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真题模拟训练】-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原卷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0/25/wKhkGWebElCAMlIoAAI1XdHAWMI548.jpg)
![第一单元【真题模拟训练】-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原卷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0/25/wKhkGWebElCAMlIoAAI1XdHAWMI5482.jpg)
![第一单元【真题模拟训练】-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原卷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0/25/wKhkGWebElCAMlIoAAI1XdHAWMI5483.jpg)
![第一单元【真题模拟训练】-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原卷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0/25/wKhkGWebElCAMlIoAAI1XdHAWMI5484.jpg)
![第一单元【真题模拟训练】-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原卷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0/25/wKhkGWebElCAMlIoAAI1XdHAWMI54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真题模拟练
(-)真题训练
[2020•内蒙古卷】
阅读《邓稼先》,完成各题。
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
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
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著名
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民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
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央军称他是“‘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
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
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
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
却根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延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玻恩在他
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
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
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
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
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
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5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
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
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
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
《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魄。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日:“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
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
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
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
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
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
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再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
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有删减)
1.简要分析第二部分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说一说第三部分引用的《吊古战场文》的作用。
3.危急时刻,人们劝邓稼先回去,他说:"我不能走。〃请你揣摩并写出邓稼先当时的心理活动。(30字左
右)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四部分标题“永恒的骄傲”的理解。
5.像邓稼先这样为中华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人还有很多,如钟南山、袁隆平、杨利伟、屠呦呦、莫言…他
们都是中国最耀眼的“明星"。你心中的“明星”又是谁呢?请仿照示例,写出理由。
示例:
我心中的“明星”是邓稼先。因为他领导团队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让
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让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
[2020•四川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卜.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蒙辞«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单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必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7始就学。及鲁肃里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平冬
晚平!”肃遂拜蒙母,结友可别。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旭经为博士邪治:管理B.叫往事耳见:了解
C.及鲁肃汉寻阳过:经过D.即更刮目相待待:看
待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刀劈狼首
B.蒙乃始就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下车引彳
D.结友财别人不知财不愠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吕蒙的故事说明r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川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售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元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平!”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⑴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B.非有无以成学处处事之(《桃花源记》)
C.蒙辞以孥中多务至霸上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
D.非复吴下阿蒙不敢出一言以耳(《送东阳马生序》)
⑵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A.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B.学而时习之(《V论语》十二章》)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D.辍耕石垄上(《陈涉世家》)
⑶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⑷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以“夫〃字发起议论,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乙】文中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起初推脱,后听从劝说学习,终有所获。
C.【甲】文讲道理透彻深刻。【乙】文以对话表现人物,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D.【甲】文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要求。【乙】文用吕蒙言行侧面表现鲁肃学识进步。
(5)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021•海南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元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卷贞艮生节工里,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曾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平!”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司马光《孙权劝学》)
5.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倾颂(tu)B.裨补网漏(qu©)
C.为博士邪(xie)D.遂拜蒙母(zhd)
6.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勺阵和睦②性勺淑均
行:A.行走B.品行C.路程D.行列
(2)①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当:A.应B.承受C.掌管D.相称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8.“读史可以明智〃,请从两篇选文中分别找出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
[2021•北京卷】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曾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平!”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繇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韭
学元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驶,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始就•学一蹴而就•就•事论事功成名就•
B.结友而别别来无恙久别重逢依依惜别
C.无以致远勤劳”富闲情逸数学以"用
D.意与日去去国怀乡相去甚远去粗取精
1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
11.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初,遇①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
“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忐・王肃传》裴松之注)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力,悔前所为,而聪明
衰耗,殆不如囊时③十一二。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②[惩艾]惩治,惩戒。③[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①",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②",都认为自己
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
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③。
[2021•山东卷】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爱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不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可别。
(乙)
初,权谓蒙及蒋饮日:“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日:“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
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
《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决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瑾。如卿二人,
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学当不为乎?宜急读《孑卜亍》《六稿》《左传》《国语》及二史。孔子言:,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白勉励邪?”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曾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日:“吾
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另”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
为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日:“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不可及也……”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带回的一项是()
A.①孰君孤?②徐公不君君之美
也
B.①即里刮目相待②莫说相公痴,里
有痴似相公者
C.①在军中常苦多务②必先芾其心志
D.①自以为大有所前②敬慕圣贤之道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呵的一项是()
A.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以钱覆其口。
B.①蒙々始就学②4重修重阳楼
C.①结友画别②成礼项去
D.①盖不可及也②盖以诱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15.如果从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微信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两个语段概括说明理由(至少两条)。
【2021•湖南卷】
文言文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口;“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口;“孤岂欲卿治经为恃3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乌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喉,非曳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舟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
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崎求之。父学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井
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③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於,其文④理⑤皆有可观者。邑人
奇之,稍稍⑥宾⑦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⑧仲永环谒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⑭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⑪众人矣。”
(选自《王文公文集》)
注: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隶:属于。③收:取,团结。④文:文采,⑤理:道理。⑥稍
稍:渐渐。⑦宾客:把……当作宾客。⑧扳:通"攀",牵,引。⑨环谒:四处拜访,⑩明道:宋仁宗赵祯
年号(1032-1033年),⑪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忽啼求之
B.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或以钱币乞之
C.①多文理皆有可观者②不真无马邪
D.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从先人还家于贸家见之十二三矣。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业鲁肃过河阳
(2)卿今者才监
(3)父耳焉
(4)自是指物作诗立班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0.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引人深思,请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谈一-谈你受到的启发。
(二)模拟训练
【2021•河北迁西•一模】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所见的叶圣陶
①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
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
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较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
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播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
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
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
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
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
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
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
我门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
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
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
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箱了,我已经想好了,
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使手不停挥地
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
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
印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
写得其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
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
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
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
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馥,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
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唯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
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
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禅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
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背影》,有删改。)
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
2.说说你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
3.文章第⑤⑥段详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两部分内容?
4.为什么本文的标题是"我所见的叶圣陶〃,而不是“我所知道的叶圣陶〃?
【2021・浙江竦泗•二模】
5.《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史书《》。北宋的编纂的《木兰诗》中塑造了
一个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老王》一文表达了作者对老王这位普通人的深深愧作。
【2021•山东泰安•一模】
【甲】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苴过寻阳,与
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渐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人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③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
都爰还,准严⑤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日:“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
读也。”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宋史•寇准传》)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7.《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该书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8.两篇选文的主旨都是劝人学习,两文中劝说的方式有何不同?
【2022・上海普陀•一模】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曾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口口口口,大兄何见事之
晚平!”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初,策①杀吴郡太守许贡,贡奴客瞽民间,欲为贡报仇。策性好猎,数出驱驰,所乘马精骏,从骑绝不能及。
卒②遇贡客三人,射策中颊,后骑寻至,皆刺杀之。策创甚,召张昭等谓日:“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
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之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谓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③之间,与
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注】①策:孙策,三国时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孙权之兄。②卒:突然。③陈:同〃阵〃,军队作战时
的战斗队列。
9.两文所述事件都发生在时期:【甲】文节选自《》一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面线句。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1.解释【乙】文中加点词。
(1)数出零型:
(2)丛骑绝不能及从:
12.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你们要善于辅佐我的弟弟。
B.你们要好好对待我的弟弟。
C.你们要好好辅佐我的弟弟。
D.你们要善「对待我的弟弟。
13.【甲】文中的“口口口口”如今己成为一个成语,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文中的具体阐释是(用
自己的话回答)。
14.阅读两文,孙策、孙权兄弟先后占据江东且广受拥戴,他们在治国理政方面值得后人借鉴的做法是
【2021•广东顺德•二模】
【甲】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曾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平!”肃遂并蒙母,结友而别。
【乙】
范仲淹读书
郑度
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舍,煮栗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萨①十茎啖
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以室②馈,公置之,既而悉已鸟矣。
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里以食物,而不下筋③,得非以相谎为罪乎④?”公谢曰:“非不感厚意,
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选自《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命:jT,捣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②公厨室:宫官府厨房。③筋:筷子。④得非以相沈为
罪乎:难道认为我们送你好饭菜是错误的吗?
15.根据相应的方法,解释加点字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遗以食物课文勾连记忆法: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
既而悉已败矣词典查找法:①失败;②毁坏;③消除;④腐烂;⑤凋谢,枯萎(2)
日后岂能啖此粥也成语记忆法:岂有此理(3)
16.下列加点字词意思和用法相回的一项是()A.自以为大有所尊/香远/清
B.蒙警以军中多务/停数日,好去
C.卿言多务,熟若孤?/我熟与城北徐公美
D.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耳,然后能改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8.用两条7〃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
19.对两则选文的理解分析不近碰的一项是()
A.甲文写吕蒙在孙权劝导下发奋学习的故事;乙文写范仲淹甘于清苦潜心学习的故事。
B.吕蒙通过读书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范仲淹沉迷读书,而忘记吃朋友送来的食物。
C.鲁肃和留守之子虽不是主角,但他们都有优秀品质,一个敬才爱才,一个热心善良。
D.甲乙两文使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孙权、吕蒙、范仲淹等人的不同形象。
20.两则选文都与学习有关,你从中分别得到了4么启示?
【2021•湖南郴州•二模】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口;“孤岂欲卿治经为恃,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惊。”蒙乃始就学。及曾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
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②下帷
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
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dai):等到。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迨能倍诵乃止/蒙々始就学
B.患记问不若•人/卿言多务,孰若•孤
C.取在马上/甲王命急宣
D.若所精诵/咏基文,思其义
2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23.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24.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尤卿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能表现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D.甲文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乙文告诉我们读书要舍得费时用力。
【2021•广西•二模】
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
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案
痔
4砧学
一
谋
别
才
究
修
后
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4.1《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听课评课记录1
- 八年级历史上听课评课记录《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听课评课记录
- 用维修基金维修电梯主机轴承合同
- 生态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2篇)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听评课记录15.2.1《分式的乘除》
-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第3课时《基本政治制度》听课评课记录
-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第3课时 玩具》听评课记录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听评课记录2
-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活动 拼图与分解因式》听评课记录
- 2012年安徽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文档
- 《游戏界面设计专题实践》课件-知识点5:图标绘制准备与绘制步骤
- 自动扶梯安装过程记录
- MOOC 材料科学基础-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智慧供热管理系统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 帕金森病的言语康复治疗
- 中国城市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调研分析报告
- 上海星巴克员工手册
- 猫狗创业计划书
- 复产复工试题含答案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