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2群落的结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2群落的结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2群落的结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2群落的结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2群落的结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课时作业12群落的结构1.下列不属于在群落水平上探讨的问题是()A.种群种类的多少B.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和劣势种群C.种群密度的大小D.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解析:C项是种群的特征,而A、B、D项涉及的都不是同一地点的同一个物种,故不属于种群水平上探讨的问题,而是群落水平上探讨的问题。答案:C2.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渐渐削减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困难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生物物种数目是不同的,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温度降低而削减,群落的丰富度渐渐削减;丰富度越多的群落,物种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困难,其结构越困难。答案:A3.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确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B.一片草原上全部的动植物及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群落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可以变更的D.一个群落中的生物通过困难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解析:群落是同一时间,确定区域内全部生物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答案:B4.森林群落的林冠层和草本层属于主要的自养层,每个层次(包括土壤)中的动物及细菌、真菌属于异养层,这说明群落内部有确定的()A.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B.产生重要影响的优势物种C.干脆或间接的养分关系 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析:森林群落分林冠层和草本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每个层次中又有不同的生物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D5.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更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更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当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中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当是:藻类→浮游动物→鱼,投放某种鱼的初期,乙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的,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会急剧削减,而由于食物缺乏等使生存斗争加剧,鱼类随之也会大量削减,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确定是藻类,即甲种群。答案:C6.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的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解析: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层是由光照强弱不同引起的,上层光照强,有利于高大乔木生长,乔木之间光照减弱,适于灌木生长,林下光照弱适于耐阴的草本植物生长;而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建了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不同的动物因食性的差别而分布于不同层次,如杜鹃吃高大乔木的种子,主要分布在林冠层,而以草籽为食的则在林下层活动,如画眉等。答案:D7.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养分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又具有竞争关系,故A选项正确;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藻类时属于其次养分级,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时属于第三养分级,故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养分级可能不同,故B选项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故C选项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故D选项错误。答案:D8.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四周其他生物的影响。右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更关系,在下列4幅养分关系图中,与其所表示的种间物质和能量流淌的关系最符合的是()解析:坐标图中甲、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乙以甲为食)。4幅养分关系图中,A表示互利共生关系;B表示寄生关系;C表示甲、乙之间的竞争关系(甲、乙均以丙为食);D表示捕食关系(乙以甲为食)。答案:D9.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削减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缘由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答案:A10.如下图所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图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种群日趋没落C.自然选择使两个种群中的一个灭亡D.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解析:由于这两个种群所吃的食物有共同的,故存在竞争关系;c变小,说明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种群日趋没落;自然选择不会使两个种群中的一个灭亡,因为现存的生物是对环境适应的,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答案:C11.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生物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解析: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而不是一种生物,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所以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B正确;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生物群落,C正确;-2~2℃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酶的活性渐渐增加,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D正确。答案:A12.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的食物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解析:依据图示可以看出鲢鱼、鳙鱼和青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层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鲢鱼和鳙鱼之间不存在食物关系,也没有共生关系;青鱼和草鱼之间为竞争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数量增加,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答案:D13.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错误的是()A.竹林中不同种类的竹子凹凸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性有关,而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无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解析:竹林中的不同种类的竹子为不同物种;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建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等;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林下层分布着画眉等;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缘由是一样的,与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答案:B14.如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育(或饲养)两种生物的试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更关系如图甲所示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试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解析: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此关系,A正确;乙图是捕食关系图,b生物与a生物共同进化,B错误;据图分析,甲图是“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乙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削减,后增加者后削减”的非同步性变更,属于捕食,丙图表示“誓不两立”的竞争关系,C正确;丙图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都会存在,后期因消逝了一个物种,X种内斗争会加剧,D正确。答案:B15.(2024年山东试验中学一诊)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土层物种数个体总数0~5cm11795~10cm42010~15cm313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解析:表中结果显示,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的土层中分布有不同种类的物种,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分布与光照有关;小动物不确定都是消费者,如土壤中的蚯蚓是分解者;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某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削减,只要该物种不消逝,就不会影响物种的丰富度。答案:A16.(2024年江西鹰潭一中月考)下图表示我国潮湿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状况,请据图回答:(1)图中横轴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表明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_________种类往往有所差别。(2)图中__________地区单位面积内物种最丰富。该生物群落中植物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层次,这种群落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3)群落的__________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____称为物种丰富度。解析:(1)图中横轴是群落水平方向的植被分布,表示该群落的水平结构,表明由于受地形、阳光、水分(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植物种类往往有所差别。(2)图中热带雨林地区单位面积内物种最丰富。该生物群落中植物由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层次,这种群落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3)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答案:(1)水平地形阳光水分(湿度)植物(2)热带雨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垂直(3)物种组成物种数目的多少17.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的种群数量增减状况如下图中曲线a、b、c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关系。(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种群数量变更状况。(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不同的两种生物,它们都以枯草杆菌为食,因此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而不是种内斗争关系,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是捕食关系。依据题意可知,曲线a表示枯草杆菌种群数量变更状况,曲线b表示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变更状况,曲线c表示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变更状况。答案:(1)捕食竞争(2)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4)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为食,导致枯草杆菌种群数量削减18.生态学家高斯曾在试验室里做过这样的试验:他将两种草履虫,即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育在两个容器中,各给以细菌作为食物,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假如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育皿中,给以细菌混合培育,16天后,结果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育后,能正常生长的是__________,不能正常生长的是__________。(2)试分析高斯试验结果的缘由,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为__________。(3)混合培育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生物因素间的关系将由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4)假如在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