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人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粤人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粤人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粤人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粤人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人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1976年发掘的妇好(殷商王后)墓,是殷墟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卜甲、玉蚕、各类兵器等千余件随葬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B.金属兵器反映出当时冶铁业达到较高水平C.玉蚕等遗物反映了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D.随葬品的豪华可以证明当时女性地位很高2、尽管传统婚礼并不符合清末民初政治变革的诉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但是当时江南地区仍有不少知识分子出于孝道观念,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婚礼,只是繁复的仪式发生了简化。这说明A.婚俗具有传承与变迁的特征B.理学通过婚俗强化了社会地位C.婚姻自由使社会价值观转变D.中西合璧成为婚俗变迁的主流3、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措施,根本上是为了解决A.财富高度集中问题B.供给与需求的矛盾C.股票投机过度问题D.市场与计划的矛盾4、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国家赋税过于繁重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C.自然经济雏形显现D.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5、2020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一大运河文化展”向公众开放。下图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它们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A.有利于保障都城物资供应B.促进了区域间的长途贩运C.适应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D.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6、清末有首歌谣唱道:“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其体现的主旨是,新式交通工具A.冲击了封建传统观念B.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状况C.得到了群众一致认可D.提高了人们的政治地位7、从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80年凤阳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07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了对外开放的伟大战略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8、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年代农业税非农业税997年2408.11567.71021年2641.23874.01077年2021.35117.2

A.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B.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消除了财政危机D.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9、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E.美国“大萧条”11、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___和_____。

12、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3、经济特区中“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A.正确B.错误14、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A.正确B.错误15、西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A.正确B.错误16、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A.正确B.错误17、商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A.正确B.错误18、古代的扬州属于沿海城市。A.正确B.错误19、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A.正确B.错误20、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A.正确B.错误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24分)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550年和l551年,在西班牙召开了两次大型辩论会,辩论的主要对手是第三世界主义者拉斯·卡萨斯和欧洲中心论者塞普尔维达。这两次古典式辩论.直指殖民主义理论的核心:世界上有没有劣等民族?先进民族有没有理由对落后民族开战并奴役他们?

塞普尔维达的论点有:

第一,印第安人犯有偶像崇拜的严重罪行;

第二,印第安人智力低下,是天生的野蛮人和奴隶;

第三,印第安人互相残杀,用活人祭祀,甚至吃人肉,西班牙人有义务拯救受害者。

材料二卡萨斯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论证说,惩罚一个陷入迷途的民族是为了教育这个民族,而不是毁灭它,然而战争不会使美洲的印第安人明白自身的谬误,只会增加仇恨。比起用活人祭祀来,战争是更大的罪恶。——摘编自索飒《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

请回答:

1.请以玛雅文明为例;反驳材料一中塞普尔维达的前两个论点。

2.从材料二卡萨斯对塞普尔维达第三个论点的反驳;推断西班牙人是以何种方式“拯救受害者”的?卡萨斯反对这种“拯救”方式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应该以何种方式对待“落后民族”?

3.你认为塞普尔维达论点的实质是什么?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是出土于江苏徐州睢宁的东汉“牛耕图”画像石(局部)。画面中心为一农夫,左手扬鞭,右手扶犁,正在驱牛犁地,他身后是一少年提着篮子正在播种。画面的上方一年轻妇女弯腰挥锄劳作,一老婆婆挑担送饭到田头。旁边有一辆装着东西的双轮车,车上还有三只小鸟,车旁卧着一条小狗,左上角还有一头小牛犊在田边奔跑。

从图文材料中提取三个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表述成文,论据准确,逻辑清晰。)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嘉靖“倭寇”危机;暴露了明朝官方应对海上危机的乏力,意味着朝贡贸易走向尾声。最终在调兵遣将平息倭寇以后,明朝海洋政策完成了从以政治为重心到以经济为重心的转折,做出了重大调整。政策转变意味着制度变迁,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虽然经历了诸多曲折,但是,前者孕育了福建海商合法化及其集团的崛起,到万历末年,“海舶千计,漳;泉颇称富饶”,中国海商集团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成为17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的主体;后者孕育了葡萄牙人入居及其经营海上贸易合法化;澳门的兴起和发展,自一开始,就是中国海商与居澳葡萄牙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澳门形成广州外港,开辟了多条国际海上贸易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全球。两种海上贸易模式预示了晚明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新格局——东西洋贸易网络正式开创运行。制度变迁导致的海上贸易新模式为民间海商迅速崛起为中国海上力量的主体铺平了道路。

——《明代海商与海上秩序》材料二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嘉靖年间海洋政策的调整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海洋政策未能如英国人所说“控制海洋”“控制世界”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10分)25、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唐、宋.元)的状元分布图(有籍可考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韩茂莉、胡兆量《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文化背景)整理.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状元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26、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在西方经济一团糟的时候,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1928—1937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因此,五年(1928—1937年)计划和大萧条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里居有突出的地位,它们一者衬托了另一者,两者都产生了至今仍可感觉到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合所学知识结合,从材料中提取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并做到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2分)27、1934年;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创造了福利国家的概念。到1948年,英国宣布全面实现了社会保障,建成福利国家。

1.英国“福利国家”可能借鉴了哪些国家的实践经验?

2.英国“福利国家”的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3.你如何评价英国“福利国家”的政策?28、进入现代以来;世界处于不断发展变革调整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在应对挑战中,大国承担起了重要责任。

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简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玉蚕”可知与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有关,C项正确。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但不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商周时期,女性地位较低,排除D。2、A【分析】【详解】

据材料“尽管传统婚礼并不符合清末民初政治变革的诉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婚礼,只是繁复的仪式发生了简化”等信息可知,婚俗具有传承与变迁的特征,A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理学,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价值观转变,C错误;据材料没有看到中西合璧成为婚俗变迁的主流,D错误。3、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主要的问题是生产过剩,故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故B选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主要解决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生产过剩的问题,与财富高度集中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股票投机是引发经济大危机的直接原因,故C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通过金融、工业、农业方面的措施主要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而不是解决市场与计划的矛盾,故D选项错误。4、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可知当时我国土地耕种者的身份得到认可,小农经济正在建立,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国家赋税繁重的信息,故A项错误;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的标志是商鞅变法中允许土地买卖,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故选D。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都是为了转运南方物资来供应都城运转,A正确;材料与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无关,B排除;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完成,C排除;大运河并未减轻南方人民的赋税负担,D排除。故选A。6、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可知,交通工具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状况,加速了社会交流,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们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D。

【点睛】7、A【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到1980年凤阳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07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这主要是对内改革的结果,不是对外开放的影响;D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8、A【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农业税的比重降低;并不能说明农民负担的减轻,排除D;北宋中期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海外贸易的信息,排除B;由于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商业外贸不断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宋代的商业经济。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的特点:①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②商业市场形式多样。③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④汉代以来各朝代出现不同数量规模商业大都市。⑤商业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商人社会地位低下。⑥政府对商业控制逐渐减少。⑦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⑧出现区域性商帮。⑨发展艰难曲折。9、C【分析】【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理解与分析。罗斯福把“老绅士”比喻为资本家;因为新政将他们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挽救出来,所以“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罗斯福虽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但他在经济上实行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等一些措施,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因此“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故本题选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对资产阶级的影响。

【详解】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铁器时代是指战国时期,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危机时代是指美国“大萧条”。【解析】(1)B(2)A(3)D(4)C(5)E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联系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在①处是长安,在④处是泉州,要求学生能够史地结合,有一定的难度。【解析】①.①②.④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3、A【分析】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并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下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适用“一国两制”政策,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为加快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设置,但经济特区,给予优惠政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以吸引和利用外资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是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非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设置。故判断为正确。14、B【分析】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会议是中共十四大,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本题说法错误。15、B【分析】汉武帝时期主要耕作方式仍然是租佃制度形式,本题错误。16、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中国的特殊社会性质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和斗争性,故题干表述正确。17、B【分析】“工商食官”就是官府集中经营手工业和商业,不是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本题错误。18、B【分析】【分析】

【详解】

古代扬州属于大运河沿岸的城市,不是沿海城市。故本题说法错误。19、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洋务运动的诱导而兴起的,故题目表述错误。20、A【分析】【分析】

【详解】

17世纪荷兰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故本题说法正确。21、A【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成立的,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世界银行是根据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成立的,其职责是协助成员国经济的复兴与建设;“关贸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订,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三者共同构成了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故本题说法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24分)22、略

【分析】【小题1】依据材料和苏雪从印第安人的偶像崇拜表现为诸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以及社会发展水平低下以及玛雅人在建筑;天文历法、数学、文化等领域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判断回答。

【小题2】依据材料二从“西班牙人采取战争方式与印第安人的落后习俗相比.战争的罪恶性更大;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和平方式来影响和交流”等视角分析回答。

【小题3】依据材料三信息从“为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角度回答。【解析】【小题1】印第安人的偶像崇拜表现为诸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多神教和自然崇拜);这是社会发展水平低下的结果.根本不是什么罪行。

玛雅人在建筑;天文历法、数学、文化等领域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小题2】西班牙人采取战争方式;与印第安人的落后习俗相比.战争的罪恶性更大;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和平方式来影响和交流:

【小题3】塞普尔维达的论点为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23、略

【分析】【详解】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提取信息。信息一:根据“画面中心为一农夫,左手扬鞭,右手扶犁,正在驱牛犁地,他身后是一少年提着篮子正在播种。画面的上方一年轻妇女弯腰挥锄劳作,一老婆婆挑担送饭到田头。”可以得出,“男女老幼合家耕种”这一信息;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说明,如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家庭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东汉时期小农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信息二:根据画像石中男子的耕作方法;提取出“男子采用二牛一人犁耕法”这一信息。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耦犁技术推广到徐州地区,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与西汉二牛三人犁耕法相比,二牛一人犁耕法更为先进;但当时仍采用直辕犁耕作,表明我国耕犁有待完善。

信息三:根据“牛耕图”画像石中男子的耕作工具;提取出“农业生产中使用直辕犁;双轮车、铁锄、篮子等生产工具”这一信息。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冶铁等手工业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推动了铁农具种类和数量的增加。

信息四:从画像石具有的史料价值分析;提取出“图片展现的是东汉时期出土的画像石”这一信息。说明:画像石属于实物史料,直观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情景,对研究东汉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信息五:从绘画的角度分析该画像石,提取出““牛耕图”画像石线条流畅,画面完整清晰”。说明:画像石构图完整,内容丰富,人物动作惟妙惟肖,具有写实主义风格,充分展示了东汉时期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解析】信息一:男女老幼合家耕种说明: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家庭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东汉时期小农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信息二:男子采用二牛一人犁耕法说明:东汉时期耦犁技术推广到徐州地区;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与西汉二牛三人犁耕法相比,二牛一人犁耕法更为先进;但当时仍采用直辕犁耕作,表明我国耕犁有待完善。

信息三:农业生产中使用直辕犁;双轮车、铁锄、篮子等生产工具。

说明:东汉时期的冶铁等手工业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

信息四:图片展现的是东汉时期出土的画像石。

说明:画像石属于实物史料;直观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情景,对研究东汉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信息五:“牛耕图”画像石线条流畅;画面完整清晰。

说明:画像石构图完整,内容丰富,人物动作惟妙惟肖,具有写实主义风格,充分展示了东汉时期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24、略

【分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朝贡贸易走向尾声从以政治为重心到经济为重心的转折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人华经营海上贸易”,可归纳出明朝嘉靖年间海洋政策的调整。第二小问,由材料一中“人民被‘断其生路’”“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等,可从影响民生;有识之士的认识等角度分析原因;由材料二中“农贾杂半,走洋如者甚众”“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可从海外贸易、人民生活和经济收入等角度分析影响。

(2)本题实际是比较题,作答时思路比较单一,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上把中英状况。可以答为: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不充分,不具备控制世界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政府的海洋意识不强,虽然允许民间参与海外贸易,但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不够;文化上:重农抑商的意识根深蒂固,束缚了商业的发展。世界范围看:葡萄牙、荷兰等西方国家迅速开展厂殖民扩张,挤压了中国商业的世界市场。【解析】(1)调整:由官方朝贡贸易到商人出洋贸易;从以政治为重心到以经济为重心;从“海禁”到允许月港开海;澳门开埠。影响: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澳门的兴起和发展;开辟了多条海外贸易航线;使白银大量进入中国;加速全球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2)原因:①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不充分,不具备控制世界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政府的海洋意识不强,虽然允许民间参与海外贸易,但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不够;③文化上:重农抑商的意识根深蒂固,束缚了商业的发展。④世界范围看:葡萄牙、荷兰等西方国家迅速开展殖民扩张,挤压了中国商业的世界市场。五、论述题(共2题,共10分)2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状元分布图,结合每幅图的颜色深浅进行分析,并思考状元的地理分布与政治、经济的正比例关系,如教育的发达程度与考试制度.经济政治重心变迁的密切关系等,进而得出朝代信息。比如第一幅图北方在分布范围与数量上超过了南方,说明即为解释证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结果推出原因,进而判断。经济重心政治中心皆在北方,社会安定的大一统时期,只有汉、唐。南方相对欠发达的时期排除汉,即为唐,同理图2分布在中原与东南沿海,这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导致东南沿海经济发达推动教育发展以及政治重心的变迁有关。图3集中在蒙古与河北北京一带,这与元朝特定的时期相吻合。【解析】图1:北方地区状元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南方分布较少,且数量相对较低。这与唐代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1为唐。

图2:状元集中分布在中原与东南沿海地区;这与北宋定都开封,南宋定都杭州,南方经济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2为宋代。

图3:蒙古地区和河北北京地区状元人数较多。这与元朝由蒙古人建立,政治中心在北方.首都在北京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3为元代。26、略

【分析】【详解】

首先概括历史现象,根据材料“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得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成功。概述,结合所学课本知识,主要强调两个五年计划的影响。评价,积极方面,主要强调苏联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斯大林模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消极方面,主要强调斯大林模式的发展造成经济发展出现弊端,不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答案不唯一,归纳其他历史现象也可,注意概述和评价时一定要对应所列出的现象。【解析】示例一:历史现象: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概述: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评价:苏联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强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存在压制农民;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现象,不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示例二:历史现象: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陷于困境。

概述:1929—1933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际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大萧条。

评价:经济危机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引起社会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