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计算机概述1.2计算机系统组成1.3微型计算机的组成1.4数制与编码1.5计算机安全使用常识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计 算 机 概 述
1.1.1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一项技术革命,它开创了解放人类脑力劳动的新时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全称为“电子数字积分机与计算机(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简写为ENIAC(埃尼阿克),如图1-1所示。图1-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年)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所以也称为电子管计算机。这一代计算机运算速度很慢,一般为几千次到几万次每秒,体积庞大,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其主要特点是:
(1)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逻辑部件,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差。
(2)采用电子射线管作为存储部件,容量很小。后来使用磁鼓存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存储容量。
(3)输入输出装置简单,主要使用穿孔卡片,速度慢,使用起来十分不便。
(4)没有系统软件,只能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
2.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5年)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的是晶体管技术,称为晶体管计算机。这一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了几百倍,其应用范围扩展到了数据处理、自动控制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是1959年12月由美国IBM制造的IBM7090,只有32K内存,系统占5K,用户占27K,用户数据在内存和一台磁鼓之间切换,如图1-2所示。图1-2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IBM7090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
(1)体积小、可靠性强、寿命延长。
(2)计算速度达到每秒几万次到十几万次。
(3)可以使用汇编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程,如FORTRAN。
(4)普遍采用磁芯作为内存储器,磁盘的容量大大提高。
3.第三代计算机(1966—1970年)
第三代计算机主要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元器件,这是一次重大的飞跃,第三代计算机的代表是IBM公司花了50亿美元开发的IBM360系列,如图1-3所示。图1-3第三代计算机IBM360系列应该说集成电路的出现与使用,快速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也为计算机走入寻常百姓家奠定了基础。第三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
(1)体积更小,寿命更长。
(2)计算速度可达到每秒几百万次。
(3)出现操作系统,功能越来越强,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4)普遍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
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
第四代计算机也称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一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元器件是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例如80386微处理器芯片,面积约为10mm×l0mm,却集成了约32万个晶体管。另外,内存储器采用半导体技术制造,外存储器主要有磁盘、磁带和光盘,运算速度大大提高,应用范围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主要特点是:
(1)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元件,体积越来越小,可靠性更好、寿命更长,技术更新越来越快。
(2)计算速度加快,达到每秒几千万次到几十亿次运算。
(3)发展了并行处理技术和多机系统。
(4)应用领域与应用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寻常百姓家庭。
(5)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图1-41984年的IBMPC/AT1.1.2计算机的分类
1.按计算机处理对象分类
(1)数字计算机。
(2)模拟计算机。
(3)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2.按计算机使用范围分类
(1)通用计算机。
(2)专用计算机。
3.按计算机工作模式分类
(1)服务器。
(2)工作站。
4.按计算机规模分类
(1)巨型机。
(2)大中型机。
(3)小型机。
(4)微型机。
(5)单片机。图1-5按规模分类1.1.3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学习、娱乐工具。之所以如此,是由计算机的自身特点决定的,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具有“记忆”能力,且存储容量大
3.计算精度高、可靠性强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高度自动化
1.1.4计算机的应用
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
2.信息处理
3.过程控制
4.辅助技术
5.办公自动化
6.网络通信
7.智能模拟
8.家庭生活
1.1.5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巨型化
2.微型化
3.网络化
4.智能化
5.多媒体化
1.2计算机系统组成
1.2.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如图1-6所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软件系统是对硬件系统性能的扩充和完善。计算机运行时软、硬件系统协同工作,二者缺一不可。图1-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2.2计算机硬件系统
1.中央处理器
硬件系统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主要包括运算器(ALU)和控制器(CU)两大部件。它是负责运算和控制的中心,计算机的所有操作都受CPU控制,所以它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2.主存储器
主存储器(MainMemory)也称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它是由半导体器件构成的。从使用功能上划分,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
3.外存储器
(1)软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盘已经被淘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软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外存储器。常见的软盘有5.25英寸和3.5英寸两种,如图1-7所示。图1-75.25英寸和3.5英寸软盘
(2)硬盘。
硬盘是计算机的“仓库”,通常安装在机箱内部。将硬盘的盘片和对盘片进行读写操作的驱动器做成了一个整体,通常把它们统称为硬盘。
(3)光盘。
光盘使用激光在特殊介质上刻写数据,又分为不可擦写光盘(如CD-ROM、DVD-ROM等)和可擦写光盘(如CD-RW、DVD-RAM等)。CD光盘的最大容量大约是700MB,DVD光盘的容量大约是4.7GB,近几年发展的BD(蓝光光盘)容量可以达到25GB。光盘具有体积小、存储量大、便于携带、数据保存时间长等优点。
(4)辅助存储器。
现在移动存储技术发展迅速,辅助存储器包括闪盘(U盘)、存储卡、记忆棒、移动硬盘等。辅助存储器的容量一般都比较大,大多采用USB接口,便于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各种存储技术的参数比较如表1-1所示。
4.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InputDevice)是指从外部获取信息的设备,它负责将信息(数据和程序)通过人工键入或磁盘自动输入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设备和系统有键盘、鼠标器、语音识别、触摸屏、扫描仪、光笔等,如图1-8所示分别是图形扫描仪和条码扫描仪。图1-8图形扫描仪与条码扫描仪
5.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OutputDevice)是负责将计算机加工处理后的结果输出,以供人们查阅和使用的设备。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投影仪等。
显示器是计算机不可缺少的输出设备,用户通过它可以很方便地查看送入计算机的程序、数据、图形等信息及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的中间结果、最后结果。显示器是人机对话的主要工具。打印机与绘图仪也是常见的输出设备,但并不是每一台计算机必须配备的。如图1-9所示分别为打印机和绘图仪。图1-9打印机和绘图仪1.2.3计算机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
(1)操作系统。
(2)程序设计语言。
(3)系统服务程序。
(4)数据库管理系统。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指用户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制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及其有关资料,如人事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图书检索软件等。
(1)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包,如WPS、Word、OfficeXP等。
(2)图像视频处理软件包,如Photoshop、3DSmax、Premiere等。
(3)特殊行业专用程序,如财务管理软件、税务管理软件、票务管理软件、辅助教育软件等。1.2.4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946年著名的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关于计算机组成和工作方式的基本设想,第一次提出了存储的概念,确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这一结构又称为冯·诺依曼结构,现在,所有的存储程序式计算机都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图1-10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1.3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最常见的微机就是工作与生活中的PC,这里主要介绍PC的基本硬件组成。
目前流行的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从外观上看都是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组成。主机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主要由系统主板、CPU、内存、硬盘、光盘驱动器(光驱)、显示器适配器(显卡)、电源等构成,主要部件如图1-11所示。图1-11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1.3.1主板
系统主板也称为主板(MainBoard)、主机板或母板。它是微型计算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是其他各种设备的连接载体,起着连接计算机一切板卡的作用。它用来安装CPU、内存条以及控制输入/输出设备工作的各种插件板,如显卡、声卡、网卡等。PC99技术规格规范了主板的设计要求,主板各接口必须采用有色标识,以方便用户识别。图1-12系统主板1.3.2CPU图1-13IntelCorei7CPU
CPU也称为中央处理器,前面已经介绍了它的构成与工作原理。对于微型计算机来说,CPU的作用相当于人类的“大脑”。目前市面上的CPU主要有Intel和AMD两种品牌,如Inter公司的Corei3、Corei5、Corei7,AMD公司的A8-3870K、FX6100等,如图1-13所示是IntelCorei7CPU。图1-13IntelCorei7CPU1.3.3内存
计算机处理数据时必须先将数据载入内存(Memory),然后再由CPU进行处理。因此,可以把内存比喻为缓冲区,如图1-14所示为内存的实物照片,它需要插在主板的内存插
槽上。图1-14内存1.3.4硬盘
硬盘(HardDiscDrive,HDD)是存储数据的主要载体,它是计算机配置的全密封结构的大容量外存储器,它可以看做是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仓库,由于采用了温彻斯特技术,硬盘又可以称为温盘驱动器或温盘。用户安装的一切软件,包括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都存储在硬盘上,如图1-15所示为硬盘实物照片。图1-15硬盘1.3.5显卡
显卡即显示适配卡(DisplayCard),是连接主板与显示器的桥梁。显卡由图形芯片、显存、AGP接口、视频编码芯片、显卡BIOS等几部分组成。显卡插在主板的显卡插槽上,只有通过显卡才能使处理后的信息输出到显示器中。目前市场上的显卡芯片主要为NVIDIA和ATI两家的产品,如图1-16所示为显卡实物照片。图1-16显卡1.3.6输入/输出设备
1.显示器
显示器是微型计算机中最常用的和必备的标准输出设备,也是人机对话的主要工具,用来显示计算机软件的操作界面、系统信息、处理结果等。显示器根据制造材料的不同,一般分为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LCD(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显示器等。
图1-17CRT显示器图1-18液晶显示器
2.鼠标/键盘
鼠标/键盘是微型计算机上必不可少的输入设备。
图1-19键盘图1-20鼠标
3.光驱
光驱是用于读取光盘数据的设备,其中有激光头等机械装置,全称为光盘驱动器,如图1-21所示。刻录光驱还可以向特殊的光盘中刻写数据,读取和刻录速度是反映光驱性能的主要标志。它属于微型计算机的选装配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取舍,如果需要播放DVD、刻录数据等,则有必要选装一款DVD-RW光驱。图1-21光驱
4.打印机
打印机是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最常用的纸张是A4与B5。打印机分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价格低,但墨盒较贵;激光打印机价格高,但打印速度快、精度高,如图1-22所示。图1-22打印机
1.4数 制 与 编 码
1.4.1数制的定义与常用数制
数码:数制中表示基本数值大小的数字符号。例如,十进制有10个数码:0、1、2、3、4、5、6、7、8、9。
基数:数制所使用数码的个数。例如,二进制的基数为2;十进制的基数为10。
位权:数制中某一位上的1所表示数值的大小(所处位置的价值)。例如,十进制的123,1的位权是100,2的位权是10,3的位权是1。
1.十进制数
十进制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常用的进位计数制。在十进制数中,每一位有0~9十个数码,基数是10,超过9的数必须用多位数表示,其中低位和相邻高位之间的关系是“逢十进一”,故称为十进制。十进制数的特点为:
(1)数值部分用0、1、2、3、4、5、6、7、8、9这十个不同的数码来表示;
(2)十进制数中的10称为基数,采用“逢十进一”的原则;
(3)每个位数的位值,或称“权”,均是基数10的某次幂。例如678.43这个十进制数,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个位,表示8×100,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十位,表示7×l01等,整个数可以写成:
2.二进制数
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包括数值、字符、指令等的存放、处理和传送均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二进制中每一位仅有0和1两个数码,基数为2,低位和相邻位间的进位关系是“逢二进一”,二进制数的特点为:
(1)只有0和1两个数码;
(2)基数为2,采用“逢二进一”的原则;
(3)各位上的权均是2的某次幂。
3.八进制数
在某些场合有时也使用八进制。八进制数的每一位有0~7共8个不同的数码,计数的基数为8。低位和相邻的高位之间的进位关系是“逢八进一”。八进制数的特点为:
(1)采用八个不同的数码:0、1、2、3、4、5、6、7;
(2)基数是8,采用“逢八进一”的原则;
(3)各位上的权均是8的某次幂。
4.十六进制数
十六进制数的每一位有16个不同的数码,分别用0~9、A(10)、B(11)、C(12)、D(13)、E(14)、F(15)表示。十六进制数的特点为:
(1)十六进制数的数码为0、1、2、…、9、A、B、C、D、E、F共l6个;
(2)基数为16,采用“逢十六进一”的原则;
(3)每一位上的权均是16的某次幂。1.4.2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1.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转换规则为“按权相加”,即将它们写成按位权展开的多项式之和,再按十进制运算规则求和,即可得到对应的十进制数。
(1)将二进制数(1101.01)2
转换成十进制数。
(2)把八进制数(2576.2)8
转换成十进制数。
(3)把十六进制数(1AD)16
转换成十进制数。
2.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必须分别遵守不同的转换规则,如果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其规则为:
整数部分转换:将十进制数连续用基数2去除,直到商数到0为止,每次除得的余数依次由下向上排列即可,这种方法称为“除2取余”法。
小数部分转换:将十进制数小数部分连续乘以2,取每次所得乘积的整数部分,依次由上向下排列即可,这种方法称为“乘2取整”法。
(1)将十进制数(25)10转换成二进制数。
结果为
(2)将十进制数(0.6875)10转换成二进制数。
结果为
(0.6785)10= (0.1011)2
(3)将十进制数(132.525)10
转换成八进制数(小数部分保留2位有效数字)。
通过对整数部分进行转换,得到:(132)10=(204)8
通过对整数部分进行转换,得到:(0.525)10=(0.41)8
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合起来,所以(132.525)10=(204.41)8
3.二进制转换为八进制、十六进制
由于八进制、十六进制数可以简化书写,便于记忆,而且与二进制数之间转换方便、直观,因此汇编语言及机器指令、数据的书写多采用八进制或十六进制。
由于八进制、十六进制的基数与二进制的基数有内在联系,即23=8、24=16,因此,每一位八进制数可以转换为三位二进制数,每位十六进制数可转换为四位二进制数,转换直接且方便。将二进制数以小数点为界,左右分别按三位一组进行划分,不足三位者用零补齐,即可换算出对应的八进制数。同理,将二进制数以小数点为界,左右分别按四位一组划分,不足四位者用零补齐,即可换算出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将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只需把各自对应的三位二进制数写出即可,将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只需把各自对应的四位二进制数写出即可。
(1)将二进制数(10110111.101)2转换成八进制数。
(2)将二进制数(1010111.110)2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3)将八进制数(150.72)8转换成二进制数。
(4)将十六进制数(B7.A8)16转换成二进制数。1.4.3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使用十进制,但是计算机领域最常用的是二进制,这是因为计算机是由千千万万个电子元件(如电容、电感、三极管等)组成,这些电子元件一般只有两种稳定的工作状态,即“通”与“断”,所以使用二进制数“0”和“1”表示是最理想的,因为二进制最简单,只有0和1,计算的速度也是最快的,和计算机追求的速度不谋而合,而不论十六进制、十进制还是八进制都没有二进制快。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优势是运算器的电路在物理上很容易实现,运算简便、运行可靠,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实现简单。计算机是由逻辑电路组成,逻辑电路通常只有两个状态:开关的接通与断开,这两种状态正好可以用“1”和“0”表示。
(2)简化运算规则。两个二进制数的和、积运算组合各有三种,运算规则简单有利于简化计算机内部结构,提高运算速度。
(3)适合逻辑运算。逻辑代数是逻辑运算的理论依据,二进制只有两个数码,正好与逻辑代数中的“真”和“假”相吻合。
(4)易于进行转换。二进制与十进制数易于互相转换。
(5)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因为每位数据只有高、低两个状态,当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时,仍能可靠地分辨出它是高还是低。1.4.4计算机中的数据
1.数据的概念
数据是可以由人工或自动化手段加以处理的事实、概念、场景和指示的表示形式,包括各种文字、字符、符号、声音和图像等,数据可以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并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2.数据的单位
在计算机中,数据的常用单位有位、字节和字。
(1)位(bit)。
计算机只认识由0或1组成的二进制数,二进制数中的每个0或1就是数据信息的最小单位,称为“位”(bit)。
(2)字节(Byte)。
字节是计算机中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个字节包含8个二进制位,即8bit。字节也叫做Byte,通常缩写为B。
在计算机中,除了用字节表示存储容量的单位外,还可使用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和太字节(TB)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3)字(Word)。
字是计算机内部进行信息交换、数据处理的基本单元,1个字由一个字节或几个字节构成,它的表示与具体的机型有关。字通常记为Word,可缩写为W。
一个字所包含的二进制位数称为字长,字长是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计算机的字长通常有8位、16位、32位和64位之分。1.4.5ASCII码
任何形式的数据进入计算机后都必须用二进制编码形式表示。对英文字母、数字字符和标点符号等字符的二进制编码称为字符编码。ASCII码是目前计算机中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字符编码。1.4.6汉字编码
ASCII码对于汉字字符完全不适用,因为它最多只能规定128个字符的不同编码。为了满足国内在计算机中使用汉字的需要,中国国家标准总局于1980年发布了GB2312编码。几乎所有的中文系统和国际化的软件都支持GB2312。
(1)汉字输入码。
汉字输入码也称外码,是指输入汉字时的编码,由键盘上的字符和数字按键组成。
(2)信息交换码。
为了便于计算机系统之间能准确无误地交换汉字信息,规定了一种专门用于汉字信息的统一编码,这种编码称为汉字信息交换码。
(3)汉字内码。
汉字内码是指汉字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和处理的代码,简称为机内码或内码。一个汉字输入到计算机后便转换为机内码,汉字的机内码占两个字节,分别称为高位字节与低位字节。同一个汉字的外码可以不同,但其机内码是统一的。
(4)汉字字形码。
汉字字形码也称字模或汉字输出码。计算机对各种文字等信息进行二进制编码处理后,必须通过字形输出码转换为人们看得懂的文字格式,即字形码,然后才能通过输出设备
输出。图1-23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模型
1.5计算机安全使用常识
1.5.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指人为编制的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它可以把自己复制到存储器中或其他程序中,进而破坏计算机系统,干扰计算机的正常工作。这与生物病毒的一些特性很类似,因此称为计算机病毒。1.5.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就像传染病是人类的克星一样,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的克星,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它,时时防范,不能掉以轻心。计算机病毒虽然种类繁多、千奇百怪,但一般都有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传染性
2.破坏性
3.潜伏性
4.寄生性
5.隐蔽性
1.5.3计算机病毒的发展
计算机刚刚诞生,就有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1949年,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在《复杂自动机组织论》中便定义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即一种“能够实际复制自身的自动机”。
20世纪80年代由于IBMPC系列微型计算机自身的弱点,尤其是DOS操作系统的开放性,给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装有DOS操作系统的微型计算机成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对象。1986年的Brain病毒成为第一款攻击微软的DOS操作系统的病毒。1987年,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用户几乎同时发现了形形色色的计算机病毒,如大麻、IBM圣诞树、黑色星期五等。计算机病毒的大肆流行是在1988年11月。美国23岁的研究生罗特•莫里斯制作了一个蠕虫病毒,通过Internet网络致使6000多台计算机受到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达9600万美元。
时至今日,计算机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从未停止过脚步。只要计算机技术有新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技术就立刻有新的突破。DOS操作系统出现不久,就有了针对它的计算机病毒。随着Windows的出现,又出现了专门攻击Windows格式文件的计算机病毒;微软提供了宏指令,立刻出现了宏病毒;主板厂家为方便用户,开发了无跳线、可用软件修改系统参数的计算机主板,结果出现了史上有名的可以毁坏计算机硬件的CIH病毒。1.5.4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按破坏性分类
(1)良性病毒。
(2)恶性病毒。
2.按寄生方式和传染对象分类
(1)引导型病毒。
(2)文件型病毒。
(3)混合型病毒。
(4)宏病毒。
3.根据病毒特有的算法
根据病毒特有的算法,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1)伴随型病毒。
(2)“蠕虫”型病毒。
(3)寄生型病毒。1.5.5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当计算机被病毒感染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数据无故丢失、内存变小、显示屏上出现奇怪的文字、运行速度不正常等。平时,如果正常使用的计算机出现了以下症状,可能是感染了病毒,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病毒造成的损害。
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原因很多,传播的途径也很多,下面几种情况最容易传染病毒。
(1)多人共用一台计算机。在多人共用的计算机上,由于每个人对病毒的防范意识不同,使用的文件来源各异,这样就容易为病毒的传播造成可乘之机。
(2)从网络上下载文件或者浏览不良网站。目前,互联网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从网络上下载文件、接收电子邮件或使用QQ传输文件等都可能传染病毒,另外,一些不良网站也是病毒的滋生地。
(3)盗版光盘与软件。来路不明的盗版光盘或软件极有可能携带病毒。
(4)U盘或MP3等USB设备。现在USB外接技术越来越强大,U盘、移动硬盘、数码相机、MP3等都可以与计算机直接相连,所以这方面也成了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在使用外来USB设备时,一定要先查杀病毒。
3.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极大,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防范,及时采取措施,不给病毒以可乘之机。为了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安装反病毒软件。
(2)在公用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或U盘,要先查毒和杀毒后再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使用,避免感染病毒。
(3)使用正版软件,不使用盗版软件。
(4)在互联网上下载文件时要注意先杀病毒。接收电子邮件时,不随便打开不熟悉或地址奇怪的邮件,要直接删除它。
(5)计算机中的重要数据要做好备份,一旦计算机染上病毒,也可以及时补救。
(6)当计算机出现异常时,要及时查毒并杀毒。
(7)使用QQ聊天时,不要接收陌生人发送的图片或单击陌生人发送的网址。
(8)关闭或删除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如FTP客户端、Telnet和Web服务器。1.5.6几款主流反病毒软件
虽然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完全没有必要“谈毒色变”,各种反病毒软件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克星,只要在计算机中安装一款专业的杀毒软件,就可以拦截病毒的入侵,使计算机健康地运行。
1.瑞星杀毒软件
瑞星杀毒软件的最新版本是瑞星杀毒软件2010版,其主界面如图1-24所示。图1-24瑞星杀毒软件2010的主界面
2.卡巴斯基
卡巴斯基是一款比较流行的反病毒软件,其总部设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它为个人用户、企业网络提供反病毒、防黑客和反垃圾邮件的有效手段。卡巴斯基2010是新一代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更强大的反病毒数据库引擎和更快速的扫描速度可以保护用户的计算机免受病毒、蠕虫、木马和其他恶意程序的危害,可以实时监控文件、网页、邮件、QQ/MSN协议中的恶意对象,其主界面如图1-25所示。图1-25卡巴斯基2010的主界面
3.金山毒霸
金山毒霸(KingsoftAntivirus)融合了启发式搜索、代码分析、虚拟机查毒、云查杀等成熟可靠的反病毒技术,在查杀病毒种类、病毒速度以及未知病毒防治等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具有病毒防火墙实时监控、压缩文件查毒、查杀电子邮件病毒等多项先进功能,为个人用户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完善的反病毒解决方案。图1-26金山毒霸2011的主界面
4.360杀毒软件
360杀毒软件无缝整合了国际知名的BitDefender病毒查杀引擎,并增加了360云查杀引擎,双引擎无缝切换,拥有完善的病毒防护体系。它首次使用了360安全中心“系统文件智能修复”和“系统金钟罩”技术,对于被感染的操作系统文件能够从360安全中心服务器上自动下载干净版本进行智能修复。“系统金钟罩”技术能严密保护系统关键位置,防止活动病毒或木马被阻止自启动后在其中写入信息伺机运行。同时,对于通过U盘扩散的病毒或木马有了更好的防御。360杀毒软件2011版不但查杀能力出色,而且对于新产生的病毒或木马能够第一时间进行防御,可以为计算机提供全面保护。如图1-27所示为360杀毒软件的主界面。图1-27360杀毒软件的主界面2.1操作系统概述2.2Windows7基本操作2.3文件管理与磁盘维护2.4Windows7系统环境设置2.5Windows7实用应用软件2.6使用中文输入法第2章Windows7操作系统及应用
2.1操作系统概述
2.1.1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直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并为用户充分使用这些资源提供交互操作界面的程序集合,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用户程序或数据之间的层次关系如图2-1所示,核心是计算机硬件,最外层是用户程序或数据,操作系统是桥梁。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
交流,没有操作系统是无法完成的,用户、软件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如图2-2所示。图2-1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用户程序或数据之间的关系图2-2用户、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关系2.1.2操作系统的作用与功能
从用户的角度看,操作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操作界面;二是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与分配,改善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状况,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三是为用户提供软件开发和运行的环境。
1.处理器管理
2.设备管理
3.存储管理
4.作业管理
5.文件管理
2.1.3操作系统的分类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所有软件的核心,是计算机与用户的接口,负责管理所有计算机资源,协调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操作系统种类繁多,很难用单一标准统一分类。下面从不同的角度对操作系统进行分类。
(1)根据操作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对作业的处理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如DOS)、分时操作系统(如Linux)、实时操作系统(如RTOS)。
(2)根据所支持的用户数目来划分,可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如MSDOS、Windows)、多用户操作系统(如UNIX、Linux)。
(3)根据应用领域来划分,可分为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4)根据源码开放程度来划分,可分为开源操作系统(如Linux、FreeBSD)和闭源操作系统(如MacOSX、Windows)。
(5)按同时管理作业的数目来划分,可以分为单任务操作系统和多任务操作系统。
(6)根据用户界面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字符界面操作系统(如UNIX、DOS)和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X)。2.1.4主流操作系统简介
1.WindowsXP操作系统
以前,Windows操作系统分为两大路线:一是单机操作系统Windows9X系列;二是网络操作系统WindowNT系列。图2-3WindowsXP的经典桌面
2.WindowsVista操作系统
WindowsVista是Microsoft公司在2007年1月发布的一款操作系统,与前一版本相比,它包含了上百种新功能。其中,比较个性化的功能有被称为WindowsAero的全新界面风格、加强后的搜寻功能、新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以及重新设计的网络、音频、输出和显示子系统。如图2-4所示为WindowsVista的桌面。图2-4WindowsVista桌面
3.Windows7操作系统
Windows7作为WindowsVista的继任者,其核心版本号是WindowsNT6.1,它是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具有革命性变化的操作系统。该系统旨在让人们的日常计算机操作更加简单和快捷,为人们提供高效易行的工作环境。如图2-5所示为Windows7的桌面。图2-5Windows7桌面
2.2Windows7基本操作
计算机安装了Windows7操作系统以后,只要接通电源,按下机箱的Power按钮,稍等片刻便可以进入Windows7中文版工作环境。如果是第一次登录Windows7系统,看到的是一个非常简洁的桌面,只有一个回收站图标,如图2-6所示。
图2-6Window7桌面这样的桌面看起来很整洁干净,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因此我们希望把经常使用的图标放到桌面上。这时可以在桌面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个性化】命令,在打开的窗口左侧单击【更改桌面图标】选项,则弹出【桌面图标设置】对话框,选择自己经常使用的图标,如图2-7所示,单击按钮,这样,经常使用的图标就出现在桌面上了,这些图标称为桌面元素。图2-7【桌面图标设置】对话框2.2.1认识桌面图标
当安装了应用程序以后,Windows桌面上的图标就会多起来,总体上分为系统图标与快捷方式图标。不同的计算机,桌面上的图标可能是不同的,但是系统图标都是相同的,下面以列表的形式对各个图标进行介绍,如表2-1所示。2.2.2【开始】菜单与任务栏
1.【开始】菜单
【开始】菜单是我们执行任务的一个标准入口,一条重要通道,通过它可以打开文档、启动应用程序、关闭系统、搜索文件等。单击【开始】按钮或者按下键盘中的 键,可以打开【开始】菜单,如图2-8所示。
图2-8【开始】菜单
【开始】菜单分为四个基本部分:
(1)左边的大窗格显示计算机上程序的一个短列表,这个短列表中的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变化,其中使用比较频繁的程序将出现在这个列表中。
(2)左边窗格下方的【所有程序】比较特殊,单击它会改变左边窗格的内容,显示计算机中安装的所有程序,同时【所有程序】变成【返回】,如图2-9所示。
(3)左边窗格的最底部是搜索框,通过输入搜索项可以在计算机中查找安装的程序或所需要的文件。
(4)右边窗格提供了对常用文件夹、文件、设置和功能的访问,还可以注销Windows或关闭计算机。
图2-9单击【所有程序】后的菜单
2.任务栏
顾名思义,任务栏就是用于执行或显示任务的“专栏”,它是一个矩形条,左侧是“快速启动栏”,中间是任务栏的主体部分,右侧是“系统区域”,如图2-10所示。图2-10任务栏2.2.3桌面图标的管理
1.排列桌面图标
(1)在桌面上的空白位置处单击鼠标右键。
(2)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指向【排序方式】命令,弹出下一级子菜单,如图2-11所示。
(3)在子菜单中选择相应的命令,可以按照所选的方式重新排列图标。图2-11【排序方式】子菜单
2.查看桌面图标
桌面图标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并且可以控制显示与隐藏。在【查看】命令的子菜单中提供了三组命令,最上方的三个命令用于更改桌面图标的大小,中间的两个命令用于控制图标的排列。
(1)在桌面的空白位置处单击鼠标右键。
(2)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指向【查看】命令,弹出下一级子菜单,如图2-12所示。
(3)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子菜单命令即可。图2-12【查看】子菜单
3.调整任务栏的大小
(1)在任务栏的空白位置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锁定任务栏】命令,取消锁定状态,如图
2-13所示。
(2)将光标指向任务栏的上方,当光标变为“”形状时向上拖动鼠标,可以拉高任务栏,如图2-14所示。
(3)如果任务栏过高,可以再次将光标指向任务栏的上方,当光标变为“”形状时向下拖动鼠标,将任务栏压低,如图2-15所示。
图2-13取消锁定状态图2-14拉高任务栏
图2-15压低任务栏2.2.4窗口的操作
1.窗口的组成
不同程序的窗口有不同的布局和功能,下面以最常见的【计算机】窗口为例,介绍其各组成部分。【计算机】窗口主要由地址栏、搜索框、菜单栏、列表区、工作区、信息栏、滚动条及窗口边框等部分组成。
在桌面上双击“计算机”图标,可以打开【计算机】窗口,这是一个典型的Windows7窗口,构成窗口的各部分如图2-16所示。图2-16【计算机】窗口
2.最小化、最大化/还原与关闭窗口
在每个窗口的右上角都有三个窗口控制按钮,其中,单击“最小化”按钮,如图2-17所示,窗口将化为一个按钮停放在任务栏上;单击“最大化”按钮,如图2-18所示,可以使窗口充满整个Windows桌面,处于最大化状态,
这时“最大化”按钮变成了“还原”按钮;单击“还原”按钮
,如图2-19所示,窗口又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图2-17单击“最小化”按钮图2-18单击“最大化”按钮图2-19单击“还原”按钮
3.移动窗口
移动窗口就是改变窗口在屏幕上的位置。移动窗口的方法非常简单,将光标移到地址栏上方的空白处,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到目标位置处,释放鼠标左键,即完成窗口的移动。
4.调整窗口大小
当窗口处于非最大化状态时,可以改变窗口的大小。将光标移到窗口边框上或者右下角,当光标变成双向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就可以改变窗口的大小,如图2-20所示。图2-20改变窗口大小时的三种状态2.2.5认识对话框
1.对话框与窗口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对话框中包括以下组件:标题栏、要求用户输入信息或设置的选项、命令按钮,如图2-21所示。图2-21对话框的组成
2.对话框的组成
(1)选项卡。
选项卡也叫标签,当一个对话框中的内容比较多时,往往会以选项卡的形式进行分类,在不同的选项卡中提供相应的选项。一般地,选项卡都位于标题栏的下方,单击就可以进行切换,如图2-22所示。图2-22选项卡
(2)单选按钮。
单选按钮是一组相互排斥的选项,在一组单选按钮中,任何时刻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被选中的单选按钮内有一个圆点,未被选中的单选按钮内无圆点,它的特点是“多选一”,如图2-23所示。
图2-23单选按钮
(3)复选框。
复选框之间没有约束关系,在一组复选框中,可以同时选中一个或多个。它是一个小方框,被选中的复选框中有一个对勾,未被选中的复选框中没有对勾,它的特点是“多选多”,如图2-24所示。图2-24复选框
(4)文本框。
文本框是一个矩形方框,它的作用是允许用户输入文本内容,如图2-25所示。
图2-25文本框
(5)下拉列表。
下拉列表是一个矩形框,显示当前的选定项,但是其右侧有一个小三角形按钮,单击它可以打开一个下拉列表,其中有很多可供选择的选项。如果选项太多,不能一次显示出来,将出现滚动条,如图2-26所示。图2-26下拉列表
(6)列表。
与下拉列表不同,列表直接列出所有选项供用户选择,如果选项较多,列表的右侧会出现滚动条。通常情况下,一个列表中只能选择一个选项,选中的选项以深色显示,如图2-27所示。
图2-27列表
(7)数值框。
数值框实际上是由一个文本框加上一个增减按钮构成的,所以可以直接输入数值,也可以通过单击增减按钮的上下箭头改变数值,如图2-28所示。图2-28数值框
(8)滑块。
滑块在对话框中出现的几率不多,它由一个标尺与一个滑块共同组成,拖动它可以改变数值或等级,如图2-29所示。图2-29滑块2.2.6关于菜单
1.【开始】菜单
前面已经对【开始】菜单进行了详细介绍,它是Windows操作系统特有的菜单,主要用于启动应用程序、获取帮助和支持、关闭计算机等操作。
2.标准菜单
标准菜单是指菜单栏上的下拉菜单,它往往位于窗口标题栏的下方,集合了当前程序的特定命令。程序不同,其对应的菜单也不同。单击菜单栏的菜单名称,可以打开一个下拉式菜单,其中包括了许多菜单命令,用于相关操作。如图2-30所示是【计算机】窗口的标准菜单。图2-30标准菜单
3.快捷菜单
在Windows操作环境下,任何情况下单击鼠标右键,都会弹出一个菜单,这个菜单称为“快捷菜单”。实际上,在学习前面的内容时已经接触到了“快捷菜单”。
快捷菜单是智能化的,它包含了一些用来操作该对象的快捷命令。在不同的对象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的命令是不同的,如图2-31所示是在桌面上单击鼠标右键时出现的快捷菜单。图2-31在桌面上单击右键时的快捷菜单
4.控制菜单
在任何一个窗口地址栏的上方单击鼠标右键,都可以弹出一个菜单,这个菜单称为“控制菜单”,其中包括移动、大小、最大化、最小化、还原和关闭等命令,如图2-32所示。在使用键盘操作Windows7时,控制菜单非常有用。
另外,在窗口的地址栏上单击鼠标右键,也可以弹出
一个菜单。该菜单中的命令是对地址的相关操作,如图2-33所示。
图2-32控制菜单
图2-33在窗口的地址栏上单击右键
2.3文件管理与磁盘维护
2.3.1认识文件与文件夹
文件与文件夹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两个概念,首先要理解它们,这样才有利于管理计算机。
1.什么是文件
文件是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里可以这样理解:计算机中出现的所有数据都可以称为文件,例如程序、文档、图片、动画、电影等。
文件分为系统文件和用户文件,一般情况下,操作者不能修改系统文件的内容,但可以根据需要创建或修改用户
文件。
2.什么是文件夹
文件夹是用来组织和管理磁盘文件的一种数据结构,一个文件夹中可以包含若干个文件和子文件夹,也可以包含打印机、字体以及回收站中的内容等资源。
文件夹的命名与文件的命名规则相同,但是文件夹通常没有扩展名,其名字最好是易于记忆、便于组织管理的名称,这样有利于查找文件。
3.文件的路径
由于文件夹与文件、文件夹与文件夹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这样一层一层地包含下去,就形成了一个树状的结构。我们把这种结构称为“文件夹树”,这是一种非常形象的叫法,其中“树根”是计算机中的磁盘,“树枝”是各级子文件夹,而“树叶”就是文件,如图2-34所示。图2-34文件夹树结构2.3.2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
1.新建文件夹
文件夹的作用就是存放文件,可以对文件进行分类
管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创建文件夹,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打开【计算机】窗口。
(2)在列表区窗格中选择要在其中创建新文件夹的磁盘或文件夹。
(3)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即可在指定位置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
(4)创建了新的文件夹后,可以直接输入文件夹名称,按下回车键或在名称以外的位置处单击鼠标,即可确认文件夹的名称。
2.重命名文件与文件夹
管理文件与文件夹时,应该根据其内容进行命名,这样可以通过名称判断文件的内容。如果需要更改已有文件或文件夹的名称,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选择要更改名称的文件或文件夹。
(2)使用下列方法之一激活文件或文件夹的名称。
(3)输入新的名称,然后按下回车键确认。输入新名称时,扩展名不要随意更改,否则会影响文件的类型,导致打不开文件。
3.选择文件与文件夹
对文件与文件夹进行操作前必须先选择操作对象。如果要选择某个文件或文件夹,只需用鼠标在【计算机】窗口中单击该对象即可将其选择。
(1)选择多个相邻的文件或文件夹。
要选择多个相邻的文件或文件夹,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使用鼠标进行框选,这时被鼠标框选的文件或文件夹将同时被选择,如图2-35所示。图2-35框选文件或文件夹
(2)选择多个不相邻的文件或文件夹。
如果要选择多个不相邻的文件或文件夹,首先单击要选择的第一个文件或文件夹,然后按住Ctrl键分别单击其他要选择的文件或文件夹即可,如图2-36所示。
如果不小心多选择了某个文件,可以按住Ctrl键的同时继续单击该文件,则可以取消选择。图2-36选择多个不相邻的文件或文件夹
(3)选择全部文件与文件夹。
如果要在某个文件夹下选择全部的文件与子文件夹,可以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全选】命令,或者按下Ctrl+A键。
4.复制和移动文件与文件夹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用户需要将某个文件或文件夹复制或移动到其他地方,以方便使用,这时就需要用到复制或移动操作。复制和移动操作基本相同,只不过两者完成的任务不同。复制是创建一个文件或文件夹的副本,原来的文件或文件夹仍存在;移动就是将文件或文件夹从原来的位置移走,放到一个新位置。方法一:使用拖动的方法。
如果要使用鼠标拖动的方法复制或移动文件和文件夹,可以按照下述步骤操作:
(1)选择要复制或移动的文件与文件夹。
(2)将光标指向所选的文件与文件夹,如果要复制,
则按住Ctrl键的同时向目标文件夹拖动鼠标到目标文件夹处,这时光标的右下角出现一个“+”号和复制提示,如图
2-37所示。图2-37复制提示
(3)如果要移动,则直接按住鼠标左键向目标文件夹拖动鼠标,当光标移动到目标文件夹右侧时,则光标右下角出现移动提示,如图2-38所示。如果目标文件夹与移动的文件或文件夹不在同一个磁盘上,需要按住Shift键后再拖动鼠标。图2-38移动提示
(4)释放鼠标即可完成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或移动操作。
方法二:使用【复制(剪切)】与【粘贴】命令。
如果要使用菜单命令复制或移动文件和文件夹,可以按照下述步骤操作:
(1)选择要复制或移动的文件和文件夹。
(2)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复制(剪切)】命令,将所选的内容送至Windows剪贴板中。
(3)选择目标文件夹。
(4)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粘贴】命令,则所选的内容将被复制或移动到目标文件夹中。方法三:使用【复制(移动)到文件夹】命令。
除了前面介绍的两种方法之外,用户还可以利用【编辑】/【复制(移动)到文件夹】命令复制或移动文件和文件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要复制或移动的文件和文件夹。
(2)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复制(移动)到文件夹】命令,如图2-39所示。
图2-39执行【复制到文件夹】命令
(3)在弹出的【复制(移动)项目】对话框中选择目标文件夹,如图2-40所示。如果没有目标文件夹,可以单击
按钮,创建一个新目标文件夹。
(4)单击按钮或按钮,在弹出的【正在复制(移动)】消息框中显示了复制(移动)的进程与剩余时间,该消息框消失后即完成复制或移动操作。图2-40选择目标文件夹
5.删除文件与文件夹
经过长时间的工作,计算机中总会出现一些没用的文件。这样的文件多了,就会占据大量的磁盘空间,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因此,对于一些不再需要的文件或文件夹,应该将它们从磁盘中删除,以节省磁盘空间,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要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2)按下Delete键,或者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删除】命令,则弹出【删除文件】对话框,如图2-41所示。
(3)单击按钮,则将文件删除到回收站中。如果删除的是文件夹,则它所包含的子文件夹和文件将一并被删除。图2-41【删除文件】对话框
6.文件与文件夹的视图方式
文件和文件夹的视图方式是指在【计算机】窗口中显示文件和文件夹图标的方式。Windows7操作系统提供了“超大图标”、“大图标”、“列表”和“平铺”等多种视图方式。更改默认视图方式的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计算机】窗口。
(2)单击【查看】菜单,在打开的菜单中有一组操作视图方式的命令,选择相应的命令可以在各视图之间切换,如图2-42所示。
图2-42【查看】菜单
图2-43选择不同的视图方式2.3.3使用回收站
1.还原被删除的文件
如果要将已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还原,可以按如下步骤操作:
(1)双击桌面上的回收站图标,打开【回收站】窗口,该窗口中显示了回收站中的所有内容。
(2)如果要全部还原,则不需要做任何选择,直接单击菜单栏下方的按钮即可,如图2-44所示。
(3)如果只需要还原一个或几个文件,则在【回收站】窗口中选择要还原的文件,然后单击菜单栏下方的
按钮,如图2-45所示。图2-44还原所有项目图2-45还原选定的文件
2.清空回收站
当用户确信回收站中的某些或全部信息已经无用,可以将这些信息彻底删除。如果要清空整个回收站,可以按如下步骤操作:
(1)双击桌面上的回收站图标,打开【回收站】窗口。
(2)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清空回收站】命令,或者单击菜单栏下方的按钮,如图2-46所示。
(3)这时弹出一个提示信息框,要求用户进行确认,确认后即可清空回收站,将文件或文件夹彻底从硬盘中删除。图2-46清空回收站的操作2.3.4磁盘维护
1.格式化磁盘
使用新磁盘之前都要先对磁盘进行格式化。格式化操作将为磁盘创建一个新的文件系统,包括引导记录、分区表以及文件分配表等,使得磁盘的空间能够被重新利用。格式化磁盘的步骤如下:
(1)打开【计算机】窗口。
(2)在要格式化的磁盘上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格式化】命令(或者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格式化】命令),将弹出【格式化】对话框,如图2-47所示。
(3)在对话框中设置格式化磁盘的相关选项。
(4)单击按钮,则开始格式化磁盘。当下方的进度条达到100%时,表示完成格式化操作,如图2-48所示。
(5)单击按钮,然后关闭【格式化】对话框即可。图2-47【格式化】对话框图2-48完成格式化操作
2.磁盘清理
磁盘清理程序可以帮助用户释放磁盘上的空间,该程序首先搜索驱动器,然后列出临时文件、Internet缓存文件和可以完全删除的不需要的文件。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开始】菜单,执行其中的【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清理】命令,打开【磁盘清理:驱动器选择】对话框,如图2-49所示。
(2)在【驱动器】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清理的驱动器,然后单击按钮,这时弹出【磁盘清理】提示框,提示正在计算所选磁盘上能够释放多少空间,如图2-50所示。图2-49【驱动器选择】对话框图2-50【磁盘清理】提示框
(3)计算完成后,则弹出【***的磁盘清理】对话框,告诉用户所选磁盘的计算结果,如图2-51所示。
(4)在【要删除的文件】列表中勾选要删除的文件,然后单击按钮,即可对所选驱动器进行清理,如图2-52所示。图2-51【***的磁盘清理】对话框
图2-52磁盘清理过程
3.查看磁盘属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计算机】窗口。
(2)在要查看磁盘属性的驱动器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则弹出【属性】对话框,如图2-53所示。
(3)通过该对话框可以了解磁盘的总容量、空间的使用情况、采用的文件系统等基本属性,也可以重新命名磁盘驱动器,或者单击按钮对磁盘进行清理。
(4)切换到【工具】选项卡,还可以对该磁盘进行查错、碎片整理、备份等操作,如图2-54所示。图2-53【属性】对话框
图2-54【工具】选项卡
4.磁盘查错
当使用计算机一段时间以后,由于频繁地在硬盘上安装程序、删除程序、存入文件、删除文件等,可能会产生一些逻辑错误,这些逻辑错误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如报告磁盘空间不正确、数据无法正常读取等,利用Windows7的磁盘查错功能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打开【计算机】窗口,在需要查错的磁盘上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
(2)在打开的【属性】对话框中切换到【工具】选项卡,单击按钮。
(3)在弹出的【检查磁盘】对话框中有两个选项,其中,【自动修复文件系统错误】选项主要是针对系统文件进行保护性修复,可以不用管它,只选中下方的选项即可,然后单击按钮,如图2-55所示。
(4)磁盘管理程序开始检查磁盘,这个过程不需要操作,等待一会儿将出现磁盘检查结果,如果有错误则加以修复;如果没有错误,单击按钮即可,如图2-56所示。图2-55设置检查选项图2-56检查结果
5.磁盘碎片整理
整理磁盘碎片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开始】菜单,执行其中的【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命令,打开【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话框,如图2-57所示。图2-57【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话框
(2)在对话框下方的列表中选择要整理碎片的磁盘,单击按钮,这时系统将对所选磁盘进行分析,并给出碎片的百分比,如图2-58所示。图2-58碎片整理程序的分析建议
(3)用户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碎片整理,例如要对D盘进行碎片整理,则选择D盘后单击
按钮,系统开始整理碎片,如图2-59所示。图2-59磁盘碎片整理的过程
(4)根据磁盘碎片的严重程序不同,不同分区碎片整理的时间不尽相同,与其他Windows系统相比,Windows7系统的碎片检查和整理速度都快很多。
2.4Windows7系统环境设置
2.4.1更改桌面主题或背景
计算机桌面背景实际上是一张图片,是可以更改的。用户可以把系统自带的图片设置为桌面背景,也可以选择自己制作的图片或照片作为桌面背景。更改桌面背景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桌面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个性化】命令,打开【个性化】窗口。
(2)在【个性化】窗口中可以直接单击系统预置的主题,例如“建筑”、“人物”等,如图2-60所示。主题是通过预先定义的一组图标、字体、颜色、鼠标指针、声音、背景图片、屏幕保护程序等窗口元素的集合,它是一种预设的桌面外观方案。
(3)如果要更改桌面背景,则在【个性化】窗口的下方单击“桌面背景”文字链接,在弹出的【桌面背景】对话框中可以直接选择系统中的图片,也可以单击【图片位置】右侧的按钮,选择所需的图片(如照片、绘画作品等),如图2-61所示。图2-60【个性化】窗口图2-61【桌面背景】对话框
(4)当选择了图片作为桌面背景时,在对话框下方的【图片位置】下拉列表中可以设置图片的显示方式,分别为“填充”、“适应”、“拉伸”、“平铺”和“居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5)如果不想使用图片,希望桌面背景是纯色,可以在【图片位置】下拉列表中选择“纯色”,然后在下方的列表中选择一种预置的颜色即可,如图2-62所示。
(6)单击按钮,则更改了桌面主题或背景。图2-62选择纯色为桌面背景2.4.2设置Windows颜色和外观
Windows7操作系统在窗口外观和效果样式的设置上有了很多改进,视觉效果更美观,而且允许用户对窗口的颜色、透明度等进行更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在桌面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个性化】命令,打开【个性化】窗口。
(2)在【个性化】窗口的下方单击“窗口颜色”文字链接,在弹出的【窗口颜色和外观】对话框中可以直接选择系统预置的颜色,这些颜色影响窗口边框、【开始】菜单和任务栏的颜色,并且可以设置颜色浓度、色调、饱和度和亮度,如图2-63所示。图2-63【窗口颜色和外观】对话框
(3)如果要进行更加详细的设置,可以单击窗口左下角的“高级外观设置”文字链接,在弹出的【窗口颜色和外观】对话框的【项目】下拉列表中选择要修改颜色的项目,这里选择“活动窗口标题栏”,如图2-64所示。
(4)选择了要修改的项目以后,修改相应的参数即可,例如颜色、字体、大小等,不同的项目其参数也不相同。修改完成后,依次进行确认即可。图2-64【窗口颜色和外观】对话框2.4.3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桌面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个性化】命令,打开【个性化】窗口。
(2)在【个性化】窗口的下方单击“屏幕保护程序”文字链接,则弹出【屏幕保护程序设置】对话框,在【屏幕保护程序】下拉表中可以选择要使用的屏幕保护程序,在【等待】选项中可以设置等待时间,就是启动屏幕保护程序的等待时间,如图2-65所示。图2-65【屏幕保护程序设置】对话框
(3)如果要设置更丰富的参数,可以单击按钮。例如选择“三维文字”屏幕保护,单击按钮将打开【三维文字设置】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以对屏幕保护程序进行更多选项的设置,如图2-66所示。
(4)依次单击按钮,完成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当计算机空闲达到指定的时间时就会启动屏幕保护程序。图2-66【三维文字设置】对话框2.4.4更改显示器的分辨率
显示器的分辨率影响着屏幕的可利用空间。分辨率越大,工作空间越大,显示的内容越多。更改显示器分辨率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桌面上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屏幕分辨率】命令,打开【屏幕分辨率】对话框。
(2)打开【分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泳池改造居间协议
- 人工智能项目居间合作协议
- 书店装修安全协议模板
- 三个高维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解析解的构建
- 儿童活动中心装修合同验收
- 2025年度办事处战略联盟供应链管理合作协议
- 眼镜店装修抵租合同样本
- 医用塑料瓶盖密封测试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拉链纽扣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还原咔叽2G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完整版)土的参数换算(计算饱和重度)
- PALL过滤器专题培训课件
- 林业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浓缩500题)
- 铁路土工试验培训课件
- 双膜法1500ta硫氰酸红霉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信息化项目前期准备
- 220kV升压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科技成果-企业污染物排放大数据监控及知识图谱构建
- 花篮拉杆悬挑架培训课件
- 后印象派绘画
- GB/T 9441-1988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