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下)
一、知识框架
背诵并默写一定数里的名鬻、名句
了解课文涉及的著名作冢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7魁“记”“说”“疏…表”等作品的文体特点
解释常见X言岂词的意思粕文言虔词的用运
理前且休语境申相关词、司的河法将士和句式特苴
用现代汉语翻向句子
理弱词、句、设在文巾的含义
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理解作品的结构特点和行文思路
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依据郊体特点/析作品的主旨和寄作苴图
分析作品中人、事、物的怜臣及主旨与材料的关系
分析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果果
为浅显的文言又断句
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电
评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领悟作品的内涵和意蕴,从自然、社食、历史、文竽等角度闸炉从作品中获行的启示
(-)考试说明
(一)积累应用
1.识记
(I)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2)再现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2.运用
(1)在提供的新情境中使用名篇、名句等。
(2)根据语境,使用语文知识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
古代诗文
1.理解
(1)理解词语、句子在诗文中的含义。
(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5)概括部分或整体的文章内容。
(6)概括对象特点、文津主旨、思想观点。
(7)概括结构特点,梳理行文思路。
2.运用
(1)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排序、判断等。
(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析所用材料、方法的作用。
(4)分析各部分间的关系。
(5)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背景和意图。
(6)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综合
(1)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2)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
(3)赏析作品的语言运用。
(4)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5)赏析作品使用的手法。
(6)赏析作品的意象、意境。
(7)探究作品内涵,形成自己的见解。
文言文阅读,一方面旨在通过阅读古代优秀文言作品,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形成语言积
累,了解文学文化常识;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理解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立场与
观点,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作出基本评价,领悟作品的社会意义,提高思想认识水
平。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感知古文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形成阅读古文的语感;感受文言文和白话文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扩
大占文的阅读量,了解古代的风俗礼仪、伦理道德、典章制度等,思考其反映的时代特征和
社会价值:发掘古文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促进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二)学习要点
1、了解课文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1)内容要点
一般说来,文化常识的范畴要比文学常识宽广,或者说,广义的文化常识实际上就包括
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通常包括重要的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文体知识(如“记”“说”
“疏”“表”)等等,而文化常识除此之外,还包含文化其他诸多方面的知识,如古人称谓、
风俗礼仪、纪时方法、器物名称、科举名称,等等。
占诗文阅读的文字障碍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懂占诗文的字词句,二是不懂占代
的文化常识。因此,在激昂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之前,先来谈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因为
不知晓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就可能对一些古诗文感到费解。例如:孟郊《游了吟》中的名
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指的是春季的三个月。旧
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又如:《促织》中的“宰严限
追比”“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是古代官吏的通称,根
据文意,三个句子中的“宰”均是“县令”的意思,若理解成“宰杀”之类,就会闹出望文
生义的笑话。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多敦见于古代各种诗文典籍中。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中己包
含许多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例如:“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韩
愈《师说》),句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X春秋》六种经书,而不是指
“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六
种学问和技能:句中的“经”,指六经的原文。“传”,不同于《史记》中的“列传”,也不同
于《水浒传》书名中的“传”,它是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传”即是阐述、解释的意思,也
就是解经的,如《春秋左氏传》是解释《春秋》的,《毛诗传》是解释《诗经》的。闪此,
古书中常说的“经传”,即是指经日和古人解释经M的那些文字。此外,有些常见的地名,
应当进一步了解。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句中的“山东”,指
崂山以东地区。有些地名还有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江宁、佥陵、建康、白下等,知道了
这一知识,就不难理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中的“建康”,与“江宁之龙蟠,
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龚自珍《病梅馆记》)中的“江宁”,指的是同一个地
方。又如,--月之内有些日子有特定称呼,如初一•称“朔”,十五称“望”,望之次日称“既
望”,月末称“晦”。知道了这一知识,也就不难理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前赤
壁赋》)中的“既望”就是指农历十六日。
(2)方法指导
要熟记高中教材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同时对于一些非背诵篇目的文言文也要记忆其中的
文学文化常识。
具体篇目: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师说》(韩愈)《劝学》(荀子)
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论语》七则》、《鱼我所欲也》(《孟子》)、《兰亭集序》(第一段)
(王羲之)
需要强化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概念:
春秋时代:《诗经》、《左传》、孔子、老子、孙子
战国时代: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屈原、刘向
两汉:贾谊、司马迁、班固、汉乐府
三国两晋南北朝:左思、王羲之、陶渊明
唐朝五代: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隐、《花
间集》
宋代:柳永、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
陆游、辛弃疾、文天祥
元朝: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张养浩
明朝:施酎庵、罗贯中、归有光
清朝:蒲松龄、方苞、曹雪芹、龚自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代文化知识浩如烟海,高中生只需掌握教材中较为常见的文化常
识,如古人称谓、年龄称谓、官职称呼、官吏升迁、古代礼俗、纪时方法、器物名称、地理
名称.科举名称、学校名称、委婉用语等v了解这些古代文化常识,形成一定的积累,这对
古文阅读必有帮助。
(3)举例阐释
例:填空
(1)张潮《幽梦影》云:“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
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如果按照作者这一说法,读《庄子》一书适宜的季节应该
是在季。
(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王羲之《兰亭
集序》)句中“修禊”这一活动的具体日期是农历月日。
答案与解析:
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把所有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经部
包括儒家经传和小学方面的书: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也包括地理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的
著作和类书;集部包括诗、文、词、赋总集和专集等。因为《庄子》一书归入“子”部,故
第(1)题应填“秋”季。第(2)题,根据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注释,“修禊”这一活
动的具体日期应该是农历“三”月“三”日。
2、分析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1)内容要点
这里所说的“重要语句”,是指在文中起关键作用或寓意深刻的语句.中要有:①揭示
文章中心的句子。这类句子大多出现在开头或结尾,起到统摄、总括的作用。抓住这类语句,
对理解文章主旨有很大帮助。②揭示文章脉络的句子。这类句子具有统摄性、过渡性、照应
性、总括性作用。抓住这类语句,有助于理解文章意思的转换、起伏等。③表意含蓄而隽永
的句子。这类句子或文字简约,或修辞巧妙,内涵丰富,耐人思考。理解这类语句,是理解
文章情与意的关键。
(2)方法指导
如何分析文中的重要语句呢?①结合全文内容来分析。有些语句,特别是表达作者观点、
感情、态度的语句,要立足整体分析。②结合语句位置来分析。要区分清楚统摄下文的语句、
承上启下的语句、总括上文的语句在文中管辖的范围有多大,从而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③
结合邻近语句来分析。文中语句是连贯的,前后语句意思必然是关联的,或承接,或互释,
或对举,或归因,不一而足。因此,可以从邻近的前后语句中寻找提示重要语句的信息,从
而正确理解关键句。④根据修辞特点来理解。一些言简意赅而又有文采的语句,往往运用了
某些修辞手法,需要结合修辞的特点来分析它们的含义和效果。
(3)举例阐释
例:分析文章中划线句的作用
黄州快哉亭记
(宋)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
下,波流浸曜,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
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儿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
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
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号。其流风
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擦当之,R1:“快战此风!寡
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日:“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
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
而风何与焉?上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
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
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
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十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答案与解析:
譬如,在《黄州快战亭记》一文中,苏辙赞扬''张并不以谪为患”的意图是肯定张君梦
得有坦荡的君子情怀,不因为外物而损害自己的天性,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
之间”而独得其快:同时也是抒发自己不以贬谪为怀、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文中就
“快哉"二字的来历展开,引发人生之快,既不在身边景物的优劣,也不在遇与不遇的不同
的议论,得出了“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
何适而非快”的结论。紧接着就提到“张君不以谪为患”,很明显是和上文“快哉”二字的
内涵密切相关的。同时,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也是表达自己超然于物外的快意之情。
因此,作者在赞扬张君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怀抱。由此可见,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和
分析,•方面需要对文章的核心意思有所认识,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上下文内容的关联。
3、依据不同文体特点,分析作品的主旨和写作意图
(1)内容要点
了解一些古文文体知识,有助于在阅读古文时,加深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理解,进而把
握其主旨和写作意图。读记叙性文字,要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情感等。读
议论性文字要把握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读说明性文字要了解说明时象特点、说明顺序
和说明方法等。但无论阅读哪种文体,都要顾及整体。作品的整体风貌必然影响局部信息的
表达。因此,分析作品的主旨,要顾及具体文本的整体风貌,如风格情调、观点态度、人物
性格特点等。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要抓住解释作者思想、事物特点、人物特点的词句。
(2)方法指导
时作品主旨的分析,是在对作品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整体性认识的过程,主要表现
为中心概括,其目的在于揭示全篇的中心观点、认识或情感等。中心概括一般要求做到:首
先,仔细阅读,弄清文章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表明的看法、流露的态度。
只有抓住全文的重要信息,如中心句、起始句、总结句和评述句,仔细推敲,才能真正理解
全文的意思。其次,结合有关文史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因为
有些作者在特定的境况下写的文章表达的观点、情感比较含蓄曲折,如《病梅馆记》等。
(3)举例阐释
例:分析文章的主旨与写作意图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木;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巨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
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元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
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
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蜀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
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1Z以安人;念高危,则思深冲
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猥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喔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
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
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日,亏无为之大道哉?
答案与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唐太宗李
世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失调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全篇以“思国之
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展开论述。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为君必须“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的结论。然后提醒唐太宗,守成之君易失人心。因在“殷忧”时易“竭诚以待下”;
而在“得志”时则会“纵情以激物”,便有“覆舟”之危“由此提出“积德义”必须“十思
着重规劝唐太宗对于物质享受要适度,在自身修养上要“谦冲在用人上要“虚心以纳下”,
在行施法制上要不计个人恩怨。结尾归结出治国方法的关锦在于知人善任,选拔人才,达到
“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
4、评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1)内容要点
作品的思想意义是通过对人物、事件、事理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表现出来
的,因而在阅读作品时,要从人物的言行、某一事件的叙述、某一-事理的说明中,在领悟、
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概括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2)方法指导
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要求能对作者所叙述的时间或所说明的道理进行综合
的判断与推理,要求了解作者支持某个观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
结果等。
在具体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了解作者所处的时
代和社会背景,认识其写作动机,分析作品在当时的思想意义: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作
品:分析作品的社会价值。
(3)举例阐释
例:分析文章的思想意义与社会价值
种树郭橐驼传
(唐)柳宗兀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
“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
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词效慕,其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依,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旖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余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
己,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
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
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
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
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
植,督尔获,早缄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呜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
小人辍殖饕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否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
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间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答案与解析: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文是针时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写的。表面上看,作
者似乎是在大谈种树者郭橐驼的养树之术,实则写出了为官之术、养民之术,这不仅在当时
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例:分析文章的思想意义与社会价值
伶官传序
(宋)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
以知之矣。
世言音土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土,吾所立,契丹与音
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
而藏之丁•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
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及仇辘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
成败之迹,而皆自千人欤?《书》日:”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
卜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战!
答案与解析: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是借后唐庄宗建业与覆灭,阐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道理,它对历代王朝的治国安邦仍不失借鉴意义和警示作用,一直以来被后世所推许。
ll三、课堂练习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009奉贤二模)
(六)文言文阅读(12分)
思堂记
苏轼
建安章质夫,筑室于公堂之西,名之日思。曰:“吾符朝夕于是,凡吾之所为,必思而
后行,子为我记之。”嗟夫,余天下之无思虑者也。遇事则发,不暇思也。未发而思之,则
未至。己发而思之,则无及。以此终身,不知所思。言发于心而冲余口,吐之则逆人,茹之
则逆余。以为宇逆人也,故卒吐之。君子之于善也,如好好色:其于不善也,如恶恶臭。岂
复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之战!是故临义而思利,则义必不果;临战而思生,则
战必不力。若夫穷达得丧,死生祸福,则吾有命矣。少时遇隐名曰:“孺子近道,少思莫欲。”
曰:“思与欲,若是均乎?”曰:“甚于欲」隐者之言,有会于余心,余行之。且夫不思之
乐,不可名也。虚而明,一而通,安而不懈,不处而静,不饮酒而醉,不闭目而睡。将以是
记思堂,不亦缪乎。虽然,言各有当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以质夫之贤,
其所谓思者,岂世俗之营营于思虑者乎?《易》曰:“无思也,无为也二我愿学焉。
元丰元年正月一十四日记。
22、下列句子最能表现作者耿直性格的一项是()(3分)
A遇事则发,不暇思也。B已发而思之,则无及。
C言发于心而冲余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D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
23、指出下列加下划线“之”字的指代内容(2分)
岂复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之战:
隐者之言,有会于余心,余行之:
24、作者说“我愿学焉”,作者“愿学”的是指。
(2分)
25、从全文推断,章质夫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6、“旷达”是评价苏轼作品思想感情的标签式词语,在本文和其它作品里都有其鲜明的印
迹,试结合《前赤壁赋》的内容作简单分析。(3分)
答案:
22、D(3分)
23、美恶(1分)(或答美事恶事或美恶之争),少思寡欲(1分)(或答隐者之言)
24、“凡吾之所为,必思而后行”或“思而后行”(2分)
25、知行合一(三思后行、深思熟虑、处事稳重都算对)(1分);志行高洁(1分)。意思
对即
26、苏轼的旷达,是指苏轼虽然面对曲折艰险的人生浮沉,从未消沉绝望,反而潇洒超脱、
乐观开朗。(总评1分)如《前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等句子
(引或述1分),表明作者试图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中,以求得精神的自
由,充分表达了苏轼身处逆境之中坦然处之得失两忘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分析1分)。注:
举例与说理切合,言之成理即可,不必强求举例与答案的一致;没有用原文语句,用介绍
性、描述性语言亦可。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009虹口二模)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⑴分)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盗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其胜群
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硅璋彝尊、名人字画,
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
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匆
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乜。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
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嗜羊枣,不嗜脍炙也①,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
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t;也固直。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乂患
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袁枚《所好轩记》)
[注]①脍炙:烤肉
22、(1分)第一段的运用了排比和的修辞手法。
23(2分)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是.
24、(2分)作者“好书”的理由有:
(1)
⑵
25、(3分)从全文看,“所好轩”得名的原因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3分)书籍并非作者一人所好,而他却说自己“好书从独二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22.设问(1分)
23.引用曾皙好吃羊枣而不吃烤肉的典故(1分)说明自己好书的独特与他人众好不同。(1
分)
24.(1)众好皆有消长之时,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只有好书不受限制,无有止境。(或“书之
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乂无尽,故胜也。”)
(2)众好与他人无异,其乐趣为人人所共有。只有好书属个人独特之精神体验,他人无
法替代。(或“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
25.(1)“所好轩”是作者藏书的地方。
(2)书是作者最大而独特的“所好”。
(3)“所好轩”有用俸禄买来的珍贵书籍;现在老了就怕丢失了所收藏的书。
26.作者对书籍的爱好贯注了个人全部的志趣和精神体验,包含他对世界、对人生独到的看
法和态度,这是他人无法相比或替代的(2分),“好书从独”也体现了作者对自我价值的追
求与对自我人生的思考。(1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009黄浦二模)
(六)阅读下文,完成23—27题。(13分)
虎丘记
(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
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就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
置酒交衢问,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艳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
霞铺江上,雷根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
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娟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
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
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存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
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
泪矣。
(3)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vT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
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
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战!
(4)史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
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
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蟀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23、“白乐天”指的是诗人o(1分)
24、第二段对“斗歌”场景写得极有层次:(2分)
环境由到;感情由到0
25、第二段没有运用到的手法是()(2分)
A.层层烘托B.夸张借代C.点面结合D.对比反衬
26、请分别概括第三段的景物特点?并简析作者写景的角度。(4分)
27、文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评价。(4分)
答案:
23、白居易
24、喧闹寂静热烈凄凉
25、D
26、剑泉之“深”:千顷云之“高”、“秀”;文昌阁之“佳”,平原堂之“旷”。(任写出2点
得1分,3点得2分)先“山水”后“人文”:俯仰结合;远近结合。(写出任一角度1分,
分析1分)
27、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薄之情,(1分)渴望与民同乐的真性情。(1分)作者认识到官民
之间的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使得他无法领受“听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于是他甘愿以“吴
客”的身份来游虎丘,这种走进人民的姿态是值得肯定的;(1分)而其揭示官民之间的对
立关系具有批判意义。(1分)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009卢湾二模)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①,放意填坑岸也。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今世相承,趋末弃本,
率多浮艳。辞与理竞,辞胜而理伏;事与才争,事繁而才损。放逸者流宕而忘归,穿凿者补
缀血不足。时俗如此,安能独违?但务去泰去甚耳。必有盛才电誉,改革体裁②者,实吾所
希O
古人之文,宏材逸气,体度风格,去今实远:但缉缀疏朴,未为密致耳。今世音律谐靡,
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于往昔多矣。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
偏弃也。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节选
[注]①轨避:车的辙迹。②体裁,指文风,下文“制裁”与此同。
22、(2分)作者把写文章比作骑马,其中的“放意”具体表现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用文中的话回答)
23、(2分)概述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24、(3分)对“但缉缀疏朴,未为密致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只是文章在文字组织、结构安排等方面不太讲究,显得不够精致细密。
D.但古人在文字组织、结构安排等方面不太讲究,不做精致细密的润色。
C.只是文章中文字的点缀修饰过于简约朴素,未能做到精致细密。
D.但古人在写文章时点缀修饰粗疏简陋,不能写出精致细密的文章。・
25、(2分)联系全文,概括作者的为文之道。
26、(4分)文中说“必有盛才重誉,改革体裁者,实吾所希”,唐代''文起八代之衰”的韩
愈倡导古文运动,其主张恰与作者为文之道契合。请以高中所学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为例,具
体说说文章是怎样体现“改革体裁”的。
答案:
22、(2分)辞与理竞,辞胜而理伏:事与才争,事繁而才损
23、(2分)(用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文章中理致、气调、事义、华丽四者并重,但
各有特点又互有轻重,并强调它们在文章中的重要性
24、(3分)A
25、(2分)写文章耍以古代的文风为根本,强调思想情趣,并以今人的文辞润色等形式方面
作补充
26、(4分)略(能结合本文观点1分,举例(篇名)1分,具体说明1分,语言1分)
四、课后作业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009闵行二模)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1分)
致李子髯书
【明】袁宏道
髯公近日做诗否?若不作诗,何以谴此寂寞日子?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故有以弈为
寄,有以色为奇,有以技为寄,有以文为寄。古之达人,高人一层,只是他情有所寄,不肯
浮泛虚度九景。每见无寄之人,终口忙忙,如有所失,无事而忧,对景不乐,即自家亦不知
是何缘故。这便是一座活地狱,更说甚么铁床铜柱、刀山剑树也,可怜,可怜!
大抵世上无难为的事,只胡乱做将去,自有水到渠成日子。如子髯之才,天下事何不可
为?只怕慎重太过,不肯拼着便做。勉之哉,毋负知己相成之意可也。
22、(I分)文题《致学子辑梏》中的015”,总思
是o
23、(3分)起笔句”髯公近日做诗否”,所起的具体作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4、(2分)第一段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根据文意,概括出两组对比。
(1)
(2)
252分)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
26、(3分)第二段“只胡乱做将去,自有水到渠成日子”一句,在文中有特定的含义。清结
合文章内容,评价该句的思想意义。
答案:
(六)
22、书信、书简
23、引起谈论的话题。
24、(1)有奇之人与无奇之人;
(2)自家与活地狱(3)能乐与不乐(4)不肯浮泛虚度光阴与终日忙忙,如有所失了
25、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无毒之人生活的可怜与可怕。
26、这句话是作者针对李子春“慎重太过,不肯拼着便做”来说的,意在鼓励那些循规蹈矩,
不敢轻易出手做的人,不要顾虑太多,只管放手去做,就一定会有成功的日子。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009南汇二模)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
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
根。欲验之,但取芦殖、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
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果,则根生己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
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
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士气有早晚,天时
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
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策竹笋,有二月生者,
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
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娇微草,凌冬不雕;并、
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一亩之稼,
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22、文中提到的“白乐天”是,我们在高中学过他写的古体诗《》。
(2分)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A.二月草已芽B.有田时采,则虚而浮
C.未超时采D.语越则桃李冬冬
24、在作者看来,确定采草药的时间要依据和草药生长条件。为了说
明前者,文章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3分)
25、在作者看来,影响草药生长条件的因素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人力”栽培情况等。(3分)
26、对于古代采草药“拘于定月”的做法,作者认为“此殊未当”。有人认为这一断语有点
“中庸”,应改为“此大谬也”。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
(六)22、白居易;《琵琶行九(每空1分)
23、B(2分)
24、草药的使用部位,分类别、作比较.(每空1分)
25、“地势”海拔高低、“物性”植物品种、“地气”纬度南北(每空1分)
26、作者的说法更科学准确。11分)因为“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除了采集方便外,
对于有些草药、有的地区还是适用的,<1分)所以只是用于所有草药就很不恰当,而不是
荒谬、大错。(1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009浦东二模)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游凌云图记
刘大懒
①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
②南方固山水之奥区,而巴蜀峨眉尤为怪伟奇绝,昔苏子瞻浮云轩冕①,而愿得出守汉
嘉,以为凌云之游②。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
③吾•友卢君抱孙以进上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于是
携童.幼,挈壶觞,透迤而来,攀援以登,坐r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乎
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二古之上。于时极乐。既归上闲居,延请,画事若,画《卢公我酒游
凌云》也。古今人不相及矣: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退步之也。乃子瞻之有志焉而
未毕者,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则夫卢君之施泽于民,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于是为
之记。
[注释]①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②汉嘉,蜀地名。凌
云山,蜀中名山之一。
21、(1分)作者刘大槌和方苞、姚鼐等都是清朝“”(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22、(2分)文中与“卢君之施泽于民”相照应的语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期4月模拟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幼儿园性知识教育
- 乡村旅游居民接待培训
- 信息技术 第二册(五年制高职)课件 使用pip命令安装第三方库
- 工程造价管理公司汇报
- 妊娠合并甲减护理查房
- 2025《房地产经纪综合能力》房地产经纪人协理考前冲刺必会300题-含详解
- 云南省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影像技术类近年考试真题库(含答案)
- 心脏术后各管道的管理
- 多芬案例分析课件
- 40万只全现代化蛋鸡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20起典型火灾事故案例合集-2024年消防月专题培训
- 拼多多在线测评98道题
- 环境监测站运行管理与质量控制标准
- 20以内的加法口算练习题4000题 284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
- 湖南省2024年对口升学考试计算机应用类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18海湾GST-GD-N90消防应急广播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
- 项目风险记录及跟踪表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