1【分析】解:(1)孟德尔以黄色圆粒纯种豌豆和绿色皱粒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交、F1自交、F1测交的实验;按照“(分析现象-提出假说-检验假说-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

(2)在孟德尔之后;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提出假说的理由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请你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出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是基因是DNA片段.

(3)①根据题意可知,偶然出现了一只卷刚毛雄果蝇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也可能是环境因素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并且该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X染色体遗传.假如是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即Xa(直刚毛)突变为XA(卷刚毛),因此突变体XAY表现为卷刚毛;假如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即XA(直刚毛)突变为Xa(卷刚毛),因此突变体XaY表现为卷刚毛;假如亲代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上基因显性突变;即a(直刚毛)突变为A(卷刚毛),则可能产生Aa的卷刚毛雄果蝇.

②根据杂交结果可知,该性状能够遗传,因此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又由于该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该突变发生在X染色体上;并且这只卷刚毛雄果蝇与直刚毛雌果蝇杂交,F1全部直刚毛;因此确定卷刚毛为隐性性状.综上可以推测,最合理的假说是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发生隐性突变.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结果符合按照该假说演绎推理的结论,因此该实验及现象能够验证提出的假说.

根据假说的“演绎”过程是:若上述假说成立,则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则测交后代会出现四种性状,比例接近1:1:1:1.

故答案为:

(1)分离自由组合测交。

(2)类比推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是DNA片段。

(3)①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发生隐性突变。

②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发生隐性突变选择F1中直刚毛雌果蝇与卷刚毛雄果蝇进行测交直刚毛雌果蝇;卷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1:1:1:1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一般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

突变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两种;即A→a为隐性突变,a→A为显性突变.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突变以及伴性遗传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明确测交实验的优点;明确生物性状的改变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的;并能够根据测交的定义设计实验方案.【解析】分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