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7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2、某一艺术流派不注重对生活对象的如实摹写,而是遵循理想化的原则,表现理想的与希望的生活,文学塑造的形象即使违背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也无关紧要。这--艺术流派A.善于发掘人物内心情感世界B.深刻揭露社会的黑暗与丑陋C.反映了理性主义的价值追求D.具有明显反传统反理性特征3、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4、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下列表述能体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有。

①从突出强调“反满”到明确提出“反帝”

②从只提“平均地权”到增补“节制资本”

③从倡导“学习欧美”到决定“以俄为师”

④从宣传三民主义到赞同社会主义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乾隆十九年(1755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杀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初劝他们自己调解,后因英国坚决要求,官厅始理问。倘若中国人杀了外国人,官厅绝不偏祖,总是杀人者抵死。这反映了()A.中国司法主权的逐步破坏B.政府官员的法权意识淡薄C.古代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D.清朝维护国家形象的决心6、“共和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追求,其名称经历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演变过程。“共和国”名称的变化体现了A.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B.中国革命性质的阶段性变化C.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的调整D.中国近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7、成语“程门立雪”中的“程”是指程颐,他与兄长程颢被世人合称为“二程”,他们都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下列各项中,属于“二程”理学观点的是()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B.“心即理也”C.“天下为主,君为客”D.“心外无理”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8、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9、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10、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2、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3、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4、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5、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8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政府后,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重新确立了以明朝为宗主国的地区安全合作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凡是与明朝建立宗藩关系的国家,都须经过明朝的认可与册封,发生王位更替时,也要经过明王朝的许可,新王也须得到明朝的册封,这也被藩属国视作其政权合法性的标志。在这种宗藩关系下,明朝与藩属国之间,虽然名义上是君臣关系,但实际上对藩属国的内政并不干预,即使藩属国之间发生王位争夺的政变,明朝也很少出兵,而仅仅是对篡夺王位者予以道义上的谴责,或者积极从中斡旋。一般情况下。新的国王也会主动与明朝缓和关系,尽量争取明朝的册封和认可,这也是其寻求合法性与巩固权力所必需的。由此可见,明朝与藩属国的关系不同于西方的殖民侵略,对于这一点,即使是西方学者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如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就指出,明朝与藩属国的关系,“不是一种侵略性的帝国主义”。而是“表现出传统的文化主义”。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政府后,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重新确立了以明朝为宗主国的地区安全合作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凡是与明朝建立宗藩关系的国家,都须经过明朝的认可与册封,发生王位更替时,也要经过明王朝的许可,新王也须得到明朝的册封,这也被藩属国视作其政权合法性的标志。在这种宗藩关系下,明朝与藩属国之间,虽然名义上是君臣关系,但实际上对藩属国的内政并不干预,即使藩属国之间发生王位争夺的政变,明朝也很少出兵,而仅仅是对篡夺王位者予以道义上的谴责,或者积极从中斡旋。一般情况下。新的国王也会主动与明朝缓和关系,尽量争取明朝的册封和认可,这也是其寻求合法性与巩固权力所必需的。由此可见,明朝与藩属国的关系不同于西方的殖民侵略,对于这一点,即使是西方学者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如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就指出,明朝与藩属国的关系,“不是一种侵略性的帝国主义”。而是“表现出传统的文化主义”。——摘编自张献忠《略论中华文明没有侵略和称霸的基因》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材料二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摘编自徐弃郁《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宗藩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崛起方式不同于传统大国的地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大国之路不同走向的主要因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3题,共21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文明互动是一个双向的或多项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各个文明之间既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有相互冲突、相互协作。文明互动更多地强调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和了解,强调各种文明应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结合材料,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围绕“文明互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是大清银行1910年设计的“大龙票”图二是中国银行1912年设计的“黄帝票”。

票面上人物是摄政王载沣票面上的人物是轩辕黄帝图案。

内容是八旗劲旅;金汤永固图案内容是园林凉亭、纪念碑亭。

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郝侠君毛磊石光荣主编《中西500年比较》从材料中提取一个阶段的中西方历史发展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4分)20、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注重教育的作用。请回答。

(1)被后人尊称为“至圣”的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重要贡献?

(2)汉武帝时;兴办的官立最高学府是什么?

(3)“1915年以后一大批白话作品开始进入语文教材,并逐渐构成了语文教育内容的主体。”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教育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21、思想解放往往是政治变革的先导。请回答: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在这次运动中涌现的哪一流派顺应了秦国政治变革的需要?

(2)启蒙运动提出的哪些思想观点顺应了近代欧洲民主制度确立的历史潮流?(列举出其中两点即可)

(3)近代中国发生的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参加这运动的人物有哪些?(举出其中两个即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可知,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故D正确;A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排除B;材料反映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无法体现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排除C。2、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艺术的特点。根据材料可知,该艺术流派注重表现作者的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属于浪漫主义艺术,A项正确;B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D项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3、C【分析】19世纪末,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适应了知识分子要求变革图强的思想,故C正确;A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无法体现全盘西化的倾向和托古改制,排除BD。4、D【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赞同社会主义,排除④;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从突出强调“反满”到明确提出“反帝”,从只提“平均地权”到增补“节制资本”,从倡导“学习欧美”到决定“以俄为师”,都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①②③正确,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体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结合所学孙中山的思想分析解答。5、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面对在中国国土上发生的两种类型的命案,官府表现出对维护主权、行使法权的无知,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D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B项。6、C【分析】【详解】

“共和国”名称的变化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策略不同,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的召开,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整个时期,中国的革命性质一直都是反帝反封建,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近代化的不断加深,排除D项。故选C项。7、A【分析】【详解】

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故答案为A项。“心即理也”和“心外无理”是陆王心学的主张,不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排除B、D项;“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观点,排除C项。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8、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10、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2、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3、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4、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5、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8分)16、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明朝政府······重新确立了以明朝为宗主国的地区安全合作体系”可知明朝注重地区安全与稳定;依据材料“明朝与藩属国之间;虽然名义上是君臣关系,但实际上对藩属国的内政并不干预”可知明朝政府和藩属国之间关系松散,双方名义上是政治上不平等的君臣关系;依据材料“表现出传统的‘文化主义’”结合所学可知,双方的经济联系以朝贡贸易为主,明朝政府在处理与藩属国关系时以怀柔;安抚为主,与西方的殖民侵略完全不同。依据材料第一问的作答结合所学可从传统的宗藩关系不利于近代平等外交的建立、造成明王朝财政紧张、不利于抵御西方侵略等角度分析作答明代宗藩关系的弊端。

(2)依据材料“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在实际部署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可概括得出美国建立“无边界的资本帝国”和不与传统大国正面争锋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可从美国的崛起、推动世界经济联系的增强、侵犯他国利益等角度分析作答其影响。

(3)依据上述问题的作答结合所学可知,影响大国之路走向的因素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理念、世界各地的联系程度及相应的时代背景等。【解析】(1)特点:注重地区安全与稳定;二者关系松散(宗主国基本不干预藩属国的内政或藩属国相对独立);双方政治地位不平等;经济联系以朝贡贸易为主;处理双方关系以怀柔、安抚为主。

弊端:助长明朝统治者唯我独尊的自大心理,不利于近代平等外交关系的建立;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造成了财政紧张;松散的宗藩关系缺乏稳定性,不利于抵御西方的侵略。

(2)不同:不以单纯领土扩张为目的,而是建立“无边界的资本帝国”;不与传统大国(英国)军事争锋,积极扩张自己的实力。

影响:促进美国崛起,使其成为“世界国家”;客观上推动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侵犯了相关国家的主权完整及经济利益。

(3)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理念;世界各地的联系程度;时代背景。五、论述题(共3题,共21分)17、略

【分析】根据“文明互动是一个双向的或多项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文明互动更多地强调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和了解,强调各种文明应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以中西方文明互动为例,拟定论题的时候要体现出中西文明的相互影响,历史上元明清时期的文明互动比较符合学者的观点,可概括出论题:元明清时期“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推动了中西方文明的发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元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史实进行论证说明。观点需明确,史论结合。【解析】示例:

论题:元明清时期“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推动了中西方文明的发展。

元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将西方文化带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影响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冲击了传统思想观念,促使部分中国人(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与此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剧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战胜封建势力有重要推动作用,启蒙思想家也利用儒家思想来反对基督教神学。中国文化成为推动欧洲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动力之一。

总之,元明清时期,中西方文明的互动,推动了双方的社会发展和世界的进步。18、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题干材料引用了“大龙票”和“黄帝票”的图片,解题时首先通过阅读图片,获取图片内容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或思想文化的联系;其次,依据试题的具体要求,结合图片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联系,概括主题为清末民初货币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依据图片信息“大龙票”上“载沣像”“八旗劲旅”“固若金汤”图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清朝统治危机加深、巩固封建统治的愿望等方面思考;依据图片信息“黄帝票”以黄帝像为主要图案,还有“园林凉亭、纪念碑亭”等图案,可从辛亥革命民族主义方面分析。【解析】可以依据图片所提供的信息,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联系,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或思想文化的角度拟定题目,并能从图片中找到相关依据,进行说明。示例:论题:清末民初货币变化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阐述:甲午战争以来,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加重,大清银行的“大龙票”上“载沣像”“八旗劲旅”“固若金汤”图案,反映了清政府化解内忧外患、巩固封建统治的原望。清朝重满轻汉,实行民族压迫,中国银行的“黄帝票”以黄帝像为主要图案,反映了辛亥革命期间革命派的民族主义,也体现人们对民族平等的要求。总之,货币图案的变化,本质上是清末民初由专制到共和社会转型的体现。19、略

【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认真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中西500年比较”提炼出一个观点,由16世纪中叶到1839年来看,可以从社会转型角度提炼观点,着重分析西方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迅速发展,而中国固守封建专制统治而日益衰落。从1840年到1949年,可以以两种社会两种制度的碰撞提炼观点,着重分析面对列强侵略,我国社会性质变化,但同时也促进我国探索革命道路,实现民族独立。从1949年到2049年,可以以中西新发展格局作为观点,突出新中国向西方学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解析】示例:明清时期西方的崛起与中国的衰落。

16世纪中叶的中西方基本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到鸦片战争前的约200里,中西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展开激烈的竞走。在思想上,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打破了教会的思想控制,解放了人的思想,中国程朱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且日益僵化,文化专制加强;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