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上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上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上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上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在水中煮,只要水不干,就不会煮焦,而在油中炸,则会发黄,甚至炸糊了,这一现象说明()A.油的沸点比水高B.油炸食品的吸热能力比水强C.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D.油沸腾时温度继续升高,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2、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A.按一下弹簧片,钢笔从墨水瓶里吸取墨水B.用力按塑料吸盘挂钩,挂钩能紧紧地贴在墙上并能挂上毛巾C.三峡水电工程的船闸,能让船只安全通过大坝D.利用吸管,能喝到杯中的冷饮3、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说她是静止是以下列哪个为参照物A.河岸上的树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4、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

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

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录脳

和P脪脪

则(隆酶)

A.P录脳<P脪脪

B.P录脳=P脪脪

C.P录脳>P脪脪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有一块冰漂浮在浓盐水中,如果冰块全部熔化后,液面将:()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早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热B.初秋,草叶上出现的露珠是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C.寒冬,户外堆起的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D.盛夏,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出现“白气”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吸热7、下列是光源的物体有()A.太阳B.火焰C.月亮D.电灯8、【题文】篮球是大家喜爱的运动(如图所示);有关篮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抛出去的球,上升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拍球时手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球出手后,继续运动,是由于球具有惯性D.飞行中的球会落向地面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9、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提升重物,已知作用于绳端拉力是40N,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被提起的物重可能是()A.40NB.80NC.120ND.160N10、如图所示;将一块冰放入浓盐水中,冰处于漂浮状态,冰逐渐融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中液体质量逐渐变大B.杯中液体密度逐渐变大C.杯中液面升高D.杯中液面降低11、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跑时,我们说兔子比乌龟跑的快,采用的是“相同时间看路程”的比较方法B.乌龟先到终点,比兔子跑的快,采用的是“相同路程看时间”的比较方法C.兔子睡前的赛跑速度加上睡后的赛跑速度再求平均值即是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D.求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用整个路程除以兔子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即可1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联系正确的是()A.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液化B.夏天湿衣服晾干--升华C.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华D.吃冰棒解热--液化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2012秋•未央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看瓶口吹气;

(1)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三个音阶,则与这三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____.

(2)3只小瓶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____;

(3)由此实验,你认为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的目的是改变____.

(4)若改用筷子敲击瓶体,你认为发声体应为____;与这三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14、现在,很多地方主要道口没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5.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当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5、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得一石块重为1N

将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6N

则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N

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取g=10N/kg)

16、看图说理:(1)

观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

观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7、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____之间;某昆虫的翅膀在2分钟内振动了600次,则它的振动频率是____Hz,我们____听到(选填“能”或“不能”).18、如图所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在A点,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需配戴装有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19、常用温度计是利用了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人体的正常温度约是______℃.20、沿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由于惯性,小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在滑行的过程中,小车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______力的作用。抛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铅球最终会落到地面上,是由于______力的作用。21、某同学沿着水平河岸行走,他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自己是_______的,相对于岸是________的.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28分)22、马路上的路灯看上去是排成一串串的,所以它们的连接方法是串联.____.(判断对错)23、光在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____(判断对错)24、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测量的结果.____(判断对错)25、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生活和生产可以充分的利用和消耗.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8分)26、在水平台上;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体____.

(3)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____关系.

(4)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

(5)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它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像(选填“实”;或“虚”).

(6)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小红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27、小明同学在家发现妈妈洗完衣服后总是将衣服充分展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晾晒,结合物理课上学过的知识,提出了“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作出如下猜想:①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②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③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请你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另提出一个不同的猜想:____.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

(1)小明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

(2)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猜想____(填写序号即可);

(3)通过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4)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的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7分)2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小王同学把杠杆放在支架后,在图甲位置静止,这时的杠杆处于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进行的三次实验如图乙,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

(3)用绳子拴住一根粗细不同的一段木桩某处,静止后木桩水平平衡,如图丙,现将木桩从拴绳处沿竖直方向切成A、B两段,根据图乙可判断GA____GB(选填“>”“=”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以及温度高的时候才能把食物烤糊.【解析】【解答】解:

因为的水的沸点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是100℃;而油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高于100℃,所以将面制品在水中煮,只要水不干,就不会煮焦,而在油中炸,则会发黄,甚至炸糊了.故B;C、D错误.

故选A.2、C【分析】【分析】利用大气压往往是物体的一个位置和空气接触,另一个位置没有空气或空气减少.【解析】【解答】解:A;用力一按橡皮囊;排出了里面的空气,当其恢复原状时,橡皮囊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被压入钢笔内.也用到了大气压.

B;用力按塑料吸盘挂钩;排出了吸盘内的空气,当吸盘要恢复原状时,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紧地压在墙面上.故B利用了大气压.

C;船闸是为了让船只顺利通过拦河坝修筑的.船闸应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故本选项不是利用大气压.

D;用力一吸气;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腔内.故D利用了大气压.

故选C.3、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参照物基本知识。参照物是指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所选择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它的选择原则是任意的。可以选择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也可以选择移动的物体。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地面或者与地面固定在一起的物体,如树木,山川,房屋建筑等。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判断。

A;河岸上的树乘客相对于树来说;位置是变化的,所以应该是运动的,不合适。

C;迎面驶来的船;乘客相对于迎面驶来的船,位置也在随时发生变化,所以也是运动的,不合适。

D;河水乘客相对于河水来说;位置也是随时发生变化的,不合适。

故答案选择B

【点评】对此类习题,学生应该对参照物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根据参照物来判断研究对象是否发生了机械运动,若发生了机械运动,则物体是运动的,若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则物体是静止的。4、C【分析】【分析】(1)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娄脩ghh

指的是该液面到自由液面的垂直距离;

(2)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比较液体的密度,从而比较出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此题是液体密度与液体压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题,注意合理利用好题目中的隐含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由题意可知两管中所装的液体质量是相等的m录脳=m脪脪

乙管是倾斜的,由此可知乙管中所装的液体体积比较大即V录脳<V脪脪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娄脩录脳>娄脩脪脪

再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娄脩gh

液体的深度是一定的,娄脩录脳>娄脩脪脪

所以p录脳>p脪脪

故选C。【解析】C

5、A【分析】【分析】漂浮于盐水的冰受到的浮力等于冰山的重力;即排开的盐水的重力等于冰的重力也等于化成的水的重力,根据G=mg=娄脩gV

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排开的盐水的体积小于化成的水的体积,所以液面会上升。

本题考查的是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以及重力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重力不变。难点是V排与V水的大小比较。【解答】因为冰漂浮在盐水上,所以F赂隆=G卤霉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F赂隆=G脜脜=娄脩脩脦脣庐gV脜脜

又因为冰化为水后的重力G脣庐=G卤霉=娄脩脣庐gV脣庐

则娄脩脣庐gV脣庐=娄脩脩脦脣庐gV脜脜

又因为娄脩脣庐<娄脩脩脦脣庐

所以V脜脜<V脣庐

所以液面上升。

故选A。

【解析】A

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AB【分析】【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现象;我们首先要清楚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

然后看物态变化中是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确定是什么物态变化.然后再确定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解析】【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

B;初秋;草叶上结有小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B正确;

C;寒冬;户外堆起的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C错误;

D;盛夏;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出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AB.7、ABD【分析】【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据此分析答题.【解析】【解答】解:太阳;火焰、电灯都能够自身发光;属于光源;月亮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不是光源.

故选ABD.8、BCD【分析】【解析】

A;人抛出去的球;上升时速度越来越慢,因此受非平衡力作用.不符合题意.

B;拍球时手给球一个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又给手一个等大的力,所以手感到疼.符合题意.

C;球出手后;由于惯性继续运动.符合题意.

D、飞行中的球会落向地面是由于球受到重力作用.符合题意.故选BCD.【解析】【答案】BCD9、BC【分析】解:

∵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F=G;

∴当n=2时;被提起的物:G=nF=2×40N=80N;

当n=3时;被提起的物:G=nF=3×40N=120N.

故选B;C.

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使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提升重物时,滑轮组的绕法有两种,从定滑轮上固定时,n=2;从动滑轮上固定时,n=3;根据F=G分别求出两种情况下被提起的物重.

本题的关键有二:一是n的确定(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二是不计滑轮自重和摩擦时,拉力F=G.【解析】【答案】BC10、AC【分析】【分析】漂浮于盐水面的冰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冰块的重力,即排开盐水的重力等于冰块的重力也等于化成的水的重力,根据G=mg=ρgV,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排开的盐水的体积小于化成的水的体积,所以液面会升高.【解析】【解答】解:A;杯中原来液体是盐水;由于冰逐渐融化为液体水,使液体的质量逐渐变大,故A正确;

B、杯中原来液体是盐水,ρ盐水>ρ水;当盐水中加入部分水后,则液体的密度变小,故B错误;

C和D、因为冰块漂浮在盐水面上,所以F浮=G冰,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F浮=G排=ρ盐水gV排,又因为冰化为水后的重力G水=G冰=ρ水gV水,则ρ水gV水=ρ盐水gV排,又因为ρ水<ρ盐水,所以V水>V排.所以液面升高;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11、ABD【分析】【分析】(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是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运动的快;二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少的运动的快.

(2)平均速度是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只反映整个过程运动快慢,比较物体始终运动快慢要看每时每刻的速度.【解析】【解答】解:A;起跑时;相同时间内,兔子通过的路程大,因此兔子比乌龟跑的快,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乌龟先到终点;它们通过的路程相同,但乌龟用的时间少,因此乌龟跑的快,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等于总路程除以兔子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D.12、AC【分析】解:A;“白气”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此选项符合题意;

B;湿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里的水吸收热量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的蒸发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此选项符合题意;

D;冰棒是固态的;吃到嘴里因吸收热量而熔化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熟练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认真分析各种现象中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即可解答此题.【解析】【答案】A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略

【分析】【分析】(1)嘴向瓶内吹气发声;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3)敲击时是瓶和水的振动发声,水越多,振动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解析】【解答】解:(1)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

由图知:三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

(2)3只小瓶中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因此发声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3)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的目的是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

(4)当用筷子敲击瓶体时;发声体体是水和瓶子,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水和瓶子的质量变大,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

由图知:三个瓶子的水位;从高到低分别是:甲;乙、丙,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

故答案为:(1)丙、乙、甲;(2)空气柱的长度不同;(3)空气柱的长度;(4)水和瓶子;甲、乙、丙.14、略

【分析】解:噪声的大小是指声音的响度;所以,噪声监测器测定的是声音的响度,因为用分贝划分噪声的等级,所以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字单位是分贝(dB);

当摩托车驶过时;噪声会增大,所以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分贝(dB);变大.

解答此题关键要知道声音的强弱等级;即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声音越大,分贝值越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强弱等级的表示方法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是一道基础题.【解析】dB(分贝);变大15、0.4402.5【分析】【分析】(1)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石块的重力减去石块在液体中测力计的示数;

(2)

已知石块全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公式即可求出排开水的体积(

石块的体积)

已知石块的重力,利用重力公式求石块的质量;再用密度公式求石块的密度。

本题考查知识点比较多,密度的计算、重力的计算、浮力的计算,涉及到利用称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属于中档题。【解答】

(1)

根据题意可知;石块的重力G=1N

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0.6N

则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赂隆=G鈭�F=1N鈭�0.6N=0.4N

(2)

由F赂隆=娄脩脣庐gV脜脜

得石块的体积:V=V脜脜=F赂隆娄脩脣庐g=0.4N1.0隆脕103kg/m3隆脕10N/kg=4隆脕10鈭�5m3=40cm3

由G=mg

得石块质量:m=Gg=1N10N/kg=0.1kg

石块密度:娄脩=mV=0.1kg4隆脕10鈭�5m3=2.5隆脕103kg/m3=2.5g/cm3

故答案为:0.4402.5

【解析】0.4402.5

16、略

【分析】解:(1)

因为拍手声让鱼的运动状态马上改变;因此可以证明液体(

水)

和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2)

因为将耳朵紧贴在桌子上;敲桌子的声音会变得更加响亮,因此可以证明固体能够传声.

故答案为:(1)

液体(

水)

和空气能传播声音;(2)

固体能传播声音.

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并且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解析】液体(

水)

和空气能传播声音;固体能传播声音17、略

【分析】【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10s内振动了3600次,可以求出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析】【解答】解:据课本知识可知;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昆虫的翅膀在2分钟内振动了600次;

f==5Hz;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5Hz不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

故答案为:20Hz~20000Hz;5;不能.18、略

【分析】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根据题干中图可知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即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

故答案为:凸透.

【解析】【答案】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远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

19、略

【分析】解: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上升;液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下降,所以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人的正常体温是37℃.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

液体温度计的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液柱会上升;液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液柱会下降,液柱的高低变化与温度有关,我们就是以此来测量温度的;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有时会比正常体温略低一些,有时会比正常体温高一些.

本题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以及人体的正常温度.【解析】热胀冷缩;3720、略

【分析】解:沿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由于惯性,小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在滑行的过程中,小车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抛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铅球最终会落到地面上,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摩擦;重;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知道摩擦力的特点和重力的方向是解决该题的关键。【解析】摩擦;重21、静止运动【分析】【分析】

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对基础性知识的考查。【解答】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它和人的距离不变,随着人的行走而“行走”,所以他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自己是静止的,相对于岸是运动的。

故答案是:静止运动。【解析】静止运动四、判断题(共4题,共28分)22、×【分析】【分析】根据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互相影响,而并联电路的用电器互不影响的特点进行分析.【解析】【解答】解:马路上的路灯看上去是排成一串串的;而一盏路灯坏了,其它的路灯仍会发光,所以路灯是并联的.

故答案为:×.23、×【分析】【分析】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解析】【解答】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线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此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0;

故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24、√【分析】【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解析】【解答】解: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不十分精确是造成长度测量误差的原因之一,因此刻度尺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测量的结果.

故答案为:√.25、×【分析】【分析】水资源通常是指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因此真正可利用的水资源并不丰富.【解析】【解答】解:地球上的水资源通常是指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储量并不丰富,占比例最大的海洋水并不能被人类所直接利用,因此,生活和生产中应注意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五、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8分)26、略

【分析】【分析】(1)选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2)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3)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4)进行实验时;眼睛要在在点燃蜡烛的一次观察,既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也能观察到蜡烛B.如果眼睛在蜡烛B的一测,只能看到蜡烛B,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5)实像和虚像重要的区别是实像能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平面镜成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6)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跟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7)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蜡烛A的像也与水平台不垂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解析】【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看到蜡烛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当看到蜡烛B也像点燃一样,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