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1E/38/wKhkGWeZttiAVPV8AAG-avKrbE8077.jpg)
![2025年沪科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1E/38/wKhkGWeZttiAVPV8AAG-avKrbE80772.jpg)
![2025年沪科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1E/38/wKhkGWeZttiAVPV8AAG-avKrbE80773.jpg)
![2025年沪科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1E/38/wKhkGWeZttiAVPV8AAG-avKrbE80774.jpg)
![2025年沪科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1E/38/wKhkGWeZttiAVPV8AAG-avKrbE807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小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项目年代。
农业税收入。
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农民负担减轻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洋务经济兴起2、“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材料反映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是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B.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C.迅速实现了苏联工业化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3、明代“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这反映出当时A.苏州纺织业发达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自然经济受到冲击4、《北齐书》记载了当时一种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技术被称为A.灌钢法B.镶嵌工艺C.炒钢技术D.高炉炼铁5、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手工业分布图。据如图可知;当时。
A.抑商政策有所松弛B.瓷器已成为外贸首选商品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交通因素影响手工业生产6、自秦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以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但是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这一现象被史学家们称之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C.对外贸易和商业活动的推动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7、1937年7月下旬,拥有300余家工厂的中华国货联合会上书国民政府,表示国货联合会中各工厂愿为政府制造各种军需物资,要求政府尽快组织内迁,派员指导生产。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经济体制的确立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D.东南沿海地区的沦陷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8、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E.美国“大萧条”9、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___和_____。
10、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正确B.错误12、从美国开始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物价上涨,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A.正确B.错误13、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A.正确B.错误14、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是典型的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A.正确B.错误15、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A.正确B.错误16、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代表当时生产技艺最高水平。A.正确B.错误17、商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A.正确B.错误18、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A.正确B.错误19、第一组;请将上边的国际组织标志与其相对应的组织名称进行连线。
A.国际货币基金组。
B.世界银行。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盟。
第二组;请将左边的经济政策与下边其相对应的领导人名字进行连线。
(1)余粮征集制A.戈尔巴乔夫。
(2)农业集体化B.赫鲁晓夫。
(3)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C.斯大林。
(4)“加速发展战略”D.列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20分)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
——岳麓版高中教材。
材料二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工业革命后,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5%;英国在1801年时五千人以上的城镇只有106个,占全国人口的26%,到1851年时,全国城镇数目达到265个,城镇人口所占比率上升到54%,1891年时,城镇数目增至622个,人口占到68%。有经济学家统计,英国在18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2%、23%和45%,而到1841年则变为22%、34%和44%。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21、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功能;地位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大约在距今4000-5000年间,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形成了大批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都是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
——周执前《古代城市发展道路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意义》材料二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材料三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
全国总人数(万)
城市人口数(万)
城市化率(%)
1840
41281
2768
6.7
1843
41724
2825
5.6
1893
33671
2769
8.2
1901
42645
4173
9.8
1920
44715
4742
10.6
1931
46884
5106
10.9
1936
46962
5281
11.2
1949
54167
5765
10.6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镇化产生的原因。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江南市镇在功能上有何变化?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01-192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市化发展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20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欧洲之所以能进行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关于这三大革命;需特别提到的一个特点是,他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三大革命之间的互相联系”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3、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型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天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样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
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
————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请你谈谈,中国进一步发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25、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6、进入现代以来;世界处于不断发展变革调整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在应对挑战中,大国承担起了重要责任。
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简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材料反映了晚清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收入比例大幅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比例大增,这反映了当时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小农纷纷破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农业税收入比例大幅降低并不能说明农民负担减轻,故B错误,符合题意;当时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故工商税收入比例增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洋务经济兴起并发展,其创办工业,也促进了工商税收入增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A【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故答案为A项。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内战争取得胜利后实施的,排除B项;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是从1930年开始实施,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排除D项。3、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宋代;故排除B项;题意中没有体现雇佣劳动的内容,不涉及到资本主义萌芽,故排除C项;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排除D项。根据“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可知苏州纺织业发达,故选A。
【点睛】
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是出现雇佣劳动,而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到雇佣劳动的内容,所以只能表现当时苏州纺织业的发达,而不能认为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A【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这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即将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增强了铁器的韧性,克服了易脆的缺陷,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灌钢法,不是镶嵌工艺;C选项错误,我国炒钢技术发明于汉朝;D选项错误,我国高炉炼铁发明于汉代。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5、D【分析】【详解】
根据都成“长安”“唐三彩”以及大运河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唐朝工商业发展情况,从图中手工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大运河沿岸,说明大运河交通因素影响手工业生产,故选D;A;B两项图片无法体现,排除;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C。
【点睛】6、C【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银币成为新的货币,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需要,故本题选择C项;A说法明显错误;B不符合材料主要内涵;D不是材料反映的观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货币7、B【分析】【详解】
据材料“1937年7月下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正确;据材料“各工厂愿为政府制造各种军需物资,要求政府尽快组织内迁,派员指导生产”可知,这是中华国货联合会的自愿行为,没有体现战时体制的确立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问题,A,C错误;据所学可知,1937年7月底平津沦陷,日本向华南、华北进军,故此时东南沿海地区还没有沦陷,D与史实不符。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铁器时代是指战国时期,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危机时代是指美国“大萧条”。【解析】(1)B(2)A(3)D(4)C(5)E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联系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在①处是长安,在④处是泉州,要求学生能够史地结合,有一定的难度。【解析】①.①②.④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1、B【分析】【分析】
【详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说法错误。12、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经济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爆发的,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导致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物价上涨,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但不是所有美国开始爆发的经济危机都具有以上破坏性。因此,材料表述是错误的。13、B【分析】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会议是中共十四大,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本题说法错误。14、B【分析】【详解】
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是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不允许自由买卖,题干表述错误。1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和优良传统,故本题答案为:正确。16、A【分析】官营手工业是政府集中最优秀工匠进行集中经营,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最高水平,本题正确。17、B【分析】“工商食官”就是官府集中经营手工业和商业,不是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本题错误。18、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政府对市的管理相对宽松。故表述正确。19、B【分析】第一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3是APEC,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故对应C选项;图34是欧盟标志,故对应D选项;图35是世界银行,故对应B选项;图36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对应A选项。
第二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余粮征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实施,故对应D选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推行的政策,故对应C选项;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故对应B选项;“加速发展战略”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故对应A选项。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20分)20、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等信息可从分布区域、专业化、发展速度、经济功能等方面回答特点即可。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交通发达、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城市人口增加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2)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二“工业革命后,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5%”“全国城镇数目达到265个,城镇人口所占比率上升到54%,1891年时,城镇数目增至622个,人口占到68%”可从城市人口增加、城镇数量越来越多方面思考作答;根据材料二“英国在18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2%、23%和45%,而到1841年则变为22%、34%和44%”可从改变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城市体系的形成,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方面思考作答。【解析】(1)特点:主要分布在江南的东南沿海和长江两岸;专业化城市出现;城市发展加快;经济功能加强;生产性(或商业性)突出。
原因:交通发达;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城市人口增加。
(2)影响:工业革命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推动小城镇规模越来越大,城镇数量也越来越多;改变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城市体系的形成,加快了城市化进程。21、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可知;分布于大江、大河流域;根据材料“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形成了大批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都是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可知,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
(2)原因:根据材料“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根据材料“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要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的不断增长,也推动了明清城镇化产生和发展。变化:根据材料“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可知,江南市镇的经济功能增强(经济中心摆脱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专门化。
(3)变化:根据材料中1901-1920年间的数据变化可知,1901-1920年我国城市化较快发展(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原因:根据材料时间“1901-1920”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方面分析原因。【解析】(1)特点:分布于大江;大河流域;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
(2)原因: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发达);交通要道;人口的不断增长。变化:经济功能增强(经济中心摆脱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专门化。
(3)变化:较快发展(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五、论述题(共2题,共20分)22、略
【分析】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中信息从“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互相影响。”提取观点。第二问论证结合近代英国经济发展从“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这为工业革命在英国的爆发提供了制度保证;1765年爆发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因此推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促使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政治前提”等角度归纳论证。
点睛:全国卷比较注重中西思想的交流,考查该知识点主要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命题,尤其是新思想萌发、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和新文化运动则是命题的重点。【解析】评分标准:
(1)论题:要求所拟论题符合题目要求;指向明确。
(2)史实与论证:要求能够运用具体史实支持所拟论题;对史实分析准确;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3)结论:要求结论与论题一致;有所升华。
示例: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互相影响。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这为工业革命在英国的爆发提供了制度保证;1765年爆发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因此推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促使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政治前提。
可见,经济决定了政治,而政治也会反作用于经济。23、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可从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等角度来分析。
(2)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需要分析概括三则材料。
(3)运用材料结合所学,进行论证,注意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1)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2)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3)近代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方面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为机器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使农民收入减少,农民破产,百无聊赖,外商掠夺,倾销商品,使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4、略
【分析】【详解】
此题答案开放,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据所学可从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政局长期稳定、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充分汲取古代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思想、以德治国的思想;中国地域辽阔、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有相对丰富的国内资源;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较低、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多优良港湾;有漫长的陆界线、多陆上邻国、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把握知识经济兴起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采用新科学技术的成果、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提高和加强在亚太组织和世贸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回答。【解析】此题答案开放;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
(1)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政局长期稳定,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充分汲取古代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思想;以德治国的思想。
(3)中国地域辽阔;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有相对丰富的国内资源;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较低,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4)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多优良港湾;有漫长的陆界线,多陆上邻国,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积极面对竞争》听课评课记录
-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非洲概述》听课评课记录
- 2025年天文测量仪器合作协议书
- 加盟合作框架协议书范本
- 临时弃土场土地租用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度网红蛋糕店品牌授权转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协议书涉及子女医疗费用承担合同
- 2025年度农业旅游租赁田地合同
- 2025年度期刊订阅用户信息保护合同
- 2025年度砍伐合同范文:林业砍伐与林业资源整合合作协议
- 前牙即刻种植的临床应用
- 2024-2025学年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综合卷(人教版)含答案
-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课件
- 公司违规违纪连带处罚制度模版(2篇)
- 2025届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第一编专题2能量与动量第1讲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的应用课件
- T型引流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九)
- 内业资料承包合同个人与公司的承包合同
- 【履职清单】2024版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重点岗位履职清单
- 2022年全国医学博士英语统一考试试题
- 《工业自动化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