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2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1807年,法国马赛港拥有三百三十艘远洋轮船,而到1811年只剩九艘。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的吞吐量,从1807年的288000吨下降到1812年的60000吨。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北德意志和荷兰的港口。.上述情况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工业革命加速推进B.拿破仑帝国实施“大陆封锁”C.《航海条例》的颁布D.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2、“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形容的是徽派建筑的显著特点。下列有关徽派建筑艺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宏村承志堂门楼上的《唐肃宗宴官图》为徽派木雕艺术的精品B.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坊是徽派石雕艺术的代表作C.徽派民居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剪纸窗花,显现典雅俊秀之气D.明代徽雕注重镂空效果,给人以玲珑剔透的美感3、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①自行车②有轨电车③公共汽车④面的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如图是1952年张文新创作的宣传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作品。

A.促进了公共卫生观念的普及B.开创了独特的群众动员方式C.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风格D.反映了美国孤立政策的破产5、下表是对美国城市数目;人口等在不同时段的统计。由此推知;美国。

A.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工业发展已位居世界首位6、中唐以后,唐城市中出现了“侵街打墙,接檐造舍”和坊内开店的现象,一些里坊“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据此可知,唐朝()A.坊市时空界限被彻底打破B.雇佣导致人身束缚松弛C.工商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弱化7、西汉时,高资地主是指经营手工业、商业和高利贷起家的地主,“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个别人积资可到五千万钱,甚至万万钱。但当时以高资而取得土地是不受法律许可的。由此可见,当时()A.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升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到保护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已形同虚设8、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下列中医药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①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②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成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③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唐本草》

④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成中药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9、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24分)11、【运河与时代发展】材料一英国运河时代(1761~1835年)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基本合拍绝非偶然。英国史学家道格拉斯•费歇认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是棉花、煤、铁及运输”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连接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随之布里奇沃特运河于1761年7月通航,它同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一样,成为英国运输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该运河通航后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投资高潮,一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英国近代运河体系的最后一笔由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但此时英国运河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早已成为历史,新的竞争者铁路取代运河往昔的显赫地位,成为英国内陆运输的主宰。——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材料二19世纪,欧洲国家在大力修建铁路的同时,还大规模开凿运河。鹿特开的新河道和阿姆斯特丹的北海运河使荷兰成为通向德国内地的重要转运站;德国人开凿了基尔运河;在不列颠,曼彻斯特运河的开凿使远洋船只可以深入到北方工业区的心脏。其中最负盛名的则属苏伊士运河,它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去的航程,大致可缩短8000~10000千米以上。它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据《简明世界通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运河时代”到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伊士运河的发展状态,并简述其原因。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65年,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约600米的铁路,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京城百姓“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不久,步兵衙门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铁路拆除。

19世纪末20世纪初,纵横中国大陆的铁路网雏形出现。法国铁路工程师埃斯巴尼总结.了中国境内的铁路:第一类,以征服方式强加给中国人的铁路一-俄国的中东铁路,德国的山东铁路,法国的云南铁路;第二类,名义.上属于中国,但管理运营和利润分配都以签订借款和经营合同的形式被外国力量攫取的铁路-一京汉铁路、粤汉铁路;第三类,建设权和经营权属于中国的铁路,使用以中国国民收入为担保的借款,外国控制力量有限一津浦铁路、广九铁路。——摘编自田吉舷《中国近代铁路的灰暗记忆》材料二1828年美国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至1850年,美国铁路总长居世界第一位。1850年,国会通过法令:在拟议中的铁路线两侧间隔地段每一英里铁路赠予6平方英里的土地。1867年,国会通过给铁路修筑公司以巨额贷款的法令。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与中央太平洋铁路在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内战结束后,美国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到19世纪末全美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据统计,美国的铁路建设投资的85%为私人投资,居民积极购买股票和认购债券。铁路是19世纪后期美国西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无可争议的重要原因,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摘编自齐斌《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进行铁路建设的条件及影响。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封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新型都城;它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都市布局和生活方式。街道布局不规则,门朝大街而开的各种形状的房子被街巷连接起来;靠近城门的繁华郊区熙熙攘攘,到处是仓库;酒馆、商铺和娱乐场所。御街两旁分布着各式店铺;州桥的西南是著名的张家油饼铺,上新桥的南边是每日杀猪千头的屠宰场,许多购物的地方都有不少专售衣服、装饰品、珠宝的作坊和店铺,州桥以南地方的夜市因猪肉、野味及其他美味佳肴而闻名。京城常年无休,娱乐场所被称为“瓦子”,其服务范围广,价格高低不一。

——摘编自卜正民《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有两次高峰。万历年间江南地区市镇数量约为226个;到清乾隆嘉庆年间增加到410个,约万户以上的大镇有15个,市镇数量整体上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这其中以盛泽;濮院和南浔人口最多,这三个超级大市镇都是专门的蚕桑市镇。此外还有双林镇和菱湖镇、震泽镇等,都是以丝织产业而闻名的小镇。随着蚕桑业的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到与蚕桑生产相关的行业中。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摘编自范虹珏、胡浩《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特色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工业化始于明治维新;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但直到1940年,城市化水平仍落后于当时的欧美工业化国家。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增长,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到197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达72.11%。这一时期,日本开始建设覆盖全国的新干线和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提出建设"日本列岛一日到达的经济圈"。同时期,日本共引进技术21863项,累计花费金额43156亿美元。当然,飞速发展的城市化,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1955—1972年的17年间,地价上涨了1715倍,工业垃圾以及生活垃圾更是聚集于城市不同的角落。

——摘编自孙波等《日本城市化的演进及启示》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实现了工业现代化。日本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及农村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日本投资的方式及渠道众多,除政府拨款之外,还有来自民众与企业的广泛参与。当然,民间的参与是全方面的,很多农村城镇的建设从总体规划设计到具体的操作落实,都充分体现了全民参与的原则。日本的小城镇中看不到高层建筑,但是日式传统住宅中现代化的水平很高,展示日本传统的古迹十分常见,这也使其农村城市化被称为现代化的"传统村庄"。

——摘编自刘志仁《日本推进农村城市化的经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农村城市化的特点及其成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9分)15、【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0.64%。1950-1957年,出现了一批新兴工矿业城市,武汉、太原和洛阳等老城市也进行了扩建改造,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持续增加。194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0.64%。1950-1957年,出现了一批新兴工矿业城市,武汉、太原和洛阳等老城市也进行了扩建改造,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持续增加。1978年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1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工作和生活在城镇的人口比重超过了50%,比1978年末提高33.3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1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为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保和住房等领域配套改革相继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明显加快,大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加速发展,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群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区域分布更加均衡。——摘编自《经济日报》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2011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9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37%,比2015年提高了3.4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6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小城市发展齐头并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促共进;新型城市蓬勃发展,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4分)16、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7、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1806年11月;拿破仑在柏林颁布了“大陆封锁令”,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而英国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对象,由此导致法国马赛港;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北德意志和荷兰等地港口贸易萎缩,故选B项;当时确实工业革命在加速推进,但工业革命会随着产品大增,会扩张世界贸易量,但材料显示的是贸易萎缩,故两者不存在直接因果联系,排除A项;《航海条例》产生于17世纪,上述事件发生在19世纪,故排除C项;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发生了,不能直接解释上述1807—1811年的变化,故排除D项。

【点睛】2、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徽派石雕艺术以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坊最具代表性,B项符合题意;徽派木雕艺术精品《唐肃宗宴官图》在承志堂前厅横梁上,不是门楼上,A项错误;配以剪纸窗花,显现典雅俊秀之气是平遥古城的建筑特点,不是徽派民居的特色,C项错误;徽派建筑注重镂空效果始于清代,不是明代,D项错误。3、C【分析】【分析】

【详解】

中国出现“面的”始于改革开放后,故排除④,①②③在建国之初都有,C项正确;排除ABD。4、A【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创作的这幅宣传画主要内容是宣传“防疫”知识,这有利于民众提高和普及卫生观念。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群众动员方式是在1952年开创的,B错误;该作品没有体现现代主义变形、夸张、怪诞等特点,C错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标志着美国孤立政策的破产,与题无关,D错误。故选A。5、C【分析】【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790—1880年美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人口比例迅速增加,这主要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加快了其城市化的进程,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经济结构的变化,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化而非工业化,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美国以外国家的信息,无法体现美国工业发展居世界首位,故排除D项。6、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中唐以后城市出现坊市时空界限被打破,这反映了国家对商业和城市的管控弱化,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中唐以后部分城市出现坊市时空界限被打破的现象,“彻底”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雇佣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部分现象,不能证明工商业市民阶层壮大,排除C项。故选D项。7、B【分析】【详解】

材料中高资地主“积资可到五千万钱,甚至万万钱”,财大气粗,如果允许高资地主合法取得土地,必然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因此根据材料“高资而取得土地是不受法律许可”可分析得知是国家基于保护自耕农经济,B项正确;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低下,排除AD项;西汉时,我国处于传统农耕社会,士农工商社会结构稳固,科举制度的废止使得传统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瓦解,排除C项。故选B项。8、B【分析】【详解】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成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成中药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B正确;孙思邈编著的是《千金方》,排除A、C、D。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9、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24分)11、略

【分析】【分析】

(1)

根据材料“英国史学家道格拉斯•费歇认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是棉花;煤、铁及运输’”和所学知识可知大宗物资与商品运输的需要;根据材料“该运河通航后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投资高潮,一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知是低廉的运价与丰厚的利润刺激;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蒸汽机广泛应用、轮船的发明等方面作答。

(2)

关于状态:根据材料“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去的航程,大致可缩短8000~10000千米以上。它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可知,苏伊士运河的发展状态是日益繁荣。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商品输出、世界市场、地理位置、运河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等方面分析作答。

【点睛】【解析】(1)原因:大宗物资与商品运输的需要;低廉的运价与丰厚的利润刺激;蒸汽机广泛应用;轮船的发明等。

(2)状态:日益繁荣。原因:工业革命推动欧洲经济发展;欧洲工业资产阶级积极对亚非国家进行商品输出;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贸易日益增长;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运河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12、略

【分析】(1)

特点:根据材料“1865年;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约600米的铁路,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可分析得出起步晚;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纵横中国大陆的铁路网雏形出现”可分析得出发展慢;数量少;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布局不平衡;根据材料“建设权和经营权属于中国的铁路,使用以中国国民收入为担保的借款,外国控制力量有限”可分析得出管理分割、经营混乱;根据材料“征服方式强加给中国人的铁路”可分析得出对外国依赖性强(或者半殖民地性明显)。

原因: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经济落后;工业技术水平低下;根据材料“步兵衙门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铁路拆除”可分析得出小农经济下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阻碍铁路建设;根据材料“名义上属于中国,但管理运营和利润分配都以签订借款和经营合同的形式被外国力量攫取的铁路”可分析得出大部分铁路的建设都受到帝国主义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并为其侵略和掠夺中国服务;结合清末史实可分析得出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严重制约铁路建设。

(2)

条件:根据材料“1828年美国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可分析得出工业革命成果的运用为铁路建设奠定技术条件;根据材料“美国的铁路建设投资的85%为私人投资”可分析得出民间投资模式的资金支持;根据材料“国会通过法令:在拟议中的铁路线两侧间隔地段每一英里铁路赠予6平方英里的土地”可分析得出政府对铁路建设的政策和经济扶持;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内战结束后美国政局稳定。

影响:根据材料“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可分析得出加强美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方便了物资运输;根据材料“到19世纪末全美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可分析得出建成了新式交通运输体系;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带动钢铁、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根据材料“铁路是19世纪后期美国西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无可争议的重要原因”可分析得出推动了移民西迁,促进西部地区的开发;根据材料“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分析得出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催生了众多的铁路城镇;根据材料“美国西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无可争议的重要原因”可分析得出推动城市化发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加快美国工业化进程和社会转型;根据材料“国会通过给铁路修筑公司以巨额贷款的法令”可分析得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解析】(1)特点:起步晚;发展慢;数量少;布局不平衡;管理分割、经营混乱;对外国依赖性强(或者半殖民地性明显)。

原因:经济落后;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小农经济下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阻碍铁路建设;大部分铁路的建设都受到帝国主义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并为其侵略和掠夺中国服务;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严重制约铁路建设。

(2)条件:工业革命成果的运用为铁路建设奠定技术条件;民间投资模式的资金支持;政府对铁路建设的政策和经济扶持;内战结束后美国政局稳定。

影响:加强美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方便了物资运输;建成了新式交通运输体系;带动钢铁、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移民西迁,促进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众多的铁路城镇;推动城市化发展;加快美国工业化进程和社会转型;推动政府职能转变。13、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到处是仓库;酒馆、商铺和娱乐场所”“御街两旁分布着各式店铺”可知;城市的商业职能上升;根据“街道布局不规则,门朝大街而开的各种形状的房子被街巷连接起来”“夜市”可知,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出现街市和夜市);根据“娱乐场所被称为‘瓦子’,其服务范围广,价格高低不一”可知,出现专业的服务性场所(娱乐服务设施完备);根据“州桥的西南是著名的张家油饼铺,上新桥的南边是每日杀猪千头的屠宰场”“许多购物的地方都有不少专售衣服、装饰品、珠宝的作坊和店铺”可知,商业区域特征明显,商品种类丰富。

(2)表现:根据材料二中“市镇数量整体上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可知,市镇数量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根据“约万户以上的大镇有15个”可知,市镇人口规模扩大;根据“三个超级大市镇都是专门的蚕桑市镇”可知,出现了带有行业性特点的市镇(专业化市镇);根据“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国家的统一,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剩余劳动力涌人。【解析】(1)特点:城市的商业职能上升;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出现街市和夜市);出现专业的服务性场所(娱乐服务设施完备);商业区域特征明显;商品种类丰富。

(2)表现:市镇数量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市镇人口规模扩大;出现了带有行业性特点的市镇(专业化市镇);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原因:国家的统一,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剩余劳动力涌人。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据材料"日本开始建设覆盖全国的新干线和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日本共引进技术21863项""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增长",可知经验为∶建设便利的交通网络;大量引进先进技术;政府政策的支持;经济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据材料"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1955—1972年的17年间,地价上涨了1715倍,工业垃圾以及生活垃圾更是聚集于城市不同的角落"可知城市化的教训∶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住房拥挤,地价;房价增长过快;城市环境问题严重;交通拥堵。

(2)据材料"除政府拨款之外,还有来自民众与企业的广泛参与""小城镇中看不到高层建筑,但是日式传统住宅中现代化的水平很高"等信息,可知特点为∶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参与;注重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原因。【解析】(1)经验∶建设便利的交通网络;大量引进先进技术;政府政策的支持;经济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教训∶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住房拥挤,地价;房价增长过快;城市环境问题严重;交通拥堵。

(2)特点∶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参与;注重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

成因∶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并迅速实现了工业现代化;日本实现城市化带来一系列问题;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日本推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五、论述题(共1题,共9分)15、略

【分析】【详解】

示例:

论题:据材料“1978年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为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保和住房等领域配套改革相继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明显加快”可拟论题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论证:据材料“194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0.64%”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城镇化率很低;据材料“1950-1957年,出现了一批新兴工矿业城市,武汉、太原和洛阳等老城市也进行了扩建改造,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与“一五”计划的实施,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持续增加;据材料“1978年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重点转向城市,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据材料“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据材料“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2011年提高了8.31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