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一--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词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
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为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恃征有哪
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
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
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话
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
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
画面,欣赏与画面协一凋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
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
行比较归纳。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
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
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
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的特征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的10幅插图,让学生充
分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的方法和基本要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
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小学的自然课里已经学过一些关干
生物的知识,你能说出一些生物吗?(要求:每位同学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
不要重复)从而导入新课。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的分布特点,知道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并能影响环境。
2.能力方面
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周边、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是本章的重点。
组织好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活动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手段:PPT文件、调查范例等。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设计:
1.数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1)从周边或校园的生物引入调查;
(2)举例说明调查的基本方法;
(3)分组,教师指导制定调查计划;
(4)实施计划,教师组织指导;
(5)汇报、总结、交流、评议。
2.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本章的教学课题可以从周边和校园的生物引入。在此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起
学生的共鸣:①你知道我们北京市的市树和市花吗?②我们的校园中有多少种生
物?这些生物开花结果吗?它们的花期是几月?
(2)关于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①利用录像或投影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进行科学调查的资料,利用投
影向学生演示调查活动的范例,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查,调查的目的、方法
和步骤。
②讲解学生记录的方法,强调在活动的过程中如实做好记录的重要性。
如向学生讲清在调查前要制定好调查记录表,随时记录下观察的内容。如生
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途等。在活动中要尽量多地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和
资料,以便调查结束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把调查内容撰写成调查报告。
③向学生强调调查的意义,切忌将调查作为游玩。
教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把活动作
为对自己的挑战去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
(3)分组,制定调查计划,为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①建议将班内同学按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一组)。由组长专
门负责,制定调查计划。
②可以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小花园、生活小区或街道等地去调查。也可以在
校园内进行调查。选择一条动、植物种类多且有不同生活环境的路线。
③调查的内容力求多样化。
班内的不同小组可以调查不同的内容,各有侧重点。如可以调查园艺花卉生
物、蔬菜粮食作物,也可以调在城市的行道树种类等。
(4)实施计划。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①认识调查地段的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途等。
②确定的调查路线边走边观察并及时记录下来:身边有哪些生物?它们生活
在什么环境中?与生物生活在一起的有哪些动物?树上有鸟巢吗?有病虫害吗?
花丛中有蜜蜂、蝴蝶飞舞吗?
要注意观察生物的分层现象,不仅观察高大的乔木、灌木,还要注意观察草
本生物和藤本生物。不仅观察高大的生物类群,还要观察一些微小的生物类群,
如阴湿树干上的菌类、生活在水中的藻类等。
③教育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不要任意攀折花
木,尤其要爱护身边的珍稀生物。
④调查限定在几天之内完成。如对生物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设立小专题,
作进一步的调查。
(5)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把调查记录归纳管理,通过查阅资料、访
问等形式对调查的内容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6)总结、交流、汇报。调查结束后可以与本班的板报小组合作,布置展览,
将各小组的调查报告、收集来的图片资料等筛选展出,作班内交流。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解读实验数据的尝试,学会数据的解读、坐标图形的识别甚至自己制作
坐标图形。
情感目标
通过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依赖于环境,进而认识
到我们美丽的地球大家园必须依靠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人类来共同呵护和建设,才
会更美丽。
教学重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解读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1、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书本P107并补充。
2、书本P108资料分析:
(1)为什么沙漠上有大面积的不毛之地?沙漠中什么样的地方会有较多的植物
生长?
(2)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似,植被类型却不同,这是为什么?
(3)除了水,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还有什么?
这些问题在书本上都有答案,但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找出来,还是比较难
的,所以可以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
学生汇报讨论题答案
对于学生的因答给予,并适时让学生做笔记。
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沙漠地区降雨量少,植物尢法生长。降雨量较多,
地下水较多的地方植物生长。
2、长白山降雨量多,足够水供植物生长。
3、水不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还有温度,土壤的肥沃度…
分析数据
分析表格,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含水量有很大差
异,这些问题如果教师单纯说出来比较单调,让学生从表格中找出结论这样更深
刻理解
学会根据数据绘制条型图
根据小麦的不同时期绘制条型图,让学生学会分析
练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体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水分
B、植物体吸收水分,有利丁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
C、大多数的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分,但少数生物体内不含有水分
1)、植物体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体吸收无机盆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少,本来打算合并到其他课上,但考虑到后面有绘制条型
图和分析,这些问题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应给他们详细讲解,所以把这节课的
重心放在后面的条型图分析和绘制上。前面的内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生活经验
也能得到,需要补充的是学生对生物圈中的水资源如何保护,水和植物,动物和
人类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试着让学生自己谈谈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自
内心珍惜水资源。后面的练习题很重要,把本课的知识和之间学习过的知识联系
起来,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学生也不会觉得难。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
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
三、课前准备:
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
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威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
名单交到老师处。强一周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注意事项:
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
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
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法)
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问题:1.你们组调查了多
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
选1一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染色体的大变化,
2、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的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3、说出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1、3
电教手段:投影(幻灯片)
实验教具:显微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
教学过程:
【回顾】
1、播放幻灯片: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问题情境】
播放投影:参天大树,一头老牛
T:参大大树是由一粒种子长大的,一头老牛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那
么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到大呢?
S:自由发言,小组讨论
T:(总结)是由于生物体的细胞的数目增多利体积的增大。
【新研究】细胞的分裂(板书)
T: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细胞是怎样增多的
S:(讨论)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就是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导致
细胞数目增多。
T:我们来看看细胞的分裂过程
【观察】P34
T:请同学们阅读该部分的目的、器材,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
裂的玻片标本。
【指导】
T:1、正确使用显微镜。
2、目镜用16X,物镜用lOXo
3、移动载玻片,找到细胞分裂的区域。
4、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5、在实验册上大致画出细胞分裂过程中1—2个典型的图像。
6、小组对照(前后两组),看谁能找到书中的图4—1上a、b、c三个细胞。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五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
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
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
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
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
感。【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并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
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散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
观:通过学习使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可题的能力。【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一些动、植物挂图及学生自带的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例如:
树叶、蝗虫、蚯蚓、杯子、小石头、盆栽花卉等教法学法打算以观察讨论为主,
辅以阅读、讲授等法,要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还要注意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意图、点评
联系实际在三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一片
引导学生荒漠,寸草不生。而今天我们讨论交流
思考,唤起导入新课的星球如此美丽,你知道是什
学生对生
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的如此美
命的热爱。
丽吗?
一.什么是生物
在你的周围有很多生物,你能
教师组织和引导
新授知识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观察,分组讨论、意图、点评引导学生新授知识
1、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实
物,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
非生物。2、结合自己的知识和
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区分生物
和非生物。
小结: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老师答疑: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
单位,一个细胞不能算作一个生物体。当然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除外。
2、像一片树叶、一个苹果是组成果树这一生物体的一部分,不能算作一个生
物体。
交流总结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
1、细胞是生物
吗?
2、一片树叶、
一个苹果能算作一个生物体吗?
初步认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以及观察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生物的主要特征
请大家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
问题1:①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关于光合作用可学生活动
观察书上的图片1—3,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并总结:意图、点评
通过观察新授知识
新授知识考虑掌握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有机物不断积累
体现出植物由小到大的生长)②动物如何获得营养?问题2:动物能呼吸,植物也
能进行呼吸吗?(例如:在晚上卧室内不能摆放过多的绿色植物)
问题3:①人是有生命的,能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也
会排出废物吗?②植物是通过那种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问题4:
①图4—5说明了什么问题?②请你用手触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片,触碰的含
羞草叶片与周围的叶片相比,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继续观察教材
插图并思考问题。
问题5:①图8说明了什么问题?②想一想,生物还有那些繁殖方式?动物、
植物、细菌是怎样繁殖的。?
问题6:生物还有其他的特征吗?
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特征2:生物能进行呼吸;
观察书上的图片4-5,讨论总结:
特征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特征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观察书上的图片6--7,分析归纳:特征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特征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彩图和联系实际,让学生归纳生物的六大特征。
前五大特征巧记忆:一需四能。
补充第六大特征。
学习内容
小结
教师组织和引导
问题7:你能准确地表达出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吗?师生共同整合得出结
论
问题:①你自己是否也有上述这些特征?②请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
有这些特征吗?这些特征是否都应在一个生物体上体现?③假如有人问你“什么
是生物?"你会怎样回答呢?
学生活动
表达交流、记忆:生物的6大特征。并使学生们认识到生物具有营养、呼吸、
排泄、对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绐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意图、点评
把重点知识系统化,加深学生印象。
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观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二、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管
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
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
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
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
边生物的调查,力求笠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
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
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教
学目标】
1.知识方面: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
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能力方面: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
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
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
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课时
安排】
本节课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录像、调查范例等,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
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并设计调查表。【教
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意图、点
评
1.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出1.学生根据经睑举例,
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分析什么是调查。以小
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明确什么
是调查及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
身边的生物的方案,最
调查的一上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
一、调查的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般方法法及注意事项一般方法
2.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同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通过实
及注意事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意事项例)项(如何进人口普查时都做
了哪些比较详2.根据学生经验,分析行调查)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我
国在进行人口普查
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项。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4、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
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如何防止呼吸道疾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
对学生回答不表态,继续设疑:是不是这样呢?
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
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给与鼓励。
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
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总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观察
二、过程
教师活动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肋骨是怎样
运动的?
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引导学生:走到饭店附近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
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
学生总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和鼓励。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七
学习目的
1、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系。根尖了解根尖的结构与功能及生长变化规律。
2、描述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征。
3、理解叶芽的各部分与枝条的各部分之间的发育关系。
重点
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
理解根尖和芽的变化动态。
学习方法
讨论法,探究活动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根的发生和生长:
系
1、胚根向地下根系
生长系
2、根系的分布还受到环境中等因素的'影响
自主学习
活动1、观察根尖的结构
讨论:
1.培养根尖需要满足哪些基本条件?
2.你会用什么方法观测根尖生长速度?你有什么办法测知根尖生长最快的
部位?
3.根毛是由哪部分细胞形成的?根毛的数量.形态和结构有什么特点?可
能与根的哪种功能相适应?
4.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的哪部分?这部分细胞来自哪里?
活动2:解剖观察芽的结构
讨论:
1.根据你对芽的观察,尝试说明芽是枝条的雏形。
2.你所解剖和观察的芽是否与叶芽的形态结构完全相同?
活动3:叶和茎的发生和生长
胚芽发育而成:。
叶芽的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八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
2.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重点:
1.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分析。
3.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人和动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运动,呼吸是维持生命
的基本生理活动,那么植物也进行呼吸吗?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怎样进行的?本节
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提问】:你们知道人的呼吸作用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吗?
【实验】:请一位同学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过出的气体,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将100克新鲜的知烫过的蔬菜(沸水烫2—3分钟)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黑
色塑料袋中,插入软管扎紧袋口,并用止水夹夹紧软管。
请两位同学分别取一袋蔬菜,将软管分别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
移开止水夹,轻轻地挤压塑料袋。
【讨论】:
1.实验用的塑料袋为什么是黑色?用白色的塑料袋可以吗?
2.黑色塑料袋有的装新鲜蔬菜,有的装有烫熟的蔬菜,你们怎样辨别?
•*
1.实验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保证蔬菜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2.说明植物体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提问】: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我们的推理一致吗?
【讲述】: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讲述】: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已经被许多科学实验所证实。
【演示实验】:将新鲜的植物和烫过的植物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形瓶中(锥形瓶
外用黑布包裹,防止漏光),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把两根燃烧的小木棒分别伸入
两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提问】: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新鲜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因此燃烧的小木棒伸入
时会熄灭;而烫过的植物已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锥形瓶中的氧气没有被消
耗,所以燃烧的小木棒仍然继续燃烧。
【播放FLASH】: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
【讲述】: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分解淀粉,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出能量。
【提问】: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呼吸作用呢?
: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根吸收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等活
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于呼吸作用。
【补充】:除了淀粉外,植物还能以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作为呼吸作用的原
料,这些有机物的分解,也能为生命活动能量。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九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用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难点:
植物的营养、呼吸、排除废物。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生物视频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智能机器人做操、跳舞、与人交流,学生观看、思考。教师提问:
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学生回答:不是。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
些基本特征?
(二)讲授新课
1、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
教师讲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教师提问:
你认为什么是观察?
学生总结:
①应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②观察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等原则;
③观察越细致越接近真实;
④合作交流能综合各种信息,更快的获知真相。
让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师提问:这段描写中鲁迅先生观察到了多少种生物?用到了哪些感官?怎
样才能准确的感知周围的事物呢?阅读后回答,学生总结出科学的观察应该是:
①有明确的目的;
②观察使要细致、全面、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③对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④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过渡:学习了如何记性科学的观察你,下面我们就一起试试吧!
2、什么是生物
观察比较多媒体课件中提供图片(鸭子、铅笔、汽车、仙人掌),找出它们内
不同之处。分组活动,小组长做记录。小组长陈述本组的发现。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过程:
导入:先比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
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同时学生分析剌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
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分析书本P19的资料,回答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
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结构都有所改变。
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
过渡问题:
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出
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
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
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
讲解实脸: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裸地指什么?
灌丛指什么?)
4、填写P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
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举例:曲线图的画法:
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
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
整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问题。
6、练习:
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
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
D、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破坏
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A、充分利用光能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D、适应潮湿的环境
3)许多种鸟具有条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的解释
为()
A这些鸟不适应孙境
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C、适应是绝对的
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
7、讲解书本课后练习。
教学后记:
这节课不仅要讲理论课《生物对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车评估中的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试题及答案
- 解析汽车金融对二手车评估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语文通关练习试题及答案
- 第4讲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2026版大一轮高考物理复习
- 食品质检员考试的职能与职责分析试题及答案
- 设计执行的基础要素试题及答案
- 数据备份与恢复知识考核及答案
- 宠物饮食与运动结合的营养学视角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一年级语文考点介绍及答案
- DL∕T 753-2015 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导则
- 临床急危重症患者鼻空肠营养管管理专家共识
- JT-T-1045-2016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规范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 MOOC 中医与辨证-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微生物农药经典
- 材料成型设备教案
- 2024-2030年中国高空逃生缓降器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部编(统编)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材解读课件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 铁路客运规章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