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可按如图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在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t时刻的速率最小的是()A.B.C.D.2、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直尺估测反应时间,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手指立即捏直尺,根乙同学手指捏住直尺的位置计算反应时间,为简化计算,某同学将该直尺进行了改进,以相等时间间隔在直尺的反面标记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制作了“反应时间测量仪“,下列四幅图中(直尺零刻度线均在下面)标度大致正确的是()

A.B.C.D.3、新冠疫情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有一位90后的女医生,在放假回老家后,得知武汉告急,在交通阻隔的情况下,为了能够赶回武汉替换在一线防疫的同事休息,从老家荆州骑自行车出发,花了三天两夜,骑行了300公里,终于在2月3日下午6点整赶回了所在医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天两夜指的是时刻B.下午6点整指的是时间间隔C.300公里指的是位移D.300公里指的是路程4、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时起动;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从A车旁边驶过,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A;B两车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B.B相遇时速度相同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D.两车不可能相遇5、如图是一个初速度为沿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图象,经过时间t速度为则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的情况是:()

A.>B.<C.a是恒定的D.a随时间t逐渐增大6、轻细绳两端分别系上质量为m1和m2的两小球A和B,A在P处时两球都静止,如图所示,O为球心,COP60,碗对A的支持力为N,绳对A的拉力为T,不计一切摩擦,则()

A.N>m2gB.N<TC.Nm1gD.m1=m27、如图所示,C为质量不计的足够长且形变可忽略的浅色硬质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上分别静置两个灰色物体A和B。A的质量为10kg,B的质量为5kg,与膜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t=0时刻,A在水平拉力F=50N的作用下开始运动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C的质量不能忽略,B与C之间的摩擦力相等B.B与C之间均为滑动摩擦力C.A的加速度大小aA=2m/s2,B的加速度大小aB=4m/s2D.A物体无划痕,B物体的划痕长为4m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0~2s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0~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1.5C.4~6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5~6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9、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球,在第1s内通过1m,在第2s内通过2m,在第3s内通过3m,在第4s内通过4m。下面有关小球的运动情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小球的初速度为零B.小球在这4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C.小球在第3s末的瞬时速度是3m/sD.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10、下列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描述,正确的有()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且一定指向地心B.弹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C.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减速,不可能使物体加速D.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既能使物体加速,也能使物体减速11、如图所示,置于地面的矩形框架中用两细绳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绳B水平,设绳A、B对球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F2,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现将框架在竖直平面内绕左下端逆时针缓慢旋转90°;在此过程中()

A.F1逐渐减小B.F2先增大后减小C.F先增大后减小D.F始终不变12、如图,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过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xab=xbd=8m,xbc=2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A.vb=5m/sB.vc=4m/sC.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D.de=2m13、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分别沿高度相等而倾角不等的光滑斜面下滑到斜面底端,则

A.倾角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越大B.倾角越大,物体下滑时的加速度越大C.改变倾角,物体从开始滑到底端的时间相同D.改变倾角,物体到达底端的末速度大小相同14、如图所示,物块m1、m2均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abc静止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已知m1>m2,θ1<θ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斜面体ab面和ac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同B.斜面对物块m1的作用力垂直ab面向上C.物块m1对斜面的作用力竖直向下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左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设宇航员在某行星上从高32m处自由释放一重物,测得在下落最后1s内所通过的距离为14m,则重物下落的时间是_________s,该星球的重力加速度是_________m/s2.16、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由图中可以看出,甲比乙运动得快的时间段是________,甲的加速度比乙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

17、某同学在玩具赛车的赛车场看赛车比赛时;用相机连拍功能对经过的某玩具赛车进行了连拍,然后他把连拍后的照片对应赛道位置排列好,排列好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照相机的连拍频率是每秒10张,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为了判断该赛车的运动情况,该同学对整理好的照片进行了研究。请根据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照相机连拍时,其拍摄周期为________s。

(2)图中从左向右玩具赛车在第二个位置的速度________

(3)该玩具赛车在连拍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________18、重力。

(1)重力定义:由于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方向:___________。

(3)重力大小:G=___________,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4)作用点——重心。

①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___________;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②决定因素:a.物体的___________;b.物体的___________。19、如图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_________mm。

20、(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叫做力。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附近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_____吸引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21、与水平面倾角成37°的足够长斜面上,一个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冲上斜面,后又返回到出发点,它与斜面的动摩擦因素为0.5,则整个过程中总共用时_____________s,返回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m/s(sin37°=0.6,cos37°=0.8)。22、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值可准确到0.02mm)测定某圆筒的内径时;卡尺上的标数如图所示,可读出圆筒的内径为________mm.

23、如图所示,两路灯灯杆A、B相距40m,一辆汽车用3.2s时间通过这两根路灯灯杆,据此可以计算出汽车在这段位移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若灯杆A的近旁相距0.42m处有一块路牌,汽车驶过路牌和灯杆的这一小段距离只用了0.03s,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可以认为汽车驶过灯杆A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

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3题,共15分)24、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180N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F1如图中虚线所示且等于240N,求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和方向(即F2与F的夹角)。(注意:必须用力的图示法作答)

25、图中各球均处于静止状态;所有接触面均光滑且已固定,试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要求注明力的符号)

26、画出图中物体所受的弹力示意图.

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16分)27、甲;乙两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甲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拉至O点;

b.乙同学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并用铅笔沿两个细绳套方向记下A、B两点;

c.乙同学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再次将结点拉至O点;

d.甲同学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3,并用铅笔沿细绳套方向记下C点.

(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是______N,弹簧测力计读数有______位有效数字.(选填“2”;“3”)

(2)若F1=3.00N,F2=4.00N,F3为甲图中读数,在乙图中画出F1、F2、F3的力的图示,以及F1、F2作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F’______.

(3)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

A.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时,F1、F2的夹角应尽可能大。

B.在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C.为减小读数误差;应让拉力大小接近测力计量程。

D.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28、某同学在测量长度时,游标卡尺的读数如下图所示,读得的数值是_________mm

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3题,共21分)29、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空气对气球的20N浮力;

(2)小孩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200N的拉力拉小车。30、如图所示,在风筝比赛现场,某段时间内小明同学和风筝均保持静止状态,此时风筝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30°,风筝的质量为m=1.5kg,轻质细线中的张力为小明同学的质量为M=30kg,风对风筝的作用力认为与风筝表面垂直,g取10m/s2;求:

(1)风对风筝的作用力大小?

(2)小明对地面的摩擦力。

31、请设计一个测量纸跟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方法,画出示意图,说明测量方法,写出测量的计算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对比四幅图,力的大小不变,物体质量不变,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加速度大小不变,设大小为a。A选项中前2t内,力向反方向,2t~3t内,力向正方向,则物体在3t时刻的速率为。

vA=2at-at=at同理可得BCD三选项中,物体在3t时刻的速率分别为。

vB=at-at=0vC=2atvD=3at故选B。2、B【分析】【详解】

由题可知,手的位置开始放在0刻度处,所以0刻度要在下半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

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随着时间增大,刻度尺上的间距增大,满足等时间比例关系1:3:5:7.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3、D【分析】【详解】

A.三天两夜指的是时间;A错误;

B.下午6点整指的是时刻;B错误;

CD.300公里指的是路程;不是位移,C错误,D正确;

故选D。4、C【分析】【分析】

由图读出速度的变化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图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图线“面积”求出位移,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求解。

【详解】

由图像可知:A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B一直做匀速运动,相遇时两者的位移相等,即AB速度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30s时,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所以相遇时在30s以后,即A做匀速运动时。

故选C。5、A【分析】【详解】

AB.连接图象的起点和终点可得到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其平均速度为而由图可知,变加速运动的位移大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可知,变加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故A正确;B错误;

CD.因为v-t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图可知,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CD错误;6、D【分析】【详解】

m2球保持静止状态,对其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二力平衡,故:

绳子上的弹力:T=m2g①

对m1球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

x方向:Tcos60°-Ncos60°=0②

得:N=m2g;

y方向:Tsin60°+Nsin60°-m1g=0③

由①②③代入数据解得:

AB.由于T=m2g,N=m2g,故N=T;故AB错误;

C.由于N=m2g,故

故C错误;

D.由于故

故D正确;7、D【分析】【分析】

【详解】

物体A与膜C的最大摩擦力为

物体B与膜C的最大摩擦力为

因为膜C无质量,所以物体B最先达最大摩擦力。所以B的加速度大小

膜的合外力必为零;即A与膜的摩擦力也为10N;

静摩擦时,A和膜C一起运动得

解得aA=4m/s2

2s时,物体A与膜C的速度为vA=aAt=8m/s

物体B的速度为vB=4m/s,此时物体B运动了

膜C和物体A运动了

所以划痕长度L=4m(向左划)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B:D【分析】【分析】

【详解】

A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大,由题图可知,D正确;A错误;

B.0~2s内B正确;

C.由题图可知;4~6s内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C错误。

故选BD。9、B:D【分析】【详解】

A.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为1:3:5:7:9;故小球初速度不为零,A错误;

B.小球在这4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故B正确;

C.小球在第3s和第4s这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小球在第3s末的瞬时速度等于3.5m/s;故C错误;

D.由Δx=aT2得a=m/s2=1m/s2

故D正确。

故选BD。10、B:D【分析】【详解】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一定指向地心,故A错误;

B.根据弹力产生条件可知弹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故B正确;

C.当滑动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同;则使物体加速,故C错误;

D.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既能使物体加速;也能使物体减速,故D正确。

故选BD。11、A:B:D【分析】【详解】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AB.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将框架在竖直平面内绕左下端缓慢旋转的过程中,F1逐渐减小,F2先增大后减小,当绳A处于水平方向时,F2最大;故AB正确;

CD.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两绳的拉力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F不变;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BD。12、B:D【分析】【详解】

B、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利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求出:故B对;

A、根据题意可知:xac=10m,xcd=6m,根据可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则从b到c,解得故A错。

C、设从c点到e点共用时间t,由解得所以从d点到e点所用时间为2s,故C错;

D、利用逆向思维从e点到d点运动时间2s内的位移为所以de=2m,故D对;

故选BD13、B:D【分析】【分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

【详解】

A、B项:设斜面的倾解为高度为h,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所以倾角越大,物体下滑时的加速度越大。

所以倾角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越小,故A错误,B正确;

C项:物体从开始滑到底端的时间为:解得:故C错误;

D项:由公式:解得:故D正确.

故选BD.14、A:C【分析】【详解】

对整体受力分析.整体受力为重力和支持力.故D错误;对m1受力分析得;斜面对物体的总作用力与m1的重力等大反向共线,竖直向上,m1对斜面的总作用力竖直向下,故C正确,B错误;对m1列式:同理对m2列式:

故A正确.故选AC.

【点睛】

本题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略

【分析】【详解】

[1][2]据题意,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7︰9,如果第四秒内的位移刚好等于14m,则据

可知重物下落时间刚好是4s,该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解析】4s4m/s2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图像中,纵坐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甲比乙运动得快的时间段是以后;

[2]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在和以后的时间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解析】以后和以后17、略

【分析】【详解】

(1)[1].每秒拍10张照片,则拍摄周期

(2)[2].玩具赛车在第二个位置的速度为

(3)[3].玩具赛车在第五个位置的速度

则【解析】①.0.1②.2.6③.2.0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1]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3)[3]重力大小: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4)①[4]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②[5][6]决定因素:a.物体的质量分布;b.物体的几何形状。【解析】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mg于一点质量分布几何外形19、略

【分析】【详解】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解析】4.711(4.710~4.712)20、略

【分析】【详解】

(1)[1][2][3][4]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力;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2)[5][6][7][8]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所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解析】物体的相互作用大小方向作用点地球地球竖直向下重心21、略

【分析】【详解】

[1][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1=gsinθ+μgcosθ=10m/s2

根据速度公式

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得2a1s=v02

解得向上的位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下滑时a2=gsinθ-μgcosθ=2m/s2

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得v2=2a2s

解得v=2m/s

向下运动的时间

所以物体运动的总时间为t=t1+t2=(1+)s【解析】22、略

【分析】【分析】

由题中“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值可准确到0.02mm)测定某圆筒的内径时”可知;本题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律可解答本题.

【详解】

此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读数值为52.12mm(第6条线与主尺对齐).【解析】52.1223、略

【分析】【详解】

[1]由题意可知,两路灯灯杆A、B相距40m,汽车用3.2s时间通过这两根路灯灯杆,则汽车在这段位移中的平均速度为

[2]汽车驶过路牌和灯杆的这一小段距离为0.42m,只用了0.03s,故在这段位移中的平均速度为

[3]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认为是瞬时速度,故可以认为汽车驶过灯杆A的瞬时速度为14m/s。【解析】12.5;14;14四、作图题(共3题,共15分)2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选取标度;用1cm表示60N,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图示如图。

用刻度尺量出F2的长度为4.6cm;则F2的大小为

用量角器量出F2与F的夹角约为【解析】276N,2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两球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析】见解析26、略

【分析】【详解】

A受两个弹力:斜面对A的支持力FN,绳子对A的拉力F;B受两个弹力: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