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_第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_第2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_第3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_第4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小数

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47--50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

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2、通过直观、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清楚、明确地归纳小数的意义。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

米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量一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

这些数是不是都是整米数?

教师:在测量和计算中,有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

2、回忆、练习。

1角二()元二()元5角二()元二()元

lcm=()m=()m23cm=()m=()m

教师:关于小数,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例1第1个图)

①此图用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说一说:0.7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里面有()个0.晨

②像0.1,0.3,0.5,0.7这些一位小数,都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

分别取其中的1份、3份、5份、7份,也就是: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同理说一说。(后面两幅图)

①第1个涂一个小格,第2个涂45个小格,用分数、小数来表示并说说是

怎样想的?

②讨论并归纳: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7L分之几?

2、教学例2。

(认识三位小数)

(1)看一看,填一填。

①把1m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d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1cm;

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

(出示图)学生填分数和用小数表示。

1mm=()1000m=()m;146mm=()1000m=()m②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

1000份。

(第49页例2图)其中1份、25份,107份用分数和小数怎样表示?

(2)说一说0.025,0.107分别表示什么以及它们的组成。

(3)归纳:表示千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3、讨论、归纳小数的意义,

学生讨论: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归纳:像0.7,0.45,0.025,0.25,0.107……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

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0.1,0.01,0.001……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o

学生自学数位顺序表。

三、课堂活动

完成课堂活动第1,3,4题。

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困难?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0.1,0.01,0.001...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小数的意义(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会读小数。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数据的读写,受到爱国主义的

熏陶。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小数部分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什么叫小数呢?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

位小数呢?三位小数呢?学生回忆整数读法并在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的读法。

二、自由讨论、学习新知

1、教师用卡片出示例3。

0.70.193.08103.503

2、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再抽读。

3、议一议:读小数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归纳小结小数的读法,强调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

法的不同。

三、巩固新知

1、同桌相互读数。(课堂活动第2题)

2、练习十三第4题。

让学生独立看题后,再把自己从题中获得的信息告诉同桌或全班同学。

3、练习十三第5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表格,并向学生简介表中一些名称的含义。

再让学生看表分组接龙游戏。

4、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自己看图写数,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5、指导练习。

(1)第9题。

教师:5.6与5.7之间相差多少?让学生数一数,5.6与5.7之间平均分成

了多少份?从而认识到把0.1平均分成10份,即比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O.Olo

因此,第1小题应该填两位小数。

同理,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01,第2小题应该填三位小数。

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第10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明白每个小数位上的数代表着什么。

四、拓展提高

1、练习十三第1、2、3、7、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思考题:第12题用2,5和3个0写小数。

(1)1个0都不读出来的一位小数。

(2)3个0都读出来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读一读。

3、课后作业:第11题和第13题。

回家请父母帮忙,与父母共同完成。

五、课后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写

0.7读作:零点七

0.19读作:零点一九

3.08读作:三点零八

103.503读作:一百零三点五零三

读整数部分时按整数读法来读,读小数部分时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字。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5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四第「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会改写小数。

2、通过假设、验证、归纳等活动,探索出小数的性质。

3、结合小数的性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会改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运用小数的性质,把整数改写成小数。

【教学准备】

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初步感知

故事书定价5元1角,小方写作5.1元,小雨写作5.10元。

讨论:

1、两人都写对了吗?为什么?

2、说一说5.1与5.10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探索、理解性质

1、教学例1。

(1)填一填,比一比。

①在0.3的末尾添上1个0后是()。

②这两个小数相等吗?为什么?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验证。

(2)实验验证,说明道理。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证说明。

①人民币:0.3元=()角0.30=()分:()角

②长度:0.3m=()dm0.30m=()cm=()dm

③用在正方形纸片涂阴影的方法比较。

(3)讨论归纳:你发现了什么?

(4)议一议。

(从不同方向观察小数的变化规律)在0.3的末尾添2个0,小数大小会变

吗?为什么?0.3,0,30,0.300这三个数相等吗?

(板书:0.3=0.30=0.300)

教师: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呢?让学生得出:从左向右看,在小数

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从右向左看,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

大小不变,

(5)归纳小数的性质,同桌相互说一说。

(6)第53页试一试。

哪些。去掉后小数大小不变?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2、教学例2。

(1)学生先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例2中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2)讨论小数的改写方法。

强调:整数变小数,打“点”再添0。

三、巩固应用、掌握新知

1、第54页课堂活动第1,2题。

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要先示范,然后同桌对口令。

课堂活动第2题,让学生充分说明错误的理由。

2、练习十四第1—4题。

3、补充:用0,1,2及小数点写一个小数;

用0,0,1,2及小数点写一个小数。

(1)这两个小数相等:()二()

(2)这两个小数不相等:()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难?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0.3=0.30=0.300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小数的性质(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页例3,第55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四第5-11题以及思

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整数比较大小方法的复习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同学们会比较整数的大小吗?请说说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点评:通过比较整数的大小,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小数大

小的比较做好铺垫,达到了以旧促新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教师:小数的大小又是怎样比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比较大小3.202.8

教师:你怎样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

3、讨论并说说两个小数是怎样比较的。

得出结论:两个小数比大小,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4、独立完成例3(2)、(3)小题。

小结比较方法,强调位数不同时的比较方法。

5、学生总结小数比较方法,并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6、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702.8530.80900.893.203.200

全班齐练,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强化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1、第54页课堂活动第1,2题。

第2题同桌各写一个小数,再比较大小。

2、比较超市商品的单价。

3、老师收集了运动会上我班几个同学跳高和601n短跑的情况,请大家帮老师

把跳高成绩按从高到低排一排,把60m短跑的成绩按从快到慢排一排。

完成第56页第8题。

组织学生讨论:跳高的高度与赛跑的时间在评定时有什么区别?

4、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7,9题。

引导学生理解:“最接近的整数”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在O里填〉,<或=。

(练习十四第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明理由。

2、思考题。

用0,1,2三个数字及小数点,写出小数部分是两位数的小数,并按从小到

大的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有序的排列,有序的比较。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抽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数大小的比较

3.202.8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0.3100.5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7.5807.52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也相同,比较百分位。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片段)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9页例1-3和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会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通过观察、讨论、验证等活动总结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

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教学准备】

4个“10X10X10”正方体图。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出示第80页例1的4个“10X10X10”正方体图,让学生用小数表示出

阴影部分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看4个图,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说一说你的发现。

(1)4个图各取的份数不同。

第1图取了1份,第2图取了10份,第3图取了100份,第4图取了1000

份,即整个正方体。

(2)4个图所取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图是第1图的()倍,第3图是第2图的()倍,第4图是第3图

的()倍。

二、探索新知

1、看一看这4个小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1)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2)从左往右看,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2位、3位;从右往左看,小数点

向左移动1位、2位、3位。

2、仔细观察这4个图,再比一比这4个小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从右往左看,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小组交流汇报讨论情况。

(1)从左往右看,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2位、3位,原数变成0.01,0.1,

b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从右往左看,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2位、3位,原数变成0.1,0.01,0.001,

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5、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并齐读书上的规律,再说一说规律中的两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6第80

页说一说。

(同桌相互说)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在移动过程中一是位数不够,二是出

现多余的“0”,这两个问题是怎么处理的?强调:位数不够用“0”补足,多余

的“0”不写。

三、运用规律

自学例2、例3。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把一个数扩大10倍,

就是乘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把一个数缩小10倍,就是除以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四、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2题。

2、练习十五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移动方向向左方向向右

移动位数三位二位一位一位二位三位....

原数变化情况:缩小1000倍100倍10倍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注意移动小数点,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第六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练习十五第3-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能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练习十五第3题。

学生独立看懂表格,注意找准整数的小数点位置,并指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

方法。

二、指导练习

1、第8题。

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

小麦面粉100kg——85kgI缩小100倍I缩小100倍(先左后右)

1kg——()kgI扩大1000倍I扩大1000倍(先右后左)

()kg-------850kg

2、第9题。

请同学们先汇报收集的资料,再算一算。

3、第10题。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宽边相接,按长边计算;二是长边相接,按宽边计算。

三、独立练习

1、练习十五第4,5题教师强调:写得数时注意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学生独立完成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哪些同学愿意谈谈今天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小数的近似数(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页例1,例2,第64页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六第2,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的方法,能根据要求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C

2、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所学知识与现

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

1、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2763547904910362095740980

2、说一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也需要求出

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1、体会小数的近似数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先看这样一个例子。(演示两个小孩对话)

教师:我国有13亿人,这个13亿实际上是一个近似数,根据2010年我国

进行的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当时我国人口应该是1370536875人,写成

“亿”作单位的数是13.0628亿人。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一般生活中不说

是13.0628亿人,而说成是13亿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

(1)不说13.0628亿人而说13亿人是因为13亿比13.0628亿更好记忆;

(2)13亿非常接近13.0628亿;

(3)由于我国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出生或死亡,因此不互能非常精确地统计

出我国人口总数,就是13.0628亿也是一个近似数,所以用13亿这个近似数更

有利于我们记忆。

2、教学例1。

教师:生活中像这样用到小数的近似数的情况比较多,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

下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课件出示鲸鱼图和鲸鱼

的对话框。

教师:这里要求用近似数来表示鲸鱼的体重,你知道为什么要用近似数来表

示鲸鱼的体重吗?引导学生说出取近似数的理由。

比如吨后面的第三位小数表示千克,几千克的体重对整只鲸鱼体重的影响不

大:近似数比精确数更好记忆等。

教师:老师也赞同同学们的这些理解。下面我们研究怎样求表示鲸鱼体重的

这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先想一想我们通常用什么方法求一个

整数的近似数?

教师: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我们先来研究如果要保留两位小数,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师板书。

(鲸鱼的体重:100.9465吨)教师:先来看看要保留的小数。

(将100.94用红颜色粉笔复写一遍)这部分是要保留的,这部分(指65)

应该怎样处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按“四舍五入法”的要求,这里的6个千分之一看作1个

百分之一向百分位进1。

教师:为什么这里省略了65后要向前一位进1呢?我们看看下面这个图。

演不:

教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00.9465离100.94的距离近些还是离100.95的距

离近些?教师:也就是说100.9465更接近100.95,所以100.9465保留两位小

数的近似数是100.95o

从100.9465^100.95中你知道怎样保留两位小数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样用“四舍五入法”。

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小数右边第三位,第三位上是5或者比5大,就要

省略小数点右边第二位后面的数,同时在百分位上加“1”。

教师:这种保留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保留近似数的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不

同的是,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小数部分的第三位,由这一位上的数决定舍还是

入。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这只鲸鱼的体重,如果要求你保留一位小数呢?

教师:同学们赞同他的想法吗?

教师:老师也赞同他的想法。

再给同学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如果要把这只鲸鱼的体重保留到整数,又该怎

样想呢?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了吗?

同桌之间说一说,然后老师再请两个同学在全班介绍。

学生相互说后抽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保留整数,就看小数点右面的第

一位,保留一位小数,就看小数点右面的第二位……,总之比保留的位数多看一

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

然后再请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两次订正时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到这个小数的近似数的,通过学生说

自己找近似数的过程巩固学生掌握的求近似数的方法。

3、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己经掌握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把1.396

分别保留两位小数和一位小数,求出这个小数的近似数。

学生作业后汇报:1.396保留两位小数是1.40,1.396保留一位小数是1.4。

教师:能说一说你是怎样保留的吗?

教师:下面老师提出一个更难的问题,1.4与1.40这两个近似数有哪些不

同,近似数L40末尾的0能去掉吗?指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议出这两个小数不

一样,L4是保留一位小数后的近似数,1.40是保留两位数后的近似数,这两个

小数反映了小数的不同保留方式,也反映了小数的精确程度,所以1.40末尾的

0不能去掉。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笫1题“你问我答”的活动。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学生集体判断正误,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小数的近似数(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六第1,4,5,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知道数的改写与求一个

数的近似数的区别,能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后再求这

个小数的近似数。

2、进一步体会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用所学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690000=()万68000000()万120000000000=()亿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各数的改写方法。

2、根据下面的要求写出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两位小数:2.738420.37482

保留整数:409.91237.499

3、把下面各式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74.744-1006.264-1070.754-10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进行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教师: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我知道我国大中型拖拉机的产量是402000台。

教师:题目要求我们做些什么呢?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先改写,再求近似数。

教师:分几次完成?

先进行数的改写,再求这个数的近似数。

教师:我们先来研究怎样进行数的改写。

同学们会把4020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吧?

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改写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4020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先要找到万位,把万位

后面的0去掉,同时添上“万”字。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402000=40.2万。

教师:那么你能根据我们原来学习的改写方法说一说402000怎样改写成

“万”作单位的数吗?

引导学生说出在改写时,只要找到万位,然后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去掉小数末尾的0,再添上“万”字就可以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402000=40.2万。

(1)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为571210000吨,把它改写成用“亿吨”作单

位的数,再保留整数。

(2)目前,长江流域每年入海沙量为468000000吨,改写成“亿吨”作单

位的数是()吨,再保留一位小数是()吨。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每个小题各抽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答的过程。

教师:看着这些数据,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比如我知道每年长江入海沙量很大,要及时进行环境治理等。

教师:你觉得用较大的单位,并且用近似数来表示这些数有什么优越性呢?

引导学生说出:用较大的单位、并且用近似数来表示这些数更容易记住。

3、教学课堂活动。

第64页第2题。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我想你猜”的游戏。

(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教师:你知道近似数是3.5的两位小数是哪个范围的数吗?

指导学生说出是3.45到3.54这个范围的数,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图帮

助学生理解。

教师:看看这两个小朋友是在这个范围内猜测的吗?

教师:然后在猜测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范围,最后猜到这个数。

这样猜测你会吗?

教师:同桌的两个同学做一做这个游戏。

学生做游戏后,要求学生说一说通过游戏你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4页试一试第(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

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4,5题,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完成

第6题和思考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页的1,2,3题,练习十八第1,2,3,5,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的相互联系,加深学

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理解。

2、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整理全单元知识

教师:同学们,第五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全部学习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

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整理和复习)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你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讨论后

回答。

教师: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

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还有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等。

教师边说边板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性质

小数点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小数的意义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91页第1题,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用小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的,重点让学生说出图的

意思和小数表示的意思。如:

教师: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了,你为什么可以用0.4表示十分之四,0.21

表示百分之二十一,0.021表示千分之二十一呢?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十分之几;第

二位是百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百分之几;第三位是千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

示千分之几。

教师:这样说来,小数就和分数有联系了,你能根据这个联系说一说小数的

意义吗?引导学生说出:像0.4,0.21,0.021……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

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教师:这里老师把你们回答的小数的意义在黑板上写下来了,不过这里多了

两个省略号,谁知道老师这里省略了哪些内容呀?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个省略号省略了0.0021,0.00021这样的小数,第二

个省略号省略了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这样的数。

教师:从小数的意义和这两个省略号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学生说出从小数的意义中,知道小数与分数有联

系,还知道小数有很多,写都写不完,所以要用省略号。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这些思考,同学们对小数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下面请小朋友说一说,0.125这个数中的“2”在什么数位上?“5”在什么

数位上?分别表示什么?学生回答略。

三、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66页第2题,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把0.24这个点标在这个地方吗?

引导学生说出0.24应该位于0.2到0.3之间,是把0.2到0.3距离平均分

成10等份后,它占其中的4份,所以应该把0.24的点标在这个地方。

教师:你又怎么知道又24>0.16A0.05的呢?

指导学生说出在这条直线上左边的数小,右边的数大。

教师:从上面的比较中你知道什么?

教师:请你用这种方法比较1.2,2.1,1.03,0.13,0.013的大小。

学生比较后集体订正。

然后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第3题和第5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下面再来比较小数的大小,你知道0.2和0.20哪个小数大吗?0.2

和0.200呢?

教师:为什么?

教师:你认为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比较重要呢?

指导学生说出是在小数的末尾,“末尾”这两个字比较重要。

教师:看看这两个小数,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教师板书:0.20,0.020o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一样,因为这个“0”不是添在小数末尾的,而是添在

小数点后面十分位上的,用刚才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来比,十分位上2比0大,

所以0.20>0.020o

教师:这样一讨论,同学们对小数的性质认识得就更加深刻了。

同学们能不改变数的大小,把7改写成三位小数吗?学生改写后,集体订正。

四、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我们知道,

小数点的位置一般是不能移动的,它的位置一移动,就要引导小数大小的变化。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它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

在视频展示台上,直观地呈现123.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分别变成12.34,

1.234和O1234的过程。

教师:这样的移动呈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

在视频展示台上,直观地呈现1.23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分别变成12.34,

123.4和1234的过程。

教师:这样的移动又呈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真不错。总的来看,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

变化,移动的方向是向左移动,原来的小数要缩小,向右移动,原来的小数要扩

大,每移动一位,就要扩大或缩小10倍。同学们能用这个规律来解决这些题吗?

板书:0.23m=()cm0.513吨=()kg

学生解答后抽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出把0.23m化成厘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这个数扩大100位,要

把0.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教师:看来同学们把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应用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继续应用

这个规律来完成练习十八第7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扩大或缩小,是怎样移

动小数点的位置的。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哪些知识呢?

教师:这些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但是我们把它们综合起来理解就容易记住这

些概念了。

你是怎样综合起来记忆这些知识的呢?能把你的窍门交流给大家吗?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记忆这些概念的方法。

教师:好了。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小数

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47—50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

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2、通过直观、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清楚、明确地归纳小数的意义。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

米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量一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

这些数是不是都是整米数?

教师:在测量和计算中,有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

2、回忆、练习。

1角二()元二()元5角=()元=()元

lcm=()m=()m23cm=()m=()m

教师:关于小数,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例1第1个图)

①此图用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说一说:0.7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里面有()个0.1。

②像0.1,0.3,0.5,0.7这些一位小数,都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

分别取其中的1份、3份、5份、7份,也就是: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同理说一说。(后面两幅图)

①第1个涂一个小格,第2个涂45个小格,用分数、小数来表示并说说是

怎样想的?

②讨论并归纳: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2、教学例2。

(认识三位小数)

(1)看一看,填一填。

①把1m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d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1cm;

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

(出示图)学生填分数和用小数表示。

1mm=()1000m=()m;146mm=()1000m=()m②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

1000份。

(第49页例2图)其中1份、25份,107份用分数和小数怎样表示?

(2)说一说0.025,0.107分别表示什么以及它们的组成。

(3)归纳:表示千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3、讨论、归纳小数的意义。

学生讨论: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归纳:像0.7,0.45,0.025,0.25,0.107……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

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0.1,0.01,0.001……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o

学生自学数位顺序表。

三、课堂活动

完成课堂活动第1,3,4题。

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困难?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0.1,0.01,0.001……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小数的意义(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会读小数。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数据的读写,受到爱国主义的

熏陶。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小数部分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什么叫小数呢?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

位小数呢?三位小数呢?学生回忆整数读法并在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的读法。

二、自由讨论、学习新知

1、教师用卡片出示例3。

0.70.193.08103.503

2、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再抽读。

3、议一议:读小数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归纳小结小数的读法,强调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

法的不同。

三、巩固新知

1、同桌相互读数。(课堂活动第2题)

2、练习十三第4题。

让学生独立看题后,再把自己从题中获得的信息告诉同桌或全班同学。

3、练习十三第5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表格,并向学生简介表中一些名称的含义。

再让学生看表分组接龙游戏。

4、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自己看图写数,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5、指导练习。

(1)第9题。

教师:5.6与5.7之间相差多少?让学生数一数,5.6与5.7之间平均分成

了多少份?从而认识到把0.1平均分成10份,即比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O.Olo

因此,第1小题应该填两位小数。

同理,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01,第2小题应该填三位小数。

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第10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明白每个小数位上的数代表着什么。

四、拓展提高

1、练习十三第1、2、3、7、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思考题:第12题用2,5和3个0写小数。

(1)1个0都不读出来的一位小数。

(2)3个0都读出来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读一读。

3、课后作业:第11题和第13题。

回家请父母帮忙,与父母共同完成。

六、课后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写

0.7读作:零点七

0.19读作:零点一九

3.08读作:三点零八

103.503读作:一百零三点五零三

读整数部分时按整数读法来读,读小数部分时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字。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5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四第0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会改写小数。

2、通过假设、验证、归纳等活动,探索出小数的性质。

3、结合小数的性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会改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运用小数的性质,把整数改写成小数。

【教学准备】

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初步感知

故事书定价5元1角,小方写作5.1元,小雨写作5.10元。

讨论:

1、两人都写对了吗?为什么?

2、说一说5.1与5.10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探索、理解性质

1、教学例1。

(1)填一填,比一比。

①在0.3的末尾添上1个0后是()。

②这两个小数相等吗?为什么?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验证。

(2)实验验证,说明道理。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证说明。

①人民币:0.3元二()角0.30=()分=()角

②长度:0.3m=()dm0.30m=()cm=()dm

③用在正方形纸片涂阴影的方法比较。

(3)讨论归纳:你发现了什么?

(4)议一议。

(从不同方向观察小数的变化规律)在0.3的末尾添2个0,小数大小会变

吗?为什么?0.3,0,30,0.300这三个数相等吗?

(板书:0.3=0.30=0.300)

教师: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呢?让学生得出:从左向右看,在小数

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从右向左看,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

大小不变,

(5)归纳小数的性质,同桌相互说一说。

(6)第53页试一试。

哪些0去掉后小数大小不变?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2、教学例2。

(1)学生先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例2中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2)讨论小数的改写方法。

强调:整数变小数,打“点”再添0。

三、巩固应用、掌握新知

1、第54页课堂活动第1,2题。

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要先示范,然后同桌对口令。

课堂活动第2题,让学生充分说明错误的理由。

2、练习十四第1—4题。

3、补充:用0,1,2及小数点写一个小数;

用30,1,2及小数点写一个小数。

(1)这两个小数相等:()二()

(2)这两个小数不相等:()和O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难?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0.3=0.30=0.300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小数的性质(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页例3,第55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四第5T1题以及思

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整数比较大小方法的复习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同学们会比较整数的大小吗?请说说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点评:通过比较整数的大小,充分调动了学生己有的知识基础,为小数大

小的比较做好铺垫,达到了以旧促新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教师:小数的大小又是怎样比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比较大小3.202.8

教师:你怎样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

3、讨论并说说两个小数是怎样比较的。

得出结论:两个小数比大小,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4、独立完成例3(2)、(3)小题。

小结比较方法,强调位数不同时的比较方法。

5、学生总结小数比较方法,并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6、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702.8530.80900.893.203.200

全班齐练,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强化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1、第54页课堂活动第1,2题。

第2题同桌各写一个小数,再比较大小。

2、比较超市商品的单价。

3、老师收集了运动会上我班几个同学跳高和601n短跑的情况,请大家帮老师

把跳高成绩按从高到低排一排,把60m短跑的成绩按从快到慢排一排。

完成第56页第8题。

组织学生讨论:跳高的高度与赛跑的时间在评定时有什么区别?

4、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7,9题。

引导学生理解:“最接近的整数”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在。里填〉,〈或=。

(练习十四第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明理由。

2、思考题。

用0,1,2三个数字及小数点,写出小数部分是两位数的小数,并按从小到

大的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有序的排列,有序的比较。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抽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数大小的比较

3.202.8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0.3100.5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7.5807.52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也相同,比较百分位。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片段)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9页例1-3和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会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通过观察、讨论、验证等活动总结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

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教学准备】

4个“10X10X10”正方体图。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出示第80页例1的4个“10X10X10”正方体图,让学生用小数表示出

阴影部分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看4个图,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说一说你的发现。

(1)4个图各取的份数不同。

第1图取了1份,第2图取了10份,第3图取了100份,第4图取了1000

份,即整个正方体。

(2)4个图所取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图是第1图的()倍,第3图是第2图的()倍,第4图是第3图

的()倍。

二、探索新知

1、看一看这4个小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1)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2)从左往右看,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2位、3位;从右往左看,小数点

向左移动1位、2位、3位。

2、仔细观察这4个图,再比一比这4个小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从右往左看,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小组交流汇报讨论情况,

(1)从左往右看,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2位、3位,原数变成0.01,0.1,

1,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从右往左看,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2位、3位,原数变成0.1,0.01,0.001,

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5、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并齐读书上的规律,再说一说规律中的两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6第80

页说一说。

(同桌相互说)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在移动过程中一是位数不够,二是出

现多余的“0”,这两个问题是怎么处理的?强调:位数不够用“0”补足,多余

的“0”不写。

三、运用规律

自学例2、例3。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把一个数扩大10倍,

就是乘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把一个数缩小10倍,就是除以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四、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2题。

2、练习十五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移动方向向左方向向右

移动位数三位二位一位一位二位三位……

原数变化情况:缩小1000倍100倍10倍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注意移动小数点,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第六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练习十五第3-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能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练习十五第3题。

学生独立看懂表格,注意找准整数的小数点位置,并指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

方法。

二、指导练习

1、第8题。

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

小麦面粉100kg——85kgI缩小100倍I缩小100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