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师版】_第1页
高二地理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师版】_第2页
高二地理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师版】_第3页
高二地理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师版】_第4页
高二地理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区域认知】

2.掌握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综合思

维】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

3.学会分析荒漠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地理实践力】

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4.区域生态要求与人类的某些不合理活动有关,通过对生态

问题的治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

观】

c思维导图

Q知镀知讲

言A、知识点01生态脆弱区

一、生态脆弱区

I.概念

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2.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交替过渡区域,包括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

沙漠边缘等地区。我国的士态脆弱区整体特征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3.特点

生态系统杉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生态系统稳定性被打破、土地退化后都难以恢

复,

二、土地退化

I.概念

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2.表现

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3.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土地退化一一石漠化

(I)石漠化的自然原因: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降水多且多暴雨,

土层易发生水土流失。

(2)石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和贫困落后,导致过度开垦,使土壤失去植被保护更易产生水土流失,

加利石漠化进程。

【知识拓展】“红漠化”与“石漠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流水侵蚀作用,红色

士康裸露,形成荒漠,称为“红漠化”。

“石漠化”:在热带、亚热带湿河、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

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直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云贵高原地区。

【初学即练1】读下面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湿地减少

2.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滁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D.退耕还湖,建立湿地保护区

【答案】1.A2.B

【分析】1.根据该环境问题分布的省级行政区域情况可以看出,该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

区,新疆最突出,故最可能是土地荒漠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由于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少,不适合大面积植树造林,A错误。保护当地的植被,减少过度樵采是缓

解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途径。B正确。加快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保护影响不大,C错误。当地气候干旱,

围湖造田不明显,D错误。故选B。

缪,知识点0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一、位置

位于我国北方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共涉及黑龙江、吉林、

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9个省级行政区域。

二、土地退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土壤侵蚀强烈。降水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

土地退化。

【读图思考】

7

月份

男尔多斯

a.多年平均年内各月降水量b.年降水量的变化

(I)依据图2.12a估算鄂尔多斯市多年平均降水量:找出其年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年份及其数值。

(2)鄂尔多斯市年降水量变化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②多大风,且集中在冬春季节,土地风蚀严重。

2.人为原因:①过度开垦,加剧土壤侵蚀;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③过度樵采、不合理的采矿、道

路建设等破坏植被。

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即学即练3】

(2022•江苏•南通市南郊中学高二期中)由于人为原因,科尔沁草原部分退化为沙地。2030年以来,

随着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的加大,这里采取了乔灌草结合,沙带边缘造林,设置网格沙障等措施,实现由

“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特变。下图为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区出现“沙进人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放牧B.生态环境脆弱C.降水量逐年减少D.城市化速度过快

6.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该地区采取的措施是()

A.全面退耕禁牧,恢复天然草场B.以植树造林为主,提高森林覆盖率

C.锁边造林织网治沙,分区施策D.大力开发沼泽湿地,发展生态农业

【答案】5.A6.C

【释析】5.“沙进人退”主要与区域人口增加、过度人类活动有关,故过度开垦、放牧是主要原因,A正

确,生态环境脆弱、降水量逐年减少等是自然原因,不是主要原因,且降水量并不一定会逐年减少,BC

错误。该地区地处内陆,经济发展较慢,城市化速度不快,D错误。故选A。

6.材料''这里采取r乔灌草结合,沙带边缘造林,设置网格沙障等措施”,说明该地治理土地沙漠化土

要措施是锁边造林织网治沙,分区施策,C正确。全面退耕禁牧,恢复天然草场不利于经济的发展,A错

误,该地降水量偏少,以植树种草为主,B错误。该地区沼泽湿地较少,故不适合大力开发沼泽湿地,不

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D错误。故选C。

WQ能力拓展

甘、考法01我国生态脆弱区问题

一、荒漠化的原因

1.原因

自然原因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原因

地表水生

气贫乏大

候境

干脆

稀少漠

旱弱

多大风

二、荒漠化的分布

1.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主

要分布于我国西北部地区。

2.水蚀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黄土高原及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是以人为活动破坏植被的

地段作为突破口而进一步发展。

3.土地盐碱化: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4.冻融荒漠化:是由于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岩体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造成结构的破

坏或质量的退化,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

三、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

气候

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

地形

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

植被

越严重

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2.人为原因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

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方法技巧】图解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原因

地势400mm

/

内陆内蒙古高原/沿海

i黄I

一7淮湿泗

草原山森林

■秦

ii

牧业原农业

i/

山^平原

40()mm少

四、盐碱地的成因分析

我国盐碱土分布极为广泛,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东部滨海盐碱地、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土、东北

松散平原盐碱地、半荒漠内陆盐土、青海新疆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等。盐碱地的成因:高、大、有。”

“高”是指地下水位高,较高的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水位的上升,在土壤中聚集;

“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促进地下水中的盐分向上运动和累积;

“有”是指有盐分积聚,致使土壤含盐量增加,最终达到一定浓度,形成盐碱地。

盐就地的形成,是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然因素

①气候条件(气温与降水)一一降水少、蒸发强,易导致盐碱化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

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

在东北、华北的半湿润地区,在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季节,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

②地下水一一地下水位高,含盐量大,易形成土壤盐碱化;反之,不易土壤盐碱化

③地形条件一一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易导致盐碱化。

地形高低宜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进而影响盐分的移动和积聚。地势高的地区,水往低处流,水

中的盐分随地下水及地表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在低洼地带积聚。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

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

④河流和海水的影响

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升高,易形成盐碱地;

沿海地区,因受海水影响,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大,易形成滨海盐碱地;

沿海地区,台风引发的风暴潮致使海水入侵淹没陆地,水分蒸发后,导致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盐碱地。

2.人为因素

①灌溉不当

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致使地卜水位上升而积盐,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为防止次生盐渍

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②沿海地区过渡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使地下水盐度升高

五、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归纳

1.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2.气候原因:热量、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环境的影响。如荒漠化与气候干燥、风力大有关;水土流失与

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盐碱化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有关。

3.土壤条件: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如黄土面原土壤的直立性特点,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4.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气候变暖、地下水水位下降、

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5.河流原因: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发生等。

6.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

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薪柴的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

下降等问题;在降水少、蒸发旺盛的地区,小合理的灌溉方式会造成土壤盐碱化问题。

【典例1】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土

增长地

耕地化

扩大加

1.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碱化B.河流下游水位上升

C.河流下游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2.导致图示地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①燃料短缺②砍伐森林③不合理灌溉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

A.@@®B,②③0C.①④⑤D.©©⑤

3.防治该地区荒漠化的有效措旋是()

A.控制人口增长和转移农业劳动力B.扩大工业用水和发展采矿业

C.大规模发展畜牧业和提高商品率D.发展节水农业和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答案】1.C2.B3.A

【分析】1.读图可知,甲是用水增加导致的,在十旱地区,人类活动主耍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所以中上

游地区过度用水,会导致河流下游地区流量减少,C正确;土地盐碱化土要是不合理地灌溉导致地下水位

上升及蒸发旺盛造成,A错误;在干旱地区,人类活动主要在河流中上游地区,用水增加并不会导致河流

下游水位上升及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BD错误。故选C。

2.根据题目要求,需要选择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燃料短缺和风沙侵袭不是人类活动①⑤错误。

导致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芍砍伐森林、盲目扩大耕地导致植被破坏,耕地扩大,同时不合理灌溉导

致水资源短缺及土壤盐碱化等问题,②③④正确,B项的②©④正确,ACD错误。故选B.

3.据图可看出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所以控制人口增长和转移农业劳动力是防治荒

漠化的有效措施,A正确。扩大工业用水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造成水污染,发展采矿业可能导致

土地荒漠化,B错误。大规模发展畜牧业和提高商品率会使草场载畜量增加,造成草地退化,荒漠化加剧,

C错误。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可能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表植被死亡,D错误。故选A。

受、考法()2我国生态脆弱区的治理措施

一、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措施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

地区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封沙育草

O

农田防护林网体

缺乏水资

流沙地区设置沙障L程

源的地区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自然条件

的差异

宜林则林绿洲边缘的发展林业

宜牧则牧灌草地带牧业

土地的适

宜性已荒漠化的退耕还林、

地方退耕还牧

决营造薪炭林

砍柴伐薪、缺

措兴建沼气池

破坏植被施

推广省柴灶

5.捽制人口增长

建立人口、资

控制人口增长

源、环境协调发

提高人口素质

展的生态系统

二、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保源、固沟、护坡。

①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固沟工程”;

②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

③在嫄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保嫄工程”。

平整土地;营

造护出林网;封坡

发展生态农业坝

林果基地育

和节水农业,

水平梯田若

堀育

陡坡

保嫄护坡护坡保嫄

2.生物措施

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值树造林等提高植被带盖率。

3.农业技术措施

平整土地、轮耕套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

的目的。

三、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

盐减地形成的根本原因(主要矛盾)是水盐运动,所以治理盐碱地的核心是治水,关键是使表层土壤脱盐

(排水排盐、抑制蒸发返盐、防止地下水位上升、淋盐或洗盐)可以采用工程、生物、和农业等综合配套

技术,科学调节和控制土壤中的水盐运动。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

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措施如下:

I.引淡淋盐一一引淡水灌溉,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盐碱排到深层土壤中或侧渗入排水

沟加

以排除,使表层土壤脱盐。

2,井排井灌(排水排盐)一一通过竖井抽取咸水,补充淡水。实现咸水淡化、土壤脱盐。

从机井抽取地下水用于灌溉,既可满足作物需水,乂能淋洗土填盐分和降低地下水位,起了竖井排水的作

用,机井抽水时,井的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一个以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特别是在群井抽水情况下,

降低地下水的效果更为显著。随着地下水位降低,地面蒸发减少,可防止或减缓地表积盐的强度。

3.农田覆盖,抑制蒸发返盐一一选择适当覆盖物(光解地膜、作物秸秆等)覆盖地表,抑制蒸发返盐。

4.适时耙地,抑制蒸发返盐一一耙地可疏松土壤,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抑制蒸发返盐。

5.科学灌溉(禁止大水漫灌),有灌有排;采用喷灌、滴灌一一合理灌溉,防止地下水位上升。

6.深耕深翻(深耕翻土)一一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是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

扣到下层,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使表层土壤脱盐;而且,翻耕能疏松土壤,截断土壤毛细管

水向地表输送盐分,抑制蒸发返盐。

(思考:盐碱地翻耕的时间最好是春季和秋季?因为春、秋是返盐较重的季节,表层上壤盐分高,深层土

壤盐分低;秋季耕翻也有利于杀死病虫卵,清除杂草,深埋根茬,加强有机质分解和迟效养分的释放)

7.种植吸收盐分的植物一一植物将土壤中盐分吸收到植物体中,使土壤脱盐;削弱光照,抑制.蒸发返盐。

8.鱼塘--台用模式,降低地卜.水位一一低洼地区挖泥成塘、堆泥成田,通过提高台田高度降低地下水位,

可抑制蒸发返盐;又利于雨季时台田雨水下渗淋盐,使土壤脱盐。

9.增施有机肥一一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腐

殖质可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孔度增加,提高土壤疏松度,增强透水性,利于盐分淋洗和抑制返盐;

腐殖质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牛.长,增强作物抗盐能力。

10.合理施用化肥(中性和酸性肥料)一一化肥促进作物生长,遑高作物的耐盐力;化肥可改变土壤组成,

抑制盐类对植物的不良影响

四、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的确定

I.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

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等,所以

三者应采取的防治措施都是退耕还林、还草。

2.根据位置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例如,石羊河

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上游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中、下游退耕还草,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

术,

3.根据典型区域确定措施

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与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例如,参照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

的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荒漠化等的成功经验,结合

区域实际问题,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荒漠化区等的防治措施。

【典例2】

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以淤地坝为龙头的“亮点工程”的建设,带动了流域水土保持工

作妁全面开展。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4.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缓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可谓一举多得。图中淤地坝应建在()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5.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平整土地”可以减小()

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下渗量D.蒸发量

【答案】4.C5.B

【蟀析】4.淤地坝应建在沟谷处。

5.平整土地可使坡面变缓,水流减慢,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小。

rfi分层提分

题组A过基础•基础考点练

休耕是梢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其目的立要是使耕地休养生息,促进耕地资源

永续利用。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南隆县,山高坡陡谷深,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近年来,该县以村

为单位划分休耕区,呈现出“北”“中”“南”三大主要集聚区,其中以中部和北部最为集中。图示意晴

隆县休耕地三大主要集聚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j佻斯地聚集区

•休联1®

1.晴隆县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有()

①雨季暴雨频发②土质比较疏松③热带草原广布④地形山高谷深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晴隆县中、北部休耕地集中,说明该县中北部()

A.生产规模大,城镇化水平低B.耕地利用强度大,生产力退化

C.耕地后备资源少,分布零散D.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技术落后

【答案】1.D2.B

【解析】1.通过材料可知,晴隆县地处贵州省西南部,山高・坡陡谷深,生态环境脆弱,④正确;当地是

季风气候,因此雨季暴雨频发,结合当地的山高谷深的地形,水土流失严重,因此生态环境脆弱,①正确;

当地是喀斯特地貌,土壤瘠薄,但是不是疏松,②错误;当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热带草原,③错误。

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故选D。

2.从材料中可知,休耕是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其目的主要是使耕地休养生息,

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休耕会使土壤的费力得到回升,晴隆县中北部的休耕地比较多,说明当地耕地的

开发力度大,使用强度大,造成I.壤肥力的损失。因此B答案符合题意;当地是山地地形,囚此生产规模

不大,A错误;耕地的后备资源少,更应该多利用土地,而不是休耕,C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当地的生

产技术落后,D错误。故选B。

(2022•福建省南安市第六中学高二期中)萨赫勒地区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半干旱

地区,传统经济以自给性游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她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

加,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观了严重的荒漠化。下图是非洲萨赫勒地区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关系示意

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A.农作物侵入牧区、土地生产力下降、贫困饥荒

B.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作物侵入牧区、贫困饥荒

C.农作物侵入牧区、贫困饥荒、土地生产力下降

D.土地生产力下降、贫困饥荒、农作物侵入牧区

4.遏制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趋势的根本措施是()

A.增加区域降水B.采用草方格沙障

C.控制人口数量D.提高植被覆盖率

【答案】3.C4.C

【解析】3.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增加,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草场,种植更多的农作物,因此导致①

农作物侵入牧区,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导致③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产量下降,导致②贫困饥荒,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该地人口快速增加导致对粮食需求量增加,扩大种植规模,造成环境破坏,所以解决该地环境问题的

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故C王确;区域的降水无法控制,A错误;采用草方格沙障和提高植被覆盖率

都是治理荒漠化的手段,治标不治本,控制人口增长才是根本措施,BD错误。故选C。

(2022・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期中)下图示意中亚某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河流

湖泊

E3灌溉农业区

-100“年降水量/mm

5.图示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B.印度洋C.北冰洋D.大西洋

6.该区域最显著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生物多样性减少D.石质荒漠化

【答案】5.D6.A

【辞析】5.图示区域位于45°N,主要受西风带影响,西风将大西洋上的水汽带到此处,D正确,太平洋、

印夏洋、北冰洋的水汽难以到达,A、B、C错误。故选D。

6.该区域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当地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导致土地沙漠化,A

正确;水土流失很少发生,B错误;生物多样性减少不是主要问题,C错误;本地不是石质荒漠化,D错

误,故选A0

(2022•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期中)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泗地区,有世界最大的

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下图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更二^包头

库希用基浮

款机械工业

会钢铁工业

■骸Ilk

。食品工业河/山西省

■石油工业

图例

◎纺织工业

,电力工业一国界

④有色冶^一省级界

:......•i./____飞---E市拜界

宁夏回族自治区I\"=陕西省:.......规划范围

7,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不包括()

A.能源工业B.高新技术产业C.冶金工业D.农畜产品加工

8.该城市群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有()

①土地荒漠化②红漠化③大气污染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7.B8.C

【解析】7.读材料可知,该城市群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

等矿产资源,可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有能源、重化工、冶金等,A不合题意;不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符合题意。该城市群草原面积广阔,畜牧业发达,可重点发展毛纺织工业,农畜产品加工等,CD不合题

意,故选Bo

8.据图可知,该城市群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黄土高原北部与内蒙古高原交界处,植被覆盖少,

因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④正确;过度放牧、开垦草原引起土地荒漠化,

使该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①正询;图中工业部门多为重化工业,具有高污染的特点,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较大,③正确;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基岩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②错误。故选C。

题组B抓重点.核心要点巩固

(2022•河南安阳)卢特沙漠是伊朗最著名的沙漠,部分区域存在流动沙丘,沙丘沙粒较细,会威胁经

过流沙地的道路。借鉴中国风沙防治经验,伊朗提出建立公路综合治沙体系,其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在

防风固沙带建立前,先用油膜覆盖技术对流沙进行固定,这种方法是向流动沙丘表面喷洒石油材料(碳氢

化合物胶体,是炼油厂的副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乔木、灌木乔木、灌木

灌木、草本[[]

1.路基两侧防风固沙带宽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沙丘:位置②沙砾粒径③盛行风向④沙立含水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与植被固沙相比,伊朗大量使用油膜固沙的优势是()

A.固沙面积大B.持续时间长

C.生态效益好D.固沙成本低

3.在靠近路基的地面需铺砌表面光滑的小卵石,其主要作用是()

A.增大地表摩擦力,减小起沙区速B.减小地表摩擦力,减少风沙沉降

C.固定路基旁流沙,防止掩埋路基D.防止沙丘的活化,减轻风沙危害

【答案】LB2.D3.B

【释析】1.由题意可知,路基两侧防风固沙带宽度不同,靠近沙丘的一侧较宽,盛行风上风向较宽,有

利于减轻风沙对路基的危害,这主要是由于沙源位置和风向不同,对路基两侧防风固沙带作用的需求不同,

①③正确。与沙砾粒径、沙丘含水量无关,②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2.与植被固沙相比,汕膜固沙使用更方便,伊朗石汕资源丰需,使用煤油厂副产品的成本也较低,D正确。

植被固沙也可以大面积开展,固沙面枳大不是优势;在防风固沙带建立前的临时措施,持续时间不长;油

膜想盖技术会对土地造成污染,与植被固沙相比,生态效益没有优势,ABC错误。故选D。

3.在路基附近使用表面光滑的小卵石铺砌地表,主要是为了使路基附近地表摩擦力减小,风速变大,风

力搬运的沙粒物能够越过路基,避免沙尘沉积逐渐掩埋路基,B正确。光滑的小卵石摩擦力小,A错误;

在路基的地面铺砌表面光滑的小卵石不能固定路基旁流沙,也不能防止沙丘的活化,CD错误。故选B。

(2022•云南•曲靖市笫二中学高二期末)浑善达克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缘,

年平均降水量365mm,蒸发量1925mm。图为该地区的10个土壤采样点及其对应的土壤侵蚀速率(正值为

侵蚀,负值为堆积)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浑善达克地区土壤年均侵蚀速率的变化说明()

A.各采样点的土壤侵蚀速率均呈上升趋势B.各采样点的土壤堆积速率均呈下降趋势

C.近百年C采样点土壤物质的侵蚀量变小D.近百年G采样点土壤物质的堆积量变大

5.推测浑善达克地区土壤年均侵蚀速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风天数显著增加B.流动沙丘得到固化

C.降水总量大幅减少D.蒸发总量显著降低

【答案】4.D5.B

【解析】4.根据材料“土壤侵蚀速率值为侵蚀,负值为堆积”及图示信息可知,图中B和F采样点土壤

侵蚀速率呈下降趋势,D和H采样点由侵蚀转为堆积,故A选项错误;图中D和H采样点由侵独转为堆积,

堆积速率加快,故B选项错误:由图可知,近百年来,C采样点土壤侵蚀率均为正值,只是侵她速度减慢,

侵蚀量在增加,故C选项错误;近百年来,G采样点均以堆枳为主,只是堆积速度减慢,堆积物质一直在

增加,故D选项正确。故选D。

5.由图知,浑善达克地区土壤侵蚀强度总体呈卜降趋势。大风天数显著增加,会使土壤侵蚀加剧,故A

选项错误;流动沙丘得到固化,可以降低风沙活动频率,减轻土壤侵蚀,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一个地区的降水和蒸发量不会显著变化(气候因素较为稳定的、改变较慢),故CD选项错误。故选

Bo

题组C抓提升•真题实战

(2022•浙江)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

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算污染

水源

短品扁移就艮

M••

■化增表流海地

潜流湿地

表流海地排放

1.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2.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游,清除全部河滩

【答案】1.A2.B

【解析】1.据材料可知,该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对污水

处理厂,不需要建设厂房设施和使用药物,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需要大量的土

地,并没有减少土地占用面积,B错误;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污水处理能力

也有季节差异,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工湿地系统靠微生物、植物自然净化,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

A。

2.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抢夺其他生物生长空间,进而导致生

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绝,A错误;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可提高湿地涵养水源能力和自净能力,

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环境保护,B正确;扩大养殖规模,可能导致水污染加剧,C错误;

清除全部河滩,河床裸露,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B。

(2020•全国I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

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

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而小题。

渠排水灌

生产

集约庇效

生态

山清水秀

田地移民搬

全公共服

3.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4.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5.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