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人新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苏人新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人新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73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主要内容:男丁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据此可知,均田制A.加速了少数民族生产方式转变B.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导致了中原地区租佃关系盛行D.限制了官僚贵族利益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C.承认土地私有D.准许土地自由买卖3、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4、对中国古代的某一举措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此法发挥了类似于今天银行的作用,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此法可能是A.青苗法B.均输法C.盐铁专营D.市舶制度5、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令人惊讶的是,废除这样一种关联无数人切身利益的选官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风波,而是能够较平稳的实施。这说明A.新式学堂激增改变旧式价值观念B.清末新政有效满足民众利益诉求C.维新思想开始逐渐深入百姓人心D.教育形式内容革新渐成社会共识6、隋唐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主要服务于对外贸易需要B.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C.为储存金银财物提供服务D.为兑换钱币服务7、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A.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D.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8、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9、材料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为英国历史上首任女首相。针对当时的经济发展现状,撒切尔夫人开始治疗“英国病”,并对“福利国家”制度操起了“手术刀”。地认为长期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对于英国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因此,她通过对福利机构的大規模私有化,通过出售医院;住房、学校等来弥补财政赤字,并实行第三方购买,从而更多发挥社会和个人在社会养老融资方面的作用。但改革中完全忽视了社会福利本身公平正义的天性,改革深刻触动英国底层人民的利益,中产阶级急剧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摘编自童素娟、瞿雅峰《撒切尔“去福利化”改革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会福利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社会福利改革的影响。10、材料: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体现了现代民主与政治体制的根本大法。临时政府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近代司法独立原则,仿效西方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在审判机制上倾向于“四级三审制”。面对前朝官吏苛刻残暴的司法恶习,临时政府明令各官署不论审理何种案件,一概不准体罚和刑讯逼供。临时政府还规定“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以法律形式对法官物质保障做了规定。1912年发布的《对外宣言书》中,在公民权利关系上求法律同等地对待各民族人民权利。孙中山十分重视移风易俗,法令宣布以后官厅人员咸以官职相称,一律革除前清关于“大人”“老爷“的称呼,并要求民国的官吏树立“公仆“”意识。针对买卖人口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孙中山指出:“自法兰西人权宣言书出后,自由博爱平等之义,昭若日月。各种法律,凡属人类一律平等,无有阶级。”在《保护人民财产令》中规定:“凡在民国范围内之人民所有一切私产,均应人民享有非经正式裁判宣告,不得擅自充公或者查封。”

——摘编自《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改革》(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改革的意义。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亚历山大作这决定时也受到许多贵族的鼓励,这些贵族赞成解放农奴是为了利用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欧洲对谷物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俄国史学家尽管一致承认列宁有关革命形势的概念是正确的;但围绕如何解释这种概念仍有分歧。德国史学家全面否定这种概念,认为涅奇金娜提出的农村大量骚动对政府有关农民问题的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施拉姆认为,改革前几十年的种种情况并非证明“沙皇和贵族坐在火药桶上”,更不能够谈什么农民革命,只是一小部分农民愤愤不平,而穿上军装的昔日农奴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忠心耿耿地为自己祖国和自己沙皇”作战。

——摘编自张广翔《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

(2)材料二中德国与俄国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史学争议问题?1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朝的司法机构基本沿袭了封建旧制;中央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审判、复核和监察,地方审判权由行政长官兼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治外法权”。19世纪末,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1902年清廷下诏“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改。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6年,清政府将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不再具有审判职能,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法部设置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1907年,在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府(直属州)设地方审判厅,州县设初级审判厅。清政府还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1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政革回眸】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建立后,为了现国自己统治的经济基融,明太祖朱元着力于恢复和友展农业生产。早在1358年朱元就派水军元帅康茂才为督水田使,专管农田水利。救至1394年,成塘堰40987处,河162处,败陂梁堤岸5048处。1365年朱元诏令裁种桑麻和木棉,同时把种植桑麻木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吏政绩的重要标准。由于元末田地多为豪强所霸,1370年迁徙苏、松、嘉,湖等地的富民5300户到临濠(凤阳府)。大量富户远离乡土,减轻了当地农民的剥削。1372年诏令陕西、河南,山东等州县田地,允许农民尽カ开垦,缺少耕牛,派官到广东购买,然后分给农户。明初对于新抚地区的夏秋粮税,多次进行减免。江南地区也以支持战争有功,多次减免。对受灾地区也以免税为救济——朱元璋推行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使全国交納田赋的土地总额增加到五六百万顷之多。荒地大部分开垦了,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民流下的血和泪,却养肥了新皇朝的封建地主。正是在此基础上,明初封建经济得到了一定恢复和发展。——摘编自夏曾佑《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括明初发展农业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太祖进行农业改革的影响。1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84年9月,首届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在浙江召开,会议形成了“先改后调,改中有调”、实行放调结合的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价格双轨制经济政策诞生。双轨制是指同时存在着体制内(计划轨)和体制外(市场轨)两种价格体制,是中国政府为改革价格体系而采用的一种过渡性定价方案。改革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实施阶段(1985—1991年)。改革的区域由农村扩展到城市;改革的对象由价格体系扩展到购销体制;改革的手段由以调为主转向以放为主、调放结合。二是逐渐向市场定价方向并轨阶段(1992—1997年)。这一阶段,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既改善了价格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也为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创造了必要条件。1984年9月,首届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在浙江召开,会议形成了“先改后调,改中有调”、实行放调结合的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价格双轨制经济政策诞生。双轨制是指同时存在着体制内(计划轨)和体制外(市场轨)两种价格体制,是中国政府为改革价格体系而采用的一种过渡性定价方案。改革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实施阶段(1985—1991年)。改革的区域由农村扩展到城市;改革的对象由价格体系扩展到购销体制;改革的手段由以调为主转向以放为主、调放结合。二是逐渐向市场定价方向并轨阶段(1992—1997年)。这一阶段,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既改善了价格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也为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创造了必要条件。——摘自田伟《双轨制改革的历史回顾及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双轨制”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双轨制”价格改革的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详解】

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将大量的土地分给农民,极大地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得鲜卑族从一个以游牧为主的民族逐渐成为了农耕民族,故A项正确。均田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租佃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均田制无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均田制是在不触动贵族官僚地主占有利益的前提下实行的土地制度,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2、B【分析】【详解】

“宗室贵戚多怨望”是指其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打击了贵族的势力,故B项正确,排除ACD。3、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是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才能实现中国资产阶级参政议政的政治愿望,所以材料说明的是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考点:历史上的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4、A【分析】【详解】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答案为A项。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是在东南江浙一带设置发运使,负责购买物资并运往京城;盐铁专营是指一些重要的手工业部门由官府经营;市舶制度是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5、D【分析】【详解】

“废除这样一种关联无数人切身利益的选官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风波”说明多数人已经接受科举制落后这一事实,开始正视教育形式的改革,故选D项;“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在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兴起办新学的高潮,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清末新政的主观目的是以维护清朝统治为前提的,不会以人民利益为重,排除B项;1905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材料也无法得出“深入人心”,排除C项。故选D项。6、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邸店是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柜坊专为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飞钱又称便换,他们的出现使各地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故答案为B项。A项,邸店、柜坊、飞钱主要用于国内的区域贸易,不是对外贸易需要,排除;C项,为储存金银财物提供服务是柜坊的作用,与邸店、飞钱不符,排除;D项,为兑换钱币服务是柜坊和飞钱的作用,与邸店不符,排除。

【点睛】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有:

a.排除法;找准比较角度,从同中找异或从异中求同,逐个“肯定”或“否定”。

b.正误判断法,注意各备选项表述的正误,再结合“选项”进行比较和鉴别,得出正确答案。很多情况下是两种方法同时并用。7、A【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孕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分析可知,批评的对象是皇帝,所以应是谏议制度,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故答案为A项。B项,结合所学知识,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听命于中央,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并不能说明君臣关系趋向平等,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谏议制度与官员升迁无关,排除。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8、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9、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1979年;针对当时的经济发展现状”得出英国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根据“长期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对于英国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得出社会福利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根据“撒切尔夫人当选为英国历史上首任女首相”得出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根据所学可知,当时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影响:根据“对福利机构的大規模私有化”得出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市场化发展;根据“弥补财政赤字”得出缓解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困难;根据“改革深刻触动英国底层人民的利益,中产阶级急剧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得出不利于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根据所学可知,撒切尔夫人的改革促进了英国经济恢复发展。【解析】(1)背景:英国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社会福利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影响: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市场化发展;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缓解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困难;不利于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背景:依据材料“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面对前朝官吏苛刻残暴的司法恶习”“仿效西方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可知背景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旧司法制度的弊端;西方思想及司法政治的影响。特点:根据材料“临时政府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近代司法独立原则,仿效西方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并结合所学可知中西结合;根据材料“在审判机制上倾向于“四级三审制”一概不准体罚和刑讯逼供以法律形式对法官物质保障做了规定在公民权利关系上求法律同等地对待各民族人民权利。孙中山十分重视移风易俗针对买卖人口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在《保护人民财产令》中规定”可知特点为涉及广泛。

(2)结合所学可以从增强国人的民主法制意识、促进社会发展、后世的司法制度改革等角度分析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改革的意义。【解析】(1)背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旧司法制度的弊端;西方思想及司法政治的影响。特点:中西结合;涉及广泛。

(2)意义: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民族法制意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对以后的司法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和对待史学争议问题的态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1)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克里米亚的灾难”“这些贵族赞成解放农奴是为了利用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欧洲对谷物的不断增长的需求”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当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2)根据材料中的“德国史学家全面否定这种概念,认为涅奇金娜提出的农村大量骚动对政府有关农民问题的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等信息可以看出,“革命形势的发展是否是导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是德国与俄国学者争论的焦点。联系所学可知,对待史学争议问题,应以“百家争鸣”的态度来对待;要从掌握史料丰富与全面的程度、正确的历史观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判断。【解析】(1)①政治上农民骚动;②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③思想上启蒙运动的影响;④导火线;克里米亚战争俄国的失败。

(2)焦点:革命形势的发展是否是导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如何看待:①史学争议是正常的学术现象,应以“百家争鸣”的态度来对待学术争议;②判断学术观点正确与否主要看掌握史料丰富与全面的程度;是否有正确的历史观;是否有正确的研究方法;等。12、略

【分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司法体系的建立;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2)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主要从“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传人中国、清政府认识到司法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等进行多方面分析。

点睛:选修模块的考题一般都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相关分析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所以一般情况下,考查内容均不是选修课本上的基本史实。这就需要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相关知识迁移过来回答有关问题。【解析】(1)引进西方司法制度和原则;建立独立司法体系;确立公开公正的诉讼和审判制度;重视司法人员的素质提升。

(2)鸦片战争后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传人中国;清政府认识到司法改革的迫切性;清末新政开启近代司法改革。13、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早在1358年朱元就派水军元帅康茂才为督水田使;专管农田水利”可知任用军事官吏管理农田水利;依据材料“把种植桑麻木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吏政绩的重要标准”可知经济作物发展快慢与考核地方官吏相联;依据材料“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