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列宁走上革命道路及建党活动的历程。2.驾驭列宁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1.重点:列宁领导十月革命与经济建设的基本史实。2.难点:列宁对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其评价。一、年轻的反叛者1.确立革命思想(1)缘由: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对各个革命悲剧的反思和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2)主见:必需依靠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设一个没有压迫、仇恨和谎言的新社会。2.早期革命活动(1)参与反对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2)1893年秋,在圣彼得堡参与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动工人进行罢工斗争。(3)1895年,在日内瓦会见俄国劳动解放社的领导人普列汉诺夫。[特殊提示]俄国劳动解放社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致力于介绍和宣扬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为社会民主主义奠定了基础,对俄国革命的发展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二、建党活动1.打算工作(1)组织打算:将圣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2)理论打算:创办《火星报》,宣扬革命理论,这是全俄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为建党做理论宣扬。2.建立政党(1)标记:1903年夏,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其次次代表大会召开。(2)内容:通过了在列宁领导下制定的党纲,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3)意义①在俄国建立了主见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②标记着列宁主义的诞生。[特殊提示]布尔什维克党从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实际动身,认为当时的俄国应当依靠工人阶级的力气,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与农夫的专政”。三、领导十月革命1.理论指导(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①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斗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斗争为国内斗争的策略。②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成功。(2)二月革命后①列宁指出俄国革命必需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②《四月提纲》:列宁创建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3)《国家与革命》: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指导了武装起义。2.实践指导(1)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心委员会发动武装起义。(2)领导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特殊提示]列宁在领导创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同俄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为俄国十月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领导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拓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四、巩固新生政权1.面临的局势(1)首要问题是结束斗争,复原国民经济。(2)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3)国内反动势力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2.措施(1)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经济上: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3)政治上:1918年3月,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4)军事上:领导全俄人民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中去。3.结果:1920年底,取得了国内斗争的成功。[特殊提示]苏俄国内斗争是在苏俄力图摆脱帝国主义斗争、打算进行国内和平建设的背景下爆发的,根本缘由在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冲突。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究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形势严峻大规模国内斗争基本结束,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面临危机措施农业余粮征集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将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国内贸易国有化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安排实物配给制废除实物配给制意义对争取斗争的成功起了很大的作用复原了俄国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2.晚年探究(1)特别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在1920年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闻名公式。(2)对民族问题、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都作了论述。3.总体评价(1)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宏大领袖。(2)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课中思索]阅读教材P89[资料回放],思索:粮食税是怎样一种政策,苏俄为什么要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示】粮食税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正常社会主义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政策。缘由:1921年初,内战基本结束,由于接着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面临严峻危机,农夫暴动,水兵叛乱。列宁的贡献及评价[史料一]依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起先,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曼费雷德·马伊[史料解读]“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起先”表明列宁在为落后的俄国的革命找寻理论依据。(1)史料一说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有哪些突破?【提示】说明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诞生的理论。[史料二]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晰,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快速、干脆的方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安排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很多经济问题上,必需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移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史料解读]“冲击的方法”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围攻的方法”指实行新经济政策。(2)史料二说明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更?变更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提示】变更: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心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列宁的贡献及评价(1)贡献①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宏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革命路途;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②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刚好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究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快速复原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2)评价①宏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多国成功论”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实际,提出了“一国成功论”,创立列宁主义。②宏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巩固政权,探究社会主义建设;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列宁主义诞生的条件1.阶级基础:19世纪70年头,俄国无产阶级人数大增,起先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气。2.经济条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为列宁主义的诞生创建了经济条件。3.思想条件:19世纪80年头,普列汉诺夫起先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撰写了宣扬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著作。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列宁主义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4.组织条件:19世纪80年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20世纪初,列宁通过创办《火星报》奠定了建党的思想基础,同时把各地的组织联系起来,为列宁主义的诞生供应了组织上的必要打算。[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俄国革命的特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时间短暂;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2.经济建设必需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肯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列宁对十月革命成功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教训的系统总结及提出的很多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思想观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1.列宁17岁时因参与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起来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列宁亵渎地回答:“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材料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A.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B.二月革命中C.七月事务中D.十月革命中B[解答本题肯定要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腐朽的一堵墙”推断出那堵“墙”指的是沙俄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推翻沙俄专制统治的革命事务是二月革命。]2.下列关于列宁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②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上诞生③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记着其诞生④是布尔什维克集体才智的结晶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C[解题时依托列举项再现“列宁主义诞生”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因列宁主义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诞生而解除含②的选项。]3.下图是苏俄1918年的政治招贴画。画中前面是一个工人和一个农夫站在旧政权的象征物和锁链上,背后是快乐的人民自信地向旺盛的工业化将来进军。结合所学推断,该画的用意是()A.号召工农联盟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庆祝无产阶级革命成功一周年C.宣扬新经济政策D.拥护有安排地开展工业建设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的任务,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1918年的政治招贴画反映的是对十月革命成功一周年的庆祝,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出台是在192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有安排地开展工业建设是斯大林提出的安排经济体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针对曾把农夫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假如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值’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实行余粮征集制B.允许农夫进行商品交换C.为减耕减产的农夫供应补贴D.推行农业集体化B[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允许买卖商品,材料明显是赞同商品买卖,故A项错误;材料中“投机倒把活动……和‘正值’贸易就区分不开来”的信息说明该领导人赞同自由商品贸易,新经济政策规定允许自由贸易,故B项正确;为减耕减产的农夫供应补贴是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和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属于斯大林实行的农业措施,与商品贸易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5.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歼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状况表明,必需发展商品经济。”此后列宁领导苏维埃政权()A.实行余粮征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C[列宁领导苏维埃政权探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政策上的调整表现为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前者取消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后者实行自由贸易和商品交换。结合题干推断,C项正确。]6.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晚年对社会主义的相识,列宁的思想在不断变更。以下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B.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探究中不断前进C.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D.经过实践检验的列宁主义是适合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D[D项犯了肯定化的错误,列宁主义是科学理论但是须要结合各国的实际,故答案为D项。]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0年年底,列宁在接见来访的农夫时,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一位农夫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看法,坚决地说:“这种政策我们肯定会变更!”材料二我们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方法,也刚刚起先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安排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农夫经济仍旧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特别广泛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来,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概括地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安排农产品。——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