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七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七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七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七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七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七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7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1、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A.1.2cm/sB.1.2m/sC.12cm/sD.12m/s2、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C.寒冬季节;户外的雪人变小。

D.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

​3、两块相同的海绵分别置于相同的磅秤上,取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置于海绵上,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磅秤示数F甲、F乙大小及海绵下陷深度h甲、h乙的比较;正确的是()

A.F甲=F乙,h甲>h乙B.F甲=F乙,h甲=h乙C.F甲<F乙,h甲=h乙D.F甲>F乙,h甲>h乙4、小张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5、为了“研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现有下列实验器材:

(1)弹簧测力计;(2)天平和砝码、(3)统一规格的长方体木块2~3块、(4)海绵、(5)量杯.

其中一组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A.(2)、(3)B.(3)、(5)C.(3)、(4)D.(1)、(4)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来测量温度的。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

7、某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沉迷于电子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因近距离注视屏幕导致眼球中某个结构凸度增加而形成近视.这一结构是____.8、质量的测量:实验室测质量的工具是____;其他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9、人们常用手机进行“自拍”,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自拍”时,手机镜头到人的距离应____透镜的二倍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____Hz,人类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交通噪声是城市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____和____控制了噪声。

禁止鸣笛高速路旁隔音墙。

甲乙11、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

1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在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后,小球沿右侧上升的最高位置依次为A、B、C.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右侧斜面越____,小球____.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一块完整的骨骼肌属于组织。()14、人体有八大系统,这些系统独立工作,互不相干。()15、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16、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观察细胞。17、取口腔上皮细胞的准确部位应是侧壁上。18、在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最初阶段(指幼叶变绿前),幼苗干重有可能大于种子干重。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1题,共3分)19、图片18、物体A放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受到80牛的竖直向下的重力G、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60牛、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40牛的作用。请在图中画出这三个力的示意图。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2题,共4分)20、根据已给出的入射光和出射光;请在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21、如图所示;光线AO是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射向水面的一条光线.请画出光线AO通过凹透镜前的入射光线;在水面的反射光线以及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4题,共36分)22、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在运送的大石块下面垫上圆形滚木。北京故宫有一整块雕龙的大石阶重30多吨,在没有大型起重工具的情况下,据说是在冬天运送的,首先在地上泼水,结冰后再推拉行运。以上做法分别利用了什么原理?23、将一质量是6g的金戒指缓慢漫设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称得溢出水的质量是0.4g,问:此戒指的密度是多少?24、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25、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如图,S为驾驶员眼睛位置,MN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NS的入射光线,并标出BM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速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速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解答】解:∵1km/h=m/s;

∴正常情况下,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4.5km/h=4.5×m/s≈1.2m/s左右。

故答案为:B2、D【分析】【解答】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错误;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错误;

C;雪人变小;雪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错误;

D;冰花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3、A【分析】【分析】(1)磅秤是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只要物体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磅秤的示数就不会改变;(2)海绵下陷的深浅表明压强的大小,而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系.本题关键:一是知道物块对接触面的压力是不变的,二是磅秤是质量的测量工具,三是对于这种上下口不一样大的物块,注意放置方法不同时,受力面积不同.

【解答】解:(1)比较甲、乙可知,物块无论怎样放置,它的质量是不会变的,因此磅秤的读数F甲=F乙;(2)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图中海绵的受力的作用面积小于乙,因此,甲的压强大于乙,海绵下陷会较深,即h甲>h乙.

故选A.4、C【分析】【分析】①压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受力物体的形变上;受力物体形变程度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

海绵是比较容易发生形变的物体;可以用海绵来感受压力,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图中用桌子压海绵;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桌子的重力,在海绵上放一个砝码来增大重力从而增大压力;受力面积等于桌子和海绵的接触面积,通过倒放来增大受力面积;

③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压力的大小一定;同样的道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受力面积一定;

④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变化的那个物理量就是需要探究的因素,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得出结论.本题考查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用到的比较多的探究方法,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需要掌握.

【解答】解:A.图中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桌子正放和倒放改变海绵的受力面积,桌子上加砝码以改变海绵受到的压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故A正确;

B.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故B正确;

C.海绵比较容易发生形变;所以应该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而不是用海绵的凹陷面积来表示,故C错误;

D.由图甲;乙可知;海绵的受力面积(等于桌子腿的底面积)是一定的,乙图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桌子和砝码的总重力)比较大,海绵的凹陷程度大,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图乙、丙可知,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桌子和砝码的总重力)一定,乙图海绵的受力面积(等于桌子腿的底面积)比较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说明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D正确.

故选C.5、C【分析】【分析】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影响压强即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探究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强和压力的关系时要保证受力面积一定而压力不同;探究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保证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此题考查我们实验时选择器材的能力,这是我们实验的基础.

【解答】解: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探究压强和压力的关系时:采用木块叠加的方式改变压力的大小;都采用平放的方式使受力面积一定;

探究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采用同一木块保证压力的大小一定;采用分别平放;侧放和竖放改变受力面积.

因为海绵是比较容易发生形变的;可使用海绵来感受压强,海绵发生形变程度大的,说明海绵受到的压强大.

故选C.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气体的热胀冷缩左0【分析】【分析】我们通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而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气体跟液体的差别在于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解答】(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此处的刻度应标0℃;

故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2)左(3)07、晶状体【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视眼的成因;解答时可以从近视眼的成因和成像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正常眼),才能看的清楚,某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沉迷于电子游戏,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故答案为:晶状体.8、托盘天平磅秤杆秤电子盘秤【分析】【分析】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解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有杆秤;磅秤、案秤、电子秤等。

故答案为:托盘天平;杆秤;磅秤;案秤9、凸大于【分析】【解答】解:手机拍照与照相机原理相同;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手机镜头到被拍人的距离应满足大于二倍焦距的条件.

故答案为:凸;大于.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10、300能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分析】【解答】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又因为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中;所以能听到;

图甲是禁止鸣笛的图标;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图乙中的隔声板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已知翅膀2s内振动了600次,可以求出频率;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11、升华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分析】【解答】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瓶内出现紫色气体,是因为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这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停止加热,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凝华现象。

【分析】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12、光滑;上升高度越大【分析】【解答】解:由实验现象可知;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阻力越小则上升的高度越大,由此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右侧斜面越光滑,小球上升高度越大.

故答案为:光滑;上升高度越大.

【分析】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阻力越小则上升的高度越大,伽利略通过上述实验推理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一直运动下去.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B【分析】【解答】“一块完整的骨骼肌属于组织“这句话的重点字眼是“完整”二字;一块骨骼肌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

【分析】一块骨骼肌最外面的膜属于结缔组织膜,肌腹主要是由长纺锤状的肌肉细胞构成的,属于肌肉组织,内外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一块骨骼肌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14、B【分析】【解答】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它们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结构层次,人体有八大系统,这八大系统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15、B【分析】【解答】只有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才有叶绿体的存在,比如叶肉细胞。而在非绿色部分的细胞中,是没有叶绿体的,比如根部的细胞。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和叶绿体关系的理解,极易犯错。16、B【分析】【解答】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因为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需要让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物像。因此,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而非是越大越有利于观察细胞。故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制作临时装片时的注意事项,与显微镜的知识相结合,难度较大。17、A【分析】【解答】取口腔上皮细胞时是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由此可知;该句话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取口腔上皮的位置,较为简单。18、B【分析】【解答】在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植物的根不断的吸收水和无机盐,使植株叶内的水不断增多,而种子里面的有机物不断的被分解,所以使幼叶鲜重大于种子干重。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四、作图题(共1题,共3分)19、【分析】【分析】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线段的末端内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末端标上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就是力的示意图。

其中:重力的大小为80牛;方向是竖直向下(试卷上应该是垂直纸的边缘向下)

支持力的大小为60牛;方向是垂直于斜面向上。

摩擦力的大小为40牛;方向是沿着斜面(与斜面平行)向上。

【解答】如下图。

五、其他(共2题,共4分)20、【分析】【解答】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向主光轴方向偏折,光线会聚了,故填入凸透镜;如图所示:

【分析】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根据入射光和折射光的方向,判断光线被会聚了还是发散了.若光线被会聚则填凸透镜,若光线被发散则填凹透镜.21、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据此作出光线AO通过凹透镜前的入射光线;

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分析】【分析】(1)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