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7/23/wKhkGWeeDB6AASvjAAF20lDveX8124.jpg)
![2025年人教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7/23/wKhkGWeeDB6AASvjAAF20lDveX81242.jpg)
![2025年人教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7/23/wKhkGWeeDB6AASvjAAF20lDveX81243.jpg)
![2025年人教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7/23/wKhkGWeeDB6AASvjAAF20lDveX81244.jpg)
![2025年人教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7/23/wKhkGWeeDB6AASvjAAF20lDveX812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图2为赤道太平洋上空的“沃克环流”示意图。“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太平洋海区异常增温,使“沃克环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其它经向;纬向大气环流,引起天气变化甚至产生灾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厄尔尼诺”发生时,()A.赤道太平洋海区的沃克环流势力增强B.使南太平洋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流动C.使环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气候异常D.太平洋东部的渔场因饵料增多而增产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温度的变化C.内部压力的变化D.物质温度的变化3、下图表示某区域某日沥青路面、草地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若该日有风从草地吹向沥青路面,则风最大的时候约在()
A.6点B.10点C.14点D.18点4、如果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MN为下垫面,则()
A.甲处代表陆地B.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C.环节④是地表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方式D.人类活动对环节③的影响最大5、减轻飓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监测预报②限制工业生产规模③保护和恢复原有湿地④加固海岸堤防⑤建设格栅坝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6、下图甲;乙、丙、丁四区域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
A.甲B.乙C.丙D.丁7、图5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地质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B.乙、丙类岩石含有化石C.①表示板块的碰撞挤压D.②③④均属于内力作用8、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岛B.日本广岛核爆炸C.因雪崩造成登山队员遇难D.核电站泄露造成人员患辐射病9、在自然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灾害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害程度最高的地域是。
①经济发达的地区②经济落后的地区。
③防灾抗灾能力强的地区④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
(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____。
(4)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____。
(5)D所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11、各层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
高度。
特点。
对流层。
低纬度17—18千米;
中纬度10-12千米;
高纬度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____;(主要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对流层中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____
②____运动显著。对流层高度由低纬度向高纬____;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通过对流运动上升、降温,成云致雨。风、云、雨、雪等现象均发生在这一层。
与人类关系密切。
平流层。
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④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因为该层气温基本不受地面影响,而是靠____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22-27千米臭氧含量最大。
⑤气流以____运动为主。该层上热下冷;不易对流,大气稳定。
⑥大气稳定,水汽和固体杂质少,无云雨现象,____好;适合航空飞行。
⑦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有利于航空飞行。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
以上。
⑧气压低;密度小;
⑨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____,能反射____;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⑩气温先降后升。
能传播无线电短波。
1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将以下选项分布填入表中;以完成关于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和生命现象的描述(无代表现象则不填)
①哺乳动物②喜马拉雅山脉形成③无脊椎动物④联合古陆解体⑤两栖动物。
⑥蕨类植物⑦爬行动物⑧被子植物⑨联合古陆形成⑩裸子植物。
。代。
纪。
距今年代(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海陆变化。
代表性动物。
代表性植物。
代表性动物。
代表性植物。
新生代。
第四纪。
2.6
新近纪。
23
23
古近纪。
66
66
中生代。
白垩纪。
145
侏罗纪。
201
201
三叠纪。
252
252
古生代。
二叠纪。
299
石炭纪。
359
359
泥盆纪。
419
419
志留纪。
444
奥陶纪。
485
485
寒武纪。
541
541
前寒武纪。
原始藻类。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北京时间5月6日21时53分,印度尼西亚班达海发生7.2级强震,震源深度为110千米,随后多个国家相继发布海啸预警。材料二下左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右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材料三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
(1)岩石圈范围在左图中对应的字母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字母C对应圈层的特点有___________。
(2)地震救援“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___________。
(3)请你为学校和家庭提出应对地震灾害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14、地心游记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长篇科幻小说《地心游记》讲述了探险家布洛克教授同他的侄儿同克赛和向导汉思斯按照前人的指引,在地底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艰辛跋涉,进行科学探险的故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放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目前人们主要靠各种间接手段了解地球内那。材料二1901年,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材料三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莫霍洛维奇和古登堡,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慢和地核三个圈层。如图为“地展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图中的短波A为____波,地震波为B改____波,不连续面D为____面,不连续面F为____面。
(2)图中地震波波速较快的是____(填字母)被,它能在____中传播。
(3)图中C为____,E为____,H为____,其中G的物质状态为____,原因是____。
(4)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A.北京B.拉萨C.成都D.上海15、读“世界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自然带名称。D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
(2)F→G→H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3)D地的气候类型_______;该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
(4)C气候在南美洲西海岸能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主要是受到__________的影响(填洋流名称),受该洋流的影响,形成的渔场是_______。16、概念:对地理数据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7、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18、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_____)A.正确B.错误19、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制约因素。(_____)A.正确B.错误20、地球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幅度不大。(_______)A.正确B.错误21、太阳活动强烈时,可能会影响地球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_____)A.正确B.错误22、地壳和地幔构成地球岩石圈________。(判断正误)A.正确B.错误23、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取之不尽、稳定、廉价又无污染的特性,己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3题,共27分)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主峰海拔4165米。阿特拉斯山区自然风光独特,山顶终年积雪,山脉东南侧一年四季烈日炎炎,热浪滚滚,沙漠广布,山麓地带(M处)有喜温好湿的棕榈分布;西北地区气候宜人,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赢得了“北非花园”的美称。下图为阿特拉斯山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指出阿特拉斯山脉的走向,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说明其形成过程。
(2)阿特拉斯山一面是沙漠,一面是“北非花园”,分析其形成原因。
(3)简述图示西南部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4)试分析说明阿特拉斯山区域适宜发展高山滑雪的有利自然条件。25、读下面两幅图;左图为某地区示意图,右图为左图D处附近地质地貌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乙处地貌名称为_______;主要是受_______外力作用形成的。
(2)左图中A;B、C三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
(3)通过图中信息知道,A、C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___)。(单选)。A.平原地形B.资源丰富C.气候暖湿D.交通发达(4)右图中甲处地貌为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
(5)本地区拟建由内陆高原通向沿海的铁路,经过D处时,应尽量避开右图中_______(甲、乙、丙)处。原因_________。26、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某时刻等日照时间图(单位:小时),OA、OB为日期界线,P点纬度为70°。材料二下图示意某日正午时刻广州市和海口市同等规格楼房影子(阴影部分)分布状况。此后的几天中,海口市楼房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1)根据材料一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当P点影子朝向正北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2)根据材料一在下图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条件:A点全年昼夜平分,B点为侧视图中心,C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要求:画出太阳光线、地轴、地球自转方向、昼夜范围、0时经线、晨昏线。(3)根据材料二分析,此后的三个月中,广州市楼房的影子会出现什么变化?(4)根据材料二分析,此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的昼夜状况会出现什么变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厄尔尼诺是指圣诞节前后发生在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太平洋海区的沃克环流势力减弱,A错;南太平洋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B错;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会使冷海水上翻减弱,渔场饵料减少,鱼类减产,D错;“厄尔尼诺”发生时,使环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气候异常,C正确。故选C。
【点睛】2、A【分析】【分析】
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相关知识。
【详解】
地球内容圈层的划分是以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而形成的两个不连续界面为依据;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点睛】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3、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沥青路面气温较高,形成低气压,草地气温较低,形成高气压,风由草地高气压吹向沥青路面低气压。又据图可知,该日的14时,沥青路面温度大幅高于草地温度,气压差异也最大,气压梯度力最大,故从草地吹向沥青路面的风,风力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4、B【分析】【分析】
【详解】
甲处箭头向上,代表水汽蒸发,所以甲处代表海洋,故A错误。环节②在高空把水汽输送到陆地,所以②代表水汽输送,故B正确。环节④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但是地表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故C错误。环节③代表大气降水,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5、C【分析】【分析】
【详解】
加强对飓风的监测预报以及加固海岸堤防是防御飓风的重要措施①④正确;限制工业生产规模对于减轻飓风没有关系;②错误;同时湿地能储蓄飓风带来的降水,并在风雨后将其慢慢释放,从而减少洪水的发生,③正确。建设格栅坝可以预防地质灾害。⑤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
【点睛】
自然灾害可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格栅坝最适合于拦蓄含巨石、大漂砾的水石流、稀性泥石流和挟带大量推移质的高含沙洪水,也可布置在粘性泥石流与洪水相间出现的沟道;而不适用于拦蓄崩滑体和间发性粘性泥石流以及细颗粒的泥流、水沙流等泥石流河沟。6、C【分析】【分析】
考查经纬网;半球的划分。
【详解】
读图可知,甲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A不合题意;乙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低中纬度,B不合题意;丙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C符合题意;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低中纬度,D不合题意。故选C。7、D【分析】试题分析:读图可知,岩浆喷发(②)侵入地壳内部经冷却凝固生成侵入岩(丙),或直接喷出地表生成喷出岩;侵入岩受到变质作用(④)生成变质岩,喷出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物,或受到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乙);沉积物在沉积作用(①)下生成沉积岩(甲),沉积岩经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乙);变质岩重熔再生(③)生成岩浆。大理岩属于变质岩,A错误;乙是变质岩,丙是侵入岩(岩浆岩),化石常含于沉积岩中,B错误;①表示沉积作用,C错误;②③④分别是岩浆喷发、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都属于内力作用,D正确。8、C【分析】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火山岛是自然现象,因雪崩造成登山队员遇难属于自然灾害,核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据此选C。
【点睛】
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该概念包含两个要点:属于自然现象,该现象对人类造成危害。9、D【分析】自然灾害的受灾程度与自然灾害的等级有关,还与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与防灾抗灾能力有关。灾害程度最高的地域的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据此选D。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自然带判断;自然带分布、自然带成因、自然带分异规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详解】
(1)自然带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但自然带类型与气候类型并不一定一一对应,有些气候类型可以形成多个自然带,有些自然带具有多种气候类型。温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相似。温带大陆东岸往往形成温带季风气候或较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西岸往往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也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
(2)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东岸往往形成季风环流,形成季风气候影响,但因纬度不同,气温有明显差异,纬度较低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较高的为温带季风气候。
(3)自然带D;C、B、A处于不同纬度;位于不同的温度带,它们之间的更替方向为南北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4)自然带D;E、F离海洋远近不同;水分条件有明显差异,分别形成森林、草原、荒漠,它们之间的更替方向为由沿海向内陆,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水分条件。
(5)D自然带位于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该地处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地区,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因为冬季温和,形成常绿林,为了适应夏季火热干燥的气候,当地常绿林的叶片上覆盖着一层腊质物质,形成硬叶林。【解析】C、H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G、H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降低地面0.6℃对流降低上升臭氧层平流能见度电离层无线电波1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地球的演化历程为背景;考查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和生命现象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熟记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化。地壳演化史中:
动物界发展阶段:
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
植物界发展阶段:
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茂;中生代白垩纪以来(新生代)为被子植物时代。
地球海陆的演变历史:
(1)太古宙;地球上是一片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2)元古宙,现在陆地的位置大部被海洋所占据,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若干大片陆地。(3)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此时期联合古陆形成。(4)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此时期联合古陆解体。(5)新生代,发生了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形成许多高山,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形成。此时期喜马拉雅等山脉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
据此填表如下:
新生代:代表性动物为①哺乳动物;代表性植物为⑧被子植物;海陆变化为②喜马拉雅等山脉形成。
中生代:代表性动物为⑦爬行动物;代表性植物为⑩祼子植物;海陆变化为④联合古陆解体。
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泥盆纪代表性动物为⑤两栖动物;代表性植物为⑥蕨类植物;海陆变化为⑨联合古陆形成。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代表性动物为③无脊椎动物。
【点睛】
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①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②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解析】。代。
纪。
距今年代(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海陆变化。
代表性动物。
代表性植物。
代表性动物。
代表性植物。
新生代。
第四纪。
2.6
①
⑧
②
新近纪。
23
23
古近纪。
66
66
中生代。
白垩纪。
145
⑦
⑩
④
侏罗纪。
201
201
三叠纪。
252
252
古生代。
二叠纪。
299
⑤
⑥
⑨
石炭纪。
359
359
泥盆纪。
419
419
志留纪。
444
③
奥陶纪。
485
485
寒武纪。
541
541
前寒武纪。
原始藻类。
13、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印度尼西亚地震及地球圈层分布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岩石圈的圈层结构;地震波的特点、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需要结合课本关于地球内部圈层介绍即可作答。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因此对应图中D和E;根据课本所学字母C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因此①为D;②为E、C圈特征为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2)根据所学可知;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此外建筑物抗震结构与质量也影响救援时间,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针对题干要求行为主体学校和家庭角度从加强地震逃生演练;准备地震急救包、学习逃生技能等方面回答,合理即可。
【点睛】
地震灾害应对措施:加强对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管理、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努力提升地震应急能力、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汲取教训,防患未然。【解析】DE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增加建筑物抗震等级;加强地震逃生演练;准备地震急救包;学习避震及逃生技能。(任答2点)1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地心游记》及地震学家的故事为材料设置问题;下设4个小题,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相关知识掌握及运用能力。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地震波传递速度较快的为纵波;较慢的为横波,依据距离地表深度50千米处为莫霍界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处的为古登堡面。故图中,A为横波;B为纵波;D为莫霍界面;F为古登堡面。
(2)地震波传递速度较快的为纵波;较慢的为横波,纵波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故图中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的为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材料;在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内为地核,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故图中C为地壳;E为地幔;H为内核;G为外核,物质状态为液态,原因是横波不能在该圈层中传播。
(4)地震波的传播时间会因为地壳的厚度增加而延长;地壳厚度越大的地方在地球表面表现为海拔越高,ACD都处于平原地区,海拔较低,地壳厚度较薄,因此排除ACD;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地壳厚度较大,B正确。故选B。
【点睛】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解析】(1)横波纵波莫霍界面古登堡面。
(2)B固体;液体和气体。
(3)地壳地幔内核液态横波不能在该圈层传播。
(4)B15、略
【分析】(1)根据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名称,D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F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F→G→H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3)D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是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4)C气候在南美洲西海岸能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主要是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受该洋流的影响,形成的渔场是秘鲁渔场。【解析】(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中纬度(3)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4)秘鲁寒流秘鲁渔场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输入处理储存管理查询分析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7、√【分析】【分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潮汐是由天体之间的引力产生的,故钱塘江大潮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点睛】
钱塘江大潮除了受天体引力影响之外,还受到海湾形状的影响,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口状向海洋敞开,向陆地推进的潮水在前进过程中受到海湾约束挤压,水位逐渐升高,从而形成罕见的大涌潮。18、√【分析】【分析】
【详解】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如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本题说法正确。
【点睛】19、×【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水平也不断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加大,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所以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并不是人类生产的制约因素,本题描述错误。20、×【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公转的周期适中、自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更替周期适中,则白天不会升温过高,夜晚降温不会过低,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幅度不大,故上述结论错误。21、×【分析】【分析】
【详解】
磁暴现象是因为太阳风扰乱地球磁场形成的;而不是扰乱电离层。太阳风被地球磁场吸附到两极,与大气产生摩擦,发生了极光现象。
【点睛】
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导致磁暴,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22、×【分析】【分析】
【详解】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为岩石圈。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23、√【分析】【详解】
在目前人类普遍使用石油和煤作为能源能源使用;这些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太阳能能量大,清洁;无污染的特点是优质的清洁能源,因此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点睛】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在大约50至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四、综合题(共3题,共27分)2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山脉走向及成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区域农业发展条件、滑雪场建设条件等知识点;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一般。
【详解】
(1)根据图中等高线延伸方向判断;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邻地中海和大西洋,因此该地位于非洲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相向水平运动碰撞挤压,垂直上升运动,隆起形成山脉。
(2)沙漠与“北非花园”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水分条件;图中阿特拉斯山东南面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形成沙漠。西北面属于地中海气候,阿特拉斯山阻挡了沙漠向西扩展,也阻挡了西风的深入内陆。使西风带来的水汽主要影响山脉西北部地区。所以一侧是沙漠,一侧有“北非花园”之称。
(3)寒暖流交汇处或盛行离岸风的海域;饵料丰富,易形成大渔场。图示西南部海域受东北信风影响,对大陆西岸而言,东北风为离岸风,表层海水被带走,底层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海面,使浮游生物富集,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198-2024老旧汽车估值评价规范
- STAT3-IN-39-生命科学试剂-MCE-5782
- ANO1-IN-4-生命科学试剂-MCE-2608
- 3-Methoxybenzeneboronic-acid-d3-3-Methoxyphenylboronic-acid-d-sub-3-sub-生命科学试剂-MCE-9929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产品销售退换货及售后服务协议
- 2025年度游戏工作室游戏市场调研分析师用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旅游区集体土地入股联营协议
- 2025年度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同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店转让合同含美容院品牌形象使用权及广告推广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环保餐饮商铺租赁协议
- 2025版林木砍伐与生态修复工程承包合同2篇
- 2025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年中国硫酸钾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课题申报参考:社会网络视角下村改居社区公共空间优化与“土客关系”重构研究
- 乡镇卫生院2025年工作计划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初中学业水平生物试题含答案
- 微生物组与胆汁性肝硬化
- 机动车辆保险理赔实务2023版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
- 最完善的高速公路机电监理细则
-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