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世纪版选修五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修五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修五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修五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修五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世纪版选修五历史上册月考试卷16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关于宗法制的行用范围,传统看法认为宗法制只行于大夫、士阶层,近来学者又多认为天子、诸侯亦行宗法制。以李学勤为代表的一部分学者进而认为,庶人亦不能被拒于宗法制门外,宗法制在当时的社会各阶层(奴婢除外)普遍存在。据此可知宗法制的行用范围A.因众说纷纭而无法确定B.需要进行考古挖掘才能印证C.传统看法接近历史真相D.拓展研究视角可能得出真相2、《史记·殷本纪》记载:“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对上述史料看法正确的是A.《史记》素以“信史”著称故该史料可信B.该记述属于神话传说,基本无历史价值C.该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D.该史料属于文献史料,可寻求实物印证3、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新出土了一批包括青铜礼器、仪仗用具等在内的精美文物。有专家指出,这批文物“有很多是来自中原地区夏商王朝风格的遗物”。这些考古新发现A.可以说明分封制加强了对四川的统治B.充分证明中原礼制影响范围十分广泛C.表明古蜀地区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D.有助于揭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特点4、从下表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

。西汉司马迁。

商鞅此人刻薄寡恩;用刑太过。

改革开放前某学者。

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触犯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报复。

近年来的最新研究。

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与当时君主秦惠王的矛盾加剧而被杀。

A.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B.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C.历史学者的素养制约史学研究D.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由此可见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B.史事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C.考古发掘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6、(探索历史的奥秘)广受世人关注的玛雅文明;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它是美洲印第安玛雅人在与亚;非、欧古代文明隔绝的条件下,独立创造的伟大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建筑方面;古代玛雅人修建了不少金字塔。其中最高的可达70多米,其规模之巨大;施工难度之高,令人吃惊。古代玛雅的金字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建筑形式、用途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材料二玛雅文明何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衰败了呢?对其衰败原因众说纷纭;考古学界提出了以下假说:玛雅人居住在如此狭小的面积上,人口无节制的繁殖,兴盛时期达到数百万人口。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个重大的社会负担。玛雅人当时选择的居住地区土地不肥沃,不适宜谷物;稻米,只能种植些红薯之类的副食品充饥,或者以木瓜、香蕉、柑桔之类的果品为食。而且所收获的数量肯定远远满足不了人口增加的需求,数以万计的人长期解决不了的饮食问题,必然对社会形成一种危机。中美洲是强烈地震曾经发生的地方,也深受台风、飓风之苦。历史上玛雅人所居住的地区,也难免遭受地震之害和风灾之苦。据调查,玛雅人十分仁慈,对于人间争斗是不赞成的,特别是认为人杀人更是不可理解的。就连宰杀动物都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与相邻的人类交往中,总是处在弱者的地位。倘有外界的入侵,玛雅人必然以失败告终。据考证玛雅人昌盛时,居住地区是比较文明卫生的,而且医疗条件也好于在周围的人类。然而通过相邻的人类侵扰和交流,把当时存在于社会上的种种传染病,有意无意地传播到了玛雅人的居住区,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以上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大规模、闪电般的移民,繁荣昌盛的玛雅石造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孤城。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说古代玛雅的金字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建筑形式;用途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分析玛雅文明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衰败的几种原因假说。玛雅文明迅速衰败的原因怎样才能真正解开?7、(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3年;探险家史蒂芬斯到中美洲进行考察,在热带丛林的深处,发现了一座湮没了千年之久;规模宏大的古城。坍塌的神庙上那一块块巨大的基石,布满精美的雕饰;石板铺成的道路,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石砌的民宅与贵族的宫殿尽管大多已倒塌,但仍可想见当年繁荣、喧闹的景象。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材料三(这些)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里)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为了平衡这种暂时的生活方式,耕种者们在主要是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头建筑物,以此承他们的社会的统一4至10世纪期间,(这个)文明非常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斯发现了哪一文明的遗址?其发现有何意义?(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图中建筑和文字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人为的角度,分析文明衰落的原因。(4分)8、(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雅典卫城和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遥古县城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具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城墙高耸乔家大院建筑上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较为低矮,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18家票号。“日升昌记”票号专营异地汇兑及存款,曾享有“汇通天下”美誉。

——李凯《浅谈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

材料二在古希腊人建造的公共建筑物中;以雅典卫城建筑群最为著名。卫城建在高出地面70米的一个陡峭的山岗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的天然平台上,在沿坡而下的低处砌上围墙。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卫城内各个建筑物均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布置的艺术雕塑。帕特农神庙的位置雄踞雅典卫城山巅之上,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其他建筑则起着陪衬和烘托作用。神庙不仅建筑外观宏伟壮丽,精致华美的雕刻装饰也堪称人类艺术的瑰宝.柱廊四面的檐壁上刻有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描绘了诸神与巨人对抗以及希腊人勇斗半人半马怪兽的战斗场面。

——戴尔·布朗主编《失落的文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遥古城的重要历史价值和经济地位。(3分)

(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卫城的建筑特色。(3分)

(3)文化的积淀是古城建筑的灵魂。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平遥古城设计和雅典卫城建筑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其依据。(4分)9、(探索历史的奥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津巴布韦遗址位于首都哈拉雷以南300多公里的马斯温戈镇附近;是津巴布韦首都以南,非洲最大和最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大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意为“石头城”。在公元13—15世纪,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国的都城,遗址于1877年被发现,占地达一万多亩。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摘编自王青青《津巴布韦:大津巴布韦遗址》材料二大津巴布韦遗址之建筑群。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大津巴布韦遗址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大津巴布韦遗址建筑的特点。10、历史的奥秘常常隐藏在多种历史的记录中;非洲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确凿记录呈现了它曾经的辉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历史为人类进化的记录。最初是由考古学者从埋没地中的石器;土器、铜器等种种遗物或在洞窟内的壁画,而读着历史的记录;还有人类学者从现在的蛮人生活里,而见着活着的历史的记录;再有历史家从古代荒唐的传说与神话中,窥破了赤裸裸的历史的事实。

——(日)上田茂树《世界史纲》材料2:人类学反对某些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他们自己可以代表人类,只有他们最进步,他们是神或历史选择出来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的。

——(英)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1)据材料1;探索历史奥秘所能依据的主要史料类型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以其中的一种史料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的生产;贸易以及生活艺术状况。

(2)在大津巴布韦文明创造者问题上,我们需要反对西方某些人的什么观点?揭示这种观点所反映的价值观。11、(探索历史的奥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列是一组由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图片。

材料二蜀候蚕丛;其目纵(突出),始称王。——[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蜀王之先名蚕丛;是时人萌(民)椎髻(高高的锥型发髻)左衽。”“(蚕丛的)后代名日柏灌(树和鸟),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汉]扬雄《蜀王本纪》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研究古蜀文明所依据的历史资料有哪些类型?从考证的角度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材料三是如何描述蜀王的?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戊戌变法性质的研究。

。研究者及所处时代。

史料来源。

结论。

范文澜/1945年。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所撰《变法通议》

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翦伯赞/1950年。

1911年康有为出版的《戊成奏稿》

自上而下地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从而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戊戌变法六十年纪念活动论文集/1958年。

1911年康有为出版的《戊戌奏稿》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茅海建/2017年。

康有为戊成变法期间历次上书汇编。

戊成变法是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的改革运动。

——据茅海建《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政策设计》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者对戊成变法研究结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的原则。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代《贞观政要》和宋代《资治通鉴》对隋文帝时期发生的一件史事分别有自己的叙述。材料一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唐]吴兢《贞观政要》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材料二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1)在两则材料的的记载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2)两则材料对同一史事的记载有何明显分歧?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叙述可信,为什么?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20世纪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一一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就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论述。(要求:可以选取材料中任意一个观点阐述,也可以另立观点阐述,观点必须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1题,共3分)15、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传统观点和李学勤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在宗法制适用范围方面存在差异,后者拓宽了研究视角,由此可知,选项D正确;选项A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排除;选项B不符合历史研究的思路,并不是所有存在争论的历史议题都需要考古验证,排除;材料并未给出结论,选项C排除。2、D【分析】【详解】

题意中记载的内容属于文献史料;但是有待实物的考证,故选D项。《史记》记载虽然以信史著称,但大禹治水和封于商属于没有实物考证的记载,不能就此推断该则史料就是可信的,故排除A项。大禹治水和被封于商是我国古代许多文献史料中记载的内容,并不能将其完全归于神话传说而认定其毫无历史价值,故排除B项。《史记》中的记载属于司马迁二次加工整理的记载,不是一手史料,故排除C项。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的含义,并准确把握直接史料、间接史料的关系。3、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新出土的精美文物,“有很多是来自中原地区夏商王朝风格的遗物”,这表明古蜀文明和中原地区夏商王朝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古蜀文明接受了夏商王朝的强烈影响。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再次证实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进程提供了更多考古实物证据,有助于揭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特点,故D项正确;材料与分封制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强调中原礼制对古蜀文明的影响,所以不能充分证明中原礼制影响范围十分广泛,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青铜礼器、仪仗用具等在内的一批精美文物有中原地区夏商王朝的风格,这不能说明古蜀地区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故C项错误。4、A【分析】【详解】

表格中对商鞅的死因有三种解释,这是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做出的解释。由此可以得出历史研究的角度会影响历史解释,A正确;B表述绝对,排除;材料中并未提及历史学者的素养问题,而且历史素养受到时代的影响,排除C;历史资料的选用和解释决定历史结论,排除D。5、C【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因为年代久远;考古发现的文物不一定保存完好,不一定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故A项错误;不是所有史事的真实性都能靠考古的确证,故B项错误;材料阿房宫的考古发掘证明《阿房宫赋》记载的错误,成为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考古发现对印证史料的重要性,与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史料·直接史料;间接史料。

【名师点睛】关于历史认识与研究,要注意把握到“史料”的选取。史料从来源上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等。从载体上分为实物史料(现场遗迹等)、加工史料(经过后人整理、完善的史料)等。第一手史料和实物史料最具可信度。而文学作品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当时时代的状况,但毕竟是文学作品,不是第一手史料,应该从多方面给予考辨。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6、略

【分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形式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金字塔顶部多为平台。第二小问用途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的金字塔主要用来存放法老的尸体;而玛雅金字塔主要用来举行祭祀活动;观测天象。

(2)第一小问假说结合材料从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疾病流行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原因表现在历史研究的继续、考古发现等。【解析】(1)形式上:玛雅金字塔顶部多为平台;上面建有神庙,可拾级而上;用途上:埃及的金字塔主要用来存放法老的尸体,而玛雅金字塔主要用来举行祭祀活动;观测天象。

(2)人口膨胀;粮食危机、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疾病流行。

玛雅象形文字的成功释读、考古发掘、历史研究的深入。7、略

【分析】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中美洲;千年之久、古城、神庙”可以判断;探险家史蒂芬斯发现的是失落已久的美洲玛雅文明。

(2)观察材料二的图片可以发现;图中的建筑呈梯形结构,可以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文字是方块图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

(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尽、人类争斗、疫病流行等人为因素都可以导致文明的衰落。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玛雅文明•玛雅文明的发现【解析】(10分)

(1)文明:玛雅。(1分)意义:发现了失落已久玛雅文明。(1分)

(2)建筑:梯形结构;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2分)

文字:方块图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2分)

(3)原因: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尽;人类争斗;疫病流行。(4分)8、略

【分析】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平遥古县城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具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可以得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县城之一;依据材料“最引人瞩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18家票号。“日升昌记”票号专营异地汇兑及存款,曾享有“汇通天下”美誉。”可以得出平遥是古代“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日升昌记”票号是全国第一家私人金融机构。

(2)由材料“卫城建在高出地面70米的一个陡峭的山岗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的天然平台上,在沿坡而下的低处砌上围墙。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可以得出建筑排列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地形;由材料“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卫城内各个建筑物均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布置的艺术雕塑”可以得出布局方式自由活泼;由材料“帕特农神庙的位置雄踞雅典卫城山巅之上,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其他建筑则起着陪衬和烘托作用”可以概括出主次建筑分明,重点突出。

(3)结合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加以回答即可以得出前者以大一统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如古城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尊卑有序等;后者是是人文主义,如神庙柱廊四面的檐壁上刻有古希腊巨人与诸神和野兽的战斗场面。

考点: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平遥古城、雅典卫城·特点、原因【解析】(1)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县城之一;平遥是古代“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日升昌记”票号是全国第一家私人金融机构。(3分)

(2)建筑排列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地形;布局方式自由活泼;主次建筑分明,重点突出。(3分)

(3)前者以大一统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如古城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尊卑有序等;后者是是人文主义,如神庙柱廊四面的檐壁上刻有古希腊巨人与诸神和野兽的战斗场面。(4分)9、略

【分析】【详解】

(1)状况:根据材料“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国的都城;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谁去、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津巴布韦遗址所反映的历史状况是曾经作为首都、既为政治统治服务,也为宗教服务、具有较高的经济技术水平、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统治范围较广、会熔炼黄金和制造铁器和贫富差别等。

(2)根据材料“大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意为“石头城””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可知大津巴布韦遗址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建筑都用花岗石砌成、圣堂外墙和圆锥形塔的建筑水平高超、但卫城较为粗糙、不施灰浆、拼缝技术高超等。【解析】(1)状况:作为首都;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既为政治统治服务,也为宗教服务;具有较高的经济技术水平;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统治范围较广;会熔炼黄金和制造铁器;贫富差别。

(2)特点:建筑都用花岗石砌成(仅答石头,不得分);圣堂外墙和圆锥形塔的建筑水平高超,但卫城较为粗糙;不施灰浆;拼缝技术高超。10、略

【分析】第⑴问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二概括“史料类型”以及用“史料”阐述“状况”;第⑵问考查考生论证和阐述事物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西方某些人的观点”,然后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解析】(1)实物遗存;土著生活实录;传说与神话。

生产:锄和斧等铁器(梯田;水井和水渠等);说明了农业的发达;采石场、熔炉和泥范(铸模),说明手工业的发达。

贸易:中国的青瓷碎片(波斯的小花碗);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存在着与其它族群的交流。

生活艺术:镯和一些黄金制品(椭圆形建筑上的精美石雕);说明人们懂得装饰生活。

(2)观点:大津巴布韦文化遗存,不可能是非洲人创造的,而只能属于白人。价值观:种族中心主义。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出土文物和《华阳国志;蜀志》;《蜀王本纪》等方面记载可知,研究古蜀文明的历史资料有考古实物、古书记载和传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考古实物证实了古书记载的可靠性。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二中的“其目纵”与图一相符。材料二中的“椎髻左衽”由图二得到佐证。材料三中的蜀王之名与鸟和鱼有关,与图三相符。

(2)根据材料“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可知体现的是蜀王是被神化了的人物。【解析】(1)资料:考古实物;古书记载和传说。

关系:考古实物证实了古书记载的可靠性。

说明:材料二中的“其目纵”与图一相符。材料二中的“椎髻左衽”由图二得到佐证。材料三中的蜀王之名与鸟和鱼有关;与图三相符。

(2)描述:蜀王是被神化了的人物。12、略

【分析】【详解】

(1)根据“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可知范文澜;翦伯赞和纪念活动论文集在结论方面均强调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性质;而茅海建则认为其是“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在相同点方面根据“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等可归纳出均承认其进步性意义,均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性。

(2)关于关于历史研究应坚持的方法,学生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材料中的前三位研究者均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从一手史料出发,重视对史料的辨析,而茅海建则重视新史料的运用,重视新史料的挖掘。【解析】(1)异:前三位研究者重视戊戌变法的阶级属性;茅海建强调戊戌变法西方化色彩。同:均肯定了戊戌变法人的进步性。

(2)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从一手史料出发,重视对史料的辨析;重视新史料的挖掘。13、略

【分析】【详解】

(1)可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时间;人物、旱灾、民饥;根据两则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双方叙述一致。

(2)分歧:根据材料“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可知,《贞观政要》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不怜惜百姓而珍惜仓库;根据材料“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可知,《资治通鉴》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关心百姓疾苦。宋代材料可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政要》成书于唐代,受当朝时政影响较大,有假借隋文帝赈灾不作为说明唐朝代隋而立的合法性,以规劝统治者重视民生、推行“仁政”的现实可能;《资治通鉴》成书于宋代,与隋朝统治无直接利害关联,隋文帝对灾民的不同态度对宋代统治者均有资治功效主要在于总结出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或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诚来加强统治,相对客观),故宋人无作伪的必要。此外,还需要搜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印证。【解析】(1)时间;人物、旱灾、民饥;双方叙述一致(或:两则材料互相印证)。

(2)分歧:《贞观政要》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不怜惜百姓而珍惜仓库;《资治通鉴》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关心百姓疾苦。(若整体概括为“在隋文帝是否赈济灾民的问题上有分歧”也可得2分)

宋代材料可信。《贞观政要》成书于唐代,受当朝时政影响较大(或:歌颂贞观之治、美化唐太宗统治,有明显政治倾向),有假借隋文帝赈灾不作为说明唐朝代隋而立的合法性,以规劝统治者重视民生、推行“仁政”的现实可能;《资治通鉴》成书于宋代,与隋朝统治无直接利害关联,隋文帝对灾民的不同态度对宋代统治者均有资治功效(或:《资治通鉴)》)主要在于总结出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或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诚来加强统治,相对客观),故宋人无作伪的必要。此外,还需要搜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印证(或:《资治通鉴》汇集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叙述)。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14、略

【分析】关于世界世界现代史开端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史观分析。首先要给出明确的分界线。如果用整体史观,要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最终形成。如果采用采用革命史观,要突出十月革命的意义,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起点,是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伟大转折点,因而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或上限。

点睛:史观又叫历史研究范式,是高中历史学习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采用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